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的回忆

来源 :汽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t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飞机上看完《南方人物周刊》对周杰伦做了一期回顾专题,开篇里提到一句话,‘在讲周杰伦之前,我们想先讲讲他最主要的粉丝群体——80后,以及他们的这十年…在所谓的后奥运时代,在中国的特殊语境下,这些年轻人很快发现,在这个阶层流动逐渐板结化的年代里,他们看似自由实际上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读完这篇专题,飞机着落在成都双流机场,合上杂志的一刹那,心头顿时一股热泪涌上。自问一句,为什么我们热衷于走川藏线。”
  这是一年前我在成都某小旅馆内组装完自行车后写下《骑走川藏线其实跟梦想无关》文章的开头。一年后的成都,我又回来了,不过这回不骑车——“骑”卡罗拉。记忆力好的朋友还记得12期的试驾报告不?那回我们的体验都在赛道上,而这次,我们真正的开车走在国道上,川藏线的起点。
  以前它叫花冠
  与卡罗拉结缘是在它还叫花冠的时代,那是十年前,我怀着要去看雪的激动心情踏上了长春求学之路,一个南方孩子第一次远行而且到北方,父母打包了很多行李让我带着,可是家里离火车站有七十多公里,正发愁没运输工具的时候,我爸的一朋友开过来一台7代Corolla——那时候以我的汽车知识已经知道了,而且这还是一台走私拼装车。在炎热的夏天,我舒服地坐在后排吹着空调,完成了离家出游的第一步。
  在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这位朋友,我管他叫柱叔。从外表看不出来他是哪个年代的人,但那几年和他沟通无间,发现很多思想和我们80后很相似,就是大家都坐不住,都想往外闯。90年代他跟着我老爸做生意,攒了第一桶金后选择自己创业,开了废品回收公司——那个年代大家要么开纺织厂、家具厂,要么干走私活,没有人会开一家没有“钱”途的公司。据说当年我老爸当面骂他,认为这是一次不会赢的赌博。事实证明,97年香港金融风暴吹到对岸的广东,很多工厂倒闭,柱叔回收了很多废品,当中包括我老爸工厂的,还有那台Corolla。
  故事有点长我简单说一下。我再见到他的时候,那台破旧的走私车换成了花冠,这是柱叔真金白银买回来的新车,他说还是日本车耐造,还邀请我一起开车去西藏。结果第二年,他把所有东西都变卖了,离开家人,一个人骑自行车环游世界,至今,我也不知道他骑到哪里了。
  擦肩而过,有缘无分
  家里买什么车基本上都是听我的,毕竟我是唯一懂车的人。那时候11代卡罗拉还没有上市,花冠还在卖得红红火火。要挑出一台全家人都满意的车,那真的很难。老爸说一定要买三厢车,
  大气;老妈说一定要省油、最好不用修,得会过日子;妹妹说只会开自动挡,而有最终决定权的我说,作为80后新生代有个性的年轻人,一定要好开、好看。那时候第十代的卡罗拉相比其它A级车,样子是长得太老实太老成了,完全符合我老爸的口味——就连厂家也这么认为的。第十一代卡罗拉出现后,第十代卡罗拉就更显老了,跟现在的A级车一对比,那显然是我们80后新生代有个性年轻人的口味。重点是,它竟然比第十代卡罗拉还要好开!我知道你们一定会反驳说“卡罗拉的兄弟”更年轻更动感之类的话,而我的回应是“如果我不买卡罗拉,一定是我的人生里没有出现过花冠。”
  卡罗拉的故事里没有如果
  我不喜欢在我的故事里总说“如果……”,因为如果真的成立了,我不知道世界会变成怎么样,或许长谷川龙雄不会成为“Corolla之父”,Corolla不会走私到国内,叔叔可能不会开Corolla接我去火车站,他不会放弃所有独自一个去闯世界,我不会受他的影响要骑车到拉萨,我也不会到成都,大家可能不会看到一篇本来是试车报告现在却变成讲故事的文章……
  我虽然没有真正拥有过一台卡罗拉,甚至谈不上有多喜欢,但在我的回忆里,它的确真真实实的存在着,从来没有消灭过,也许我的这点有关于它的记忆在许多人眼里根本不值一提,但我想在国内200万车主眼中,即使是一点有关于卡罗拉的画面都能让他们回想起当年。如果你也有关于卡罗拉的故事,欢迎跟我们分享。
  结束一天的试驾拍摄,路过318国道的路碑,我坐在车上看着外面人来车往,回想起去年骑车的情景。突然一个念头升起——如果柱叔就坐在旁边,我会义无反顾地拉着他奔向拉萨。
其他文献
从复习考试和自己极为有兴趣的老爷车活动中抉择实在是太难的事儿了,好在我们的撰稿人完美地规划了自己的时间。老爷车的美更像是艺术品,好似凌驾于工业品之上的物件,这种事儿无法言传,就像我喜欢听老歌一样  从意大利老爷车活动安排来看,如果有一张意大利老爷车活动年历的话,那么五月这一页一定是用加粗的字体写满了日程的。而今年的活动安排更是耐人寻味,五月最重要的两个老车活动——一千英里拉力赛(mille mig
没错,石屹之前曾经体验过这款车。这次BMW再次组织深度试驾时,一位同行还提醒我石屹曾经用过的标题:多点儿意义,少点儿意思。说真的,石屹的标题已经概括了这辆车的全部,几乎不需要再多说了。  我相信有无数的人和我一样,心里都在怀疑一件事:这辆前驱的BMW还能算是真正的BMW吗?  拥有的过往  可能BMW也是怕大家接受不了,他们早就让大家做好思想准备,提前几年就放出前驱BMW的风声。最先采用前驱的车型
最近几年以来,手机的管控势力几乎染指到了人们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  或许年轻人离开智能手机,生活真的会难以为继,而现在出行方面除了打车和拼车App以外,  我们又多了另一项新选择:分时租车,  在拥挤的大都会里尤其是电动车分时租车正方兴未艾,  我们借助手机App就可以轻松实现租车和还车,在一个私密空间里完成从A到B的自由移动,  租车门槛的降低和网络技术的进步实实在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Volkswagen  大众甲壳虫1.2T  一直不缺乏买主,但进口方式和偏高端的定位,让它在同价位车型前硬性竞争力不高  这些很值得  全景天窗随时让阳光洒满车内每个角落  Climatironic自动空调系统在必要的条件下能自动进行驾驶室与室外的空气循环操作  发动机熄火后拔出钥匙启动“回家离家”功能,车门锁闭后,大灯将延时熄灭  定速巡航系统帮你自动调整油门,保持设定速度驰骋,从而让高速驾驶
说来也怪,在国外汽车贴膜是种可有可无的事情,可是在国内汽车如果不贴膜却成了愚蠢的决定。你要是便宜了还算了,关键是这种打着高科技幌子的商家动不动卖到高达上万的膜,真让笔者担心这些企业的社会良心。回归到隔热膜的功能上,最初的茶纸也就用作遮挡隐私罢了,后来出现太阳膜,能隔热;再后来是防爆膜,能够防止玻璃破碎伤及乘客;至于那个防弹膜我就百思不得其解干什么用了。实际上,除了一定程度隔热、防爆,隔热膜还有两个
在我的汽车观中,它们是有性格的,它们是他们,长得跟人一样是有脾气的,所以每次写试车文章的时候,我都会为他们定性。譬如丰田大部分的汽车都是很“中庸”的,是居家过日子的类型。中庸并不代表平凡,反而是面面俱到,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就好像“木桶理论”一样,某方面是最强的,并不代表最强,反而各方面都很平衡才是最强的。说这些禅意的话,最终还是想表达我对全新汉兰达的评价就是这样的,各方面表现都很平衡,各方面都找不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冰雪试驾成为了每个冬天来临时汽车编辑的必修课,科目其实也很重复,逃不开““四驱”、“钉胎”、“带雪地模式的自动挡”、“ESP"等等这些玩意儿。对于我这种依然崇尚手动加离合驾驶辅助越少越好的老顽固来说,这种高科技武装下的傻瓜式冰雪驾驶并没有太多乐趣可言。所以,当我得知要在冰封的黑龙江江面上,试驾前驱、手动挡的2015款东风风行景逸X5时,倒是一下来了兴致。  试驾场地设在离漠河县8
参加过多次产品介绍,大多设计师都强调汽车设计的DNA,就是造型上的设计特征,一个强大的品牌其产品的投影就具有品牌辨识度。DNA很重要的另一方面是血统,一个产品诞生伊始面向的客户群就定位了,所以一个品牌一旦确立后想改变定位难上难。不能不说“老子英雄儿好汉”是有一定道理的。像大众的辉腾屈尊于VW的Logo下,怎能让原来开宝马7、奔驰S的人青睐呢。所以即使奔驰要开发更为尊贵的轿车迈巴赫也得另起炉灶。丰田
吉利GX7一直是品牌SUV中的拳头产品,月销已破万。为了保持这种产品竞争力,吉利又在原有经典版之外推出了所谓的运动版车型,从内饰配置到动力总成都比之前上了一个台阶。  收缩旗下子品牌,强调母品牌是吉利这一年来在品牌战略上的调整策略,不过为什么没有换标,反而还在使用全球鹰的标识,这是我见到这款车时最大的疑问,或许是为了下半年将要推出的另一款全新SUV车型而做准备吧。  外形和之前的款型差别不是特别大
“比亚迪已经做好这个预期,比如我们的秦和唐,政府补贴大约占20-30%。去年电动车销量是6.2万台,到2020年将达到100万台,到时有信心可以通过规模以及技术手段把成本降低30%,即使补贴减少20%,也不会对我们产生太大的影响。”王传福出席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时透露。  他还说道:“比亚迪的插电双模动力车,电池可以保证续航80公里,但如果需要长途使用,则可以变为混合动力车,这是我们对私家车提出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