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中的超级计算机

来源 :石油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chbe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勘探的基本流程是,首先以在地面放炮的方式进行模拟地震,待地震波传播到地下并在遇到地层界面被反射回地面时,通过地震记录仪测量和记录,然后把所记录的地震波进行处理后将其转换为地质信息.由于地震波在不同的地层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反射回来的时间也不一样,由此可以推断出地层中可能存在油气的地质构造,再确定钻井的具体位置.
其他文献
以三聚氰胺为基体,通过2步反应制备了三聚氰胺衍生物——三聚氰胺缩甲醛丁二酸钠(MFSS)。采用质量损失法、极化曲线法、交流阻抗法和量子化学计算考察了MFSS在高温模拟油田采出水中对X80钢的缓蚀性能及其缓蚀机制。质量损失分析表明,当MFSS缓蚀剂质量浓度为180 mg/L时,在60℃和80℃下X80钢的缓蚀率分别可达91.9%和93.7%,说明MFSS可有效地抑制X80钢在油田采出水中的腐蚀;电化学分析表明,MFSS缓蚀剂对X80钢腐蚀的阴、阳极反应过程均有抑制作用,但其抑制阳极反应更为显著,属于以抑制阳
以减压渣油为原料,采用热解色谱和热重-质谱,考察了减压渣油及其四组分(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在惰性接触剂LHBK和酸性接触剂C上的裂化反应。结果表明:四组分在有孔无酸剂LHBK上裂化程度由强到弱的顺序为胶质、沥青质、芳香分、饱和分,在有孔有酸剂C上裂化程度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四组分在2种接触剂上缩合反应生成的积炭均比减压渣油在接触剂上缩合反应生成的积炭具有更低的H/C摩尔比;接触剂的酸性明显促进了四组分的裂化,C20-馏分产率明显增加;且增加了减压渣
采用COMSOL MultipysicsTM软件,对W/O乳化液中分散相水颗粒在电场作用下的变形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已开展的室内实验,讨论电场强度(E)、电压波形、电场频率(f)、水颗粒半径(r)和连续相黏度(μc)对单个水颗粒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电场强度、增大水颗粒半径、降低连续相黏度会加剧水颗粒变形,电场强度存在上临界值;当电场频率较低时其值变化对水颗粒变形影响不明显,频率较高时则影响显著,但总体来看存在一个最优电场频率(2000 Hz);交流矩形波对水颗粒变形的影响强于交流锯齿波、直流脉冲
现今网络信息化高速发展,行业需求高度依赖网络集成化.网络构架变得日益复杂且复杂程度还将增加.网络承载力将变得更为广泛,新业务发展需要网络速度支持,新技术同时兼顾传统
加油对车主来说是一件平常事.不过,给车加油也有一些可以借鉴的技巧,同时也有一些错误的做法,今天不妨盘点一下.rn先说说值得推广的正确的方法.rn早上晚上加油.加油站的油经
期刊
宁11断块中低渗透储层是近年来肃宁油田注水开发的重点,其剩余油分布对油藏的注水开发意义重大.基于目的层储层特征、油层分布特征分析,结合生产测试资料,建立了以“油藏单元
课前预习页岩油与美国的页岩油气革命rn赵文智,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地质与油气勘探专家.从事中国陆上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成藏理论技术研究与勘探实践.研究提出的富油气凹陷“
期刊
运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方法模拟了“孤岛型”沥青质分子和其纳米聚集体在油-水界面的取向性、聚集行为,分析了富氧支链对沥青质分子取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存在油-水界面时,沥青质分子从油、水相中脱离,吸附在油-水界面处,稠芳环核与油-水界面平行,烷烃支链伸入油相;随着沥青质浓度升高,空间位阻作用使沥青质分子彼此分离,稠芳环核与界面存在夹角,直至部分沥青质被“挤出”界面;在π-π相互作用下,被“挤出”界面的稠芳环核与吸附在油-水界面的稠芳环核平行堆叠,距离约为0.5 nm,烷烃支链将稠芳环核包围;沥青质纳米
使用马来酸酐(MA)、乙酸乙烯酯(VA)、乙烯基磺酸钠(VS)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合成了一种四元共聚物阻垢剂MA-VA-VS-AMPS,并探究其在高Ca2+质量浓度和高矿化度环境中的阻垢机理。采用FT-IR分析阻垢剂结构,研究了阻垢剂质量浓度、Ca2+质量浓度、溶液温度和pH值等因素在静态条件下对阻垢剂阻垢性能的影响;利用动态流动测试方法评价阻垢剂在动态条件下的阻垢率;采用Materials studio(MS)中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计算阻垢
1964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访问中国,斯诺问毛泽东:“对当前反华大合唱,你有什么要告诉世界的?”毛泽东引用了王进喜的两句诗进行回答:“我国东北新开发个大油田,有一个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