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之路,从回收材料开始

来源 :第一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iuyun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E.T好润环保从2017年开始尝试将回收塑料瓶中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转化成纺织材料。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听起来是老生常谈的概念,但它们的热度近年来仍在提升。
  正如今年《第一财经》杂志8月刊《点绿成金》一文中提到的,这些老概念因为“碳中和”成为全球热词而重新找到落脚点,并在商业世界中从公关技巧跃升为重要的品牌策略。在服装和建筑设计领域,这样的趋势尤为明显。
  服装领域的尝试更令人熟知,其中一个原因是有不少大品牌正在做类似的尝试。最近就有一个知名的案例:在刚过去的东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活动中,火炬手的白色T恤和裤子是由废弃的可口可乐饮料瓶回收再加工制成的。8月刊的报道中也提到了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把运动鞋作为改造重点,植入了各种环保材料和概念。


P.E.T好潤环保从2017年开始尝试将回收塑料瓶中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转化成纺织材料。

  但大公司正在面临一些问题,一方面,有消费者质疑它们“漂绿”—宣称生产过程环保,实际上没做到;另外,环保的产品和理念是否有人买单、达成“经济可持续”仍处于实践中。
  不过这种趋势也促使一些环保创业品牌出现。在不少公司和材料研究学院里,回收材料及其产品仍在试验中,或者只是概念产品,但不少初创品牌从成立之初就主打回收材料。
  最常见的是新材料的供应商。例如一家美国的初创公司Evernu,它自称是“用废弃的衣服制造新的纤维”,而用回收旧料拿来制造新材料的重点之一在于准确识别、分类和回收旧衣物的织物成分,从而提升旧材料的再利用效率,以便把它们进一步制造成新的纤维材料。


P.E.T好润环保在2020年推出的名为“JanneHaus”的家居品牌产品。


P.E.T好润环保在2020年推出的名为“JanneHaus”的家居品牌产品。

  在中国也有类似的品牌出现。2021年9月举办的“设计中国北京”的主题是“可持续的‘美’”(Nature, Nurture andSustainable Beauty),有一些主打可持续消费的国内品牌参展。在纺织品领域,一家名为“P.E.T好润环保”的上海公司从2017年开始尝试将回收塑料瓶中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转化成纺织材料,这家公司主要面向企业客户。
  但在2020年,P.E.T好润环保开始直面消费者,推出了名为“Janne Haus”的家居品牌,目前有床品和家居服等产品,它们最重要的特点也是由回收塑料瓶制成。相比好润环保之前面向企业的产品,新品牌的产品主打高端路线,薄毯和睡衣的价格分别在1000元和2000元左右。
  零售品牌“好瓶”的定位则经历过一些曲折。同样专注于废弃塑料瓶回收再利用的他们,最初更像是向公众传播可持续消费理念的环保IP,它当时的商业模式是与大品牌联名设计产品,“传播可持续消费的故事”。但是现在,它重新定位了品牌:中国制造的可持续潮流生活品牌,主打塑料循环再利用的单品,例如背包和配饰。


可持续潮流生活品牌好瓶推出的主打塑料循环再利用的雨衣和配饰。


可持续潮流生活品牌好瓶推出的主打塑料循环再利用的雨衣和配饰。

  与服装和纺织品类似,材料的回收利用在建筑领域也是达成可持续的重要方式,相对简单的案例就是在新建筑上使用废弃的建材,而与品牌相关的改变同样从材料的供应开始。中国的独立设计品牌“本土创造”之前因为家具设计出名,它在今年的“设计中国北京”展出了新的“再造”材料系列。这些再造材料主要用于室内墙面和地面的装修,其重点在于含有70%的建筑废渣,例如砖头和塑料。据品牌介绍,新的建材系列已经在售,客户有不少是强调可持续价值观的品牌,它们会把这些再造材料用在店铺的装修上。
  上海的“祎设计”也是材料供应品牌。它强调解决陶瓷废料的问题,与景德镇的废弃物处理方合作,说服他们把生活垃圾和陶瓷垃圾分开,并把陶瓷垃圾用于研究和制作新材料。再生的材料可以作为地面砖、墙面装饰砖使用。
  回收材料、可再生材料已经成为一些品牌自诞生起的着力点和营销方式,尽管在现阶段它们依旧难以摆脱“可持续理念的推广者”以及“相关政策和框架推动者”的角色。这些品牌能真正以健康的方式存活的前提,除了持续推动消费者认知的改变,还需要整个产业链的支持,例如垃圾和废弃物的有序分类与回收。


03-04 独立设计品牌“本土创造”用再生材料做的家具系列。05-06 上海的“祎设计”使用景德镇的回收陶瓷制作的墙面装饰砖。

  以“祎设计”为例,公司介绍中提到,当前并没有针对陶瓷废料的管理政策,所以他们“呼吁景德镇的工厂提供陶瓷废料”,并与当地政府合作建厂。而“好瓶”已经从企业服务模式转向潮流品牌零售模式,但它同时强调,“不是要做一个时尚品牌,而是倡导一种生活方式”,它售卖的产品同时也是讲述可持续故事的载体。
  另外,把可回收的设计前置是促进高效回收的重要方法,这意味着纺织品和建材在初次使用时就已计划好如何被重复利用。这或许意味着品牌的新发展方向。
其他文献
波士顿动力的四足机器人Sport和两足机器人Atlas  2013年,Google一口气收购了8家机器人创业公司,后面几年中命途多舛的波士顿动力(Boston Dynamics)是其中之一。同年,亚马逊也在用名为Kiva的仓库机器人搬运包裹。  2014年年初,《經济学人》把人类与机器人和谐共处的图景搬上了封面:一个市郊公园里,机器狗在草地上玩耍;一台履带式机器人蹲在老人轮椅前喂饭;还有一位和成年
期刊
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的技术重点在于对影像的分析,以及机器人定位的精准度,由医生预先在计算机软件上制定执行方案,机械臂会根据方案自动执行。(图片/华科精准)  你动过手术吗?动手术听起来是件挺可怕的事—比如,无论手术大小都要事先签署一份列举了一长串风险的知情书。  事实上,手术离普通人并不遥远。新媒体平台“医学界”发布的数据显示,新冠疫情暴发前的2019年,中国手术总量约为5883万台,每100人中就
期刊
迪卡侬江苏昆山智能仓中的二维码导航机器人。  在迪卡侬位于江苏昆山的机器人智能仓中,一些个头扁平、长得像大型“扫地机器人”的设备,正在地面上自由穿梭。它们是拣选机器人,任务是找到仓储区域的目标货架后,把它驮在自己身上,搬运到拣选区的工人前面。  这些机器人由中国创业公司极智嘉研发生产,它们的出现,帮助仓库实现了从“人找货”到“货到人”的转变。在迪卡侬昆山仓库里,拣货员现在每天可以少走2万步,有机器
期刊
水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水资源承载能力是区域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各种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地区或流域的水资源能支撑多大的社会和经济规模,并作为制定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指标和尺度。因此,通过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可为区域制定合理的发展政策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针对石家庄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为了缓解其水资源压力,开展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调控对策研究。本研究主要内容有:
  (1)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水资源承载力相关理论
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所创作的科幻戏剧《罗梭的万能机器人》。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所创作的科幻戏剧《罗梭的万能机器人》。日本文化学者、翻译家涩泽龙彦的博物随笔集《梦的宇宙志》中的机关人偶。  相比于“机器人”一词人尽皆知的传播广度,似乎很少人知道英文单词“Robot”最初的含义。事实上,这个词最初来自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所创作的科幻戏剧《罗梭的万能机器人》。“Robot”是剧作中捷克语
期刊
福建三明市第二医院院长 廖冬平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医院经济运行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但福建三明公立医院经济运行良好。  三明市第二医院如何在医疗服务收入减少的情况下逆势上扬?廖冬平解读了其背后的原因。Q:新冠疫情给很多医疗机构带来了业务量和收入的减少,对你们医院的影响如何?  A:疫情对医院病人管理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几乎全国所有的医院,特别是专科医院、民营医院,疫情发生后都面临严峻的运营问
期刊
本田在2000年發布的ASIMO,因为始终找不到应用场景,已于2018年停产。  1986年,工程师广濑真人加入本田公司后,被分配到一个秘密组建的机器人研发机构,上司派给他的任务只有一句话:“做个阿童木出来!”  14年后,本田的人形机器人ASIMO问世。当年,它就登上了日本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NHK红白歌合战》的舞台,与动画形象阿童木以及偶像团体SMAP共同演出。  ASIMO可以独立行走、上下
期刊
巩义市总医院党委书记、院长 乔来军  看病难一直都是中国深化医改中重要的工作。第一财经联合飞利浦发布的《2021年未来健康指数报告》中国版中显示,医疗健康领导者们较以往愈发注重对数字化技术的投入,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和远程医疗两大领域,致力于通过数字化创新推动行业发展,惠及更多医患。这一调研结果,在巩义市人民医院得到了最佳诠释。  为此,第一财经联合飞利浦对河南省巩义市人民医院进行了调研,其党委书记、
期刊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院长 张国刚  自2009年新医改后,医疗系统对于医疗信息化分阶段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加强,在十四五规划中,更是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和数字化医疗服务。那么,人工智能和数字化医疗将如何助力湘雅三医院?Q:当前中国医疗系统的数字化到底发挥哪些作用?  A:数字化医疗通过对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应用和信息共享,改变患者的诊疗和管理方式、医生的工作方式、医院的运营管理模式。就患者而言,从门诊预约开始,
期刊
午夜心碎俱乐部的成员们,又多了一种情绪的表达方式:我emo了。微博上能看到很多关于emo的帖子:论文写不出来、找不到工作、和男友吵架,种种场景后都能接一句,emo了。  emo像一个奇妙的后缀,表达着迷茫、失落、焦虑、抑郁等多重情绪。它经常被诸如学业、工作上任意芝麻大点的事引发,有时候也不需要任何来由,光是某些特定时刻,比如夜晚或者下雨,就足以让人愁肠百转,emo不已。  从词源来说,emo是英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