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等综合艺术的美育功能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ticlist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艺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戏剧(包括话剧、歌剧、戏曲、小品、木偶戏、皮影戏等)以及电影和电视剧,这些都属于综合艺术的范畴。
  国内外有许多学校,都很重视综合艺术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学校,成立了木偶戏剧团和话剧小组;美国第56号教室,雷夫老师带领孩子们每年排练一出莎士比亚的戏剧;北京的十一学校,话剧团是深受学生欢迎的社团之一;等等。
  为什么这些名校和名师,都不约而同地重视戏剧等综合艺术教育?原因就是戏剧等综合艺术教育有其他艺术形式所没有的独特的美育功能。它们是最贴近生活、震撼人心的艺术形式,是最受欢迎的思想教育手段之一,是发现和培养各式各样人才的重要途径。
  戏剧等综合艺术教育的美育功能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感知美和理解美是审美教育和审美修养的基础和核心,离开这个核心,对生活中一切高尚的东西都会没有感情,失去知觉。教育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使儿童、少年和青年形成关于人的美,关于人的思想、情感和体验中的高尚神圣东西的观念。我们要使这种观念成为有血有肉的东西——用具有高尚道德行为的生动实例来充实它。
  那么,到哪里寻找生动实例呢?除了日常生活,戏剧等综合艺术教育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因为它最贴近生活,有三个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具备的独特功能。
  一是它综合了绘画、文学、音乐、舞蹈、摄影等艺术的各种元素,使每个人在欣赏时,各种感官都进入了充分感知的状态。例如中国戏曲,通过音乐、舞蹈、唱腔、表演等,构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综合艺术境界,以综合的艺术形式实现了以美取胜。
  二是它具备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独特美育功能。它以最接近生活、最逼真、最能够打动人的表现形式,使欣赏它的每个人都感同身受。在剧院中,常常看到观众时而哈哈大笑,时而叹息流涕,散场后心绪仍然不能平静。
  三是将生活中复杂的、分散的矛盾和冲突,加以提炼和浓缩,呈现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这最容易激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这种占时少、内容精的形式是对青少年开展教育的最好手段,应该在学校中大力提倡。
  去年,我在国家大剧院观看了著名演员冯宪珍主演的话剧《办公室的故事》。一个小小的舞台、有限的几个人物,就把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和当时社会上的流行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剧场里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在演出后的座谈会上,我请教冯宪珍:如何培养下一代少年儿童热爱戏剧?她说戏剧是伟大的艺术之一,应该让孩子们接触。剧场里,演员和观众在同一个空间是平等的……要让学生理解戏剧的伟大,它不同于其他艺术。当下,电视等传媒对年轻人更有吸引力,我们需要先让学生多接触戏剧,逐步了解戏剧,最终喜欢戏剧。
  戏剧能够给儿童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曾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参观苏霍姆林斯基幼儿园,留下极深印象的就是孩子们演出的童话剧《一个苹果的故事》。演出时,小演员们完全沉浸在剧情中,两个小姑娘表演怎样克服困难、勤奋劳动,种了一棵苹果树,然后是全家人浇水、除虫,尽心照看。秋天到了,结出红红的大苹果,姐妹俩摘了一个大苹果送到母亲那里,母亲把苹果分成两半,但孩子们说,妈妈还没有得到呢。妈妈说,是啊!整个村子里还有很多人没有尝到苹果,全世界还有许许多多的人……怎么办呢?于是,在场的小观众们开始认真讨论:怎么让全世界的人都能够吃到大苹果?整个表演在音乐的伴奏声中缓慢进行,人们全都被童话剧感染了。他们在想,好事情怎么能够让全世界的人共享?这个演出真是寓意深远啊!
  我在少年宫工作的时候,曾经担任过木偶戏小组活动的辅导员。我发现,孩子们极其喜欢木偶戏,不论是演员还是观众,都会被木偶演出所陶醉。即使我们演出一个小节目,如描述一个爱随地吐痰的老爷爷总改不了坏习惯的狼狈情节,孩子们都会哈哈大笑、前仰后合,而且一次又一次要求重演。
  这样一个简单情节,为什么孩子们多次要求“再演一遍”?就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得到的是一种审美享受。通过木偶戏这种综合艺术,夸张的人物造型、动听的音乐、生动的台词、有趣的动作,孩子们的感官、想象、期盼、道德需求都能够反复得到快乐的满足,教育就是这样润物细无声地悄悄进行。
  多一个平台,就多一批人才
  著名的美国第56号教室的教师雷夫,在这个班上长期坚持艺术教育。他们每年都要排练并演出一出完整的莎士比亚戏剧。
  雷夫为什么十分重视艺术教育?他说:“接触艺术教育的孩子学到的,远远超过他们所学的艺术本身。”他认为演出“关乎语言、音乐、团队合作、冒险、纪律、勤勉,以及自我发现。我们的目的是学习语言的力量和团队合作的乐趣”。
  我在一个初中实验班进行自我教育实验研究时,发现这个班的生源比较差,课难上,活动难搞,但是在排练《东郭先生和狼》的过程中,却发现全班都是人才。学生们人人热情高涨,个个摩拳擦掌,踊跃报名,像“导演”这样高要求的任务,竟然也有三个人竞争;东郭先生这个角色台词最多,也是多人竞争;“驴”这个特殊角色,也有人主动请缨。
  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发现了许多人才:一位出色的导演,理解剧情,能调动每个演员的积极性,使他们恰当演出每个角色,而他是一个所谓的后进生;一位出色的演员,沉浸到剧中,活灵活现,而他在课堂上是一个“闹将”;一个默默无闻为演出找来了服装、道具的小姑娘,她是一位学习成绩不好的所谓“笨”学生。而那些平时打打闹闹、老长不大的学生,现在看到别人个个如鱼得水,都找到了各自的位置,而自己什么也不会,虽然嘴上不说,可能在他们心底里早已激起了新的波澜!
  舞台是培养孩子们创造力的地方
  不同层次的戏剧等综合艺术教育,适合不同年龄孩子的发展需要,因为这综合了绘画、文学、音乐、舞蹈、摄影等各种元素,可以为有着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创造的舞台。
  幼儿和低年级学生富于想象,童话剧、木偶剧,甚至利用玩具扮演各种角色,都能够进行再创造。
  中小学生,可以在课本剧上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
  学生是被动地接受一篇课文,还是主动去模仿、演出一个课本剧,呈现的效果可能会有天壤之别。由于学生大多数没有演出的经验,排练课本剧的最初阶段,可以雕塑剧形式出现。雕塑剧的特点是,演员只需要摆出一个恰当的姿势,不需要有动作,更不需要说台词。解说词由另外一个同学负责。这样可以把演出的难点分散,负责形象的专门钻研形象的塑造,负责解说词的专门攻克语言的难关。
  研究表明,特殊的戏剧还能够帮助学生克服胆怯。这就是木偶剧、皮影剧、手影剧的特殊功能。因为这种演出,演员藏在幕后,不直接和观众见面,能够相当程度上减少恐惧,有利于学生大胆在幕后表演。许多经验表明,口吃、胆小的学生,尤其是学习外语张不开嘴的学生,通过这种演出,都有惊人的进步。
  总之,综合艺术教育适合每个学生的参与,有表演潜能的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其他学生则可根据演出的需要,在绘画、文学、音乐、舞蹈、摄影、电脑技术等方面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大家都能从中受益。
  (责 编 再 澜)
其他文献
“品牌班级”的说法,不知滥觞于何时,却被广泛传播。遗憾的是,创建者甚多,但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笔者百度了一下“品牌班级”,从结果中发现所谓品牌班级无非是为班级创造一个班名、设计一个班徽、创设一种文化、构建一套制度等的综合体。这些文章展示了形式各异的班名、班徽、班歌、班旗、班训、班口号、班誓约、班文化、班制度、班本课程等,但我不算闭塞的耳朵却没有听说某某学校某某班成为了知名的班级,一如高金英老师
据报载,某校八年级某班正在上物理课时,一学生进入教室时未喊“报告”,于是,老师让该生到教室后面罚站,但该生不仅不去,还辱骂老师。之后师生发生口角,继而升级为肢体冲突。  事后该校所属的县教育主管部门对这名老师做出了“通报批评,写书面检查,扣除全年奖励性绩效工资,并到山区学校跟岗一年”的处分决定。  我不想选择一个立场辩驳谁是谁非,也不想站在某个高地“指点江山”,只想从一个普通班主任的角度去思考:问
每当看见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招聘教师的广告,我都感慨良多。“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优秀教师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小城市流向大城市,是一种现实。  我曾经到山东某中学考察学习,校长自豪地说,全国著名的某某语文老师就是从我们学校到北京的。我不知道这是这所学校的光荣还是悲哀。在一次全国性的校长论坛上,一位来自发达地区的名校长慷慨激昂地说,对一些不好好工作的教师,我坚决辞掉,谁来讲情都没用。这时有一位
微信作为国内第一大移动社交应用平台,已拥有超过6亿的用户群体,时至今日,使用微信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借助庞大的用户群支持,微信公众平台发展迅猛。据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微信公众号已经突破1000万。  本文主要讨论微信公众平台在少年儿童图书馆中的发展与应用。少年儿童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面向的用户群体,本来主要是青少年读者,但是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更多的是家长代替青少年读者使用移动终端
因为张伟校长的缘故吧,我把这次采访对象定在了他生前工作的秋渠一中。与现任校长刘中华约定的访谈时间是晚上10点左右,难得有空的他那天在学校值夜班,12点以前是不能休息的
魅力,是极能吸引人的力量,自然流露出来的令人喜欢的感觉。教师,是一个“魅力职业”,教师只有在施教过程中绽放展现魅力,孩子的心灵才会像花朵般绽放,完成知识的吸收和道德的完善。正如《学记》中所述:“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魅力课堂四要素。  一、故事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性活动,才能纳入认知结构中。要想使学生能够
笔法的训练是书法教学初级阶段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由于开始没有正确掌握执笔和运笔方法,急于求成,过早地关注结体与章法,导致在后续的发展上受到制约。结体、章法其实易于掌握,而笔法问题是一个自始至终需要解决的问题。促使学生能在正确执笔的前提下,从浅入深、由简到繁地理解笔法的实质,迅速掌握全面的运笔技法,对其顺利跨入书法艺术大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正确的执笔方法是前提  这个问题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一直是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课程建构的主线。2011年,在课程改革实施10周年之际,教育部颁布了修订后的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数学学
【案例回放】  小姑娘叫雪,人如其名,长得白白净净,说话的声音清脆响亮。雪属于那种乖巧的女孩儿,让人一看就喜欢。每天一来到教室,她会先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的,然后从书包里一本一本掏出当天要用的书,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桌角。她从来不会把书包胡乱塞进桌斗里,也从来不会出现没完成作业的情况,就连她坐在座位上的姿势,也永远都是端端正正的。  后来才知道,雪的奶奶是一位退休老教师,妈妈是幼儿园老师,难怪雪有着这样
编者按:  从本期开始,由冉乃彦先生主笔的新栏目《名家有约》与广大读者见面了。冉乃彦先生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长期从事家庭教育、自我教育、发展心理和科研方法研究,现任中国教育学会自我教育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关心青少年协会副会长。《名家有约》所刊载的文章,都是冉乃彦先生通过现场还原的方式,把自己与一些知名人士交往的故事叙述出来。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名人风范,也会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