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说人物语言的新特点——兼谈言语与语境的关系

来源 :修辞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zhin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言语与语境的切合与一致是传统修辞理论一直强调和关心的问题.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就指出:"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不应是仅仅语辞的修饰、更不应是离开情意的修饰."①以后一些研究者进一步发展了这个理论,认为语境可以分为主客观两个方面,在主观方面要求人物的语言符合他们的身份、职业、思想、文化修养等等.与此相应,传统文论也要求作家做到人物语言与自身特点和外部环境相符合.
其他文献
陶渊明《桃花源记》是中学语文的传统篇目,文中有一句“落英缤纷”,其中“落英”人教版教材注释为“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有些名家的选本也与此持相同的看法,笔者认为这样的注释值得商榷。  “落”的确兼有“脱落”和“开始”的含义。如: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魏风·氓》)  《汉语大词典》(第9卷)对“落”的解释为“脱落”。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语言的形象感染力久已为人们所熟知.但是,语言作为一种形式符号,它本身并不具有形象性.那么语言形象何以确立呢?而且,同一个词由于所处的上下文语境不同,它所引起的形象感往
印刷车间相对湿度的稳定对印刷质量特别是精细印刷品的质量有很大影响。相对湿度不足时,印刷车间静电大量存在,对安全生产存在较大威肋,还会导致纸张相互吸引、粘连,输纸困难或收
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馨"字通常都以为是指"吾德",如人民大学编选并几次再版的<历代文选>注云:"馨,香,指德行的美好."现行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的译注也说
1 906年1月13日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父周保贻,号企言。母徐雯,号镜芙,宜兴人。  1906—1911年(1—6岁)祖母教吟古诗词。  1912—191 7年(7—12岁)入七年制育志小学。提前毕业,考入镇江中学,不久退学。
通过腐蚀失重实验和极化曲线测试,研究合成药剂N、N、N’、N’-四-(-2甲基苯并咪唑)-1、2-乙二胺(简称BIEA)分子对铝在1.5mol/L HCl溶液中的缓蚀性能,分析其作用机理,并研究BIEA与丁胺、庚胺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对
采用丝束电极测试每一丝电极的电位、腐蚀电流大小,直观地探测油膜局部区域的电化学参数分布,研究油膜下的腐蚀情况。结果表明,各涂油丝束电极间存在电化学差异,油膜下存在腐蚀微
应用弱极化曲线技术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湿度对中性土壤中钢铁材料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湿度的土壤中碳钢的腐蚀速度和腐蚀电位均随腐蚀的持续进行而趋于一个稳定值,碳
<正> 著名语言学家、中国修辞学会顾问、中国修辞学会华东分会顾问、《修辞学习》杂志顾问、复旦大学中文系前主任、博士生导师胡裕树教授,因病于2001年11月22日5时在上海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