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冷门专业后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mbwang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向变了。
  作为农村出身的留守女孩,钟芳蓉报考北大考古系。当时一片唱衰之声,“冷门专业”“没有钱景”等标签不断出现在她的名字后面。
  这场争论背后,是一直以来与高考志愿有关的话题:选择理想,还是选择钱景?但对那些真的报考冷门专业的学生来说,现实却并非“钱景”和理想的二元对立,也并非只需要考虑个人选择。他们会遭遇更为复杂的境况。

选专业:家人“战略性应允”


  李媛现在西北大学读研二,就读方向是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本科在中山大学学的考古学,一路读着“冷门专业”而来。而且,她很执着,经过两次考研失败、工作了一年后,才再次考中。
  “我敢说她已经赢过我们80%高中毕业生了。”大学学习警犬技术专业的赵智说,而且,在他看来,冷门专业并不等于就业难,警犬技术专业就是个就业率很高的专业。
  赵智读这个专业也是出于自己的爱好。“高中时本身喜欢狗狗,正好志愿推荐书上有警犬专业,我比较感兴趣。”赵智说,而且,警校毕业,就业时“也有政策优势”。
  李媛小时候经常和父亲一起看《探索发现》等纪录片,里面常有与考古相关的内容,耳濡目染间,她对考古逐渐产生兴趣。
  上高中后,她对考古兴趣越来越浓,于是去相关贴吧查询资料,有人推荐了一些专业书籍,建议喜欢这个专业的年轻人看。
  她向母亲提出,以后要学考古学,母亲只是“战略性应允”。这给日后埋下了一颗隐形炸弹,李媛说:“我妈当时就说行,只要你考上了就让你去。”
  早于李媛一届的汪鹏是甘肃张掖人,大学学的是维吾尔族语,因为专业冷门并且要去更西部的新疆,填报志愿时,遭到了家里人的极力反对。
  他执着于学习维吾尔族语的原因是,2011年在春节联欢晚会上看到了维吾尔族歌舞《刀郎麦西来甫》。
  高考成绩出来后,他选择了新疆的塔里木大学维吾尔族语专业。

上大学:二年级,母亲劝他去复读


  比起钟芳蓉受到的质疑,汪鹏和李媛报考冷门专业时,更多是来自家庭的压力。
  汪鹏至今还记得,2012年他去往大学时,那趟绿皮列车是凌晨2点出发。直至出发当天,母亲依然反对他前往学校就读。
  其实,自高考分数出来之后,他就和家里人开始了拉锯战,外公外婆甚至想过把他先控制在家里而错过学校的报到时间。
  家人反对原因很简单,希望他不要再去更西部的地区,也不看好这个冷门的专业。在汪鹏的母亲看来,这个专业就业前景太过狭窄。
  在汪鹏踏上前往新疆的火车那一年,新疆人李媛正在读高二。她已经确定一年后高考志愿是考古学。高考结束后,原先表示“战略性”赞成的母亲变卦了。填志愿时,母亲一直希望她学新闻传播,家里各路长辈也陆续出现,提了很多建议,就是不看好李媛想学的考古学。
  那年7月中旬,李媛对着电脑屏幕呆了,“内心拔凉拔凉的”。电脑里,是中山大学法学系的录取通知书。缓冲了一会儿,她把录取结果告诉母亲,“我妈一下容光焕发,很高兴”。
  李媛压根没有报考法学这个专业,她是被调剂过去的。看着满心欢喜的母亲,李媛回屋又哭了几个小时,“我妈说你哭什么,我高兴死了”。
  李媛带着这股委屈,决定先去法学系尝试一年,同时,她心里也有了别的打算。
  与汪鹏、李媛不同,赵智报考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警犬技术专业时获得了家人的支持,因为警校的光环意味着他日后的就业会相对顺利,而现实,也确实如他所愿。

转专业:先斩后奏


  汪鹏和父亲坐了49个小时火车到了阿克苏,之后再坐2小时汽车才到他大学所在的城市阿拉尔市。站在学校门口,汪鹏想到,自己终于是一名大学生了。这时,他还没料想到,不顾家人反对所选的专业日后会给他带来重重困难。
  据汪鹏介绍,他们专业一共50多个人,属于学校新专业,他入学那一年,第一届维吾尔族语学生还没有毕业。虽然专业人数不多,但学校非常重视,他们属于文学院下设的民语系,这个系除了学习汉语的预科班,就只有维吾尔族语专业。
  日后的专业学习上,汪鹏也能感受到学校对于他们的重视。但即便如此,依然阻止不了身边同学转专业的步伐。大一军训结束时,已经有15个同学转专业成功。
  这些并没有影响到汪鹏,但学习内容还是给他带来很多难题。作为零基础的汉族人,维吾尔族语的学习对他而言难度很高。“我完全没有想到有那么大的压力,完全没有想到那么困难。它的语法、文字跟汉语完全不一样。”大一那年,汪鹏非常认真地学习,依然很吃力,最终期末考试还挂了科。
  直到大二,他才开始逐渐适应维吾尔族语的学习生活。
  李媛从新疆到了广州。大一一年,她一直在说服自己接受这个专业,但内心抵不住对于考古学的热爱。大一结束时,她就偷偷交了转专业申请表。
  申请表需要家长签字,她只能私下寻求父亲帮助。表格提交给学院后,她才通知母亲。先斩后奏的结果就是母亲情绪的大爆发。
  母亲不断的电话轰炸,让李媛在寝室阳台上聊到情绪崩溃。“就打电话,一个电话将近一个小时那种。那时候宿舍有独立阳台,我在阳台上跟她对吵。”李媛说,三五天后,母亲终于让步。
  转专业成功后,李媛用三年时间学完了考古系四年的专业课,她不断在学习中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到大三时的田野实习,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为期一学期的田野实习地点在内蒙古,居住条件十分艰苦,但李媛每天都很快乐。“挖出来的文物,探头里有遗迹的迹象,这些都让我觉得十分惊喜,我太喜欢这种感觉了。”

毕业后:人生境遇各不同


  “冷门专业”被很多人拒之门外,很大原因是其就业前景不如热门专业好,因此,毕业会是很多学生日后发展的一个分水岭。
  抱有学术理想的李媛,毕业求职路也是一波三折。考古系毕业生就业面狭窄,“各地考古所、博物馆,然后高校,基本就这三个。”李媛说。
  李媛也想过继续读书,但两次考研失败让她有点力不从心,只好选择先去就业。一年后,她第三次参加研究生考试,最终被西北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录取。
  不同于李媛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专业选择,汪鹏和赵智选取专业时,对就业就有过现实考量,汪鹏也正是用这样的理由说服了家人。
  现实也验证了他当初的想法。“我们这个专业在2017年以前,就业渠道非常广阔,新疆這边很多机构都需要,包括新疆以外的其他地方,比如公检法司这一类单位也在招聘。”汪鹏很多学长学姐都去了公安系统工作。他自己也因为专业人才稀缺,被新疆一所专科大学破例录取,“他们给我紧急办理的入职手续”。
  赵智的经历更为顺利,由于全国只有他们一所学校开设警犬技术专业,并且就读的是警校,他那一届同学就业率高达100%。“你读警校,只要是公安学专业,不管学的侦查还是治安,毕业找工作,基本上都是回当地公安系统。”赵智说,他自己毕业后,也回到了户籍所在地,进入派出所,成为一名公安民警。
  (应受访者要求,李媛、赵智、汪鹏为化名。)
  摘自《看天下》
其他文献
早上七点,我晨跑回来,刚好看见邻居老梅从自己的附属房里把电瓶车小心翼翼地推出来,慢慢地绕过我的车头,很费力地支起脚撑,停在我车子驾驶室的门边,战战兢兢的,生怕碰到了我的车。这场景一下子触动了我。  老梅与我同住一楼,大约七十岁了,退休后一直在家生活,门前路口偶尔能碰面,也没人在意他。他是上世纪50年代的大学生,据说在单位里总是与领导处不好,到退休还只是一个副股长。刚退休时,我也听到他说过一句话:“
小马驹渐渐长大了,他有一个美好的理想:成为千里马。  老马为了帮助小马早日实现理想,便开始带小马驹练长跑。可是,小马驹从小娇生惯养,怕吃苦。晴天让他跑,他怕烈日晒;雨天带他练,他又怕暴雨淋。老马想尽了各种办法引导他,可小马驹就是不愿跑,也不敢跑。 本文为全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找工作的当口,“慢就业”又成了一个显话题。所谓“慢就业”,就是毕业之后不着急工作或深造,选择游学、创业考察、在家陪父母等,休整一段时间再做打算。“慢就业”现象的出现,不见得不好,起码说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了。条件允许,停一停,想清楚一些,无可厚非。但需要警惕的是,别把慢就业当成懒就业的借口。  懒就业往往表现为这样:工作和自己愿望有差距,不想干;符合愿望的,又够不着。于是,啥工作都懒得看了。宁愿啃
广袤的北方原野,自然萌生的野菜数不胜数,分布最广、最先拱出地面的莫过于学名“苣荬”的苦菜。  国人食用苦菜历史悠久,《诗经》有载:“采苦采苦,首阳之下。”《周书》记述:“小满之日苦菜秀。”《本草纲目》则说:“苦菜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苦菜鲜嫩青涩、爽口开胃,在百姓餐桌上千年受宠,享誉美味。  在东北老家乡下,时临农历三月,一场酥酥细雨浸过,田地、山野会绽出星星点点新绿,那并非庄稼幼苗,而是
六尺巷    清朝时,宰相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是邻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写信给京城里的儿子,要他出面干预。张廷玉看完信,做了一首诗劝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夫人也是个明白事理的人,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后退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
在北京,石齐为何有如此生猛的人气?    首都刚刚经历了一场昏天黑地的沙尘暴,3月28日这天艳阳高照就特别令人欣喜,石齐的个人画展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在主办单位中,赫然入目的有文化部、中国美协等,而承办方则是大连万达集团。据说在这之前,由文化部出面为一个在世的中国画家办个人画展,除了吴冠中,还没有第二个。石齐令人意外地改写了这个历史。  场面相当热闹……剪彩仪式后,在记者的重重包围下,要给石齐拍
“故茍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孟子·告子上》  孟子说,齐国都城临淄郊外的牛山原本树木茂盛,老用斧子去砍伐,还能茂盛吗?自然,日日夜夜雨露滋润,不是没有嫩芽新叶长出来,但紧跟着又放牧牛羊,所以变得那样光秃秃了。人们看见牛山光秃秃的样子,便以为不曾有过大树,这哪里是牛山的本性啊!  孟子以山喻人,接着说人的本性及其境遇
7月11日,日本民主党前干事长小泽一郎在东京成立新的党派“国民生活第一党”,誓言阻止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力推的消费税增税改革。小泽出走,正是目前日本政坛所呈现的新一轮分化重组的最新剧情。  小泽再立山头,直接导火索是在日本众议院表决消费税增税法案时投了反对票,并由此被民主党开除出党。其被民主党清理出门户,也显示了民主党内部权力斗争的白热化。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副主任廉德瑰在接受《新民周刊》采
小镇上有谁可能是爸爸?  谁在工作?  谁在娱乐?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