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和谐化教学管理新理念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uo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和谐化教学管理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管理理念,其思想基础是“和”文化,其核心价值观是以“学生为本”,其思维方式是“和而不同”。它要求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生态化、人性化。践行和谐化教学管理新理念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是:依法管理与以德管理相结合、科学管理与民主管理相结合、协调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和谐化;理念创新
  作者简介:谢磊(1975-),男,湖南湘潭人,南华大学城市建设学院,讲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的教学与研究;周芬芬(1982-),女,湖南祁东人,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教学与研究。(湖南 衡阳 421001)
  
  教学管理理念创新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树立和谐化教学管理新理念,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稳定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 高校和谐化教学管理新理念的基本内涵
  高校和谐化教学管理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管理理念。所谓和谐化教学管理是指以“和”文化精神为思想基础,坚持以学生为本,正确处理教学管理过程的各种矛盾关系,使之达到动态平衡,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人性化和生态化。高校和谐化教学管理新理念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中国传统“和”文化为思想基础
  “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体现了“和为贵”的价值取向与“和为美”的审美追求,包含了和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和合等多种含义,彰显了和以处众、和衷共濟、政通人和、内外和顺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理念。中国传统“和”文化不仅对中华民族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受到国外许多学者的推崇。英国著名思想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当中写道:“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这些品质中,我认为和气是第一位的。”他还说:“这种品质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1]在现代高校教学管理中,必须坚持以中国传统“和”文化为思想基础,培养和谐的思维方式,推崇和谐价值取向,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秩序。
  2.“以学生为本”的核心价值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高校和谐化教学管理新理念的核心。“以人为本”作为一种哲学价值观,中外早已有之。中国古代就有“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传世名言。[2]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主张用人权反对神权,用人性反对神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马克思看来,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人类的终极价值诉求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应用于高校教学管理中,形成了“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它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重视学生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高校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主体。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传统的教学管理观把教师作为管理主体,而把学生作为管理客体,压抑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窒息了教学活力。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教学效果。
  3.“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
  西周末年史伯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3]这就是说,“和”并不等于“同”,“和”即各种不同事物之间的协调统一。“和”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之源,而“同”则会造成事物的衰亡。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4]在孔子看来,只有掌握了“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的人,才是“君子”;否则,没有掌握“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的人,都是“小人”。作为高校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必须具有“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才能实现和谐化教学管理。在课堂教学管理中,要鼓励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协调各种教学方式方法之间的关系,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课外教学管理中,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特点,给予个性化教学指导;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要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专业结构,避免“近亲结合”,形成“和而不同”的教学团队。
  二、高校和谐化教学管理新理念的基本要求
  高校和谐化教学管理新观念不同于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观,它要求在教学管理中做到规范化、人性化和生态化。
  1.教学管理的规范化
  和谐即协调、稳定、有序。要做到高校教学管理的和谐化,必须协调处理高校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使高校各项教学工作稳定有序地进行。教学管理规范化是实现高校教学工作协调、稳定、有序开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必须加强高校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做到有规可循、有章可依。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制度建设是根本。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发生的种种错误,固然与教师和管理者的思想作风有关,但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5]制定和完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一方面要遵循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要符合社会主义伦理道德要求。高校制定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必须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形成和谐统一的制度体系,这是实现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的重要保证。高校内部各部门、各院系、各基层教学单位制定的教学规章制度要以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为依据,要同学校制定的教学规章制度相一致,绝不能发生根本性的矛盾冲突。
  2.教学管理的生态化
  高校和谐化教学管理要求教学管理生态化。所谓高校教学管理生态化,是指高校教学管理的诸要素及其环境的相互协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动态平衡的有机系统及其运行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讲,和谐化即生态化。没有和谐就没有生态;反之,没有生态就没有和谐。高校教学管理的生态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做到高校内部关系的和谐,包括:领导者与广大师生员工之间关系的和谐、教师之间关系的和谐、学生之间关系的和谐、领导者之间关系的和谐、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和谐等;另一方面,要做到高校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和谐。包括:高校与政府之间关系的和谐、本校与其他高校之间关系的和谐、高校与周围社区之间关系的和谐以及高校成员与学校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和谐等。只有正确处理上述诸多关系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使之和谐与协调,才能促使高校教学管理生态系统平稳、健康地运行。
  3.教学管理的人性化
  高校和谐化教学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做到人性化教学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主要是以学生为本。教师是教的主体,应当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的主体,必须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全部教学工作的根本目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每一个高校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必须明确“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绝不能把自己看成是“官老爷”,应当自觉地当好学生的勤务员。人性化教学管理,要求实现管理民主化,吸收学生参与教学管理。人性化教学管理还要求教师和教学管理者改进教学管理方法,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善待人,增强高校管理的人情味。
  三、践行高校和谐化教学管理新理念的路径和方法
  践行高校和谐化教学管理新理念,必须坚持“三个结合”。实践证明:依法管理与以德管理相结合、科学管理与民主管理相结合、协调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是实现高校和谐化教学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依法管理与以德管理相结合
  在高校和谐化教学管理中,必须坚持依法管理与以德管理相结合。在法治社会里,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必须坚持依法进行教学管理,用法律来规范每一个教学主体的行为,才能确保高校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高校制定的一切教学规章制度都必须符合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规范,高校所有领导者和广大师生员工都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一切违法行为都必须坚决制止。如果在高校教学管理中人人都能够依法办事,那么,高校教学管理也就实现规范化、和谐化了。高校和谐化教学管理不仅要求依法管理,而且要求以德管理,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来约束每一个教学主体的行为,使教学管理伦理化。每一个教学主体都必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高校领导者和教师尤其要严格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做社会主义道德楷模,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去感化和影响受教育者。這样,才能形成人人重德明礼的校园和谐文化氛围。依法管理与以德管理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关系。依法管理重在他律,以德管理重在自律,只有把他律和自律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和谐的教学管理关系。
  2.科学管理与民主管理相结合.
  要推行高校和谐教学管理,必须坚持科学管理与民主管理相结合。所谓“科学管理”是指以现代管理科学为依据,制定和执行一整套以提高效率为目标的严格、科学、合理的管理规程,使管理程序化、规范化,最大限度地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坚持科学的教学管理,除了制定完整、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外,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教学管理制度。“一切按制度办事”应成为每一个教学主体的座右铭。我们把中美两国高校教学管理作了对比,美国高校教学效果普遍较高,除了教学基础不同之外,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美国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比较科学、严格、合理。因此,在推行高校和谐化教学管理过程中,必须突出教学管理的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所谓“民主管理”,是指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吸收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实行教学民主管理,才能确立广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科学管理与民主管理是辨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科学管理是民主管理的前提,民主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基础。必须把科学管理与民主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高校教学管理的和谐化。
  3.协调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
  和谐即协调。所谓协调管理,是指协调管理过程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相对平衡,和谐共处。所谓高校教学的协调管理,就是指在高校教学管理中,要协调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关系,使之相对平衡、和谐发展。在高校教学管理中,首先,要协调好高校教学管理部门与院系、基础教学单位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为院系、基础教学单位提供优质服务;另一方面,各院系、基础教学单位要尊重和贯彻执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指导意见,认真完成学校下达的教学任务。其次,要协调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形成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的和谐协调关系。所谓动态管理,是指用发展的眼光,不断解决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与问题,使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始终保持协调和谐的状态。所谓高校教学的动态管理,是指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地处理和解决各种新矛盾、新问题,使高校教学管理关系始终保持协调和谐状态,做到动态平衡。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要经常深入学生,调查研究,发现教学问题,必须及时加以解决,以保持教学管理关系始终保持和谐协调状态,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高校教学的协调管理与动态管理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没有协调管理,就不能实现动态管理;没有动态管理,就不能保持协调管理。因此,必须坚持高校教学的协调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在动态协调中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从而实现高校教学管理的和谐化。
  
  参考文献:
  [1]李瑞环.学哲学,用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574.
  [2]孟子·尽心下.
  [3]国语·郑语.
  [4]论语·子路.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责任编辑:张中)
其他文献
摘要:伯頓·R·克拉克高等教育本体价值论包括追求真知、坚持信念、崇尚自由,本文从这几个方面分析当今学术不端的原因,提出内外结合的办法,不仅要重视高等教育的本体价值思想,也要配合外在的法律法规等措施,解决学术不端的问题。  关键词:高等教育;价值本体论;学术不端  作者简介:王根顺(1951-),男,甘肃秦安人,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理论研究;郑红霞(1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新生特征分析和新辅导员特点分析出发,针对新生入学教育前二级学院辅导员应该做的准备工作,提出阅档、制作学生指引手册、取经、了解新生心理特征、准备“四心”等几个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新生教育;辅导员;准备工作  作者简介:林丽霞(1981-),女,广东揭阳人,广东医学院药学院辅导员,讲师,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茹正开(1969-),男,广东阳江人,广东医学
期刊
摘要:随着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呈现出人员流动性强、工作中消极应对、情绪波动大等现象,职业倦怠问题越来越得到各方面的重视并有了一定的应对措施。高校辅导员若能从自身真正认识到职业倦怠所带来的危害,并通过自我调节去应对职业倦怠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将会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自我调节  作者简介:王倩茹(1983-),女,云南澜沧人,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
期刊
摘要:本文以高职高专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专业目标为基础,研究“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及其优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电力高专;专业培养目标;“双师”素质;提高;途径  作者简介:李建刚(1956-),男,河南偃师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动力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火电厂集控运行与热力系统节能理论;李丽萍(1971-),女,河南郑州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动力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火电厂集控
期刊
摘要:党和政府积极提倡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都明确要求职业学校要实行产教结合,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本文对数控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意义、基础、模式进行了论述,并指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校企合作的法规和政策。  关键词:校企合作;意义基础;模式;法规和政策  作者简介:高会娟(1984-),女,河南南陽人,四川水电高级技工学
期刊
摘要:本文立足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历史和发展现状,结合国家、区域和行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简要分析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行业特色型大学专业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行业特色型大学;专业建设;形势;任务  作者简介:肖万里(1970-),男,河北廊坊人,华北电力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教学管理、高等教育学;杨凯(1981-),男,湖南宜章人,华北电
期刊
摘要:通过对精益管理内涵、思路、原则的阐述,提出电网企业精益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对电网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电网企业;精益管理;策略;方法  作者简介:袁帅(1982-),男,河南许昌人,河南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培训师,法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法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河南 郑州 450000)    一、精益管理的内涵  截至目前,关于精益管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尚未有权威的
期刊
摘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强化教师“教书育人”这一基本职能,对于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至关重要。本文提出本科生导师组制的基本框架以及初步构想,打造以学生为核心,以导师组制为基础,全方位、一体化的创新教学改革模式。要求导师分阶段有重点地辅导学生经历从入学到毕业的各个教学环节。  关键词:本科生;導师组;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靳遵龙(1973-),男,河南淮阳人,郑州大学
期刊
摘要:1958年教育改革由整治教育领域机械模仿苏联所造成的不良后果而开始,最终却演变成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教育事业受到严重挫折,这与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和国家领导人错误认识分不开的。本文试图以金登的多源流理论出发,从问题、政策和政治三个方面探究此次改革的政策逻辑,以望能深化我们对1958年教育改革的理解,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更好地推进当前的教育改革。  关键词:多源流理论;教育革命;教育政策  作者
期刊
摘要:专题学习网站的本质是基于专题资源的研究、协作式学习系统,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专题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交流工具。本文通过对专题网站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对专题网站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专题网站;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作者简介:陈梅(1968-),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内蒙古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和研究。(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