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玻璃的原因

来源 :星星·诗歌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19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喜欢玻璃
  是其中包含着无数比刀子更尖锐
  但却不事杀生的锐角
  我喜欢碎玻璃
  是每一块碎玻璃所代表的锐角
  都无法借助平面去完成丈量
  我喜欢碎玻璃上的裂缝
  是因为那是无法丈量的锐角的裂缝
  是按照乌云酿成闪电的原理而诞生的裂缝
  是只有可以徒手搏取闪电并以之为美的人
  才能像驾驭花卉一样驾驭的裂缝
  推荐语
  “玻璃”常作为一种完整镜面折射的意象,以“明亮”“镜像”“透视”等丰富喻指,在诗人们的笔端出现。这首诗中,玻璃的破碎、尖锐与裂變,则由浑然整体转为枝桠横生,更多蕴含一种划破长空的力度,显得别出心裁。闪电经由“乌云”酝酿而成,于蓄势待发后乍然破晓,“搏击”在此,除开对抗的冲撞之外,又更多一重几与“闪电”相类的迅捷感。末尾的“驾驭花卉”作为收束,又赋予诗歌整体一种松弛、圆转的优美,在“锐”与“力”之余,渗入几丝别样甜意,为诗歌添媚增姿。(推荐人:汪静波)
其他文献
在每个人的内心中都会住着一两只相亲近的动物,它们会牵引着你的生活。  在中学时代的时候,阅读了至今仍称为经典名著的《飘》,里面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令我感慨眩目,再无法忘怀。以致在青年时,带着对这个爱情故事的着迷与偏执,在它的续篇《斯佳丽》出版后,便立即买来阅读。这部小说是我阅读生活中,在被极少阅读二次以上的小说中,占据了第一的位置。在小说的结尾,女主人公斯佳丽历经种种磨难终于重新寻回男主人公白瑞德的怀
期刊
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  海 子  黑夜从大地上升起  遮住了光明的天空  丰收后荒凉的大地  黑夜从你内部升起  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  遥远的路程经过这里  天空一无所有  为何给我安慰  丰收之后荒凉的大地  人们取走了一年的收成  取走了粮食骑走了马  留在地里的人,埋得很深  草叉闪闪发亮,稻草堆在火上  稻谷堆在黑暗的谷仓  谷仓中太黑暗,太寂静,太丰收  也太荒凉,我在丰收中
期刊
用汉语写作的藏族诗人,为汉语新诗带来了一道新的风景。其中,藏族青年诗人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处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汇地带,既有独特的民族经验,又和同龄人一样,面对着更为驳杂的全球化景观。在汉语诗歌的书写中,他们一方面与汉诗传统发生着必然联系,用跨文化的视野回应这一传统,一方面又用本民族传统以及独特的表达对汉诗进行补充。关注藏族青年诗人,在发现诗美的同时,也利于重启对汉语新诗的理解,从而对支持新诗
期刊
作为诗人的“我”,一旦被置入繁富、驳杂的大千世界,如何从常规通向高处而不至沦入琐碎,十分考验诗人的能力。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部分80后诗人的作品研判,展示中国80后诗人作为文字场景、现实气场和精神效果的“制造者”所显示出的雄心与气度。  一、文字场景的“本在”与“再造”  (一)文字的原始气息和修辞景观  中国80后诗人最擅长制造文字场景——文字的原始气息、文字的修辞景观、文字的极致理想等等总能在他
期刊
放眼望铁马冰河,谈笑间攻城拔寨。一部名为《金盔》的三十五年军旅诗选,让人感到刘立云的诗气血飞扬,充满让人热血沸腾的能量和创造力。  追根溯源,它源自刘立云先天的生命之气,而后天的蓄养则跟他军人的职业有关。血性与阳刚是军人的精气,刘立云不仅每天耳濡目染,体验并学习着,而且也有意以此主动去强化和暗示自己,从自觉到本能,一遍遍地将这种质素涂抹在心理上,渐渐地形成了他的一种潜意识性情以及习惯。就像他那首著
期刊
我认识孙江月已三十多年了,我在《星星》供职时,就认识了他,后来我到北京中国作协工作,仍与他保持友好联系,所以在我视野和印象中,他一直是一个以诗歌为生命的诗人,虽然他地处较为偏僻的四川鬼城丰都(今属重庆市),但是他坚持诗歌写作,坚持为诗歌做事,让人感动。他创办的民间《方向》诗刊,办得也很出色,培养了一大批文学新人,尤其使我感叹!  孙江月是重庆长江库区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是当今中国诗界星空的诗人之一,
期刊
意外的爱  【西班牙】洛尔迦  无人理解你的黑暗腹部  玉兰的深郁香气。  无人知道你在唇齿间  是怎樣折磨爱的蜂鸟。  一千匹波斯小马安睡在  你额头的月光广场里,  当我穿过四个夜晚拥抱住  你的腰身,雪的敌人。  而你的一瞥,在灰泥和茉莉间,  是种子的苍白的枝杈。  我从我心里翻找着,为了给你  总是说着总是的象牙字词。  总是,总是:我的苦痛的花园,  你的总是逃避的身体,  我的口腔里
期刊
美国现代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说“诗歌要始于喜悦,终于智慧。”要达到喜悦和智慧,自由独立的创作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就许多行内诗人的作品而言,有着各种有形无形的约束,就如技术精湛的芭蕾舞者在摆满瓷器的房间内也不能尽情施展。而民间汉语诗歌写作,遍地开花的诗刊诗集,浩如繁星的微博微信论坛,更能呈现万物生长的繁茂。特别近年来“跨域写作”态势明显,他们或是社科哲学、自然科学、乃至从政从商的行业,或是于海外旅居留
期刊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创新,物质生活的丰富,人类与世间万物的接触度在不断降低,许多有温度的生活现场,正在一步步被新科技的衍生物所取代。如此一来,诗歌写作中的“二手经验”写作、“假大空”写作以及凌空虚蹈式写作,就开始在无形中滋生,并日益蔓延和扩展。在中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以后,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也需要同时跟进,诗人需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贴近生活,以人民为导向,创作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作品。在这样的大环境
期刊
二○一八年十二月三十日,武汉迎来了一场大雪。我没有看到这场雪。我和魏天真站在安徽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的风雪之中。这里的雪与武汉的雪是同一场雪,又像是另一种雪。  越野车在手机导航的指引下,从高河的乡道右转进入“美丽查湾,海子故里”,在目的地附近停下。拉开车门,风卷着雪裹挟着我们。我看到左前方一幢方方正正的两层建筑物中间的“海子纪念馆”字样,同时瞥见左后方的一尊塑像背对着我们。那会是海子吗?魏天真踏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