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卫:为自己的生命冷静读秒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aibin_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说:“我刚到40岁,与其躺在家里扳着指头数日子等死,不如活一天就干好一天。” 这句话饱含着与生命搏斗的激情,胡卫用它解决了40岁生命所遭iA的突然与残酷。说完这句话,这个生命被倒计时的军人,骨子里的英雄气质便飘逸出来,那些平凡与普通便伟大起来。
  40岁到45岁,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最平常不过的5年。对于他却不同。
  有一天,解放军总医院的医生说,他得了不可逆的扩张性心肌病。这种学名叫心房纤颠的心脏病,至今在医学上被称为“不治之症”。
  医生告诉他,“只能活两到五年”。
  那是2000年4月的一天,胡卫和同事完成某型装甲装备高原适应性试验归来。感到身体不适的他,在同事的催促下,来到解放军总医院。
  包括他自己,谁都没有想到,他的生命在那一刻被倒计时。一个月之前,胡卫刚刚过完他40岁的生日。
  40岁,生命被倒计时,这一切,不仅突然,而且足够残酷。
  40岁之前,胡卫和那些普通人一样普通。他读书,当兵,入党,成为科技干部,历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副主任、高级工程师等职,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然而他的生命中注定被埋下英雄的火种。他出生在军人之家,在井冈山读完小学,在英雄城南昌读完中学。报考南京理工大学时,他选择了与国防科技事业密切相关的光学与夜视专业,大学毕业后,他参军入伍,成为装甲兵某研究所的工作人员。
  所有这些平凡的线索,直到40岁那年,让人们看到,生命传奇的孕育过程与所有证据。
  “如果全休,生命可能延长一段时间。”这是医生们的建议。他说:“我刚到40岁,与其躺在家里扳着指头数日子等死,不如活一天就干好一天。”
  这句话饱含着与生命搏斗的激情,胡卫用它解决了40岁生命所遭遇的突然与残酷。说完这句话,这个生命被倒计时的军人,骨子里的英雄气质便飘逸出来,那些平凡与普通使伟大起来。
  单位领导尊重他的选择,但说好与他“约法三章”,让他“不要一个人出差,不要干体力活,不要加班超过晚上10点”。
  另外,所里还为他配备一个工作助手,同时把他的宿舍从五楼调整到一楼,并特批门诊部长期为他准备8种药品。
  他感谢为他做的一切。但更让他关心的是,对那句话读秒般的兑现——活一天,就干好一天。
  他整整干了1825天,或者,还要多一些。但他管不了这么多了。他已和生命赛跑了5年。终于,他的心脏在2005年4月29日的晚上停止了跳动。
  45岁,他一个人完成了生命倒计时最后的读秒。第二天清晨,他的一位同事发现,他的办公室门虚掩着,微机开着,鼠标耷拉在桌前,他斜靠在座椅上,仿佛睡得很香。
  他的葬礼上,给他送行的不是哀乐,而是他生前最爱的那首《为往事干杯》。
  他有理由为自己的往事干杯,人们有理由为他的往事干杯——尽管生命中最后的一天,他还说自己“出成果太少,也太慢”。
  5年间,他始终拼搏在科研工作第一线。他组织和参与完成了25项科研项目,5项重点科研课题取得突破,并获得一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5年间,他完成了30多次装甲部队普查,技术培训和重点装甲装备维修保障任务,为一线作战部队培养了大批装甲装备维修保障人才,解决部队各类急难问题170余项。
  5年间,他几乎跑遍了全军所有的装甲部队和有关的军工企业,累计出差24个月,行程10多万公里,足迹遍布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生命中的最后一年,他有将近一半的时间出差在外
  组织和战友们这样来评价他,5年里“他把心脏的每一次搏动都献给了我军装甲装备事业,他用5年时间干完了正常人8年的工作量”。
  胡卫去世后,病理解剖发现,他的心脏重达485克,而正常人的心脏只有250克左右。
  胡卫让人敬佩之处,在于他比谁都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病情。他的电脑里存着每天都要服的药量单,坚持每天吃6种药。
  他的生命观是超然而淡定的。他在为自己生命冷静读秒的同时,亦在为自己的生命不断“充值”。
  他所凭依的信念是,他忠诚于自己的事业,并愿意为之燃烧;他爱着周边每一个人,并愿意为他们付出。他说:“我的痛苦不能让别人痛苦,别人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
  他的确为大家带来了快乐,以自己的热情、细致和所有属于自己的方式。“他是一位兄长式的朋友,朋友式的同事,同事样的领导。”同事们这样评价他。
  他是个车速。女高工石义群想买辆家用车,他给她提供了多种车型的性价比,并为她绘制了一张油好、价廉的加油站地图。
  他是个好领导。他怕单身干部想家,从大年初一到初七,他每天都把单位里年轻人招呼到市区的家中聚餐。人多,他便开着那辆二手车两次往返接人。吃完饭,又分两趟把大伙送回来。
  他细心热心。单位人员衣服的尺寸、鞋子的号码,都在他的电脑里存着。单位组织的球赛、郊游等活动,他都热心张罗、跑前跑后。他在单位的宿舍,几乎成为所里同事的周转房、“招待所”。
  他是个好儿子。无论多忙,每周都要与父母通一次电话。母亲患胃癌住院,他知道后,立即请假赶了回去,扑到病床前,谁劝都不行。
  他是个好丈夫。结婚10周年时,他专门和爱人到京郊种了一棵苹果树,以后每年结婚纪念日,他都和爱人一起去给树施肥、浇水。
  他是个好父亲。每年儿子生日的时候,他都要和儿子照一张像。画面是爱人设计的,父子俩靠着门框比高。这样的照片有14张。
  而今,再不会有第15张。
  他的生命最后一个定格的瞬间,是在实验室电脑前的座椅上。
  他的电脑屏幕上,是他正在拟制的“装甲装备维修保障资源储备方案”。
  他的身后,放着一张他加班休息时用的简易行军床。
  他的生命最后一段原声,是他在去世当天会上的发言。他说,“作为一名科技干部,我成果出得太慢了,对不起装甲部队的弟兄。”
  他没什么遗憾。唯一的遗憾,也许是他只活了45岁。
  对于这样一个生命,我们肃然起敬。
  
  一道人生命题:怎样度过生命中的最后5年?
  
  见证人:胡卫生前所在研究室政委张恒习
  胡卫生命的最后5年,正是我军装甲装备建设攻坚决战的关键5年。面对生命倒计时,胡卫一直以惊人毅力在和时间赛跑。
  2000年秋天,在胡卫强烈要求下,组织批准他参加“某型炮射导弹武器系统论证与分析’课题研究,并具体负责制导系统的论证分析工作。有一次,为解决控制系统的一个难题,他夜里11点坐上火车,赶到天津的一家军工企业请教。第二天一早又急忙赶回办公室,一口气干了20多个小时。为方便加班,又不影响实验楼值班员休息,他配了一把楼里的钥匙,买来一张行军床,实 在累了就躺一会儿。项目进行到最关键的时期,他每个礼拜至少要熬三个通宵。一个月里,他喝掉的咖啡瓶子,就堆了一墙角。
  2002年底,胡卫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装甲装备维修保障资源储备方案”研究工作。胡卫带领项目组跑遍了广州和南京的所有装甲部队。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求把住处安排到离坦克车库最近的地方,哪怕是一张帆布床……短短半年时间,胡卫带领项目组完成了6种车型27套维修检测设备的战备储备方案,并很快把上万套设备,丝毫不差地发到部队,当年就形成战斗力。
  胡卫喜欢说:“本钱不用在工作上就不值钱了,现在正是让它升值的时候!”
  在胡卫心目中,凡是部队需要的事,不管分内分外,他总是主动去干,抢着去干。一个传真可以不论年关假日抬腿就走,一个电话可以连夜驱车赶往部队,一个口信可以刚下这趟火车又赶那趟火车。
  从2000年4月28日胡卫出院到2005年4月29日去世,一共5年零一天,他完成了常人8年的工作量,活出了生命的最大价值!
  
  胡卫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见证人:胡卫生前所在研究室主任邵毅
  2005年4月29日,是胡卫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这天8点,他来到我的办公室,一起讨论装甲装备维修保障资源储备方案鉴定材料的事。作为项目负责人,4年来,胡卫带领课题组,完成了两级储备方案,确定了17类装甲装备维修保障资源的配备标准。
  9点,他赶到3公里外的装甲器材仓库,组织装甲装备维修设备发放。这项工作涉及设备品种多、数量大,室里考虑胡卫身体有病,往年都要安排一个年轻人配合他一同工作。今年,由于年轻人大都出差在外,他就一个人承担起了这项任务。十多天来,他每天都盯在发放现场,有时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晚上七八点钟还顾不上吃饭。我几次让他在仓库招待所开个房间,这样吃住也方便,可他硬是坚持来回跑。
  11点50分,胡卫赶回研究所机关食堂。吃饭时,计划科参谋沈明堂对他说,眼下,总部正急需调整装甲装备维修保障资源储备方案。当天晚上,胡卫连夜加班,着手展开这项工作。
  下午两点半,胡卫参加了室里的党员先进性教育再动员会,他在会上焦急地说:“作为一名科技干部,我成果出得太慢了,对不起装甲部队的弟兄。”
  下午6点,吃过晚饭,胡卫又像往常一样回到了实验室。第二天早上,同事彭真明来到实验室时,看到灯还亮着,门虚掩着,电脑还开着,鼠标耷拉在桌子前,我们亲爱的战友胡卫,已经倒在了座椅上。
  直到今天,在他战斗过的实验室里,仍摆放着一张行军床,那是他经常连夜加班,特地买来的。
  
  兄长式的朋友,朋友式的同事,同事样的领导
  
  见证人:胡卫生前所在研究室工程师胡文辉
  胡卫是一位兄长式的朋友,朋友式的同事,同事样的领导。
  那是2000年7月,当时我工作比较忙,要经常加班,可是家又不住在所里,当时孩子还小,需要喂奶。当我把自己工作生活上的困难向胡副主任反映后,第二天,他就把自己在所里的房子腾出来,对我说“你就暂住我的房子吧。”
  每年“五一”、“十一”全室过节的福利,以及新年组织全室出去游玩等等,事无巨细,都是胡卫在张罗。每当节日临近,只要看见他忙出忙进,或是几日不见他的身影,大家心里就高兴、踏实,就知道这个节日不会等闲过了。
  我的一位同事,家在江西农村,春节的时候,父母来北京看望他。胡副主任听说后,通过朋友,给老人们买了两张春节晚会的门票。要知道,对一直生活在农村的两位老人,能到人民大会堂看节目,是多么让老人激动、荣耀的事。
  常言道:“受人尊敬的人不会接受别人的怜悯,而受人怜悯的人得不到别人的尊敬。”我想,胡卫想做前者,因而他虽然患病在身,但仍不停工作、不停帮助别人,他把个人的痛苦、忧虑埋藏在心里,而把他快乐的一面呈现给这个世界:他把自己人生的价值和快乐定位在能于工作中干出一点实事、能让与他相识的人多成就一点生存的快乐的基准上,于是他与时间赛跑,他赢得了尊敬。
  
  胡卫:丈夫,儿子,父亲
  
  见证人:胡卫爱人刘文霞
  参加工作以后,胡卫很难抽出时间回老家看望父母,但无论工作多忙,每周都要通一次电话。记得有一次,公公对他说打电话太贵,也耽误工作,咱爷俩就互发短信吧。就这样,每天晚上10点,爷俩准能收到对方的信息。
  胡卫的心特细。有两件事,给我留的印象最深。
  有一次,婆婆看见路两边的榆树挂满榆钱,无意说了句榆钱可好吃了,胡卫二话没说,回到家便借来梯子,爬到树上精心地挑、细心地摘,看到他那胖乎乎的身体,爬上爬下的笨拙样,逗得我们在树下直乐……
  还有一次,一个客人来我家带了一袋开心果,我母亲无意说了一句真好吃,以后,胡卫就经常给我妈妈买那种盒装的开心果,后来我妈妈逛超市时才发现那种开心果很贵,几十块钱一盒,非常感动,对我说胡卫对她比亲闺女都贴心。
  直到今天我都无法相信,和我相濡以沫生活了19年的丈夫,已经离开了我和儿子。我总觉得他又出差了,还习惯不时地看看手机有没有他发来的短信。每天,下班后看着他的照片,我都幻想着我那胖墩墩、微笑着的丈夫会突然推门而人。
  嫁给胡卫后,我才慢慢发现他是那么充满朝气与活力,那么热爱生活。他喜欢音乐、运动、电影和电脑游戏。有时间还陪我和儿子去欣赏一些演唱会。2004年,姜育恒来北京举办个人演唱会,我们一块去听,胡卫几乎是跟着姜育恒一直唱到最后,那天,他非常高兴,回来的路上还在不停地哼唱。在他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我提出不放哀乐,我和儿子精心地挑选了他生前最爱听、最爱唱的《与往事干杯》、《梅花三弄》等4首歌。
  虽然他平时工作很忙,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但我们家重要的日子,像我们结婚纪念日和儿子的生日,他都记得清清楚楚。每到我们的结婚纪念日,他都会别出心裁地送我一些小礼物或带我出去散散心。1997年4月,是我们结婚10周年,他特意带我到怀柔山里种了一棵苹果树。以后每到我们的结婚纪念日,我们都会开车到怀柔,给我们的“爱情树”施肥、浇水。
  每年,儿子生日的时候,胡卫都要和儿子照一张像,现在已经有14张。画面是我设计的,爷俩靠着我们家门框。
  想想胡卫这辈子,虽然他只活了45岁,但他真真切切地过好每一天,善待每一个人,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他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军队,无愧于家人,活得顶天立地。今生能与他相伴,是我最大的幸福。
其他文献
木奈果实低温贮藏12d各处理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酚类物质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变化较小。贮藏24d各处理的细胞膜透性急剧增加,PPO活性亦急剧升高,氧化酚类物质而使其含量急剧下降,导致果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