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仪式中发生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ping1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有各种庆典。
  比如:婚礼。从法律的角度来讲,一对男女领了一纸婚书,就意味着结为合法夫妻。然而,大多数的人们还是会举行一个婚礼。婚礼的意义就在于昭告世人与自我警示:从此我们走入婚姻,要爱护伴侣以及新组建的小家庭。
  学校里也会有各种活动和仪式。比如: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以及各个阶段的毕业典礼。人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仪式,帮助孩子逐渐成长为能够担当社会责任的守法公民。
  无论庆典或者大型活动,都在呈现一种仪式感。仪式感,让每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变得更加闪亮。体验过某种仪式感的人,必然对之后的生活会秉持更审慎的态度。比如,举行过婚礼的人,会更明确自己从此已经成家,更愿意主动承担婚姻内的责任;参加过成人仪式的孩子,会更确定自己从此成年,对自己的行为更有担当。
  但是,仪式感不一定只有在重要的时刻才值得体验。其实,在教室里的日常学习活动中,也需要一定的仪式感。孩子会在教室里的诸多仪式中,慢慢习得礼仪规范,懂得遵守公共秩序与纪律,学会自律,体验成功。
  一、重视进校时的仪式,让学生礼敬校园
  学校应该是让孩子从蒙昧走向理性的摇篮。从孩子踏入校门的那一刻,适当的仪式可以帮助孩子明确:学校是跟家庭不一样的地方。在这里不可任性胡闹,更不可耍赖撒泼。
  在一些国家,小学生早上到校后只能在学校操场上自由活动——操场上有专职的操场助理。到了9点,教室的门才打开,孩子们排成队,依次进入教室。教师站在门口,向每一个孩子郑重问好。在这样郑重地被迎接进教室后,孩子们大都自动平心静气地开始一天的学习。
  在轮到我站校门口护导的早上,我必然跟每一个到校的孩子依次问候:“早上好!”而且,会微微鞠躬或者点头。即使不担任护导的早晨,在走廊、楼梯上遇到来上学的孩子,我也必定跟每一个打照面的孩子问好。
  在自己班级,我会更加注重师生问早安的仪式。大多数小朋友在一段时间的教导下,每天进入教室时都会主动问候:“老师早上好!”我也会有礼貌地答复。可是,总是有些小朋友进教室后不声不响直接落座。在这种情况下,我总是会微笑:“某某小朋友,早上好!”这样的暗示很有效,大多数孩子会马上答复:“老师早上好!”并渐渐学会主动向老师问好。
  即便再顽劣的孩子,只要他想到自己早上进入学校、进入班级的时候,曾经被老师那样郑重地对待过,他就有可能改善自己的某些行为。
  二、重视开始上课的仪式,让学生尊重课堂
  我们除了每天一节的英语课,尚有一周两次的英语自习课。自习课一般用来默写单词或者讲解练习册。即使是这样的短课,我每次进教室,也都会认真地发出指令:“上课!”学生随之全体起立。
  我要求每一个学生都站姿端正,眼睛注视我。只要有一个孩子没有做到,我就会耐心等待并提示:“某某同学,我和同学们正在等你准备好上课。”在全班孩子都安静站好后,我会深深鞠躬并问好,孩子们也会还以鞠躬并问好。在遇到调皮鬼不好好做时,我会提醒他们:“我是一个成年人,我很尊重你们。每一次问好,我都会认真鞠躬。你们要有礼貌地回应,要让自己配得上他人的尊重。”在这样温和的坚持下,在这样隆重的上课仪式后,孩子们在我的课堂上会渐渐静心,日益专注。
  我也曾看到过与之完全相反的上课伊始的场景。教师直奔主题:“现在把《补充习题》翻到第40页,今天我们这节课讲评练习册。”没有师生问好的仪式,也就没有切换上课与下课的区别,孩子们当然不会很快从散漫的下课模式转换到应该集中注意力的上课模式。长此以往,学生很可能会轻慢这门功课,轻慢这门学科的课堂,甚至轻慢这个教师。
  三、重视收全作业的仪式,让学生敬畏作业
  我看到过寒假、暑假过后某些教室里堆放的寒假作业或者暑假作业,可能还有手抄报、日记本,乱七八糟的,一堆就是好几个月。
  这些乱堆作业的教师,大概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种行为会向孩子们传递什么信息。但是孩子们能够迅速而准确地作出解读:寒假作业、暑假作业做不做都无所谓,反正老师是不看的。次数多了,他们会渐渐对这个教师平时布置的作业开始怠慢。
  每一次布置的作业,教师自己首先要慎重对待。我布置的作业从来不多。但是,凡我布置的作业,我一定要求收全。一旦出现孩子因为各种原因忘带或者没写,我会给予一定时间以供他们补交或者补写。在收全一套作业本后,我会对着全班孩子作出简短的评价。比如:谁的作业这次特别优秀,谁的作业有创意,谁的作业有进步……对于寒假作业、暑假作业、手抄报,我会选取几份优秀的在班级中及时展出,其他的都整理好并带到办公室去。
  只有教师重视自己布置的作业,并且通过各种仪式,让学生知道教师对作业的重视,他们才会重视教师布置的作业并及时完成。
  四、重视颁奖时候的仪式,让学生体验成功
  在教室里,教师会因为各种原因,向学生颁发各种证书。有的是校级荣誉证书,有的是各级各类竞赛的获奖证书,甚至还有教师自己制作的小奖状,用来奖励学科成绩优秀或者有进步的孩子。
  若累积待发的奖状太多,有的教师会指定几个学生在教室里巡回发放。这样的颁奖,其实只是给学生发了一张小纸片,学生没有被赞美与被肯定的体验。而我必然会选一个时间,让全班孩子安静下来,先讲述获奖证书的内涵,再逐一请孩子们到讲台边领取奖状。所有的奖状都很轻巧,有的甚至比明信片还小一半,我都会双手递过去,也要求孩子们双手接过。我告诉过孩子们:这是最基本的礼节,表达了对他人的尊重。我甚至提醒他们:以后工作了,跟他人交换名片的时候,也要注意双手递接名片。
  我会对每一个上来领奖状的小朋友说:“祝贺你!”他们会回答:“谢谢老师!”我还会加一句:“不用谢!”即使一次发放的学生奖状有二三十张,我也会不厌其烦地重复“祝贺你”和“不用谢”。在如此隆重的颁奖仪式中,学生被赞美、被肯定的优点或者进步会得到强化,他们会增加更多自信,体验更多成功的感觉。
  【结语】
  记得《小王子》中有一个细节,狐狸说:“它(仪式)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孩子们所在的教室,也需要适度的仪式感。具体的仪式带来的仪式感,能够给身处其中的孩子们带来强烈的暗示,帮助他们理解学校与家庭是有区别的,上课与下课的状态应该是不同的,老师合理布置的作业是需要认真对待的,自己取得的微小进步与成功都是值得自豪的。
  一定的仪式感,会敦促孩子对学校、教师、课堂、作业持有基本的敬畏,他们也会因此不断提升自己的专注力,并逐渐获得更多的进步与成功。
其他文献
每当看见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招聘教师的广告,我都感慨良多。“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优秀教师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小城市流向大城市,是一种现实。  我曾经到山东某中学考察学习,校长自豪地说,全国著名的某某语文老师就是从我们学校到北京的。我不知道这是这所学校的光荣还是悲哀。在一次全国性的校长论坛上,一位来自发达地区的名校长慷慨激昂地说,对一些不好好工作的教师,我坚决辞掉,谁来讲情都没用。这时有一位
微信作为国内第一大移动社交应用平台,已拥有超过6亿的用户群体,时至今日,使用微信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借助庞大的用户群支持,微信公众平台发展迅猛。据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微信公众号已经突破1000万。  本文主要讨论微信公众平台在少年儿童图书馆中的发展与应用。少年儿童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面向的用户群体,本来主要是青少年读者,但是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更多的是家长代替青少年读者使用移动终端
因为张伟校长的缘故吧,我把这次采访对象定在了他生前工作的秋渠一中。与现任校长刘中华约定的访谈时间是晚上10点左右,难得有空的他那天在学校值夜班,12点以前是不能休息的
魅力,是极能吸引人的力量,自然流露出来的令人喜欢的感觉。教师,是一个“魅力职业”,教师只有在施教过程中绽放展现魅力,孩子的心灵才会像花朵般绽放,完成知识的吸收和道德的完善。正如《学记》中所述:“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魅力课堂四要素。  一、故事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性活动,才能纳入认知结构中。要想使学生能够
笔法的训练是书法教学初级阶段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由于开始没有正确掌握执笔和运笔方法,急于求成,过早地关注结体与章法,导致在后续的发展上受到制约。结体、章法其实易于掌握,而笔法问题是一个自始至终需要解决的问题。促使学生能在正确执笔的前提下,从浅入深、由简到繁地理解笔法的实质,迅速掌握全面的运笔技法,对其顺利跨入书法艺术大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正确的执笔方法是前提  这个问题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一直是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课程建构的主线。2011年,在课程改革实施10周年之际,教育部颁布了修订后的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数学学
【案例回放】  小姑娘叫雪,人如其名,长得白白净净,说话的声音清脆响亮。雪属于那种乖巧的女孩儿,让人一看就喜欢。每天一来到教室,她会先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的,然后从书包里一本一本掏出当天要用的书,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桌角。她从来不会把书包胡乱塞进桌斗里,也从来不会出现没完成作业的情况,就连她坐在座位上的姿势,也永远都是端端正正的。  后来才知道,雪的奶奶是一位退休老教师,妈妈是幼儿园老师,难怪雪有着这样
编者按:  从本期开始,由冉乃彦先生主笔的新栏目《名家有约》与广大读者见面了。冉乃彦先生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长期从事家庭教育、自我教育、发展心理和科研方法研究,现任中国教育学会自我教育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关心青少年协会副会长。《名家有约》所刊载的文章,都是冉乃彦先生通过现场还原的方式,把自己与一些知名人士交往的故事叙述出来。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名人风范,也会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学以致用,
综合艺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戏剧(包括话剧、歌剧、戏曲、小品、木偶戏、皮影戏等)以及电影和电视剧,这些都属于综合艺术的范畴。  国内外有许多学校,都很重视综合艺术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学校,成立了木偶戏剧团和话剧小组;美国第56号教室,雷夫老师带领孩子们每年排练一出莎士比亚的戏剧;北京的十一学校,话剧团是深受学生欢迎的社团之一;等等。  为什么这些名校和名师,都不约而同地重视戏剧等
今年暑期.我和几名英语教师一起开办了公益课堂.免费为那些家庭困难但品学兼优的孩子提供为期1个月的英语教育。开办公益课堂以来,我和伙伴们受到了一些赞美,但更多的是怀疑和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