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九年的那场醉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32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回想起来,中国文化史上不知有多少名篇巨制,都是率性为之的,比如苏东坡、辛弃疾开创的所谓豪放词风,并非有意为之,不过逞心而歌而已,说白了,是玩儿出来的。我记得黄裳先生曾经回忆,1947年时,他曾给沈从文寄去空白纸笺,请他写字,没想到这考究的纸笺竟令沈从文步履维艰,写出来的字如“墨冻蝇”。沈从文后来干脆又另写一幅寄给黄裳,写字笔是“起码价钱小绿颖笔”,意思是最便宜的毛笔,纸也只是普通公文纸,在上面“胡画”,却“转有妩媚处”。他还回忆,1975年前后,沈从文又寄来一张字,用的是《明拓帖》扉页的衬纸写的,笔也只是七分钱的“学生笔”,黄先生说他这幅字“旧时面目仍在,但平添了如许婉转的姿媚”。所以黄裳先生也说:“好文章、好诗……都是不经意间作出来的。”
  文人最会玩儿的,首先推魏晋,其次是五代。两宋以后,文人渐渐变得认真起来,诗词文章,都作得规规矩矩,有“使命感”了。以今人比之,犹如莫言之《红高粱》,设若他先想到诺贝尔奖,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决心为国争光,那份汪洋恣肆、狂妄无忌,是断然做不出来的。
  王羲之时代文人的原生态,尽载于《世说新语》。魏晋文人的好玩儿,从《世说新语》的字里行间透出来,所以我的导师刘梦溪先生说,他时常将《世说新语》放在枕畔,没事儿时翻开一读,常哑然失笑。比如写钟会,他刚写完一本书,名叫《四本论》——别弄错了,不是《资本论》——想让嵇康指点,就把书稿揣在怀里,由于心里紧张,不敢拿给嵇康看,就在门外远远地把书稿扔进去,然后撒腿就跑。再比如吕安去嵇康家里看望这位好友,正巧嵇康不在家,他的哥哥嵇喜出来迎接。吕安知道嵇喜为人庸俗,所以看不起他,不肯进去,只在门上写了一个“鳯”(凤)字就走了。嵇喜看到“鳯”字,心里很得意,以为是吕安夸自己,没想到吕安是在挖苦他,“鳯”的意思,是说他不过一只“凡鸟”而已。
  中国文化史上,正襟危坐的书多,像《世说新语》这样好玩儿的书,却屈指可数。刘义庆寥寥数语,就把魏晋文人的神态活脱脱展现出来了。刘义庆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子、長沙景王刘道怜的公子,是皇亲国戚、高干子弟,同时也是“骨灰级”的文学爱好者,《宋书》说他“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他爱玩儿,所以他的书,就专拣好玩儿的事儿写。
  《世说新语》写王羲之,最著名的还是那个“东床快婿”的典故:东晋太尉郗鉴有个女儿,名叫郗璿,年方二八,正值青春年华。郗鉴爱之如掌上明珠,要为她寻觅一位如意郎君。郗鉴觉得丞相王导家子弟甚多,都是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于是希望能从中找到理想人选。
  一天早朝后,郗鉴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丞相王导。王导慨然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你到家里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郗鉴就命管家带上厚礼,来到王丞相的府邸。
  王府的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为自己的宝贝女儿挑选意中人,就个个精心打扮,“正襟危坐”,唯盼雀屏中选。只有一个年轻人,斜倚在东边床上,敞开衣襟,若无其事。这个人,正是王羲之。
  王羲之是王导的侄子,他的两位伯父王导、王敦,分别为东晋宰相和镇东大将军,一文一武,共为东晋的开国功臣,而王羲之的父亲王旷,更是司马睿过江称晋王首创其议的人物,其家族势力的强大,由此可见。“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循着唐代刘禹锡这首《乌衣巷》,我们轻而易举地找到了王导家的地址——诗中的“王谢”,分别指东晋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他们的家,都在秦淮河南岸的乌衣巷。乌衣巷鼎盛繁华,是东晋豪门大族的高档住宅区。朱雀桥上曾有一座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建。
  相亲那一天,王羲之看见一座古碑,被它深深吸引住了。那是蔡邕的古碑。蔡邕是东汉著名学者、书法家,也是蔡文姬的父亲,汉献帝时曾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他的字,“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被认为是“受于神人”,让王羲之痴迷不已。那天他在碑前站了很久,才想起伯父王导是要他来相亲的,不得已,匆匆赶往乌衣巷里的相府。到时,已经浑身汗透,他索性脱去外衣,袒胸露腹,偎在东床上,一边饮茶,一边想那古碑。郗府管家见他出神的样子,不知所措。他们的目光对视了一下,谁也不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管家回到郗府,对郗太尉做了如实的汇报:“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管家以为第一轮遭到淘汰的就是这个不拘小节的年轻人,没想到郗鉴选中的偏偏是王羲之。“东床快婿”由此成为美谈,而这样的美谈,也只能出在东晋。
  王羲之的袒胸露腹,是一种别样的风雅,只有那个时代的人能体会得到,如今的岳父岳母们,恐怕难以认同。王羲之与郗璿的婚姻,得感谢老丈人郗鉴的眼力。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也得益于这段美好的婚姻。王羲之后来在《杂帖》中不无得意地写道:
  吾有七儿一女,皆同生。婚娶已毕,唯一小者尚未婚耳。过此一婚,便得至彼。今内外孙有十六人,足慰目前。
  他的七子依次是:玄之、凝之、涣之、肃之、徽之、操之、献之。这七个儿子,个个是书法家,宛如北斗七星,让东晋的夜空有了亮色。其中凝之、涣之、肃之都参加过兰亭聚会,而徽之、献之的成就尤大。故宫“三希堂”,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占了“两希”,其中我最爱的,是王献之的《中秋帖》,笔力浑厚通透,酣畅淋漓。王献之的地位始终无法超越他的父亲王羲之,或许与唐太宗、宋高宗直到清高宗这些当权者对《兰亭序》的抬举有关。但无论怎样,如果当时郗鉴没有选中王羲之,中国的书法史就要改写。王羲之大抵不会想到,自己这一番放浪形骸,竟然有了书法史的意义,犹如他没有想到,酒醉后的一通涂鸦,竟成就了书法史上的绝唱。
其他文献
从难处的世界中拔除难处的烦恼,并把可喜的世界即景地写出,便是诗,是画。或者是音乐,是雕刻。详言之,不写也可以。只要能够即景地观看,这时候就会生出诗来,涌出歌来。诗思虽不落纸,而璆锵之音起于胸中;丹青虽不向画架涂抹,而五彩绚烂自映心目。只要能够如此观看自身所处的世间,而把俗界明朗地收入灵台方寸的镜头里,也就足够了。是故无声之诗人虽无一句,无色之画家虽无尺绢,但在能如此观看人生的一点上,在如此解脱烦恼
期刊
在杨絮曼舞的初夏时节,“《读者》光明行动”专家医疗队来到鲁西南腹地的济宁市汶上县、金乡县等6个县区展开了为期8天的弱视儿童筛查。义诊2607人,确诊130人患有弱视。  在汶上县次丘镇筛查现场,一个虎头虎脑、戴着蓝色遮光眼罩的小男孩十分显眼。这个孩子名叫小博,今年快8岁了。与很多弱视孩子较为内向、不善言辞的性格不同,小博活泼开朗、口齿伶俐。他操着一口浓重的方言告诉医生,自己有一只眼睛不好,露在外面
期刊
1914年11月9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一个小女孩出生了。女孩被取名为海德维希·爱娃·玛丽娅·基斯勒,也就是后来的海蒂·拉玛。    1931年,17岁的拉玛放弃了自己就读的通信专业,跟随当时奥地利著名的戏剧导演马克斯·莱因哈特去德国柏林学习表演。1933年,拉玛主演的《神魂颠倒》在捷克斯洛伐克首映。因为拉玛在里面全裸出镜——这是电影史上第一次有女演员全裸出镜,所以这部电影在很多国家被禁播,也并未给
期刊
郑公未遇时,每裂眦扼腕作恨声曰:“若有际遇,当尽逐阿谀谄佞之徒!”未几,春闱首捷,出知河阳。初入廨,见堂匾高悬,书“琪树甘棠”,又有联曰:“谋略无双士,文章第一家。”均新椠者。公愠,责从吏曰:“何得有此!”吏曰:“百姓闻公将至,群议作此,亦盛德远播故也。”公愠稍息,曰:“盛名之下,恐其实难副耳。”  公询地方情形,吏言一逼嫁夺产事甚详。公识之。越明日,果有嫠妇告叔逼嫁夺产者。公以稔知其事,明断之。
期刊
上海松江区Hana咖啡馆进门左手边,有几个大纸箱,里面用透明塑封袋包好的,是一束束黑色的头发。它们的长度大多超过30厘米,来自中国的各個角落。  过去3年多,有7756名蓄发者,他们一点点等待头发变长,然后剪下,无偿寄给一个名叫“青丝行动”的学生公益组织。  他们的头发,从家里漂流到这个小小的咖啡馆,经由一群大学生的手,寄往假发工厂,经过筛选、制作和等待,在癌症病人的头上得到重生。被送到这里之前,
期刊
我觉得许多人在吃喝方面都忽略了一桩十分重要的事情,即大家只注意研究美酒佳肴,却忽略了吃喝时的境界,或称为环境、气氛、心情、处境等等。此种“虚词”不在酒菜之列,菜单上当然是找不到的,可是对一个有文化的食客来讲,虚的却往往影响着实的,甚至决定着对某种食品久远、美好的记忆。  20世纪50年代,我在江南一个小镇上采访,时近午后,饭馆都已封炉打烊。忽逢一家小饭馆,说是饭也没有了,菜也卖光了,只有一条鳜鱼养
期刊
早年间,京剧《法门寺》火过一阵子。剧中一個小角色贾桂,人家让他坐,他说站惯了。片言成名,贾桂顿时成为标准的奴才标签。《法门寺》是一部难得的喜剧,对白妙趣横生,仿佛侯宝林的相声。贾桂固然是个小丑,论艺术形象上的趣味,倒是跟《西游记》里的猪八戒和《堂吉诃德》里的桑丘·潘沙有几分相似。然而这也罢了,我更感兴趣的是戏中主角——大太监刘瑾。    刘瑾陪太后去法门寺进香,遇到民女宋巧姣拦路告状,要诉说一桩冤
期刊
真正的自由是在无所依傍之时,发现无路而处处是路。    路,交错纵横于人世,像川流罗织在大地上。每一条似乎各自源起而不相涉,却无不归心于海。  有的发源丰沛,一路汇成怒江,拍岸拔树,卷起乱石,以不可抵挡的气势冲入海的殿堂。  有的生来瘦骨,沿路推敲岩石之出处,提防过多汲水的木桶,又不免误入沟渠,困在方寸田地,让饥渴的根须吮吸。侥幸残喘而终于抵达入海口,却缺乏一场天外的沛雨帮助它推移,遂逐渐萎弱,成
期刊
相愛的孩子  靠着黑夜的门  拥抱  过路人指指点点  然而相爱的孩子  他们在那儿可不管谁  只有他们的影子  在夜里颤动  惹得过路人恼怒  他们的恼怒 不屑  讥笑 嫉妒  然而相爱的孩子  他们在那儿可不管谁  他们沉浸在  初恋那迷人的明净里  轻柔的幻想  飘出了黑夜  飘到了天上  (梁衍军摘自上海人民出版社《法国九人诗选》一书)
期刊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回过头来,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红色的双唇微微张开,脸上的表情不悲、不喜、不怒、不惧,但很丰富。这是什么样的表情呢?人们看到17世纪荷蘭画家维米尔所画的这幅肖像,总会被它深深吸引,却又百思不得其解。它让人联想到《蒙娜丽莎》。两幅画都令人难解,只不过蒙娜丽莎的表情深藏不露,甚至有点诡异;戴珍珠耳环的女孩则是鲜活灵动,但又矛盾纠结。《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油画/1665年  当19岁的女孩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