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早产儿营养状况及探讨营养补充措施

来源 :健康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den1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早产儿在住院过程中的营养状况,通过营养补充的方式,提高早产儿的生活质量,能够有效指导早产儿的营养支持。方法:本次研究选择了近两年在我院的早产儿,共有375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充分分析早产儿在住院过程中的临床资料及恢复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早产儿的生活质量。其中早产儿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出生时体质量、性别、并发症、喂养方法、胎龄。结果:在出院时小于胎龄儿占到了28.5%,胎龄及出生体质量都会影响到早产儿的早期营养状况。早产适于胎龄儿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小于胎龄儿,发生的并发症也有很大程度的降低。结论:对早产儿开展早期营养干预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早产儿的生活质量,保障他们的生命健康。
  关键词:早产儿;营养状况;营养补充;干预措施
  在2015年我国相关部门的调查显示,新生儿中有12%左右的是早产儿,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这就需要医疗领域的人员高度重视[1]。所以,对早产儿早期的营养状况进行充分了解,提供更加科学完善的营养补充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在我院收治的375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对近些年早产儿的营养发育情况进行评估,提出相应的营养补充措施,提高早产儿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近两年在我院出生的早产儿,共选择了37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221例,女性患儿154例;胎龄≤30周的是11例,30-34周的是73例,≥34周的是291例;出生体质量(2260±500)g;住院时间(16±2)d。
  1.2 方法统计
  分析375例早产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胎龄、喂养方法、出生体质量等资料。按照体质量与胎龄的关系开展分类的工作。所有的研究对象都是在出院时可分为小于胎龄儿(SGA),适于胎龄儿(AGA)、大于胎龄儿(LGA)。上述资料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检验。以P<0.05为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本次研究的375例早产儿当中,小于胎龄儿的是107例,占比例的28.5%;适于胎龄儿为266例,占比例的70.9 %;因为无大于胎龄儿的例数比较,所以只是对小于胎龄儿和适于胎龄儿的营养状况进行比较分析。
  2.1 比较两组胎龄及出生体质量、住院时间及恢复到出生体质量时间
  详情见表1所示。
  2.2 比较两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情况
  适于胎龄儿组的早产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相比较小于胎龄儿组的要少很多。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的并发症指的就是肺透明膜病、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胃食管反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贫血等,详情见表2所示。
  3 讨论
  临床上我国把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定义为早产儿,因为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不成熟,免疫机制、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受到一定的影响,容易出现颅内出血、呼吸问题、感染及喂养不耐受的情况。要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合理的喂养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确保早产儿的营养均衡,是确保患儿健康成长的基础[2]。目前我国的早产儿营养问题非常突出,根据本次的调查显示,在出院时30%的早产儿为SGA。
  通过本次的研究发现,胎齡和出生体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早产儿的营养状况。当胎龄越小、体质量越低的患儿,因为宫内营养储备比较少,消化系统和胃肠道的分泌功能不完善,存在吞咽、吸吮困难的现象,后期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在对早产儿的疾病进行治疗的同时应严密观察患儿的营养状况,根据不同胎龄的早产儿提供科学、合理的喂养方式及营养补充途径。
  4 体会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因子,是婴儿最理想的食品,今早开奶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低血糖的情况,减少他们的自身蛋白分解,对生理体质量下降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从而促进胃肠道成熟。体质量越低、胎龄越小的早产儿,应当尽早开展胃肠营养,这对早产儿的生存质量有直接的影响。研究表明,早期适当的喂养,缓慢加奶,促进排便,能够使早产儿尽早耐受胃肠营养,加强护理观察对早产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密切监护,可使早产儿尽早康复,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谭清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营养及喂养耐受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453-454
  [2]李明早期应用不同利量全静咏营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4,27(13):180-181.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的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对医学类高校毕业生的培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培养出符合临床需要的创新型的人才,必须要重视基础实验学课程。药理学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当代优秀医学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目前医学专业药理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提出医学类高校毕业生药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结合我校实际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学改革;药理学实验方法;人才培养  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孕产期保健在降低产科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作用。方法:研究阶段为2016年6月~2018年6月,共纳入研究对象200例,均为进入我院产科分娩的孕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健模式,观察组采用孕产期保健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2/100)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1.0%(11/10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健康管理中心护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健康管理中心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60名健康体检者当做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利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健康教育,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体检时间以及受检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体检者健康知识掌握状况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1.2方法  
期刊
摘要: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们进入了“学习化”社会,在互联网背景下,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学习方式发生了更本性变化,学习已经不局限在学校这个固定场所,网络给予了人们更为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中医护理专业主要培养服务于一线临床的实用性护理人才,要求兼备中医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充分利用网络来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是中医教学实践改革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中医;喘症;护理;网络;学习能力;教学实践  互联网
期刊
摘要:针对提高执业药师资格考试通过率,适应社会需求。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如将教学大纲与执业药师考试密切结合、开设执业药师选修课、强化辅导及真题训练和模拟测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及校企合作等,为培养培养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药理学;执业药师;教学模式  药理学是执业药师考试必考的内容之一,所占比重很大,而且学科之间还有交叉,在药学综合知识也分布着药理学的知识点。药理学是药学与医学之间的纽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管理理念在健康体检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来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200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健康管理理念实行的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体检者采用常规管理方法,对试验组体检者应用健康管理理念,比较两组体检者的服务满意度及慢性病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体检者的服务总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慢性病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定期护理教育在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术后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6月期间接收的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436例,分为两组。其中接收常规护理的218例患者为对照组,另外218例患者接受定期护理教育,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SF-36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SF-36评分(84.63±8.42)高于对照组(76.58±8.71),其并发症发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护理当中健康教育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到10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利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的HAMA、HAMD评分未有显著差异(P>0.05);经过护理之后,两组的HAMA、HAMD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的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亚健康逐渐成为人们的常态,健康意识的淡薄给疾病提供了可乘之机,如何教育广大人群从基础的健康常识开始学起并逐渐加深至提高个人的防范意识,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习惯,从根本上改变错误的意识、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其中,孩子作为幼体,先天的身体素质条件各不相同,因抵抗力较弱被细菌侵害出现的表征也各不相同,所以适用于儿童以及儿科的健康知识需要有針对性的与成人的区分开来教育。且目前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分阶段健康教育在脑卒中患者护理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利用分阶段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前、出院1个月、2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1.2方法  对照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