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红高粱》中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红高粱》中涉及到的模态主要有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两种:视觉模态包括电影字幕、画面和色彩等;声音模态包括背景音乐和歌曲。想要全面分析和解读影视作品,不能只针对语言学层面的话语进行分析,要结合多模态话语分析。除了语义系统和语言结构本身,多模态话语分析还注重图像、声音、色彩等其他的表达方式。从单一到多元化,多模态话语分析克服了传统话语分析的局限性。
  《红高粱》是一部极具艺术价值的经典电影,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获得的奖项有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第1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等。《红高粱》中独特的叙述方式、浓烈的画面色彩运用、充满民族特色的背景音乐和巧妙的镜头设置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采用多模态话语分析方式,聚焦电影《红高粱》的视觉模态和声音模态,分析这两种模态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电影话语分析提供新的视角。
  一、多模态话语分析概述
  多模态话语指的是同时使用两种及以上模态的话语。模态指的是传递话语的媒介和渠道,如语言、图像、声音等符号系统。模态本身并不具备一定的意义,只能通过形式层面的组织和模式化才具有直接表达意义的能力。但是单种模态所传达的信息比较单一,如果想要体现更多、更复杂的意义,就需要对多种不同的模态进行组合。因此,分析不同模态之间的关系是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关键。
  二、电影《红高粱》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红高粱》作为早期的一部经典电影,涉及到的模态并不多,主要有视觉模态和声音模态,两种模态缺一不可,模态之间的这种关系为互补关系。在互补关系中,根据模态在交际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强化关系和非强化关系。强化关系中的模态有主次之分;非强化关系中的模态没有主次之分,二者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在电影中,模态之间的互补关系对协调画面和突出主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强化关系
  1.声音模态对视觉模态的强化
  《红高粱》影片开始是一段由女主人公的孙子念的旁白,介绍了故事的主人公和事件的起因。女主人公九儿在父亲的逼迫下不得不嫁给十八里坡烧酒作坊的掌柜李大头。李大头虽然富有但却患有麻风病,这种病极具传染性而且不好医治,大家都对他敬而远之。出嫁时,九儿身着红色嫁衣坐在红色的花轿中。没过一会儿,她就掀下了自己的盖头,她那美丽动人的脸上充满了不甘与愤怒,与欢快的喇叭声、锣鼓声、唢呐声和红通通的画面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此处背景音乐的衬托更加突出了九儿的情绪。尽管她一句话也没有说,观众仍然能够从她的表情符号中直观地感受到她的不满和愤怒。
  李大头死后,怕染上麻风病的九儿宁愿睡在屋外的地上也不进屋。后来在罗汉大哥的帮助下,九儿接管了酒坊,她用高粱酒将里里外外泼上三遍进行消毒,还贴上了红色的窗花。九儿剪窗花的时候,画面中又响起了欢快的喇叭声,而此时的九儿是欢喜的,她的脸上洋溢着笑容。与影片开头不同,此处的背景音乐与画面是十分协调的,欢快的音乐衬托了九儿喜悦的心情。因为主人公表情符号的不同,同样的背景音乐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由此可知,视觉模态在电影中是至关重要的,声音模态对其起到的是辅助和强化作用,没有背景音乐的烘托,再丰富、精彩的图像都将黯然失色。
  2.视觉模态对声音模态的强化
  九儿回娘家的路上,余占鳌高声唱道:“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莫回头……”这仿佛在告诉九儿不用担心,他会处理好一切。画面中九儿骑着大黑骡子,脸上逐渐有了一丝微笑。此处没有字幕,观众无法获得相关的文字符号信息,只能通过影片中的声音符号以及演员的表情符号来揣摩剧情。声音模态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很容易被观众忽视。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还向观众展示了高粱酒的酿造过程。酒酿好后,罗汉大哥带领酒坊的伙计在酒神像面前唱起了《酒神曲》,此曲慷慨激昂,振奋人心,表现出了男性的阳刚之气和不倒的精神。在这个片段中,《酒神曲》表达的是新酒酿成的喜悦以及对酒神的敬意。后来,罗汉大哥不幸遇害,大伙拿出了罗汉大哥酿造的高粱酒,再次唱起了《酒神曲》,此处却是十分悲愤、沉重的。同样的歌曲在不同的场景中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这是任何语言文字无法代替的。这些场景都是以声音模态为主,辅之以视觉模态,充满民族特色的音乐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当时的情境之中,心情跟着剧情起起伏伏。
  (二)非强化关系
  按照习俗,婚后三天女子需要回门。就在九儿回娘家期间,李大头死了,旁白道:“就在我奶奶骂她爹的时候,十八里坡已经出了事,李大头被杀了……”此时的画面却是黄昏时九儿骑骡子回十八里坡的场景,电影并没有将李大头被人杀害的场面展现给观众,而是用旁白向观众叙述这一事实,这样既可以避免对观众的心理造成冲击,又不影响后续电影情节的发展。在此处,语言符号是意义表达的主要方式,图像符号则是语言符号的补充,缺少任何一个方面,信息表达都将不完整。电影中呈现的九儿回十八里坡的画面跟旁白叙述的内容无关,观众由此可以知道,九儿跟李大头的死毫无关系。
  在秃三炮绑走九儿的时候,电影展示的是余占鳌躺在缸里的画面。直到罗汉大哥带着九儿平安回来,余占鳌才从缸里出来。在这里,电影画面给了观众很多的信息:第一,九儿是罗汉大哥救回来的,余占鳌对九儿在秃三炮那里遭遇了什么一无所知,这为后来他去找秃三炮算账埋下伏笔;第二,罗汉大哥对九儿很好,通过旁人的叙述可以知道,罗汉大哥好不容易才凑齐赎金救出了九儿,为后来九儿召集大家为罗汉大哥报仇作了铺垫。
  综上所述,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在话语表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视觉模态、听觉模态无论是强化关系还是非强化关系,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完整地传递信息,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电影的话语表达是如此,日常生活中的话语表达也是如此,任何有象征意义的符号都值得人们去分析和研究。
  三、结语
  对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研究,其模态之间的关系是研究的重点。本文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指导下,探讨电影《红高粱》中视觉模态和声音模态的互补关系,将话語分析的范围从文本扩大到图像符号、声音符号和色彩符号,从而使话语意义的解读更加全面、准确,希望这类话语分析可以为电影话语分析提供新的视角,也为今后的语言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简介:稂莹(1997-),女,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其他文献
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走向了终结,但由藏族作家阿来创作于1994年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却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小说主要描绘了从中华民国到解放战争期间麦其土司家族的兴衰史,文本中的人物命运和事件充满了偶然性,表现出对理性和历史必然性的消解,表达出人物生存的荒诞,同时以不避血腥的态度对暴力场面进行描写。本文以《尘埃落定》中具有鲜明先锋特质的内容为研究基点,探究其中的先锋色彩。  一
期刊
钱钟书对抗战时期的芸芸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和生存处境的揭露与呈现造诣颇深。在《围城》中,作者同样展现了这方面的成就。作者着重塑造方鸿渐这个留学归国的知识分子形象,展现了众多知识分子在风起云涌的时代洪流中盲目无为的精神危机。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和特殊成长环境的影响与熏陶下,方鸿渐形成了畸形的性格。《围城》体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生存问题的关注,同时也明确揭示了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方鸿渐这一失败
期刊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塑造了众多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但大多数女性人物的命运都很悲惨。本文通过分析《红楼梦》中女性人物之悲,探讨男权社会下女性人物的生存困境问题,进一步揭示书写女性人物之悲的意义。  一、女性人物之悲的现实原因  《红楼梦》中的女性悲剧产生于男权社会制度的无情压制与女性渴望个体独立发展的对立冲突当中。  一方面,男权主义形成良久,已经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春秋
期刊
2020年开播的网络悬疑短剧《隐秘的角落》在短时间内迅速走红,刚上线不久就获得了大众的广泛关注,这反映了受众在当下的审美心理。当然,这部剧不论是演员的实力,还是剧情的环环紧扣,无疑都带给观众独特的审美体验,值得人们一探。笔者从接受美学、心理距离、共情等方面出发,对《隐秘的角落》的受众审美心理进行探析。  一、从接受美学探析《隐秘的角落》与原著《坏小孩》  《隐秘的角落》之所以会大火并非因为原著《坏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快文化建设,文化日益繁荣,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大力繁荣发展电影产业,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影视文化市场日渐繁荣,电影产业的发展状况值得肯定。同时,越来越多融合我国文化色彩的外来电影走进中国,且好评如潮,这对中国电影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我国虽有高票房电影,但如何做到量质兼备,文化建设如何助力中国电影产业良性发展,中国电影如何担负起当下
期刊
20世纪20年代,法国先锋派反对传统的电影形式,追求电影的想象与诗意,由此产生了“诗电影”。诗电影自20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后便拥有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传统美学意蕴,所以,诗电影与“意境”在很多方面是有交叉的。本文将意境与诗电影联系起来,旨在探讨意境在中国诗电影中的体现。  一、诗电影的起源  从内容方面来说,电影可以划分为爱情片、犯罪片、战争片等。此分类从侧面突出了电影长于叙事的特点,这
期刊
素有“中国现代戏剧之父”之称的曹禺,凭借其独特的叙事结构、现实主义风格及灵魂式人物的塑造,不仅为戏剧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对后世戏剧家的创作更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至今日,曹禺的作品仍被无数人解读、借鉴,人们试图从其作品中窥见那个时代的缩影。  20世纪30年代中期,曹禺凭借《雷雨》《日出》《原野》在中外文坛大放异彩,同时《雷雨》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曹禺与话剧相伴,哪怕身处战乱之中,也
期刊
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影视艺术的发展,充分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特点。社会新形势下,全新数字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影视作品的创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有效促进了影视业的发展。但是,就目前影视艺术的发展与影视作品的创作现状来看,两者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冲突,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与方法有效促进两者的融合,实现传统影视艺术与全新数字媒体的发展共赢。基于此,本文对传统影视艺术与全新数字媒体的冲突与交融展开探讨。  一
期刊
闽东诗群是以闽东作家与诗评家为主形成的地域性诗歌团体,创办了中国十大诗歌民刊之一——《丑石》。20世纪80年代,一批立足乡土文化同时又有着独立地域思考的闽东诗人涌现了出来。诗人来自各年龄阶层,形成多元的年龄梯队。山海交汇的独特地域环境为闽东诗人营造了良好的文学氛围、提供了创作源泉。诗人将精神与物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与审美上的愉悦。在“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精神的指引下,闽东诗人以独
期刊
说起虹影,相信在很多人的眼里,她就是叛逆大胆、嚣张狂放的代名词,她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小说家。虽虹影本人认可自己的诗甚于小说,但是在国内,更多的人是因为虹影的小说而认识她。其代表作《饥饿的女儿》曾获台湾1997年《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K——英国情人》被英国独立报评为2002年Books of the Year十大好书之一,众多作品被译为二十多种语言在全球各国出版,但是在获得荣耀的同时,质疑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