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ngfongfongf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不仅能帮助学生强健体魄,舒缓学习上的压力,还能帮助学生建立强大的心理,使学生面对困难、挫折、压力时更有韧性,更能坚持,这种心理素质和意志是素质教育对新时代小学生的要求,所以,体育与健康教学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与健康;有效性;策略
   体育与健康,看似与文化课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关系非常密切。虽然中考体育在文化课非常好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到升学,但是学生若没有强健的体魄,何来的好成绩。尤其是在中考、高考临近阶段,每个学生都像在人生的战场上,任务之重,压力之大,没有一个强健的身体很难支撑下来,更不说轻松应战,顺利上榜了。所以,小学生体育与健康教学,也不能像以往一样走过场,让学生在操場上放羊,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内容和时间,把体育与学生的健康联系起来,与学生将来的发展和成长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在发展性视域下进行体育教学。我们知道,要提升体育教学的效率确实有些难度,学生存在体质差异、兴趣差异,且受信息时代的影响,学生宁愿坐着玩手机,也不愿动。但是只要老师能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体育对自己健康和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对体育的认识,我相信让学生爱上体育,从心里改变对体育的态度,促进体育教学也就不是什么难事。
   一、分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斗志
   体育与健康课,学生基本上都喜欢。但是任何喜欢都架不住内容和方式的单一,没有激情。小学生在自己喜欢的体育课堂上,也容易出现这种困难,开始应付体育学习。比如,学习一些动作时懒洋洋的感觉等,这都是学生对体育兴味索然的表现。但是作为老师,我们知道体育对学生健康有多重要,对学生的学习有多重要。所以,要在具体育教学中,老师可以运用分组合作的方法,调动学生参与,增强学生的斗志。比如,在乒乓球教学时,老师就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进行比赛,看看哪个队获胜的球员最多。其实,在具体的教学中笔者也观察到,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成团比赛、练球、锻炼,这不仅仅能激发学生的斗志,还能增强学生的凝聚力,提升其合作意识,为提高新时代学生的核心素养注入营养。
   二、老师也要当队员,激发学生的热情
   体育学习也需要学生的参与,也是理论加实践,需要学生一边学习一边练习才能掌握,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正因为体育课也需要学生的付出,也要努力,不像自由活动那样的随性、随意,所以体育与健康课也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喜欢上的,这就让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不高。我们知道,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来得容易,去得也快,他们模仿意识非常强。所以,老师要抓住小学生的这个特点,在体育教学中,除了给学生讲授理论知识,如运动时该注意的事项,有一些体育项目的动作该掌握的要领,还有时不时穿插丰富的体育精神外,老师也要像学生一样当一个队员,加入学生的战队,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激发学生的热情,也促进师生情感的升华。比如,在篮球比赛中,要么老师可以当裁判员,要么就加入学生中间,当一个普通的队员。但是为了公平起见,老师要轮流在不同小组当队员,和每一队队员共同战斗。再比如,篮球课上的定点投篮练习,等等,老师也可以加入学生,自己组成一队,与学生一起比赛投篮。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又能激发其热情,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造条件。
   三、分层精准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在文化课上,老师经常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分层教学,布置分层作业。体育课其实也可以采用分层的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体育课上实现自己的目标,学习自己喜欢的项目,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体育课也会由于学生身体状况、运动能力、对体育项目的兴趣等的不同出现差异,也需要分层进行教学。比如,对篮球不感兴趣的学生,老师就可以教他们乒乓球;对于体操不感兴趣的学生,我们就可以教他们一些跑步的要领和一些伸展动作要注意的事项,让他们跑步或者做一些简单的伸展动作等。如此,既能让每个学生得到应有的体育锻炼,又能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加强锻炼,为学生的健康保驾护航,也为更有效的教学奠定基础。
   总之,体育与健康对学生来说不可缺少,因为无论任何原因、任何时候,人都需要健康的身体。尤其是对于正在成长和发展的小学生来说,健康的体魄对他们来说才是真正的力量和保障,更是未来的希望。
   参考文献:
   [1]曹旭.新课改下的体育课堂教学实施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7):99.
   [2]邹幸福.新课标下中专体育教学改革[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5(21):50.
   [3]商伟杰.新课改背景下中专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19):56.
其他文献
重庆市合川太和中学弘扬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围绕培养学生的“新二十三常能”开发校本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形成了“劳动+”型综合实践活动模式.文章提出了“劳动+
摘 要: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必备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就是识别地图,初中地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也都包括培养学生的识图技能。培养学生的识图技能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利用课堂时间掌握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因此,分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识图技能的培养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包括学生识图能力的现状、培养学生识图技能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学生识图技能的主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对幼儿园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同时幼儿教育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启蒙教育,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幼儿阶段的教育情况.
初中语文的学习对学生文化素养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在对语文这门学科开展教学工作时,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可以充分感知语文的价值和意义,并且通过对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提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科学思维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组成.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真实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点与难点.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可使学生充分立足于自身的生活实践经验,有效地进行阅读学习,进而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质量.
在“一班一品”班级文化熏陶下,教师可从影视资源中提取有益的德育精华,形成影视德育新方式,贯通课堂与生活,使学生的品德、习性在生活体验中得以提升.该背景下的影视德育尝
为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与完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措施,从多个角度出发,提出具体的可行性方法.
历史这一学科涉及的大部分知识是以文字为主,所以学习时难免会感觉枯燥,再加上大部分学生对历史科目也没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所以就导致其历史学习成绩始终无法得到保障.教师使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大单元以人文母体为线索,实现了对教学内容的纵向贯穿,彰显了教育性、人文性特色;以学习任务之间的横向迁移,展示了综合性、实践性智慧.语文大单元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