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让人措手不及的伤痛

来源 :中华养生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70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大家听到过不少明星突然辞世的消息,马季、谢晋、高秀敏、侯耀文、古月、陈逸飞……,他们都是因为心脏疾患导致了猝死,这些悲剧的发生,不仅给家人和公众带来了措手不及的伤痛,同时也给大家敲响了警钟。
  
  
  猝 死
   ——最凶险的疾病
  
  
  心脏性猝死,是心血管事件链中最凶险、最让人伤痛的一环,是由各种心脏疾患引起的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目前医学界对猝死尚无统一定义,通常认为从症状出现到死亡小于等于一个小时的就被认定为猝死。猝死发生时,患者主要表现为意识丧失、惊厥、抽搐、心跳呼吸停止、皮肤出现紫绀、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
  我国心脏性猝死患者居世界之首,每年发病人数超过50万,并有逐年递增的趋势。专家指出,心脏性猝死的死亡率非常高,一旦发生,在场人员必须立即就地抢救,患者才有“起死回生”的希望。实施心肺复苏术的时间是挽救生命的关键,1分钟内正确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抢救成功率是88%;4分钟内施救,成功的机会是50%;8分钟内施救成功率是15%;9分钟内施救只有6%的成功率;超过10分钟就基本没有机会了,成功几率不到1%。
  
  
  冠 心病
   ——猝死发生的最大“元凶”
  
  
  冠心病是引发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根据美国Framingham研究发现,男性占80%,女性占42%。但是专家指出,心脏性猝死和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并不成正比,有些患者冠心病程度严重,但是经过积极治疗,侧支循环已经建立并运行良好,因此可以安享天年;有些患者虽然冠状动脉硬化程度并不严重,但是患者对自身的健康状况并不在意,没有积极防御,却会因为某些诱因而导致突然死亡。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过度剧烈或持久的体力劳动导致过度劳累、长时间脑力劳动、睡眠严重不足、周围环境的强烈刺激、饱餐或大量饮酒、精神过度紧张、情绪过度激动等因素都会致使冠心病患者病情突然恶化,引发猝死。因此,关注自身病情,积极进行防御,避免以上诱因出现,可有效防止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积 极防御
   ——不给猝死“机会”
  
  
  对于心脏性猝死的防御,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针对冠心病高危人群来说,要尽量減少或消除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避免冠心病的发生,比如保持自身血压、血糖、血脂的达标,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彻底戒烟,限制饮酒的量,平时加强运动锻炼,心境开朗豁达,保持良好的情绪,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另一方面是针对冠心病患者来说,应该积极进行治疗,从药物、饮食、运动等各方面入手,将病情控制在稳定状态。近年来临床中普遍应用的冠心病治疗药物通心络胶囊可以清除血液中升高的脂质和凝集的血小板,降低血液黏稠度,減少这些物质在血管壁的沉积,防止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能消融稳定血管内已经形成的粥样硬化斑块,疏通堵塞的冠状动脉血管,改善心脏的血液供应,解除血管痉挛,有效治疗冠心病,防止病情发展;还能保护微血管在缺血缺氧环境中的存活时间,保持微血管的结构完整,而且可以促进心肌缺血坏死区域的血管新生,为心肌细胞建立新的血流通路,能有效防止心血管意外的发生。
  
  
  留 意先兆
   ——不让悲剧发生
  
  
  专家指出,虽然心脏性猝死发生突然,但是很多患者在发生心脏骤停前,往往有数天或数周甚至数月的前驱症状。比如心绞痛、心跳不规律、头晕、胸闷、极度疲乏感以及其他非特异性的不适症状,患者及家属应留意这些蛛丝马迹,出现这些症状后要高度重视,及时就医,提早预防,不让悲剧发生。
  另外,还有几种情况也要警惕心脏性猝死的发生。一是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昏厥;二是心肌梗死后频发心绞痛或心绞痛剧烈,梗死面积广泛或前壁心梗伴有心衰、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易发生猝死;三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16%会发生猝死;四是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出现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患者,应警惕心脏性猝死;五是老年心脏性猝死抢救成功者一年内复发率达30%~40%,应警惕再次猝死。
  
  
  正 确急救
   ——让患者“起死回生”
  
  
  发生了心脏性猝死,患者身旁的人除了及时拨打120求救以外,如果还懂得正确的施救方法,那么患者就有“起死回生”的希望。正确的急救措施就是心肺复苏术,基本步骤有三个方面:气道通畅、人工呼吸、人工循环。
  首先,要保持患者的气道通畅。将患者放在硬的平板上,取仰卧位,救护者双手将患者头部后仰,托住下颌关节,清除口腔异物,使患者气道保持通畅,使猝死时松弛的舌头不至于后倾堵塞气道。
  第二,进行人工呼吸,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以保证机体主要器官特别是大脑的有氧代谢,保护呼吸中枢功能,防止脑水肿。施救者一手捏紧患者鼻孔,深吸气后将气体口对口吹入患者口中,以每分钟20次的速度进行。
  第三,进行人工循环的急救,主要包括胸外心脏按压、直流电除颤、静脉或心腔内注射药物3方面,家属为患者进行院外急救主要以胸外心脏按压为主。心脏按压的方法要正确,施救者两手掌重叠置于患者胸骨下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位置,保持主要按压力放在胸骨上,減少肋骨骨折的发生,按压时双臂伸直,用力要平稳均匀,按压力要足够大,需压低胸骨3~5厘米,然后突然放松,以60~70次/分的速率按压,连续按压不间断。按压有效后可触到患者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看到患者散大的瞳孔开始缩小。
  其中,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可以2/30的比例循环多次进行,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  王雷,出身中医世家,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华养生保健》杂志主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副秘书长;世界医学气功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市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常委。曾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发的“百名优秀中医健康信使”等荣誉称号,并荣获2010年“全国中医药科学普及金话筒奖”。    受孕,首先要挑选一个合适的时辰,这是孕育健康宝宝的第一步。人体一天内的生理
体温计中的水银又称汞,为液态银白色金属,常温下即能蒸发。体温计破碎后,水银掉在地上就会形成许多银色的“水珠”。水银量较大时引起的急性中毒,其全身症状为头痛、头昏、乏力、发热。口腔及消化道症状表现为齿龈红肿酸痛、糜烂出血、牙齿松动、龈槽溢脓。皮肤接触可出现红色斑丘疹,以四肢及头面部分布较多。少数患者可有肾损害,个别严重者可有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绀紫等急性间质性肺炎的表现。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口腔发炎
[案例1]    结了婚的小严,到现在还在安排父母的起居。劳力劳心,自己总是要为父母操持一切,得到的却是父母生活被拘束与无奈,让父母心中产生了束缚感。      [案例2]    小乔婚后丈夫经常出差,就想多陪伴寡居的母亲,因此经常回娘家住,可回家又总被母亲管,催她生孩子,又埋怨她选了不够好的丈夫。她稍为表达意见便被母亲视为不孝,不理她又于心不忍。      [案例3]    年近三十的海海的
[编者按]  2012年1月起,我杂志与光线传媒属下电视节目合作,共同举办“养生一点通”栏目,本栏目将陆续选登优秀中医药专家的讲演文稿。  《养生一点通》是由光线传媒强力打造的健康养生类节目,邀请具有权威背景、独家观点的养生名家,传递养生智慧,每期都有实用的健康知识让您“一点就通”。至今播出平台已覆盖全国近两百家电视台,受到广泛好评。  养生一点通,生活更轻松。  官方微博:http://weib
王凤岐,著名中医临床专家,著名中医药养生保健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国医泰斗秦伯未嫡传弟子。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及新闻发言人、卫生部中医司教育处处长,世界针灸联合会司库、全国中医药编辑学会副主任委员等。现为中医之家总干事、北京太申祥和太医馆馆长、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总监、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知名专家。著有《王凤岐的养生餐桌》等畅销科普书。本文选自其最新著作《春夏秋冬说养生》一书。    
在一定程度上,中风偏瘫是人体左右两侧阴阳气血的不平衡所致。中医认为人的左肢阴血偏盛,为肝肾所主,右肢气机较旺,为脾肺所主。即使在生理状态下,左右两侧的阴阳气血也是不平衡的,如果再加上饮食、生活习惯和运动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使这种不平衡超过了人体的承受能力,就会发生偏瘫半身不遂。  临床发现,中风病人以右侧脑血管出血较为常见,而老年人的脑萎缩却常发生在左脑。这在相当程度上与人们的用手习惯和思维方式有关
传统中医认为,贫血与“气血虚弱”相关。贫血除了头晕,疲倦感,对于记忆力减少、免疫力降低都有所影响,因此,过度贫血与营养不良的老人易增加失智问题发生的机会。  一般而言,通常造成贫血的原因,常见包括有慢性疾病出血、手术或女性产后,以及营养不足或是营养失衡的状况造成。还有属于先天性疾病、再生不良性贫血,或是红血球崩坏的溶血性贫血。  通常贫血常见症状为头晕、头痛、疲倦、脸色苍白、易喘、心悸、记忆力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