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解析

来源 :会计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00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39项会计准则,其中最引为关注的是《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准则,明确指出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本文目的主要是基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收益表债务法的比较来深入解析《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准则。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39项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力争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在所有大中型企业执行。这次会计准则的发布和实施,对于会计改革来说,无疑是一场革命。新的会计准则基本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其中最引为关注的是《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准则,该准则是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的基础上制定的,完全摈弃了我国大部分企业现行的应付税款法,明确指出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使得该准则成为新准则体系中实施难度最大的准则之一。
  一般来说,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包括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纳税影响会计法又包括递延法和债务法,而债务法又包括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收益表(或称损益表)债务法,我们旧所得税会计中纳税影响会计法中的债务法就是收益表债务法,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明确指出企业所得税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那么,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收益表债务法到底有何区别呢?
  
  一、核算观念不同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从资产负债观出发,认为每一项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应首先关注其对资产负债的影响,然后再根据资产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或损失)。所以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认为,所得税会计的首要目的应是确认并计量由于会计和税法差异给企业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带来的影响,将所得税核算影响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放在首位。而收益表债务法从收入费用观出发,认为首先应考虑交易或事项相关的收入和费用的直接确认,从收入和费用的直接配比来计量企业的收益。我国过去对企业评价一般强调利润指标,核算观念更多地侧重收入费用观。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收入费用观逐步被更为科学的资产负债观所取代。此次在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准则中明确指出企业所得税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可以说是我国在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中由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转变迈出了极大的一步。
  
  二、核算基础不同
  
  所得税会计研究的是按照会计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进行会计处理的方法。收益表债务法从收入和费用的会计确认标准与税法确认标准的差异出发,将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划分为永久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时间性差异是指由于税法与会计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的差异,所反映的是当期差异,时间性差异强调差异的形成以及差异的转回对本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从资产与负债的确认出发,采用暂时性差异取代了时间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指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与其账面金额之间的差异,强调差异的内容及对期末资产负债的影响,所反映的是累计差异。故称二者的核算基础不同,收益表债务法以时间性差异为依据,将时间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看作是对本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而资产负债表法是从暂时性差异的本质出发,分析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因以及对期末资产负债的影响。
  
  三、核算的范围不同
  
  收益表债务法以时间性差异为依据,而资产负债表法是从暂时性差异出发,时间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核算的范围是不同的。所有的时间性差异都是暂时性差异,而暂时性差异除了包括时间性差异,还包括非时间性差异。主要包括:
  第一,子公司、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没有向母公司分配全部利润;
  第二,重估资产而在计税时不予调整;
  第三,购买法企业合并的购买成本,根据所取得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分配计入这些可辨认资产和负债,而在计税时不作相应调整;
  第四,作为报告企业整体组成部分的国外经营主体的非货币性资产和负债以历史汇率折算;
  第五,资产和负债初始确认的账面金额不同于其初始计税基础。
  导致二者范围不同的原因在于以上这些项都是对资产或负债进行直接调整而导致的资产和负债的账面金额与其税基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对于这部分差异的税收结果,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其产生的当期就予以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并在以后各期转回。但由于这部分差异不是时间性差异,因而按收益表债务法核算,反映不出这部分差异的未来税收影响,只作为永久性差异,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影响以后会计期间。这样,两种方法核算下的本期及以后各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及所得税费用的金额均不相等。
  
  四、递延含义不同
  
  收益表债务法以时间性差异为依据,将时间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看作是对本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使用“递延税款”概念,其借方余额和贷方余额分别代表预付税款和应付税款,在资产负债表上作为一个独立项目反映;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暂时性差异的本质出发,分析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因以及对期末资产负债的影响。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采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概念,大大拓展了“递延税款”的含义,更具有现实意义,是资产负债表中一项资产或负债的确认,及该企业预期收回或清偿资产或负债的账面金额,如果能使未来税款支付额大于或小于这种收回或清偿从会计角度应纳税金额,则要求企业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产生的原因在于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该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不一致。在资产负债表中,所得税资产和所得税负债应当与其他资产和负债分别列报,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与当期所得税资产和当期所得税负债区别开来。
  
  五、核算的程序和方法不同
  
  收益表债务法下,所得税计算公式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纳税所得X适用税率±递延税款。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暂时性差异所反映的是累计的差额,而非当期的差额,首先根据暂时性差异计算出期初和期末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然后倒挤出本期所得税负债(或资产)。其计算公式为:当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 (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一(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由于收益表债务法已被大家所熟悉,这里重点介绍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会计处理。
  
  (一)暂时性差异的会计处理
  暂时性差异会计处理的步骤为:
  步骤一,根据税法规定以税前会计利润为基础来确定应纳税所得额,计入“应交税金-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 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纳税调整增加额和纳税调整减少额都是由于会计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而产生的。例如,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不作为收益计入会计报表,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作为收益需要交纳所得税。
  步骤二,根据资产和负债计税基数与账面价值的不同,来确定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减暂时性差异。
  步骤三,根据应纳税或可抵减暂时性差异来计算确定并计入“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步骤四,根据“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来调整“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本期发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一本期发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在采用资产负债表核算递延所得税时,如果预计转回期的税率能够合理确定,发生时按预计转回期的税率核算。另外,不论发生或是转销期间,如果税率变动,均应按变化后的税率进行调整。
  例如:某企业从2006年12月31日购入价值15000万元的设备,预计使用期5年,无残值。会计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法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2007年和2008年的所得税税率为40%,从2009年起适用的所得税税率改为30%。假定各年税前会计利润均为5000万元,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步骤一,确定各年应交所得税,如下表。单位:万元
  
  
  (二)亏损弥补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我国现行税法允许企业亏损向后递延弥补五年,旧制度关于所得税处理规定中对可结转后期的尚可抵扣的亏损,在亏损弥补当期不确认所得税利益。新准则要求企业对能够结转后期的尚可抵扣的亏损,应当以可能获得用于抵扣尚可抵扣的亏损的未来应税利润为限,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一般称之为当期确认法,即后转抵减所得税的利益在亏损当年确认。使用该方法,企业应当对五年内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否能在以后经营期内的应税利润充分转回作出判断,如果不能,企业不应确认。
  例如,企业在2007年至2010年间每年应税收益分别为:-1000、400、200、500,适用税率始终为20%,假设无其他暂时性差异。
  现行做法
  ①2007年、2008年和2009年无所得税相关会计分录。
  ②2010年
  借:所得税 2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20
  新准则要求采用当期确认法
  ①2007年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00
   贷:所得税-补亏减税 200
  ②2008年
  借:所得税 8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80
  ③2009年
  借:所得税 4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40
  ④2010年
  借:所得税1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80
  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20
  
  (三)期末处理
  对于所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要求在每一个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企业未来期间不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税利润可供抵扣,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
  
  六、结论
  
  由上述可以看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收益表债务法的基础上,对差异的处理更符合资产和负债的定义。另外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能够提供更多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因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侧重于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不仅包括时间性差异,而且还包括非时间性差异,内容更为广泛。如我国目前资本市场不断繁荣,企业重组、并购和股份制改造大量涌现,资产重估业务必将日益增多,这必将引起许多非时间性的暂时性差异的发生。而且资产负债表将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分门别类处理与披露,使其提供的会计信息更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因此,无论从理论上的合理性还是从实践上的实用性来看,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都具有优越性。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通过对2006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公司大股东的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对外部审计的选择没有显著影响,同时还证明了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对外部审计的选择影响也不显著,但公司的规模、财务杠杆对外部审计影响显著。  【关键词】 控制权; 现金流权; 代理成本; 外部审计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詹森和麦克林提出了代理成本的概念,并最早从理论上用代理成本探讨了公司主要
【摘 要】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人力资源会计信息进行披露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我国现有会计准则并未对此做相应的明文规定。文章通过分析人力资源会计信息披露的意义,剖析当前我国人力资源会计信息披露所面临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在对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研究上应打破思维、另辟蹊径,建立相应的法规以及政府应鼓励企业对人力资源进行披露等建议。  【关键词】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会计; 信息披露  一、人力资源会计
【摘 要】 文章从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信息失真的关系入手,剖析了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成因。基于价值链会计的核心理念,指出价值链会计可以有效应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并提出了实施价值链会计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失真; 价值链会计    一、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具有经济后果,会计报告会对股东、政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及企业本身决策行为产生巨大影响,而不只是反
今天我们召开全体职工会议,这是产生协会秘书处新的领导班子以来的第一次全体会议,我谨代表秘书处领导班子成员,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大家多年来为行业发展和协会建设所做的努力。  此次会议的主题是以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倡导全体职工树立以会员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求真务实,积极进取,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行业服务水平,探索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会计师事务所做强做大,深入推进山
【摘 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迫切要求高校加强成本核算、提高办学效益。本文拟从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的内涵和意义、成本核算的原则与内容以及成本核算方法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成本; 成本核算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家对高校的预算管理,由传统的“统收统支”转变为“核定收支,定额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高等教育
【摘要】 会计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难以按照收入确认条件直接确认收入的特殊销售行为。文章基于交易事项观的视角,对特殊销售行为是否需要确认收入、如何进行会计处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交易事项观是统一规范特殊销售行为会计处理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思路。  【关键词】 特殊销售;会计处理;交易;事项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第四条的规定,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需要同时满足五个条件,一是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
【摘要】 目标成本管理在世界各国企业成本管理的实践中被广泛应用。我国发展迅速的房地产行业的成本管理问题特别突出,一些企业借鉴国外先进的目标成本管理经验,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试行了目标成本管理方法。文章以上海龙信房地产公司为例,对房地产企业目标成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 房地产;成本管理;目标成本;控制;考核    一、概述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竞争激烈,再加上宏观调控政策
[摘要]在金融会计学领域,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Access、Acl、Cads等)相当重要:只有电子表格功底扎实,才能更透彻、更精准地进行金融分析。在金融会计学教学中,电子表格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复杂的金融理论,提高其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因此。笔者倡导把电子表格融入金融会计教学之中,以期学生喜学善用金融分析电子表格,将来能为国家争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关键词]金融会计学;电子表格;实
【摘 要】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公司特征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本文选取北京地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发现公司规模、行业属性、国家控股与否、资产负债比率等特征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显著相关,而获利能力与其相关性不显著。  【关键词】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公司特征    一、问题的提出及假设演绎    Roberts(1992)认为公司的所有权结构会对其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状况产生
林莽生于1949年11月。1969年到河北白洋淀插队,开始诗歌写作。白洋淀诗歌群落和朦胧诗的主要成员。著有《我流过这片土地》《永恒的瞬间》《林莽诗选》《秋菊的灯盏》《记忆》等诗集多部,诗文集《时光瞬间成为以往》《穿透岁月的光芒》和《林莽诗画集》等。现任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新诗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北京作协理事,《诗探索·作品卷》主编。  圣十字湖·黄昏  正是薰衣草收割的季节  圣十字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