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市政厅赶集去

来源 :祝你幸福·知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b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到我经常写一些与旅行相关的文章,就有人问我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其实,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平常或许人们不怎么去想,或者看得极其简单:不就是出去溜达一下,见见世面,开开眼界,散散心养养性,除此还有什么呢?的确,要把旅行的意义阐述完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家对旅行的认知有差异,对某一旅行景物存在审美意象的不同,势必横看成岭侧成峰。如同边走边想,我也是在不断的旅行当中,转换着自己的视角,从而得出不同的观感。
  徐霞客旅行的意义并不在于他老人家到过哪些景点,游遍华夏名山大川,而在于他留下的那些与众不同的游历记录。那本著名的《徐霞客游记》,不就是一个关于旅行意义的完整注释吗?
  现今人们出行太容易了,说走就走的旅行蔚然成风,目的性和个性很强的自由行逐渐取代跟团游,制定一个符合自己心理期许和观感预想的旅行计划,便成为现实。
  日本作家东山魁夷这么说:“风景是无处不在的,问题在于观察它的人本身,以及观察风景的眼力和心力。”
  以斯德哥尔摩为例,这是一座与诺贝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美丽典雅的城市。我去过三次,去了三次市政厅。
  我们都知道,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的晚餐会,就在市政厅的蓝色大厅里举行。进入宽敞大气的蓝色大厅,有些像中世纪意大利城市中心的广场,高大的窗户,任凭灿烂的阳光挥洒。我没有机 会在这个蓝色大厅里品尝诺贝尔奖颁奖典礼晚餐会上的美酒佳肴,也不知道在如此令人向往的蓝色大厅,伴着曼妙的小
  提琴独奏曲绅士般地吃一顿,自己会变成个什么样子。
  市政厅就在海边的梅拉伦湖畔,距离中央火车站步行也就几分钟的工夫,论位置该是绝佳的黄金地段。与水相邻必是灵气勃发,既典雅又伟岸的市政厅倒映于清澈的湖水里,微微波澜,掀动着美丽倩影婀娜多姿,从梅拉伦湖的对岸看过去更是动人。
  很喜欢市政厅这个朴实的叫法,据说,源自中世纪欧洲的市政厅从诞生就承担着城市管理机构办公和供市民在此活动的双重功能。欧洲最古老的市政厅是意大利佛罗伦萨史诺拉广场上的市政厅,还有意大利锡耶纳城凯波广场上的市政厅。那些古老的市政厅一般都是二层的小楼,楼上有市政管理人员的办公室,楼下便是与广场相连的供市民集会的长廊。逢城市集市的日子,商人们还被允许在长廊和广场摆摊做生意,赶集的人摩肩接踵,相当热闹。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始建于1911年,花费了12年的时间方才建好,无论外观还是内设,已经完全不同于中世纪欧洲各国的市政厅。这座由建筑师拉格纳尔·厄斯特贝里设计的建筑物,虽然在传统意义上延续了古罗马风格,并具有中世纪北欧市政厅的雏形,很像欧洲遗存的古堡宫殿;但其内装设施很现代化,如蓝色大厅的“敲击石”,作为音响墙体可以制造出柔和美丽的音响效果。所以,蓝色大厅除了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的晚餐会,每年还要举办多场音乐会和大型典礼活动。
  二楼的金色大厅更是极尽奢华,镶嵌着1900万片金箔,辉煌绚烂。在一楼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晚餐会结束之后,各位获奖的科学家、作家、经济学家就会缓步来到二楼的金色大厅,出席瑞典国王和王后举办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的舞会。人们在这里翩翩起舞,共庆一年一度的伟大盛事,畅想人类发展的美好未来。
  一直在想,市政厅的大门前摆摊赶集这件事,是何等的浪漫,多么的随意,只有中世纪欧洲的思想家和艺术家才可能想出这么好的主意。当然,我也在想,市政厅作为市政管理机构的办公地点,又是赶集,又是吆三喝四,又是音乐会,市长、副市长的在如此嘈杂的环境中,能专心致志地办公吗?就说现在的斯德哥尔摩市政厅,我转了几圈都没有找到办公区域,游客们也是随处转悠,没有什么限制,根本不像一个政府办公要地。尽管市政厅前不能摆摊赶集了,但是,能够隔三差五地开放,让游人走进来参观访问,甚至在市政厅里的小卖部选购自己喜欢的纪念品,也是惬意的。
  虽然市政厅前不能赶集摆摊了,斯德哥尔摩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却是小摊小贩的自由之地,那就是赫广场。赫广场一年到头热闹非凡,人去人来,就是一个我们常见的农村集市样子。赫的拼法有点像汉语拼音中的Ho,在瑞典语里的意思是干草。收割后的庄稼棵子晾干就是干草,在冬天饲料匮乏时可以喂牲口,赫广场过去就是买卖干草的集市。到了冬天,斯德哥尔摩冰天雪地,给赶集的人带来诸多不便,于是市政部门在通往赫广场的一条街道的地底下,装上了加热设备。再大的雪到了这里也会迅速融化,让前来赶集的人如履平地,可以看出赶集在当时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现在的赫广场之所以大名鼎鼎,成了游人必到的景点,还在于每年诺贝尔奖最为激动人心的颁奖典礼,就在赫广场东侧的蓝色音乐堂举行。如果你不注意,真的很难看出这座实在太不起眼又淹没在市场一旁的蓝色音乐堂,竟是全世界瞩目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的场所。
  音乐堂前面的青铜雕塑出自瑞典艺术家卡尔·米勒斯之手,叫做俄耳浦斯之泉。因为广场上摆满了卖花人的帐篷,又有那么多的鸟儿在雕塑上嬉戏玩耍,鸟屎已经搞得青铜雕塑乌七八糟,失去原来雕塑的风采与神韵,只得远而望之,敬而远之。不知道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举行那天,是否有人来清场和打扫一下这里,平时的样子的确有些散漫。
  瑞典人一如平静而美丽的北欧,在从不张扬的不经意间散发着诱人的美。诺贝尔奖是以瑞典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名字设立的。诺贝尔不仅是一位化学家,还是一位卓越的工程师和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他一生有355项专利发明,最著名的一项发明就是炸药,他在20多个国家开设了100多个工厂和公司,以此积累了大量财富。1895年11月27日,不善言辞的诺贝尔立下遗嘱,将自己的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年息20万美元設立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奖(1969年增设经济学奖),奖励在上述领域做出突出贡献且依然在世的科学家。从1901年开始,奖金颁发仪式固定在每年的12月10日下午诺贝尔辞世的4点半举行,至今犹是如此。   不用说诺贝尔奖在现今世界上的影响有多大,单就诺贝尔本人所取得的科学成就,就足以在瑞典乃至全世界彪炳史册。但是,低调的瑞典人只是在默默地守护着,并未因此而大肆扩张与诺奖和诺贝尔本人有关的建筑和所谓的景点。
  在瑞典乡间城镇没有看见一尊哪怕是半身的诺贝尔塑像,被留存下来的诺贝尔故居,也是整个瑞典唯一的纪念馆,蜗居在距离首都斯德哥尔摩200多公里的小镇上。诺贝尔在的时候什么样,至今180多年过去,还是那个样,没有扩建诺贝尔城,也没有改成诺贝尔镇。平静如波罗的海,日出日落,年复一年,从远方来又走向远方。
  2001年诺贝尔奖百年之际,在希腊历史学家吉奥格斯·马库的鼎力相助之下,诺贝尔博物馆才得以建成,是由斯德哥尔摩一座古老的证券交易所改建。马库家族一直致力于与诺贝尔及诺贝尔奖相关资料的收集,博物馆所展出的3500件藏品都是马库家族从世界各地搜集到的。
  其中就有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写给诺贝尔的多封信件,从中可以看出作为科学家的诺贝尔对于文学的喜爱和执着,大概这也就是诺贝尔奖为什么设立文学奖的缘故。以诺贝尔和诺贝尔奖这么大的名头,用瑞典国家的名义建一座博物馆是应该的。可是瑞典没有这么做,诺贝尔的后人也没有这么做,那么多获奖的科学家、作家和知名人士,领走了诺贝尔的钱,也没有人慷慨解囊。现在博物馆所有的运转费用,都是由马库家族捐赠,唯一收入是每个成年人100瑞典克朗的门票和少量的博物馆纪念品。
  我是按照一个中国人的思路去寻找和想象诺贝尔博物馆的,没想到现实中的诺贝尔博物馆比想象的还要骨感很多。虽然地处斯德哥尔摩老城的市中心,与著名的瑞典学院毗邻,但其狭小的门脸以及博物馆前局促的广场,还是很难让人一眼便能认定这就是超凡卓越的诺贝尔博物馆。既来之则安之,买了门票,怀着无限憧憬、崇敬、敬仰和激动的心情缓步而入。
  两扇大门很有创意,一副硕大的诺贝尔头像镶嵌在大门上,一敞一合,似乎在告诉参观的人们,要完整地理解诺贝尔就要把两扇大门关得严丝合缝。的确,关于诺贝尔和诺贝尔奖我们有太多的空白需要在这里填充,他的历史、形成、发展和众多的争议,对人类改变自己所做的贡献,只有在这里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但是,要得到这些答案的前提是把两扇大门关好,在一个安静的、朴实无华的空间中慢慢寻找和体味诺贝尔和他的内心世界。
  这里严格遵守着不以任何盈利形式出卖与诺贝尔相关的永久性纪念品的规矩,所以你只能买到一块与诺贝尔奖获得者拿到的一样的黑巧克力制成的诺贝尔头像。这也是在瑞典见到的唯一的诺贝尔纪念品,至此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瑞典人喜欢到市政厅赶集,到至高无上的蓝色音乐堂前擺摊。因为这是瑞典人生活的一部分,包括诺贝尔和诺贝尔奖,一如我们的油盐酱醋茶,就是过日子啊。
其他文献
到越南旅行之前和之后,总有朋友问,越南好玩吗,他们对中国人友好吗?  好玩不好玩那是个人的一种体味,不同的心境就会生出不同的观感,从而悟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山川地貌的异样情愫。十几天的旅行下来,我的感觉是越南挺好玩,至少值得一玩,那里有许许多多让人感慨、流连、点赞、称道的地方,甚至很多没有想到的惊异和叹谓。  欧美人钟情越南,他们已经成为这个东南亚狭长国度旅行大军中的主力部队。他们遍布越南各地
期刊
前几天,老乡张建来找我,说自己最近生意有些惨淡,想转型经营其他项目,由于手头资金有限,一直未能起步。正好,如今有一个好的机会,妻子表哥家的一个印刷厂要转让,张建还真有一些印刷的业务,就想把这个印刷厂接下来。可是,转让金需要20万元。  我和张建关系不错,十多年前一起从老家出来打拼。前几年,我经济上不富裕,买房子还借过他的钱。我主动提出借给张建10万元用于周转。张建很感动,答应两年内还给我。因平日关
期刊
18年前,青岛胶州市的王淑娥刚嫁入婆家,对家里现代化的冰箱、电视、组合音响不感兴趣,唯独对一个老古董玻璃罩灯笼好奇不已,“那个灯笼一看就是很早以前的东西,我一直想问婆婆那是什么,却总开不了口。”  最后还是婆婆看出了她的心思,说起了这盏灯笼的历史,王淑娥这才知道,原来这盏灯笼是“传家宝”——是丈夫一家“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好家风的象征。  民国十二年,王淑娥丈夫的曾祖父来到胶州市膠西镇西马戈庄安家
期刊
何为邪教组织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的《关于办理组织、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界定,冒用宗教、气功或者以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鼓吹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条规定的“邪教组织”。  微信宣扬邪教:判7年!  ★有以下情形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组
期刊
从临床观察可见,几乎所有的消化系统疾病,除了因饮食不洁和饮食不节外,几乎都与负性情绪相关,尤其和生气相关。看来古人把情绪和肠子联系起来的说法并不是随意为之,而是深有体会的。而近些年,专家研究发现,人生来就有两个脑,一个是颅脑,一个是肠脑。  人在胚胎发育中产生的神经脊,一部分进入了中枢神经系统,进入头颅,形成颅脑,另一部分变成肠神经系统,分布在消化道,形成肠脑、腹脑,两者通过迷走神经相連接。颅脑和
期刊
酒与文明的关系,相对比较简单,而与文化的关系要更复杂。就哲学意义而言,人是文化的作品,所以人与酒的关系,不仅内涵深邃,且斑斓多姿。鲁迅先生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我读过很多遍,只看这个有些绕口却又诗意盎然的标题,你就知道什么是大师。  魏晋名士又是服药又是吃酒,是贵族的养生,更是“白眼看他世上人”的遁世与高蹈。但层层剥下去你会发现,那其实是风雅的自杀,如果借用一下弗洛伊德的话,应该是生
期刊
有个读者问我,乐从哪儿来?我说乐从喜来。她发来个懵圈的表情。  猛地说乐从喜来,不止她懵,可能还有很多人笑了,并会反问,乐不从喜来,还能从悲来?  悲是生不了乐的,俗话说乐极生悲,从没有说悲极生乐的。  但问题就出在,有的人他喜事不少,却整天悲伤着脸,乐不起来。  如果将人的一生拍成一个纪录片来看,你会发现,很多人的愁容都会比笑容多。  为啥呀,还不就是因为,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事实证明,无
期刊
渴望舒适与安全感是人类本性。不幸的是,这种倾向却导致了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问题。  人类不太喜欢不确定性、不适感、恐惧、不稳定、剧烈变化或混乱状态。这很自然,也容易理解,但逃向安全与舒适感的习惯会导致各种困境:  比如拖延耽搁。我们会推迟日常锻炼、健康饮食、沉思冥想、清理杂物和其他有益习惯,就是因为这些习惯会带来不适感。  我们也会推迟各种冒险,推迟去做真心热爱的工作,推迟学习新事物,因为它们充满不
期刊
2000年10月28日,82岁母亲的那颗醇厚、朴实、善良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母亲没有给我留下什么贵重的物质遗产,而是两手空空地走了;母亲也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庄重遗语,而是悄悄地走了;但母亲给我留下的精神遗产却是那样的丰厚、贵重,永远深深地影响感染着我……  母亲出生在北洋军阀混战时期的1918年,一个贫苦的山区农村家庭。姊妹四人加上我舅舅,全靠外祖父辛辛苦苦挣钱买来的几亩山坡薄地养活。母亲8岁时,
期刊
一项亚健康课题调查显示,在我国城市女性癌症患者中,有70%属于人们眼中的“好女人”。所谓的“好女人”就是做人、做事都特别认真,有时候甚至过于追求完美,不善于释放压力,工作、生活都很累。  事做八分刚刚好,留下两分爱自己。  来自全国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的专题调查显示,32.7%的女职工产假不足90天,16%的哺乳期女职工不能享受每天1小时的哺乳时间,男职工在妻子生育时能够休护理假的仅占58.6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