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艺双馨 承前裕后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春市被誉为八极拳“第二故乡”,霍公殿阁首传之后,霍庆云和陈金财两位先生成为中流砥柱。长春市众多习练八极拳者,所得之艺均出自霍氏,即霍公殿阁、霍师庆云。
  在长春从师霍公殿阁“系统”学习八极拳外姓徒弟中,最优秀者当属陈金财先生。陈金财先生当年是长春周馨武前辈开设的三马路把势房顶门大弟子。陈金财先生是尊师爱徒的典范,他的徒弟们也都是尊师重道的义徒。陈先生逝世后,长春市武术协会为其举行了追悼会,高度评价了他对长春武术文化的杰出贡献。
  陈金财先生功纯艺真、正直仗义、德艺双馨,是新中国时期长春霍传八极门中霍庆云先生之后的第二号人物。他对长春八极拳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将永载长春武术史册!
  陈金财(1911~2000年),八极拳第七代传人。1935年跟随八极拳一代宗师霍公殿阁(1886~1942年)学习八极拳,1939年正式拜霍公殿阁为师。曾任二道河子区武术协会主席、顾问。曾多次担任省、市、区武术比赛裁判员、裁判长等。伪满期间、民国期间参加武术比赛多次获奖,文革期间奖牌被收缴,大多丢失。现只保留两枚。1958年参加全国武术传统套路比赛,荣获全国武术二等奖。
  陈金财1911年生于辽宁省锦州市(绥中县)马圈子屯贫苦的农民家庭。其父曾做过绥中县衙捕快班头,为人正直,仗义疏财,亦喜武术,县镖局于镖师经常去其家,谈论各家各派武技和侠义人物的故事。民国初年为生活所迫,陈父到吉林省长春市一家马店管账,直到民国十年(1921年),才将全家七人迁到长春。伪满时期陈金财在制造金库日本熊平洋行做工。
  陈金财身高1.84米,长方脸,浓眉大眼,身材魁梧,头脑聪明。反应机敏。虽然只在解放后扫盲时读了两年夜校,没有多少文化,但能读懂报纸,熟读《三国演义》、《水浒传》、《三侠五义》等书。精通水暖技术,解放前从事过水暖安装的工作,解放后在省建筑公司工作,考上了水暖八级工,上世纪60年代初调到刚建成的长春市水箱厂继续从事水暖工作。曾为水箱厂设计安装供暖设施,受到厂领导和员工的赞赏。
  
  从师长春 摄兴国术
  
  陈金财老师自幼受到父亲习武的熏陶,一生酷爱武术,少年开始习武,曾拜强志初、米成喜、周馨武、霍殿阁等七位拳师为师,学习拦手拳、查拳、洪拳、戳脚翻子、八极拳等多种门类,尤以八极拳械为安:身立命之本。外门的拳械套路如拦手拳、四路查拳、六路查拳、母子拳、大洪拳、小洪拳、太祖拳、弹腿及对拷、擒拿对练、国家规定长拳套路、太极拳、八卦剑、六合双刀、占花枪、双钩、九节鞭及其二人至六人对练套路如双手带进枪、单刀进枪等几十套。八极本门拳械套路如小架、八极拳、金刚八式、八极拳对接、应手拳、六大开、劈挂掌、易筋经、夜战刀一二三路、万胜双刀、春秋大刀、六合枪、梨花枪、鞭山棍、纯阳剑、搂桩靠打、球功、掌板、崩弓、铁砂掌等。陈金财老师记忆力惊人,至七八十岁皆不忘。
  陈金财是霍公殿阁的得意弟子,他武术功底深厚,身法灵活,悟l生极高。又肯下工夫,功力扎实,曾一掌将一寸半厚的掌板打成三节。撑捶、穿掌打了七年,常年练习铁砂掌、打弓、吊球、扇球等功夫,全面掌握和继承了八极拳的精华。霍公殿阁极为器重陈金财,练武时霍公殿阁经常操沧州口音夸奖陈金财说:“金财行,金财行!”平时出行比武会友,常带着陈金财、尹庆和。陈金财老师为人耿直,交友授徒不分贫富,尤其喜欢刻苦练功者。
  1958年,陈金财与齐德昭、张跃权等到北京参加全国武术比赛,获二等奖。在北京与师叔“许二少爷”许家禄学双钩、鞭山棍。
  上世纪60年代,陈金财与霍庆云、康绍远、周明德、王德和等一起担任长春武术比赛的裁判,并与霍庆云一起担任武术研究会研究组教练,由于“文革”被迫中辍。改革开放后,陈金财先生曾任长春市二道区武术协会主席。长春武术比赛副裁判长,省、市、区武协顾问。在家创办“求实武术馆”,年逾古稀,仍身体力行传艺于长春伊通河畔。
  陈金财老师是尊师爱徒的典范,逝世时由弟子李庆和、祝万勤、柳文昌、江英宝、刘希臣、杨耀新等主持发丧,数十弟子为其披麻戴孝,守灵5天5夜,抬棺扶灵。长春市武术协会举行了追悼会。高度评价了陈金财老师对长春武术文化的杰出贡献。
  陈金财老师的老伴在陈老师逝世两年半后也去世了,数十弟子披麻戴孝。守灵3天3夜,抬棺扶灵,为师娘发丧。之后大家又聚集到师父家,追思师父、师娘数十年的呵护、关爱,都痛哭失声。由此可见陈金财老师的门风正派,弟子贤孝。他的弟子不仅继承其技,更得其德,令今人尊敬佩服,此传统现在在大陆,真是凤毛麟角。
  
  协助恩师 建立武馆
  
  周馨武先生(1876~1959年)是河北定兴人,精洪拳、查拳、戳脚翻子等,号称“铁胳臂”周馨武,上世纪初叶到沈阳从事武术活动。1917年,黑龙江省陆军师长、黑龙江省帮办许兰州政治斗争失败,到沈阳投靠张作霖将军,担任奉军参谋长、剿匪总司令等职。八极圣者“神枪”李书文先生携弟子霍殿阁、孟宪忠、李萼堂、魏鸿恩、董以清随许兰州来到沈阳,在许将军的军队担任教习。周馨武先生47岁(1922年)时与担任奉天骑兵旅教习的“神枪”李书文的过继子李萼堂(1904~1972年)比武,拳、枪皆败北,周馨武先生心悦诚服,决心学习八极拳,非要拜李萼堂为师,李萼堂看周馨武心诚,人品又好,遂和师兄霍殿阁、李萍兴、孟宪忠、魏鸿恩、董以清等一起研究商量,大伙决定和周馨武论师兄弟,给师父李书文先生挂个名。即周馨武是李书文的“挂名弟子”。建交后由“神枪”李书文的顶门徒霍殿阁教授周馨武一些八极拳技艺,周馨武和霍殿阁兄弟二人关系愈加密切。
  1924年底,第二次直奉大战,奉军胜利入关。霍殿阁、孟宪忠、李萼堂、魏鸿恩,随许兰州将军来到天津,周馨武仍在沈阳从事武术活动。
  霍殿阁、孟宪忠、李萼堂、魏鸿恩、董以清到天津后。霍殿阁在天津担任李景林将军部的武术教习、末代皇帝武师,李萼堂、魏鸿恩到青岛担任海军教习,孟宪忠到中央国术馆任教习。1931年,李萼堂从山东国术馆到湖南国术馆担任主任教官,后任国民革命军63师特种技术大队长。
  1931年底,霍殿阁随溥仪到东北旅顺,1932年到长春,继续担任溥仪武师,同时被溥仪封为三等侍从武官,官衔少将。
  周馨武听说霍殿阁随皇帝到长春,遂于伪满洲国康德元年(1934年)从沈阳来长春投奔霍殿阁,但无法见到,就在铁岭屯街以开杂货铺为生。伪满康德二年,即1935年,陈金财、尹庆和、李守贵、于相玉、王德和、张化风、王有山等七位年轻人在一起练武术,有缘和周馨武先生结识。茶 余饭后经常听周馨武老先生讲论拳法,得知任宫内府侍从武官、康德武师的霍殿阁是其师弟,佩服周馨武先生武学知识广博,遂拜周馨武先生为师习洪拳、查拳等。周馨武先生开始在长通路设场,又有陈玉杰、陈玉清、荣德林、李树南来投师。
  陈金财对周馨武先生说:“无桐难引凤。您老光开个小杂货铺,怎么能见到霍教师,不如开个拳房,传艺的名声一出,自然会引出霍先生来,好酒的不进茶坊嘛。这里有了拳房,又报的是教八极,不怕他霍教师不来。”周馨武先生一听有理,就让陈金财、尹庆和去办理。正巧东三马路有一铁匠铺出兑,陈金财就去找家在三马路附近居住的师弟陈玉杰、陈玉清的父亲,他是开粥铺(六国饭店)的,陈金财与他商量,他答应出资30元,买下了铁匠铺。这样陈金财遂协助周馨武先生创办三马路把势房。三马路把势房离伪皇宫也不远,一来二去消息便传进了伪皇宫。三马路有教八极拳拳房的消息传进宫里,霍殿阁先生便微服出访,看是何人在这里教拳。当他隔着窗一望正是自己师兄周馨武,便破门而入,二人相见,欢喜异常。周馨武不愿为官,请求霍殿阁帮他支撑三马路把势房,同时继续和霍殿阁学习更多的技艺。这样从1935年开始,霍殿阁先生晚上空闲时就到三马路武术馆帮助师兄培养后学。
  
  幸遇宗师 拜入门墙
  
  1935年霍殿阁和周馨武二位师爷又重逢在长春三马路把势房。霍殿阁为了帮助师兄。亲自到三马路教授八极拳技艺。在1935年至1939年期间,霍殿阁在晚间闲暇时,都身着串绸绅士褂,头戴绅士帽,手提文明棍,步行从家到三马路把势房。三马路把势房的学员们开始学习八极拳,其中霍殿阁直接教授李树楠、陈金财、尹清河三位骨干学员,以培养三马路武馆的“顶门杠”,八极拳成为三马路顶级课程。
  这样八极拳成为三马路武馆的核心拳种。周馨武先生传授洪拳、查拳做为八极拳的基本功。当时陈金财是三马路武术馆的大师兄。是霍殿阁、周馨武二师的共同弟子。霍庆云也时常照看,与来访各门派的高手比试。由于霍殿阁先生给三马路武馆当后盾,学员弟子纷纷来投,门庭若市。
  康德六年(1939年),霍殿阁先生在三马路拳房里挑了几个中意的学员到自己家中练功、深造。开始有李树南、陈金财、尹庆和三人,后来又有宋碧山、董连碧到霍师家中,当时陈金财、尹庆和一副架、宋碧山、董连碧一副架。他们仍延用三马路的称呼,称霍殿阁先生为师叔。霍殿阁先生说:“我是为名不为利,叫师叔学不来里面的东西啊!”陈金财一听霍殿阁先生有意要正式收他们为徒,真是喜出望外,马上改口称师父,并决定几个人一起摆酒席拜师。1939年,陈金财等五人在长春最好的饭店宾宴楼请客。举行仪式正式磕头递贴拜霍殿阁先生为师。参加仪式的有长春武林的名家“大枪”陈三爷、“铁胳臂”周馨武等,还有霍殿阁先生在宫内府当护军的徒弟霍庆云、高香亭、刘子鸣、刘金山、边廷宾等。这样陈金财等五人成为霍殿阁先生公开的“明徒”。
  陈金财随霍公学艺至1942年霍公去世。因陈金财此前有长拳功底,身法好,又经霍殿阁精心培养指教,武功进入一个新天地。三年苦功技艺大进,习得八极拳、金刚八式、易筋经、劈挂掌、太极拳、六合枪、夜战刀、纯阳剑、八卦剑等。经过刻苦训练,精通了八极拳拳理,掌握了八极拳的精髓。练就一身硬功,功力深厚,成为霍公殿阁的得意弟子。陈金财、李树南、尹庆和、宋碧山等到霍公殿阁家中武场学艺后,不忘周馨武先生的推荐恩情,为了报答周馨武先生,在陈金财带领下每周再到三马路武馆练两天,协助周馨武先生教学,八极的更多内容进一步传到三马路武术馆。
  后来刘霖春(先就学于“大枪”陈三爷,陈回关里,又从师霍殿阁)在四马路开一拳房,霍殿阁先生亲自教授,主要有弟子刘霖春、王玉湖、范传义、李广荣、朱某(宫内府司机)等。霍殿阁先生每次去,都带着陈金财、尹庆和二人。
  伪满期间参加武术比赛多次获奖的,都是陈金才和尹庆和的对练。
  
  技艺大成 沈阳闯荡
  
  1937年大同公园事件后,日本为了进一步控制溥仪,解除了护军的长枪和大刀队,效忠溥仪的霍殿阁先生及骨干护军弟子遭到日本人的处置,霍庆云也被调离溥仪身边到沈阳皇宫守卫。霍殿阁先生为溥仪不平,天天大骂日本人,忧急成疾。霍殿阁先生也有意迁到沈阳,遂于1942年,派爱徒陈金财、尹庆和打前站,结果霍殿阁先生未能成行便病逝于长春。
  沈阳曾是张作霖大帅府邸所在地,武术名人甚多。陈金财、尹庆和二人凭霍公殿阁传授的八极真功,留在沈阳教拳。陈金财老师创办第三十三武术传习所,二人同时在北市场“挂棍”会友每每取胜,屡次参加擂台比武均获优胜,逐渐名噪沈阳城。成为后起武术名师。
  “沈阳第三十三武术传习所”开始收徒授艺后,前来学艺者络绎不绝,没过多久,武术传习所就办得红红火火,声名鹊起。其间,崇文中学一青年体育教师身材魁梧,习练长拳多年,擅长“三皇炮拳”,在沈阳小有名气,曾两次到传习所窥视。第三次,提出要比试武艺。陈金财老师刚到沈阳,不想惹是生非,再说家眷、老人都在场。怕惊吓她们,便说:“我们收徒授艺只是为了养家糊口,比试武艺伤着谁都不好。还是不要比了吧。”那青年体育教师一听,以为陈金财老师惧怕,更来了精神,不依不饶,非要比试不可。陈金财老师无奈。只好将家眷、老人送到邻居家。回来与青年体育教师比武。临街的练武厅,坐北朝南,南面开门。门前是一条街道。青年体育教师面向北,背后冲着门。陈金财老师在其对面丁字步站好,说:“打定招、问招、还是行招?”青年体育教师说:“打问招。”陈金财老师说:“请!”青年体育教师一个冲拳向陈金财老师打来,陈金财老师略偏肩,左手一抡,一个劈砸将拳磕出,右脚上一步,右手一抡,劈头盖脸砸过去,青年体育教师向后一仰,失去重心,说时迟那时快,陈金财老师右手一个绷肘,向其腹部打去,只见那青年体育教师像被飞驰的汽车撞了一般,撞开门飞到屋外马路上去,飞出去时将门帘子也拽掉了。待青年体育教师灰溜溜地爬起来后,陈金财老师将其叫到屋内,教训一番,那青年体育教师低着头喏喏连声,羞愧满面,再也未敢登门。
  还有一名家的传人,擅使左把大枪,与陈研究枪法,陈一个里缠枪。将对方缠个趔趄。
  沈阳武术界有某名家通晓武功,尤精剑术,是个警察,横行乡里,每日流连茶馆酒肆,戏优宿娼,无恶不作。有一个唱西河大鼓的演员叫白玉凤的,青春年少,被某名家假借教剑术为名而霸占。陈金财老师刚到沈阳,这个名家闻名而不服,一次,在北市场的武友聚会上,其提出与陈金财老师比剑法。陈金财老师说:“我剑法不精,不敢领教。”他出言不逊,说:“你是个嘴把式呀!”陈金财老师听罢很生气,拿了一把竹剑和他比试。 三五个回合之后,陈金财老师剑一转环,拨开其刺来的剑。随即一招白蛇吐信,剑尖直刺其虎口,他把剑扔在地上。总共试了三次,都输了。他怒气冲冲,想借当警察的特权暗下毒手。当时,有人告诉他说:“陈金财是新京皇宫侍卫官霍殿阁将军的高徒,你还是不动为好。”他虽骄横,除了怕陈金财老师的武功之外,还慑于霍殿阁先生之威。于是,他从那时起行为稍有收敛,此事当地多有传闻。陈金财老师在此授徒近三年,其中学有成效者有:薛景春、管香玲、虎文喜、李树远、李树勋等。
  
  尊师重道 孝义干云
  
  1945年后,陈金财老师因其老母不愿意到沈阳生活,因此,回到长春。继续在三马路武术馆为周馨武老师的“顶门”,早晚时间教授徒弟,白天出去打零工挣钱补贴家用。1947年至1948年陈金财老师在国民党军六十军五十六师担任国术教官,指导士兵学练武术及器械。在教学中,他注意研究教学艺术和教学方法,能够深入浅出,因人施教,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陈金财极尊师重道,他常说:“霍、周俩老爷子都是我师父。对我都有培养之恩。尽管我的这点小名气主要是随霍老爷子练八极来的,那我也不能忘了周老爷子!”1948年长春解放后。靠三马路武术馆维持生活的周馨武先生,年事已高生活困难。陈金财不忘当年周师教导和引荐拜霍殿阁先生为师之恩,他不辞一天工作之苦,每天下班之后,先回家安顿好母亲的饮食,然后赶到三马路,代师传艺。陈帮助周馨武先生支撑三马路武术馆,各处弟子纷纷来投,门庭日盛,当时陈金财之师弟张耀权、齐德昭、李宝山也来帮场子。
  陈金财每月工资发下来,马上到三马路武术馆,给周师送生活费,武术馆所收学费也全供周馨武先生生活用,直至1959年周馨武先生去世。
  新中国成立后,赵炳楠、周明德代表长春体委成立“长春市武术研究会”,赵炳楠任会长,霍庆云任副会长,陈金财任教练,会址设在三马路武术馆。
  周馨武先生把陈金财当做主心骨,对陈金财也是格外倚重。在此期间培养的学员弟子中成名者有:范玉亭、洪俊良、唐志、翟学禄、顾才、李长深、李清新、杨树林、孙生亭、张德裕、隋明萧、朱殿文、王萍踪、吕小锁、阎世英等。
  霍庆云先生隔一段时间来三马路研究会,指导后面的师弟和年龄大的弟子时,都是由陈金财与他配合对枪、对刀做示范,可见陈金财确得霍公殿阁的真传,霍庆云先生也总说金财师弟有真才实学。
  1956年印度总理尼赫鲁来长春访问,长春市武术研究会的负责人赵丙楠、周明德带队组织,在长春铁路俱乐部表演,三马路武术馆的弟子由陈金财率领,成绩突出受到佳评,并以此为契机使长春出现了武术热潮。长春市体委组织武术名家在市体育馆办夜校,聘请陈金财、王德和、张耀权、齐德昭等,主要教授长拳、太极拳、八极拳等拳械,直到大跃进开始。陈金财老师夜校辅导结束后,必到三马路武术馆,督导弟子练拳,可见其敬业精神。
  1958年,陈金财老师与师弟齐德昭、张耀权等到北京参加全国武术比赛,陈获枪术第一名、八卦剑第二名、全能第二名。在北京与师叔“二少爷”许家禄先生学得双钩、鞭山棍等技艺。
  1959年周馨武先生去世,作为大徒弟的陈金财主持发丧,得师弟梁振起、张耀权的大力协助,陈金财亲自打灵幡,率领众师弟和下一辈弟子,为周馨武先生送终,得到武林人士的尊重。
  周馨武老先生去世后,陈金财见师兄霍庆云在服务行业工作工资低,家中人口又多,为了报答师父霍公殿阁的授业恩情,遂将三马路武术馆主动让给师兄霍庆云(霍公殿阁的亲侄、过子。末代皇帝溥仪的御前侍卫。全国八极拳第七代的最杰出代表人物)执掌,又帮助师兄霍庆云教小学员半年多的长拳、器械,然后自己回家开设拳场。陈金财的孝道义气由此可见。
  上世纪80年代,霍殿阁先生的儿子霍青峰几次到长春向陈金财老师学艺,在一次拜访陈金财老师时说:“师兄啊,我父亲去世时我十八岁,东西没有学全。我今天把儿子送来跟你要点东西,你看他能学啥就教点啥。你看行吗?”陈金财老师说:“咱们都是自家人不要客气,吃水不忘挖井人,凡是师父教我的。只要孩子能拿动,我连本带利都还给你们,你让孩子住这儿吧。”于是霍青峰让儿子在陈金财老师家中,住了一个多礼拜,学了拳、刀、枪、剑等套路及其使用手法等,霍青峰十分感动。2000年“十一”期间陈玉霞、李庆和、刘希臣等到沈阳参加全国八极拳比赛,霍青峰见到他们十分亲切,闻听陈金财师兄过世,霍青峰先生放声痛哭,陈玉霞、李庆和、刘希臣也落泪不已,观者无不动容。
  
  侠肝义胆 惩恶扬善
  
  陈金财老师一生为人正直、侠肝义胆、嫉恶如仇,见到不平事就要管。更见不得恶人横行霸道。
  1935年深秋,一天晚上,夜色茫茫,街上行人稀少,陈金财身穿长衫,从宫里回家,行至西安大路附近,有两名歹徒看他身穿长衫,以为一定很有钱。就从后面悄悄地跟上,左边一个,右边一个,走到黑暗处,歹徒突然抓住陈金财长衫两边的大襟,想把他摁倒,进行抢劫。对突然发生的情况,陈金财没有思想准备,随手向后左边一拳,右边一拳,左边歹徒猝不及防,摔个仰八叉,将长衫大襟扯掉一块,右边歹徒毫无准备,两手拽着一块大襟,撞到墙上,两名歹徒跌跌撞撞,慌忙逃走。陈金财老师低头一看,大衫成了小马褂。
  1937年,在长春铁岭屯小街。有几个地痞,聚众赌博,强索强要。一个扛脚行的长得五大三粗,身高一米九十五。体重近三百斤,二百斤的麻袋一边一个,两手一抓就扔到车上,五百斤的铁轨能扛起来就走。他依仗人高马大,目空一切,欺人尤甚。谁都得让他三分。正当他肆意打人之时,恰好被陈金财老师见到。陈金财老师上去好言相劝,不料该人不听反冲陈金财老师一拳打来,陈金财老师不想打他,就抬左拳将其右拳拨出,进右脚右掌一推,想将其撼出。没想到其身高力大没撼动。陈金财老师随即收腰松胯照其心窝又一猛掌,这一壮汉顿觉天旋地转,眼冒金花,胃里翻江倒海,五脏六腑都往上涌,“哇”的一声,吐了一地,蹲在地上,再也无力站起来了。此时,另外两个地痞一拥而上,陈金财老师忽然打出左右掖掌,“叭、叭”两声,分别将两个地痞打倒。此后,这伙地痞再也不敢耀武扬威地欺负人了。
  1964年,三个警察抓一逃犯,追到东大桥附近(离陈金财老师家不远),将逃犯围住,逃犯凶狠无比,警察无法将其擒住。这时有人提出“快去请陈老师”。陈金财正在家休息,得知情况后,立即赶到现场。一看警察和逃犯正在僵持,陈金财老师上前一抓,逃犯一拳打来,陈金财老师一个小缠,两手一搠,左腕一扣锁住罪犯,将逃犯拿住交给警察。
  陈金财老师七十多岁时,骑自行车被一装满沙子的马车刮倒,陈急忙一滚便闪出身子,但胳膊来不及抽出,没办法 只好一运气,被车轮重压而过。陈金财老师站起来活动活动胳膊,竟然灵活自如。到医院检查,结果是安然无恙,花了四十多元钱,也没让赶车的花费,赶车的感动得直流泪。
  
  振兴国术 弘扬八极
  
  1959年,陈金财老师回到在东大桥东900米处的家里,成立了“求实武术馆”,收徒授艺。在三马路学艺的徒弟范玉亭、洪俊良、李长深、于向林等随陈金财老师回家继续学艺。之后,霍明哲、明全福、方淑芹、赵玉林、李庆和、金佩林、金毅、高中天、祝万勤、吕文学、付尔江、杨守成、李玉荣、李景武、徐庆元、李俊田、李曾顺、李国田等纷纷拜师学艺;上世纪70年代又有江英宝、刘景生、朱觉敏、龚纪林、柳文昌、杨长兴、李宝安、于国华、王中华、田宝中、单玉奎、刘志德、王宝龙、魏宝元、张洪富、杨耀新、刘希臣等拜师学艺。拳房共两间平房,外屋三十多平方米。作厨房和练功房,里屋作居室。屋南面一个400平方米的院落。是练功的场地。冬天在屋里练习,夏天在院里练习。陈金财老师爱徒如子,徒弟们在家里的武术馆练功,陈金财老师从不让徒弟喝凉水,经常讲解训练和保养方法。家里准备两个大铁壶,由他的老伴烧水,30年不辍。徒弟们的脏衣服、脏鞋,也都是他的老伴洗刷。陈金财过生日,他的大徒弟范玉亭每次组织,陈都嫌徒弟们花钱多,范玉亭因此屡次遭到陈训斥,可见师徒的情义深厚。陈金财老师授徒严谨而遵古训,他收徒弟尤重道德品质。来学习的中小学生,必须由家长亲自带来,并且有学校老师的证明,青年职工必须有街道办事处和派出所的证明,否则坚决不授。
  陈金财老师尤实事求是,他担任裁判长,从来不给自己的徒弟提分、提名次。他总对徒弟说:“把工夫下在功夫上,咱就凭真本事,一是一、二是二!”
  陈金财老师教授徒弟总是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教授不同的套路。他的想法是,现在人们练武都是用业余时间,学得太多肯定练不精。每个人学几样,练精了,就能把他的东西都传下去,然后,徒弟们再相互传授。但是,即使这样传,连一半东西也没传下来,比如说双钩、九节鞭、铲及多人对练套路等练的人很少,有的器械没人练。
  陈金财老师对徒弟要求严格,传授技艺一丝不苟,注意让徒弟们练好基本功,打好基础。都是踢腿压腿,练好腰腿之后,学一趟长拳,将身法练出来再学八极拳和器械。因此,坚持在陈金财老师这里练武术的徒弟,多数人动作舒展大方,身法架势等都比较好。腰腿练出来之后就要求增加功力练习。蹲小架、打掌板、靠桩、搂桩、练靠山背等。平时场地不许空闲。每个人轮班练习。不』一场的就要蹲架子、揉裆、抖杆子、压腿或打墙,不许说闲话。
  陈金财老师不光会的套路多,对各种手法研究得也非常透彻。实战交手经验丰富。对其他门户的主要手法都有研究。在教套路的同时,他都结合自己的经验讲解每个动作的用法,使徒弟学起来便于理解,便于记忆。他强调武术的实用性,平时教徒授艺注意手法的训练,每一单式,都要求单独练习。两人相互喂招,体会其中发力技巧,既长功夫又增强了实用性。
  陈金财老师对徒弟也是因人施教,对特殊的徒弟,他教特殊的套路。上世纪70年代,有一个徒弟右跛脚,走路一点一点的。陈金财老师就教他一趟特殊的拳法。练起来一点儿也看不出跛脚。参加比赛还得了奖。
  陈金财老师思想开放,从不保守,凡是肯下工夫的,他都是认真地传授。经常有师弟向他请教,他都是本着诲人不倦的精神,认真地教。陈金财老师有一师兄弟罗俊山在沈阳教徒弟,他的大徒弟黄明德在长春坦克学校当兵,当时津贴少,黄到假日都是步行到陈金财老师处学习,得到陈的精心传授。陈金财老师每次不但教授技艺,还让黄必须在家吃完饭再走。黄转业后每次到长春都要到陈金财老师这来,住上几天,学些东西。
  陈金财老师有一师弟的弟子王长绪与陈金财的得意弟子李庆和都在一汽工作,关系非常好,但其自身的技艺比较缺乏,遂请求李庆和帮助介绍到陈金财老师处学习深造。王长绪在陈金财老师的拳坊练了几年,技艺突飞猛进。后来调到湖北十堰二汽工作,以八极拳享誉湖北。
  1957年,国家体委推广二十四式、八十八式太极拳,长春市体委要求各武术馆负责推广。陈金财老师积极响应号召,利用早晚业余时间,在长春市劳动公园义务教授太极拳。
  上世纪60年代,国家重视武术,省、市经常组织比赛,陈金财老师的徒弟参加比赛总是能拿到前几名。在当时比较出名的有李庆和的“春秋大刀”、“占花枪”、“甲级刀”与金佩林的器械对练“手带进枪”,霍明哲的长拳,金佩林的八极拳、六合枪,明全福的六合刀、四路查拳、占花枪,方淑琴的“六路查拳”等。其女儿陈玉霞1954年出生,继承父业,幼年习武,功底扎实,拳术及刀、枪、剑、棍等器械套路娴熟,60至70年代曾多次在全国、省、市、区比赛中获奖。后成为长春市、区武术协会会员,并在比赛中担任武术裁判员、裁判长等。
  上世纪70年代,柳文昌、王宝龙单刀进枪、双手带进枪,柳文昌、冯长顺的三节棍进双枪,柳文昌的梨花枪,王宝龙的占花枪,单玉奎的母子拳,李义荣的六路查拳、鞭山棍。江迎宝的八极拳、六合枪、六合刀也常在各大赛中获佳绩。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刘希臣参加长春市传统武术比赛,屡获成年组第一名。1999年,全国八极大赛选拔赛,获六合枪第一名、八极对接第一名。1999年长春全国八极大赛,获八极拳第二名、全能第七名。
  吉林省散打比赛,陈金财的弟子杨守成获第一名。
  陈金财先生的徒孙李忠义、乔峰、陈国华、刘长友、孙建文,他们的八极拳、劈挂拳、六路查拳、夜战刀、八卦刀等,多次在长春市武术比赛中获胜。
  霍公殿阁去世后。长春霍传八极拳传艺者以霍庆云和陈金财二位为主。陈金财是长春三马路武术馆大弟子,又是霍公殿阁的入室弟子,所以长春三马路武馆的后学弟子,他大多都有授艺之功。霍殿阁创编的应手拳就是陈金财老师在三马路武术馆传出去的,第二趟、第三趟夜战刀、八卦剑等也是陈金财老师传出的,这是真实的历史。
  陈金财先生功纯艺真、正直仗义,德艺双馨,他是新中国时期长春霍传八极门中霍庆云先生之后的第二号人物。几十年来,他在广场中、庭院内孜孜不倦,无报酬地授徒,毫无保留,真是桃李遍长春,他为八极拳的第二故乡长春普及八极拳和发展八极拳做出的杰出贡献,对长春的武术事业做出杰出的贡献,永载长春武术史册!
其他文献
去年在泰山国际东岳太极拳研讨会的海外中国武术段位考核会上,康戈武教授为学员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古代一位公子进京赶考,乘船渡河时,与摆渡船夫闲谈。当船夫得知这位公子要进京考武状元后,就向公子请教十八般武艺。公子因为赶路心切。上岸后,就随意教了他几下简单踢木桩的功夫,随后与船夫各奔东西。一晃十年过去,考上武状元的公子,官运亨通,官越做越大,同时仇家结得也越来越多。这天武状元路过树林时,遇上十多个仇
期刊
导言:从历史的经验看,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都把自卫当作一门艺术。“自卫是大学问”,是“杀人手段救人功”。为自己准备一套进攻或防御的自卫术,危难关头巧妙地运用这些方法与技巧,就不会出现“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的尴尬局面。厚黑教主李宗吾先生曾有一句话极有见地,他说:“对人相让,以让至不妨碍我生存为止;对人竞争以争至我能够生存即止。”自卫术虽是我们生存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真正利器,但掌握此法宝的朋友,
期刊
教我戴家拳的老人用他的一生,写了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他给我留下的是一个谜、一个困惑。  想起老人,我没有悲哀,只有负疚和歉然之感。我的功夫达不到他那种境界,可我不脸红,以我愚钝的资质,恐怕终生求取,也难登心意拳堂奥,又何必自责呢。我感谢老人的睿智,他并没有寄望我这个笨蛋为他或者为戴家心意拳发扬光大什么,所以说这些年根本就没有什么责任类的阴影笼罩着我。一直是想练就练,不想练就不练,心情十分轻松。
期刊
研习道家太极拳离不开探求其哲理。因为它的拳理拳法和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只有弄通基本理论,实践水平才能不断提高。这如同有了钥匙,才能打开大门,登堂入室。太极阴阳学说就是本门功法的金钥匙,太极拳爱好者应该下工夫钻研,循理求道,则可技高一筹。  各类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必然规律,我们只能去发现,去遵循。道家太极拳是以内外兼修为特点的拳法,内与外其实就是阴和阳。从总的方面着眼。阴阳一体,是完整的、统一的
期刊
问:韩先生异常强调对抗训练,认为拳术技能必须经过对抗训练才能在技击中熟练使用,请问您的依据来自哪里?  答:我的依据,其一来自运动科学,如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其二来自事实。  拳术技能之所以必须经过对抗训练才能在技击中熟练使用,乃受制于拳术技能的特殊性,要解释拳术技能的特殊性,涉及到运动技能的分类,在运动生理学或者运动心理学里,把运动技能分为“开式运动技能”和“闭式运动技能”两种(此外还有其他
期刊
读《精武》2008年第1期中的《学术争鸣还是人身攻击》一文(以下简称郭文),作者乃郭瑞祥哲嗣郭铁良、郭桂德两位小郭先生。  为了对不少关注静海、独流、刘传“合一通背拳”情况的读者及该文作者(或“捉刀人”)做一个交代,做一个答复,特撰文如下:    “羊公”乃笔名耳    《郭文》开篇即曰“羊公终于露相了,原来真名叫杨善耕……”怎么了?有什么好惊讶的?不要说假话了,事实上,你们在看到《武魂》2005
期刊
中老年修炼养生太极最易犯的毛病是贪多求快,浅尝辄止,学的门类多,有拳、剑、扇,学的套路多,动作多,求师也多,内容与方法都很杂,一天数招式,几日一套路,一练好几年,还不能通太极之道的大有人在。其精神可取,但效果甚微,实为可叹。其原因是没有深研、细究、精练。  古拳俗语曰:拳打半步巧。如同一个医生,欲知一个人的血型,只需抽血化验即可。欲知一个人的拳理、拳势、拳架、拳法,只从半步招式里便可探知。这是因为
期刊
以点为中心划圆  大山总裁的圆形逆突击(图1~图7)。以点为中心划圆作为交手的代表性动作经常被总裁作为例子展示给大家。    这个是像图7一样将手放到胸前,两手柔软的做划圆运动,作为防止对方突然踢出的脚——对策之拳。  这个是在刚柔流派中的转掌里面经常运用的动作,一样,用小指侧将对方的腕部卷住,再用另外一只手正拳向对方击出(图8,图9)。如果能够抓住对方的道服,动作会更容易进行,总裁也是在近战时常
期刊
陈守孚老师9岁的时候,因为身体病弱,长年生病,他父亲请来了心意拳大师铁官成先生,铁老时年七十多岁,身如铁塔,音若洪钟。老先生看到童年陈守孚,捏捏他的手,笑道:“好,这个徒弟我收下了。”  铁老教拳的场地在静安公园,童年陈守孚每天都要到铁老那里报到。铁老对拳架要求很严,如果看到守孚偷懒,他会用脚轻轻一踢以示警告。起先的时候,心意拳的练习是很枯燥的,铁老有时会露几招绝活让学生们提高兴趣。他站一个高马步
期刊
赵道新的性格  赵道新爱批评武林,批评,是赵道新身上两个最鲜明的特色之一(另一个是求实精神和科学方法的融合)。有很多人一听到赵道新的名字,脑子里立刻有轰隆隆的激昂之声炸响。  他的批评,应该说是来自他的性格。面对同样的弊端,有的人沉默,有的人只在私下里骂一骂,赵道新却把它公开说出来,而目,措辞毫无顾忌,态度异常激烈,这不能不说是性格所致。当然,对武术超乎寻常的感情,也导致他眼里不容沙子。  哲学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