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行动》视听语言分析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pkn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海行动》根据2015年的也门撤侨事件改编而成,讲述了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8人小组奉命执行撤侨任务,突击队兵分两路进行救援,在粉碎叛军武装首领的惊天阴谋中惨胜的故事。影片中的枪林弹雨声不仅是夺取性命的声音,更是战士保家卫国的声音。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红海行动》可以引起观众的深思,同时也让观众看到中国的强大,为祖国感到骄傲。本文将从真实事件改编、人物形象特征及声音方面分析影片《红海行动》的艺术价值。
  一、真实事件改编
  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表明这件事曾经引起过人们的注意,对社会产生过影響。改编自真实事件意味着电影可以通过细节适当地润色剧情,演员可以用精湛的演技将惨白的文字表现出来,但是这些“加工”不可以脱离事件本身的真实性,不可以虚构出与事实偏差太多的情节。改编的目的在于使人们深刻认识到问题所在,然后积极地去面对,而不是一味地逃避、掩盖事实,假装没有发生过。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要符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弘扬中国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重表现公正法治。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真实性,影片需要将社会问题展现在观众眼前,引起观众的深思,使观众理性面对问题,积极地思考问题,加强社会责任感。
  二、人物形象特征
  《红海行动》讲述了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8人小组奉命执行撤侨任务的故事。
  张译饰演杨锐,是“蛟龙突击队”的队长。身为队长,他沉着冷静,带领蛟龙突击队前去非洲北部伊维亚共和国执行撤侨任务,最终顺利完成。当他决定在没有得到上级允许的情况下去营救所有的人质时,展现了队长的责任担当。
  杜江饰演的徐宏不仅是一名爆破手,同时也是“蛟龙突击队”的副队长。他活泼开朗,与沉着冷静的队长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他是一名合格的军人,当队长提出营救所有人质时,他第一时间冷静分析当下面临的困难局势,制订最佳行动方案。当队友失去信心时,他会鼓励队友、激励队友,帮助队友走出困境。
  黄景瑜饰演的顾顺是队伍里的狙击手,对自己的枪技充满自信。在和敌方狙击手对枪过程中,沉着冷静,不顾自己的生死安危。顾顺在纪律严谨的队伍中显得有些散漫,虽然他有些瞧不起搭档李懂,但是却一直鼓励李懂,帮助李懂克服弱点,并在最后的决战中,给予李懂最大的信任。
  尹昉饰演的李懂是队伍中的观察员,同时也是狙击手顾顺的搭档。他在这个强大的队伍中显得有些弱小。他有实力却不自信,抗压能力低,最后在接连不断的战斗中和队友的激励下突破了自我,克服自身的缺点完美地完成了任务。
  蒋璐霞饰演的佟莉和王雨甜饰演的张天德是这部电影中较为明显的一条感情线。导演并没有着重刻画,但是其中的细节却令人印象深刻:张天德的防弹衣里有一张从全体合影里抠下的他和佟莉的合照。但是他们最后的结局并不完美,张天德战死,佟莉抱着他哭得撕心裂肺。战火纷飞里的爱情更让人刻骨铭心。
  郭家豪饰演的陆琛是队伍中的医疗兵。但是他的作用并不比其他队员少,他不仅要救助受伤的队友,还要为自己进行包扎,情况紧急时还要根据伤员受伤的轻重作出先救谁的抉择。在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救助伤员就是在和死神进行赛跑。
  麦亨利饰演的庄羽是队伍中的通信兵,是分散作战时队员之间联系的桥梁。他在带领人质撤退时受伤,但是他不畏惧死亡,为了帮助队友完成任务,拼死恢复通信,最后壮烈牺牲。
  海清饰演的夏楠是一名记者。相比身手不凡的队员,她只是一个普通人,但是她为了正义挺身而出,即使遭到敌人的暗杀也不退缩。为了找出事情真相,她和队员一起冒险。她代表的是有良知的普通群众,从她的视角,观众可以看到社会的黑暗、不公。但是在《红海行动》这部影片中,观众看到了有那么一群人将生死置之度外,拼尽全力保护祖国的每一个人。
  《红海行动》这部电影中,没有谁的形象是完美的,即使是平日看起来无所不能的战士,在残酷的战场上也会表现出胆怯、害怕。正是因为这些缺点,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才显得生动饱满。在战火中,他们不断克服自身的弱点,实现突破性成长。《红海行动》中并没有出现个人英雄主义,表现了集体精神,展现了有血有肉的军人形象,使人们知道军人是普通人,但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身躯保护着祖国人民的安危,这是人们平常看不到的一面。
  三、声音分析
  匈牙利电影理论家巴拉兹说过:“声音将不仅是画面的必然产物,它将成为主题。在一部影片中,没有声音的画面是没有灵魂的画面,没有画面的声音是活的声音。”《红海行动》并没有小瞧声音的作用,反而利用声音将整部影片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影片开头,队长杨锐带领队员去营救商船上的人质,狙击手在直升机上瞄准敌人。这时,导演弱化了直升机的声音,这是为了让观众可以听清队员之间的交流。当狙击手罗星向敌人射出子弹时,观众听到的除了子弹尖锐的破风声,还有时钟的滴答声。这两种声音的配合放大了紧张感和压迫感,营造出紧迫危急的氛围,使观众快速进入情节,感受到当时的紧张气氛。当副队长徐宏带领队员突破敌人的围攻,炸掉液压机迫使轮船停下时,除了昏暗的场景,最为突出的就是紧张的呼吸声。在高度紧张的氛围下,充满压迫感的呼吸声显得尤为清晰,使观众感受到人物的危险处境。滴答声在影片中出现过两次,第二次出现在顾顺与敌方狙击手对枪的场景。顾顺还未开枪时,画面中是充满压迫、极度紧张的音乐声,当子弹射出时,画面中除了破风声、音乐声,还插入了滴答声。随着子弹越来越接近敌人,滴答声越发急促,紧紧地抓住了观众的心,突出了紧张的氛围。
  四、结语
  《红海行动》完美地结合了视觉和听觉,剧情节奏干净利落。《红海行动》通过音乐节奏的变化,营造气氛,带动观众的情绪;通过镜头转换和构图技巧紧紧地抓住观众的眼球。电影的视听语言可以为观众提供需要的信息,可以给予观众更加真实的观影体验。
  (江西服装学院)
  作者简介:陆颖雅(2000-),女,江苏南京人,本科,研究方向:动画。
其他文献
钱钟书对抗战时期的芸芸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和生存处境的揭露与呈现造诣颇深。在《围城》中,作者同样展现了这方面的成就。作者着重塑造方鸿渐这个留学归国的知识分子形象,展现了众多知识分子在风起云涌的时代洪流中盲目无为的精神危机。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和特殊成长环境的影响与熏陶下,方鸿渐形成了畸形的性格。《围城》体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生存问题的关注,同时也明确揭示了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方鸿渐这一失败
期刊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塑造了众多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但大多数女性人物的命运都很悲惨。本文通过分析《红楼梦》中女性人物之悲,探讨男权社会下女性人物的生存困境问题,进一步揭示书写女性人物之悲的意义。  一、女性人物之悲的现实原因  《红楼梦》中的女性悲剧产生于男权社会制度的无情压制与女性渴望个体独立发展的对立冲突当中。  一方面,男权主义形成良久,已经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春秋
期刊
2020年开播的网络悬疑短剧《隐秘的角落》在短时间内迅速走红,刚上线不久就获得了大众的广泛关注,这反映了受众在当下的审美心理。当然,这部剧不论是演员的实力,还是剧情的环环紧扣,无疑都带给观众独特的审美体验,值得人们一探。笔者从接受美学、心理距离、共情等方面出发,对《隐秘的角落》的受众审美心理进行探析。  一、从接受美学探析《隐秘的角落》与原著《坏小孩》  《隐秘的角落》之所以会大火并非因为原著《坏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快文化建设,文化日益繁荣,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大力繁荣发展电影产业,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影视文化市场日渐繁荣,电影产业的发展状况值得肯定。同时,越来越多融合我国文化色彩的外来电影走进中国,且好评如潮,这对中国电影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我国虽有高票房电影,但如何做到量质兼备,文化建设如何助力中国电影产业良性发展,中国电影如何担负起当下
期刊
20世纪20年代,法国先锋派反对传统的电影形式,追求电影的想象与诗意,由此产生了“诗电影”。诗电影自20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后便拥有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传统美学意蕴,所以,诗电影与“意境”在很多方面是有交叉的。本文将意境与诗电影联系起来,旨在探讨意境在中国诗电影中的体现。  一、诗电影的起源  从内容方面来说,电影可以划分为爱情片、犯罪片、战争片等。此分类从侧面突出了电影长于叙事的特点,这
期刊
素有“中国现代戏剧之父”之称的曹禺,凭借其独特的叙事结构、现实主义风格及灵魂式人物的塑造,不仅为戏剧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对后世戏剧家的创作更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至今日,曹禺的作品仍被无数人解读、借鉴,人们试图从其作品中窥见那个时代的缩影。  20世纪30年代中期,曹禺凭借《雷雨》《日出》《原野》在中外文坛大放异彩,同时《雷雨》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曹禺与话剧相伴,哪怕身处战乱之中,也
期刊
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影视艺术的发展,充分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特点。社会新形势下,全新数字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影视作品的创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有效促进了影视业的发展。但是,就目前影视艺术的发展与影视作品的创作现状来看,两者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冲突,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与方法有效促进两者的融合,实现传统影视艺术与全新数字媒体的发展共赢。基于此,本文对传统影视艺术与全新数字媒体的冲突与交融展开探讨。  一
期刊
闽东诗群是以闽东作家与诗评家为主形成的地域性诗歌团体,创办了中国十大诗歌民刊之一——《丑石》。20世纪80年代,一批立足乡土文化同时又有着独立地域思考的闽东诗人涌现了出来。诗人来自各年龄阶层,形成多元的年龄梯队。山海交汇的独特地域环境为闽东诗人营造了良好的文学氛围、提供了创作源泉。诗人将精神与物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与审美上的愉悦。在“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精神的指引下,闽东诗人以独
期刊
说起虹影,相信在很多人的眼里,她就是叛逆大胆、嚣张狂放的代名词,她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小说家。虽虹影本人认可自己的诗甚于小说,但是在国内,更多的人是因为虹影的小说而认识她。其代表作《饥饿的女儿》曾获台湾1997年《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K——英国情人》被英国独立报评为2002年Books of the Year十大好书之一,众多作品被译为二十多种语言在全球各国出版,但是在获得荣耀的同时,质疑批
期刊
电影《红高粱》中涉及到的模态主要有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两种:视觉模态包括电影字幕、画面和色彩等;声音模态包括背景音乐和歌曲。想要全面分析和解读影视作品,不能只针对语言学层面的话语进行分析,要结合多模态话语分析。除了语义系统和语言结构本身,多模态话语分析还注重图像、声音、色彩等其他的表达方式。从单一到多元化,多模态话语分析克服了传统话语分析的局限性。  《红高粱》是一部极具艺术价值的经典电影,在国内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