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的“四境”

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bm__1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适、有序、优化是教学设计的要求和目标.语文教学设计要讲求“四境”:情境、语境、意境和境界.语文教学不仅要学习语文知识、掌握语文技能,更要帮助学生发展语言力、提升思维力、提高审美力、传承文化力,担负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和使命.
其他文献
“2017年版课标”颁布后,新的教学理念“核心素养”“群文阅读教学”“情境教学”“任务群教学”等扑面而来.语文教师既沐浴着教学改革的春风,同时,又有着“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比如对“群文阅读教学”笔者就有不少困惑和迷茫,带着这些问题和思考,结合统编版教材《登泰山记》的创意设计,我的设计思路和教学体会如下.
期刊
开展思辨性群文比较阅读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具体做法:创设具有现场感的讨论情境,激活思维;提供思辨性比读的阅读场域,深化思维;搭建问题驱动下的教学支架,建构完整的思维链.
2020年12月10-12日在江苏省优质课展评活动中,笔者的《变形记(节选)》教学在评比中获得一等奖第一名.这节课,笔者采用“《变形记》封面设计建言”的形式来设计,对于单篇小说教学的学习方式、学习成果、学习任务、学习情境等做了探索,教后也做了反思.
期刊
所谓“主脑”,是指一篇文章最核心的主旨和中心.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就应该教会学生发现“主脑”,并借助这个“主脑”,破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做到纲举目张,这也符合新课标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无论是学术类作品的整本书阅读,还是文学类作品的整本书阅读,都是词语积累的捷径.
一rn有初三语文备课组老师学习了 2021年1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整合”迁移论:追求理想的阅读课——是文本解读还是迁移运用》一文后,研究出《智取生辰纲》一文的四种阅读课教学设计:rn1.表达方式解读迁移课rn先引导学生解读出“失劫生辰纲”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构思;再让学生根据其情节构思,解读出“智取生辰纲”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构思.
期刊
审视当前阅读教学,肤浅、浮躁、散漫的“浅阅读”状态误导课堂,消减了有意义的教学价值.依托文本,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思辨性阅读教学,需要基于文本事实体察,基于文本逻辑思辨,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以获取真知,提升思维.
陶渊明一生深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他的《归去来兮辞》可以说是融合了这三家思想.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仅将这篇文章看作陶渊明与官场决裂、回归田园生活的宣言,理解未免简单化了.下面,笔者探析此文儒释道思想的融通,并梳理其变化轨迹.rn一、儒家——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rn陶渊明的曾祖陶侃官至大司马,祖父陶茂担任过武昌太守,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陶渊明自幼就有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他也在诗歌中称自己“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期刊
从“双基”“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语文课程目标愈加关注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合格公民所需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教材选用的文本理应承载着这些核心素养落地的功能,但是一些文本的价值挖掘仍旧处于外铄阶段:依“术”而定,依“师”而教,一些无须研读就能掌握的文言技法、篇章结构和主题内容,偏要引着学生字斟句酌;反而,有些具有滋养生活、润泽生命的文本价值却被大大削弱.在核心素养的视域下,这种文本贬值的现象令人担忧,亟待一线语文教师在文本增值的内生上永葆一颗匠心,在文本认知的空白处、思维的发展处、情感的爆发
期刊
根据“2017年版课标”的要求,理想的教学形态应以“任务群教学”为导向的“大单元教学”,要改变传统的“一篇篇教”为“一组组学”,我们在各类期刊和教研活动中看到很多成熟、完整的大单元设计案例,它们为践行新课标理念做了有益的探索.其中许多设计已“形于文”,却未必“践于行”的;也有些过于理想化(仅限于展示教学),而未必符合教学实际,其操作性和教学效果值得商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