中央美术学院燕郊校区图书馆改造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e041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问题:老旧空间与新使用需求之间的矛盾
  项目位于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中央美术学院燕郊校区。燕郊校区占地205亩,图书馆所在的老教学楼是在一座烂尾楼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因此格局和空间都受到了原建筑的限制,并不理想。
  图书馆前身为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图书馆,始建于1953年。2006年随着中央美院附中入驻燕郊,改为校区图书馆。近年来,随着城市设计学院入驻燕郊校区,学生和老师的增加,图书馆常年积累下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归纳起来有:1. 在教学楼一层,图书馆、美术馆展厅和城市学院实验室相互缠绕,造成3个单位的使用空间都不连续,流线交叉,相互干扰;2. 图书馆主入口非常隐蔽,要走过一段照明并不好的长走廊才能在尽头找到入口,且入口狭小;3. 图书馆各空间分散,分别位于教学楼的一层和二层,不直接联通。读者从流通书库拿取图书后,要经过外部走廊或室外空间才能到达位于二层的阅览室;4. 图书馆二层东南角的阅览室,因为受到下层空间的影响有高差,但原室内对此没有合理的组织,造成空间浪费;5. 各空间室内因为年久失修地面、天花多处破损,家具老旧,照明不足,急需修缮和购置新家具。
  总之,图书馆在经历了多年服役后,已越来越显现老态,已无法满足新时期学校和学生对现代图书馆的期望和定位。一次系统、全面的改造势在必行。
  任务与设计理念:“藏-展-阅-享”四位一体
  2018年秋,在学校领导的亲自指挥下,燕郊图书馆改造设计工作正式开始。学校希望在有限的预算内,将燕郊校区图书馆全面升级,适应新型图书馆的使用需求。作为央美老师,建筑师接受了为自己母校设计新图书馆的任务。这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荣誉。
  经过现场调研后,建筑师提出将图书馆和毗邻的美术馆展厅一起规划改造的想法,即将图书馆和展厅统筹考虑,共同作为未来央美知识和艺术生产的基地,并提出“藏-展-阅-享”四位一体的概念。所谓“藏”即收藏,这里主要是藏书。图书馆作为一个知识生产的基地,书籍就是知识,是所有延展功能的基础。因此,新图书馆必须为书籍的收藏提供尽量好的条件。“展”既是展示,也可以是展览。无论是图书馆的书籍还是展厅的展览,新空间应该有足够的开放性和宽容度,能承载不同形式的展示和展览。“阅”即阅读。阅读是图书馆最基本的功能要求之一。设计希望为师生提供更多、更舒适的阅读空间,也更多元的阅读体验。“享”,既是享受,也是共享。在建筑师看来,新型图书馆应该是读者乐于进入的空间,它应该不刻板,读者甚至可以躺着看书。同时,图书馆应该是开放的、公共的,它既可以和展厅联动,在展览同期举办相关延展阅读,也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室、研讨室或者报告厅来使用。
  布局和流线:重新梳理边界,塑造图书馆新入口
  对图书馆改造设计从调整布局,梳理流线开始。建筑师首先将一层插在图书馆和美术馆展厅之间的城市设计学院实验室(原来属于美术馆展厅)迁出,将腾出来的一部分空间归还给美术馆继续作为展厅使用,另一部分划给图书馆,改造成为流通阅览室。新的流通阅览室与保留在原址的流通书库直接相连,很好的解决了改造前书库和阅览室分离的尴尬局面。然后将图书馆和美术馆展厅的办公室合并,形成联合办公的模式。二层各功能房间的大格局保持不变,南侧两个阅览室的功能不变,北侧电脑机房取消,改为城市設计学院与图书馆共建的材料阅览室。
  图书馆原入口隐藏在楼道深处,很难发现,不利于图书馆作为公共空间的属性。建筑师为图书馆重新安排了新的、直接对外的入口。新入口位于图书馆所在教学楼的西南角,毗邻美术馆展厅的西侧次入口。这里曾经是堆放杂物的半室外廊道,建筑师将杂物清除,廊道仍然保持半室外状态,但引入富于表现力的新材料和色彩,塑造图书馆新的入口形象。
  新入口的外观简洁、明快,门头和新加的引墙采用白色穿孔板,与老建筑一起形成几何化的体块组合;入口内侧的墙面使用了橙色铝扣板,与之相连的地面采用同样颜色的环氧树脂。此外,地面向外延展,形成类似“红地毯”的欢迎姿态。朦胧的白色穿孔板与鲜艳的橙色一起,既和原有建筑灰、白相间的外立面相连,又形成强烈的标志性。
  原室外场地中的树木被谨慎的保留,与新加入的建筑元素形成图底关系。天气好的时间,树影会落在橙色地面和白色穿孔板立面上,形成斑驳的图案,和穿孔板上的树形剪影形成呼应。建筑师希望带有强烈视觉符号性的新入口,可以为图书馆带来清晰的意象性和传播力。
  大厅:新的空间核心,链接图书馆、美术馆展厅,及其他教学空间的新枢纽
  与新入口相连的是大厅,它是链接一层图书馆、美术馆展厅,二楼阅览室和其他教学空间的枢纽,也是未来此区域主要的公共场所。
  大厅由原建筑闲置的空间改造而成。此处原有一个疏散楼梯间,并集中有8根结构柱,对于空间和视觉感受影响很大。由于楼梯间和柱子都必须保留,因此建筑师因势利导的将大厅在此处分为前厅和后厅两个部分,将疏散楼梯和结构柱巧妙的隐藏在隔墙之间。
  改造后,前厅是一个梯形的高空间,它的北侧是图书馆流通书库,南侧是美术馆展厅,东侧是前厅的主立面(前厅与后厅之间的隔墙),图书馆新入口的通道从西侧与前厅相连。在未来的使用中,前厅会作为展览开幕式的主要空间,也可以在此举办多种公共活动。建筑师将空间的四壁尽量做的纯净,让空间保持完整性,为后续使用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整个空间的色彩以白色、灰色为主,只有西侧入口处可以看到走廊的橙色。东侧、南侧和西侧的墙壁二层保留有窗口,既保证了窗口背后使用空间的采光,又使空间之间保持适度的视线联系和渗透。
  屋顶是整个空间最为活跃的地方,建筑师使用了泰森多边形算法(Voronoi diagram)来生成高格栅的形态。高格栅采用了白色亚克力材料,在保证日照的前提下,又很好的起到了遮蔽屋顶结构和构造的作用。泰森多边形高格栅除了自身的视觉丰富性外,阳光通过它的折射和反射,形成的多变光影效果也为大厅空间平添了“变数”。在一天的不同时间段内,阳光和阴影以一种“不可预计”的方式撒入大厅空间内,影响着空间的气氛,使人对空间的感受不断变换,一直保持新鲜感。   后厅比前厅稍小,也是一个梯形空间。在使用上,后厅更多是休息和辅助功能。几组休闲沙发被摆放于后厅空间中,并利用原建筑楼梯间旁边的低矮空间设置存包处。后厅墙面和屋顶的处理与前厅相同,唯一不同的是用于遮挡楼梯间的立面。建筑师没有将楼梯间完全封闭,而是采用穿孔板的方式形成一个具有叙事性的界面。利用平面设计的手段,一个树形图案被呈现出来,暗示了教育“百年树人”的含义。
  阅览室:充分利用原建筑的空间属性,创造丰富、轻松的阅读体验
  图书馆的阅览室是读者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建筑师希望改造后的阅读室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总体呈现出开放、放松的气氛。
  改造首先从天花和地面开始。天花使用了深灰色金属网将原建筑凌乱的结构,及新增设的空调、灯具和管线进行隐藏,深灰色也和图书馆原有书架的金属构件相呼应。根据水平照度要求,新增白色LED灯呈矩阵方式嵌入金属网中,且外表面与金属网齐平。地面采用水磨石地面,简单大方,也满足图书馆建筑大荷载的使用要求。在完成了基础功能升级后,建筑师针对不同空间,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改造。其中最具特征性的是:一层的流通阅览室及外侧庭院,还有二层的阶梯阅览室。
  新的流通阅览室是一个规整的矩形空间,它的西侧和南侧有一处L型内庭院,种植有大量的竹子。由于避风,竹子生长茂盛、四季常青,是教学楼里的一处极有意境的场所。建筑师将阅览室南侧立面最大限度的透明化——使用整面落地玻璃+玻璃肋的方式,在保证充足阳光照入室内的同时,又将庭院景观引入室内。庭院南侧的墙面是美术馆展厅的北墙,原墙面有参差不齐的开窗,既不利于展示艺术品,也使竹林景观的背景略显凌乱。建筑师將墙面的开窗封堵,立面统一刷成白色。这样的处理很好的营造了竹林的图底关系,读者从流通阅览室向外看:青竹、白墙、灰影共同构建了一幅带有文人气息的画卷。
  改造前二层阶梯阅览室最大的问题是:房间南北两侧有1米多的高差,屋顶也呈现为北低南高的折面。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楼下空间是展厅,楼上空间是报告厅,机构上都有升板情况。此外,房间南侧高起的部分因为结构的原因,不能承载过大的荷载,因此长期以来这里都处于空置状态。
  建筑师认为空间内的高差可以为多元的阅读体验提供支点。经过与使用方的沟通,最终一个层叠起伏的阶梯被塑造出来。阶梯各标高的高差和大小丰富多变,形成各类“微台地”。阶梯表面为木质材料,并配以软质的坐垫和靠背,为学生提供了不一样的阅读可能性。阅览室也可作为阶梯教室使用,阶梯则顺利成章的变为坐席。除了阶梯,阅览室里面还为读者提供了常规的阅读桌椅和沙发,从而保证了不同的使用需求。
  结语:空间生产激发知识和艺术的生产
  整个改造并不追求奢华,大部分动作都来自于对建筑原有问题的解答,及对必备功能的回应。但同时,建筑师也希望这次改造能为燕郊校区图书馆带来一些新气象,即所谓:借助空间的生产,来激发知识和艺术的生产。
  改造完成后,图书馆已经于2020年5月重新开放,并举办了学术沙龙展和研讨会。知识和艺术生产的作用已初步显现。
其他文献
甲:春节是什么  乙:春节是心中的期盼  甲:寄盼来年丰收谷满  乙:寄盼来年幸福甘甜  甲:农历春节迎春乐  乙:迎新春是童年的快乐宝典  (手拉手:笔墨纸砚写春联)  甲:今天的队日活动别开生面  乙:请来了实力派后援团  甲:“小书法家”出手不凡  乙:更有“家长老师”辅导指点  甲:你裁剪鲜红的纸张  乙:我将徽墨轻轻倒进端砚  甲:一个个挥毫笔走龙蛇  乙:一副副春联映红笑脸  甲:春联
期刊
为了更好地为特殊少年儿童群体的健康成长服务,共建和谐社会,辽宁省调兵山市第九小学依托学校大队部成立了快乐成长工作站,由铁岭团市委配备了电脑,建立健全了组织和档案,还利用学校心理咨询室、心灵小屋、开心屋、博志楼大厅等场所开展关爱活动。  工作站由孩子们最亲近的大队辅导员作联络员,由选举产生的小伙伴任站长。工作站里的博志书吧、爱心超市(有师生共同捐赠的图书、玩具、学习用品等)、开心屋(小伙伴之间沟通交
期刊
在人生的路上,我们都在追求十全十美,心想事成。可是你是否想过正是因为有了黑夜的吞噬,朝阳才倍显可贵;因为有了风霜的吹打,腊梅才愈加娇艳。任何人在追求成功道路上都会经历挫折的考验,失败的打击,在挫折面前,我们会更坚强。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句话便是对挫折最完美的诠释,人的一生就像登山的旅途,挫折便是山上存在的危险。当我们只关注山上随时
期刊
红领巾小贴士  去年九月,教育部发出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少先队活动的通知”文件,指出:少先队活动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的活动课(以下简称“队课”),要确保少先队活动的时间。  这一规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少先队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并领导的少年儿童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作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少先队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独具特色
期刊
在2020年底一次中国科协举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唐雄燕曾给出一组直观数据来描绘大数据的未来图景:到2030年,中国一个普通的家庭会有40~50个智能终端,一个家庭产生的数据是20TB,相当于半个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容量,即2600万册,40TB。大数据就是未来的新石油。唐雄燕说,“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经济资产类别,就像货币或黄金一样,将形成数据材料、数据探矿、数
期刊
故宫零废弃  从2019年开始,故宫博物院与万科公益基金会启动了一个针对垃圾回收“零废弃”的合作项目,并邀请YANG DESIGN为故宫的分类回收垃圾箱以及相关的清理工具进行设计。  复杂的用户构成  YANG DESIGN设计团队对故宫的垃圾回收系统进行了完整的调研,包括清运工具、垃圾箱,以及投放垃圾的游客与办公人员、清理垃圾的工作人员与管理人员,这当中有很多细节与普通的公共垃圾箱是有所不同的。
期刊
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2012年上海市杨浦区少工委组织全区中小学开展了“手拉手·寻找美·传递爱”主题实践活动。全区各中小学广泛响应并积极引导少先队员在不同的组织形式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用心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用纯真的心灵感悟真善美,寻找闪光在普通人身上的传统美德。少工委还通过新媒体手段记录爱心故事,在美好故事分享的过程中滋润心灵、温暖心田。  一、案例背景  活动是少先队组织的生命力
期刊
张科,阿里巴巴集团安全体验设计团队体验设计专家。有8年数据可视化设计经验,长期从事安全领域数据产品的创新性设计、通用设计工具设计、数字孪生设计等工作。曾负责2015双十一购物狂欢节、2016中国杭州G20峰会等大型活动的数据可视化项目。拥有6项发明专利,10项外观专利。曾任2017 IXDC数据可视化讲师,2019阿里巴巴UCAN设计分会计算设计专场讲师,创立阿里巴巴及蚂蚁集团数据可视化沙龙,致力
期刊
1.春风精神,领巾风尚,志愿行动。  “向雷锋同志学习”是毛泽东亲笔题词。五十周年,每年春天都会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具体来讲要突出体现“常态化”,将学雷锋活动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与活动课程相结合;与自主自动的志愿者结合,与争当四好少年活动相结合;这样必将出现一个春风常吹持之以恒的时代风尚。  2.观念先领先,文化来领航,活动有领地  少先队活动课程要可持续地开展好,不要有“被活动”的感觉。我们变要求为
期刊
教育部最近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少先队活动的通知》,一周一次的队课如何才能上好,已经成为很多辅导员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一、让队员成为队课的“主人”  队课有点类似我们平时的班会课,可是队课应该更多的突出少先队员在活动中“主体性”,可以让队员自己来设计主题,发动队员自己来筹备活动,自己来举行活动。辅导员只是他们活动的助手,为他们提供活动的保障和服务。在活动中,应该让更多的队员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