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新课堂,运用新技术,融合新智慧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elf6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信息化是这个时代的召唤,作为一线教师应当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已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若忽视他而不去研究他,必将落后于新时代的教育发展。音乐学科承担着美育德育技能教育等多项教育责任,应当主动拥抱教育信息时代的到来,主动研究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新音乐课堂的有效性策略,把握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教育教学挑战,转化成音乐课堂教学提升的契机。基于以上事实,本文对小学音乐课堂中现代信息技术如何融入、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策略和一些注意点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有效性;小学音乐课堂
  有感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走进课堂为教学带来的巨大冲击与变化,现代信息技术已深入到教学的方方面面,我们的音乐课堂变得越来越多元。当代的教师面对的学生是出生并成长在信息时代的“原住民”,作为教师如果不学习、不探究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关系,如何胜任新时代的教育教学工作。带着这样的紧迫感,本人对现代信息技術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做了初探。
  一、了解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的关系是有效融合的前提
  (一)现代信息技术下的音乐课堂的发展回顾
  我国现代信息技术课堂的鼻祖起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电教化课堂。当时以投影仪加录音录像设备为主,能够实现展示歌谱、录音范唱、伴唱、观看教学视频的简单功能。接下来我们迎来了计算机多媒体进教室的时代,以本世纪初为代表,音乐课堂进入了以PPT为主要形式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期。这时能够在课堂上实现更为生动的情景设置、影音图像较之电教时代更为丰富,教学素材收集方式更广阔,网络成为许多教学资源的来源地。到了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兴起,我们正式进入了现代信息社会,我们的音乐课堂引入了交互式白板技术与平台。一块白板,集计算机、音响、播放设备、互动功能为一体,音乐课堂实现了教与学的实时互动,真正走进了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全新的音乐课堂教学。
  (二)可交互式是现代信息技术下的音乐课堂的特征
  从以上回顾的发展脉络我们可以看到,电教时代和多媒体时代的音乐课堂纵然能够愈加的丰富课堂资源、内容、形式,但始终是以教师向学生的单向输出为主,这与新课标提倡的“以生为本、学会学习、主动探究、有效合作”等理念是不尽相符的。只有实现了“可交互”,在课堂上师与生借助以白板为代表的教学设备,实现了信息的及时沟通,教师更能把握生成性教学契机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精准教学。可以说,可交互式是现代信息技术下的音乐课堂的标志与特征,不可交互的音乐课堂不能称其为真正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
  二、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融入音乐课堂的做法与策略
  (一)在充分理解吃透教材的基础上,信息技术的运用围绕充实和提升教学内容服务
  任何新技术新手段新理念的运用,都必须建立在教师充分把握教材和抓住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现代信息技术是服务于教学的,教师是处理教材与应用技术的结合点,教师在理清教学逻辑、明确教学重难点的前提下,思考选择怎样的技术手段来为充实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服务。处理教材在前,应用技术助力,这样的方式能保障信息技术融入课堂能为提升教学的效率效果发挥作用。
  以一课堂观察为例:在音乐综合活动课《欢腾的那达慕》课堂上,教师需引导学生完成一个个音乐实践活动,从而领略蒙古族热情奔放的音乐文化、拓宽音乐视野,使得学生更愿意亲近、更乐于表现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为了实现这一教学主要目标,教师课前准备了大量的音乐素材,在整合处理音乐片段使之符合教学需要时,使用了adobe audition音乐编辑软件与白板平台里的音视频打点功能,在课堂呈现这些音响材料时操作便捷,学生感兴趣或感到困难想复听任何片段时,教师能及时回应学生的需求,精准播放学生需要的部分。在节奏和旋律的编创环节,教师课前对节奏、旋律等学习素材进行可交互处理,恰当运用了白板平台自带功能,对教学素材进行了剪切、克隆、拼接处理,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可操作、易操作、趣味操作的实时编创探究界面。以上环节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能与教师、学习素材三方面保持实时沟通,学生随时可求助于教师或通过操作学习素材得到启发,教师也可观察学生学情并马上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巧妙自然的突破重难点,达成了教学目标。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围绕唤起学生学习自信、学习潜能、主动探究的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音乐课堂是否融洽、有效,不求运用的技术有多先进或多高的难度,而是以用的是否得当、是否唤起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与潜能、是否唤起了学生合作与探究的主动性为判断标准。我们能看到许多优秀的音乐课堂,教师用到的信息技术并不复杂,基于白板平台的一些基本功能在教师充分掌握的基础上被科学恰当的使用在各个教学环节。虽然技术手段是简单的,但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是实实在在的。说明,信息技术是否有效恰当的融入音乐课堂教学不在于技术手段的复杂程度,而在于设计教学与运用技术的教师本身如何把握,为培养学生学的能力助力。
  以一课堂观察为例:在低年级歌唱教学《理发师》一课中,有生动的理发师的音乐形象和有趣的剪刀、喷雾的音响节奏需要学生去主动探究和表演。教师用白板提供的遮挡功能,魔法擦除后出现理发师形象,仅是简单的功能却让低年段的学生觉得很神奇,特别有趣,有效地唤起了学生表演该音乐形象并继续探究的动力。在探究音效的环节,用平台自带的授课互动小工具,请生上台为剪刀和喷雾选择适合它们的音效,实现了师生有效互动,提高课堂练习效率,学生获得感提高从而学习自信心更坚定。
  (三)运用可实时评价反馈的信息技术,及时收集课堂信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
  生成性教学资源是课堂教学的闪光点,名优教师总能及时抓住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转化为有效教学的切入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广大教师把握、捕捉课堂实时动态,转化为面向学生的有的放矢的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与技术支撑。我们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的互动、评价功能,把收集到的课堂实时信息及时梳理,对教与学做出合理调整,针对学生的薄弱处加强指导和课堂练习,提高教学有效性。   以一课堂观察为例:在低年级歌唱教学《咏鹅》一课中,在唱会歌曲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情绪、音色的歌声来表达第一段与第二段音乐的不同之处。教师在课前准备了不同形象的两只小鹅来引导学生做出区别,但实际课堂反馈效果不佳。此时教师灵机一动,立即在网络上搜索《经典咏流传》节目里的《咏鹅》并插入白板课件播放,让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古诗新唱的演绎,感受演唱方式和音乐风格的多样性,帮助学生拓宽音乐视野,从中得到启发。接着教师用白板的绘图、书写功能,带领学生用画图谱的方式,用不同的颜色、形状的线条来区别两段的音乐情绪和音乐形象。在教师及时抓住学生学习痛点的同时,在信息技术支撑下,教师迅速做出反应调整补充了教学方法手段,顺利解决学生学习难点。
  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音乐课堂应注意避免的误区
  (一)要摆正音乐学科本体,技术为教学服务
  我们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不能把技术手段与音乐教学看作是两个各自独立的部分,而是要学会关注如何融汇贯通,看做一个良性互动的整体。在教学设计时,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在目标设置中就应将信息元素预设进教学目标;再者是围绕重难点确立音乐教学的本体主线;而后思考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信息技术如何帮助教学活动更好的呈现更好的突破重难点,在恰当的信息技术辅助下,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用新的技术改变原有的教学过程的形态,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合理选择信息技术的平台、工具、功能,每次信息技术的选择都要紧扣音乐教学的意图。课堂中要注意观察把控,如发现个别学生有时过于关注信息技术本身而忽略音乐本体,教师应及时提醒,把学生注意力拉回到音乐本体,同时课后反思哪些环节容易使学生分散对音乐本体的关注,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避免。
  (二)现代信息技术不仅适用于课中,在音乐课前课后更有广阔天地
  教学的互动不仅在堂上,课前的准备阶段与课后的拓展、练习阶段也需要师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意识到信息技术不仅是在生活中提供娱乐(如电脑游戏等),也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辅助学习(如微课学习、收集编辑学习资料等)。在课后,信息技术帮助音乐课堂拓展了丰富的音乐资源并以学生喜爱的形式呈现出来,把学生引入音乐的大千世界,不局限于课本作品的小小天地。信息技术也提供给学生更多音乐实践、展示音乐才华的机会,如教师提供实践素材,布置歌表演、小音乐剧等课后实践活动;或制作微课帮助学生课后练习歌词创编、旋律填空或接龙等,让音乐理论与音乐實践相结合,让音乐真正成为学生的好伙伴。
  总之,有效融合的奥秘始于先进的理念,只有脑海中有新的理念的指引才能把融合的艺术贯穿始终。有效融合的奥秘更在于辛勤的实践,只有在教学工作中不断的实践、反思、总结才能做到运用新的技术、融合新的智慧、创新音乐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我作这一篇文的本意,其实没那么大模大样且冠冕堂皇的,只是觉得艺术于专精的人而言,或是使灵魂得到震撼的信仰,或是逐渐产业化的商业行为,却总是与一般人的日常生活,或是世俗生活相隔阂的。只是平时有些俗气的爱好,喜欢在艺术的边上凑凑热闹,便假装头头是道地讲讲自圆其说的话了。  若是让我一本正经地说些一本正经的有关艺术的话,我大约只能说出视觉美感、音乐语言一类的搭边但毫不精细的词语,还可能混淆晦涩的术语排别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为响应教育部2001年提高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号令,高校对青年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青年教师在高校发展建设中占有主体地位,是我国教育事业、社会事业发展的主力军。作为高校教师的一个特殊群体,海归青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影响着他们自身的发展,还关系到学生甚至整个社会的发展。目前,高校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有了提升,然而仍存在一些不利于青年教师幸福感的因素。因此需要学校、社会、海归青
期刊
◆摘 要:立德促发展就是要求在教学中要注意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在小学班级进行教学管理非常重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是当今小学班主任的重要任务,班主任作为小学班级教育管理的引路人,要树立争取教书育人观念,注重学生习惯的养成,把握好对学生德育的教育。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教育管理;德育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时代的开启,中国的教育进入了更高的层次,对学生学习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能够
期刊
◆摘 要:纤维艺术一种起源于西方的壁毯艺术,随着历史进程的不断演变继而融合了世界各国传统纺织文化,吸收现代艺术观念及现代纺织科技的最新成果而衍生出的新的艺术形式。经历了千百年历史的涤荡,纤维艺术仍是艺术家心中的一颗掌上明珠,材质和肌理作为纤维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们的改变不仅仅在形式层面上有所表现,更在于艺术家们对肌理的大胆创新与尝试运用。  ◆关键词:纤维艺术创作;肌理创新  一、纤维壁毯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媒体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其中,新媒体就以其独特的差异化脱颖而出,这也促使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这一形式也意味着我国当前进入了融媒体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于期刊编辑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当前就应该顺应融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创新期刊的工作形式及编辑的人员素质,凭借新的发展潮流转变编辑思维。为此,本文就融媒体时代如何提升期刊
期刊
◆摘 要:色彩的纤维艺术品有突出的价值。色彩样式多种多样,它和建筑环境互相配合。纤维艺术设计中色彩搭配规律有着非常普及的应用。适当搭配装饰色彩的使用应当与规定的材料,让它们形成一致和睦的一体。  ◆关键词:色彩表现的多样性;纤维艺术  一、色彩的定义  我对色彩的艺术理解:色彩艺术它是一种重要的空间组成艺术言语,材料与性质的和谐交融相互汇合,形态与色彩的相互衬托中色彩创造了玻璃纤维装饰艺术的一种空
期刊
◆摘 要:做好统战工作是强化党的领导需要,是扩大统战工作覆盖面的需要。近年来,基层统一战线呈现出许多新特征新问题。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基层统战工作,充分发挥基层统战工作效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按张家港市杨舍镇为例,着重围绕基层统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关键词:基层;统战工作;调研报告  一、基层统战成员的特点及趋势  1.工作对象广泛化。近年来,新的社会阶层、社会组织
期刊
◆摘 要:侗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素有“歌乡”之称,是侗族音乐文化资源丰富和民俗浓郁的地区。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各种文化交融的加快,侗族音乐文化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为了扭转这种局面,需要发展创新传承机制,增强侗族民歌的影响力,使其获得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本文以湘西南侗族民歌为例,介绍侗族民歌的分类、音乐文化传承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传承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湘
期刊
◆摘 要:通过对探究式课堂学习实践活动和新阶段课程情境教学设计功能的深入探讨,探讨了有机化学品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以及情境教学设计的多种应用方法。结合今年高中化学新概念课程的具体案例教学我在案例中我阐明了在创设化学问题活动情境课时应充分注意问题情境的内容全面性、真实性、情感性、问题性、发展必要性和学生可接受性。传统的现代化学教育课堂教学方式重视的仅仅是化学知识的有效传授,轻视的是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意
期刊
◆摘 要:目的:基于昭通卫生职业学院2020届医学技术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开展的调查研究,旨在通过此调研了解2020年医学技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医学技术类毕业生从业现状,为我校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设计问卷,现场与网络调查,形成结果,最终统计分析,形成结论。结论:在专业学历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更应积极突破难点,多形式全方位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