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扶贫路 浓浓民生情

来源 :共产党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i1234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穷,是文明社会的顽疾。消除贫穷,是执政党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全国人民矢志不渝、接力奋斗,短短30余年让6.6亿人摆脱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然而,受历史、自然、社会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贫困状况依然十分严峻。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对扶贫开发事业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不断推动扶贫事业向前发展。
  经国务院批准,自2014年起将每年10月17日设立为“全国扶贫日”,这是中央凝聚全社会力量,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帮助困难群众早日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对于宁夏而言,2014年是加快实施沿黄经济区发展和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全面建设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宁夏的开局之年,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
  首个扶贫日活动以“10·17,邀您一起”为主题,宁夏陆续开展6个方面16项活动,除新闻发布会外,还举办了以“扶贫开发与小康社会”为主题的宁夏减贫论坛,13位专家学者为宁夏的扶贫工作建言献策。在10月17日全国扶贫日启动仪式当天,召开了宁夏扶贫日活动启动仪式电视电话会议,自治区扶贫办向全社会发出积极参与扶贫开发的倡议。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扶贫办将联合举办扶贫开发驻村工作队培训班,对新组建的1100个扶贫开发驻村工作队员进行扶贫业务培训;组织开展光伏扶贫工作、旅游扶贫工作、贫困村电子商务工作、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组织动员全区机关单位干部职工、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大中小学学生、青少年、国有民营企业以多种形式积极参与扶贫日活动。同时,由扶贫办开通扶贫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对扶贫政策落实和扶贫资金使用存在问题的举报。
  宁夏贫困地区占全区总面积的65%,贫困面大、程度深,尤其是中南部地区,是宁夏的重点贫困地区,也是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1269”扶贫开发总体工作部署:“1”是以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为总揽,“2”是举全区之力大打35万生态移民和65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两场硬仗,“6”是积极创新贫困县考核、精准扶贫、产业扶贫发展、扶贫项目资金管理、金融服务、社会帮扶六项工作机制,“9”是深入实施特色产业扶贫、“黄河善谷”和城镇化带动扶贫、文化旅游扶贫、就业和技能培训、交通和信息扶贫、危房改造和生态环境整治、饮水安全、教育扶贫、卫生计生和社会保障扶贫九项扶贫行动计划,强力推进扶贫攻坚。在中央的关怀支持下,经过全区上下的不懈努力,2013年底宁夏中南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3415元提高到5247元,增幅连续3年高于全区平均水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
  回溯宁夏扶贫开发历程,最早始于1983年“三西”农业建设项目,此后又组织实施了“双百”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新世纪千村扶贫(2001-2010年)和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2011—2020年)。特别是新阶段以来,宁夏紧紧抓住国家批准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实施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重大机遇,确立了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和沿黄经济区发展两大战略,有力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统筹山川发展,狠抓扶贫搬迁“挪穷窝”。按照“以川济山、山川共济”方针,山上的问题山下解决,山里的问题山外解决,面上的问题点线解决,从上世纪80年代起,宁夏对生活在不宜居住、不宜发展环境里的极贫群众实施扶贫移民政策,先后组织实施了吊庄移民、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移民、易地扶贫搬迁移民、中部干旱带县内生态移民、“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累计移民百余万人。特别是“十二五”生态移民,累计建成移民住房7.01万套,搬迁定居24.66万人。多年来,坚持积极探索总结移民新模式,生态移民、劳务移民、教育移民、插花移民多措并举,确保移民搬得出;坚持基础建设与产业发展、搬迁定居与生态恢复同步推进,确保移民稳得住;坚持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完善教育、医疗、宗教、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确保移民管得好;坚持以搬迁促发展,以发展促搬迁,送政策、送技术、送岗位、送资金,千方百计拓宽移民增收渠道,确保移民逐步能致富。百万回汉移民群众从限制开发区搬迁到重点开发区,既恢复了生态、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又达到异地脱贫致富、推动沿黄经济区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的目的,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多赢。
  实施精准扶贫,狠抓“四到”攻坚“治穷病”。坚持基础设施到村,集中力量着力改善贫困村用水、用电、出行、住房、基本农田、生态环境等生产生活条件;坚持产业项目到户,针对65万建档立卡就地脱贫人口,实施“扶贫到户、责任到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节水农业等特色产业;坚持培训转移到人,把技能技术培训与职业教育相结合,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坚持帮扶责任到单位,建立完善“不脱贫不脱钩,一帮到底”工作机制,向贫困村选派帮扶单位、帮扶工作队和扶贫开发驻村指导员,提高扶贫效果。2011年以来,启动实施500个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和100个贫困村定期脱贫销号。通过整村推进、产业扶持、项目入户等一系列办法,基本实现了扶贫对象到户扶持全覆盖,贫困村基础设施得到大大加强,草畜、马铃薯、冷凉蔬菜、中药材、小杂粮、种苗等与贫困农户关联度高的特色优势产业初具规模。
  统筹城乡发展,狠抓区域发展“换穷貌”。着力打造“黄河善谷”,重点推进6个慈善产业园区建设;全面实施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带动扶贫攻坚工程,推动固原盐化工循环经济扶贫示范区建设,开工建设了宁夏(西吉)闽宁产业园区、隆德县六盘山工业园区等6个工业产业园区;启动了宁南区域中心城市暨大县城建设大会战,组织实施了300多个项目,完成投资百亿元;加速推进水利交通和生态环境建设扶贫攻坚工程,建成集中供水工程43处,解决了52.5万人饮水安全,解决中南部地区110.8万群众饮水问题的中南部地区城乡饮水安全水源进展顺利,国家已批复银西铁路项目建议书。   坚持以人为本,狠抓公共服务“拔穷根”。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全国率先实施“三免一补”政策,学校营养早餐和午餐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在银川创办六盘山高级中学和育才中学,免费招收西海固地区贫困群众和生态移民子女,让他们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和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并积极引导宁夏燕宝基金会等社会力量支持宁夏职业教育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基本实现标准化,妇幼卫生“六免一救助”政策扩大为“七免一救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探索建立了“少生快富”这一社会制约与利益导向相结合的计划生育新机制,实施少生快富整村推进试点。
  动员各方力量,狠抓社会扶贫“结穷亲”。一方面,福建与宁夏两省区17年来始终坚持联席会议制度、市县对口帮扶、互派挂职干部、开展经济协作等做法,不断推动闽宁协作从单向的扶贫解困,发展到经济合作、产业对接、互利共赢的新阶段,从单一的经济援助发展为教育、文化、医疗等各领域合作的新格局,从单纯的政府行为,发展为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三位一体”的对口协作新机制,创造了东西扶贫协作“闽宁模式”的成功典范。另一方面,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驻村帮扶,各级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同时,积极探索在各级党政机关和科研单位即将退休的老干部、老科技人员中选派贫困村脱贫致富指导员,帮助贫困村抓好特色产业开发。
  完善造血机制,狠抓改革创新“摘穷帽”。从2011年开始,对扶贫对象实施了“扶贫到户、责任到人”双到扶贫攻坚工程,三年共安排资金3.2亿元,户均扶持2127元,对15.2万户有发展能力和发展愿望的贫困户进行了精准扶持;启动实施115个产业扶贫示范村、1万户产业扶贫先行示范户创建工作,不断创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动贫困农户发展的利益联结新机制和产业扶贫到户“造血”新机制;抓住国家开展村级互助资金试点机遇,探索金融扶贫新路径,引进金融资金与互助资金叠加运作机制,实施“千村信贷”项目,使2.81万农户受益,还与平安保险、人寿保险合作为互助社社员及其家庭成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实现了“借、贷、贴、保”四步跨越,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资金短缺的困难。
  回顾过去,我们欣慰;展望未来,我们期盼凝聚更多力量,让贫困渐行渐远,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的伟大中国梦。
其他文献
编者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描绘了法治中国的新蓝图。依法治国,基层干部群众怎么看;建设法治中国,如何担当使命尽好职责;建设法治中国,干部群众还有哪些期盼和心愿?围绕这些话题,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部分基层干部群众。  “法治社会企业要讲诚信守规则”  依法治国,将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2008年,来自宁夏西吉县的小伙子伏国军创办了宁夏艾依斯数据统计调研有限公司,成为宁夏乃至西北
期刊
2014年又逢甲午年。展开历史画卷,120年前那场侵略反侵略的战争,带给后人的不仅只是惜败,更是警醒。汲取历史教训、正视历史启迪,开拓发展未来,这是一个民族对待历史、尤其是失败历史的正确态度。此时此刻,为避免甲午历史的悲剧重新上演,我们更应以史为鉴、启迪心智,做出最主动、最明智的选择,才能不走被动挨打的老路,走出自强不息的新路。  “国富”并不等于“军强”,只有坚持综合国力与军事实力对称统一,才能
期刊
日前,记者到永宁县闽宁镇生态移民区采风了解到,在中银绒业闽宁针织厂工作的纺织女工大多数是由干旱缺水、缺医少药、交通不便的南部山区搬迁出来的回族妇女。她们走出大山后,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挣钱,饮用的是自来水,移民区里有学校、卫生院、药店、商店,购物也方便了。婆姨们经过劳动技能培训,学会使用具有国际先进生产水平的电脑横机,以及羊绒衫加工设备,为就业、增收、致富找到了门路,摆脱了依赖
期刊
今年以来,警察训练总队坚持以“贴近实战、注重实效”为原则,以提高能力素质为核心,以打造“教、学、战、练”一体化模式为目标,紧跟公安工作新形势、新任务发展变化,沉着应对教育训练面临的新挑战,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创新教官赴基层参加调研实践活动,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发展路子。  一、总体情况  新时期公安机关担负着维护社会稳定、开展反恐斗争、推进平安建设等重要任务。公安民警面临的日益复杂的警情舆情
期刊
李勇先生书法,直入二王法帖,俾得书圣王義之真传。从他用笔到结体可以看出集王圣教序书体的影子,又兼得魏碑之笔法,点画自然、秀美与清淡和空的境界。唐代诗人王维曾曰“审像于净心”,从空灵到静寂,要用心去感悟、去提升,李勇先生亦得此法,使其作品不断净化与升华。  李勇先生书法的独到之处,给人以阳刚之美,且注重章法与留白的艺术效果,使其作品质朴天然,具有深刻内涵。他的行草参与碑刻之形态,古朴苍劲、凝重典雅、
期刊
近年来,宁夏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逐步完善规划体系,优化城市功能,增强了沿黄城市带引领能力,发挥大县城集聚辐射功能,提升中心集镇纽带作用,对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山川发展,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起到了重要作用。截至2013年底,全区城镇化率达到52.6%。  一、宁夏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思路  (一)完善规划体系。银川市坚持“全域银川、城乡统筹”的理念,完成城市发展战略策划等编制工作,严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应该认识到,新时期的人才工作必须敢于打破陈规旧习的束缚,树立“不拘一格”的用人导向,确保真才实学之士人尽其才,最大程度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活力。  为政之要,首在用人。纵观历史,无论是政权的更替,抑或是时代的变迁,人才始终都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曹孟德礼贤下士、不论门第,终成一
期刊
西夏区高度重视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整改工作,把整改工作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点来抓。今年,在西夏区273个党组织中,列为软弱涣散党组织共有5个,其中农村2个,城市社区3个,主要表现是:党组织书记缺位、换届选举拉票贿票、班子不团结等7个方面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西夏区党委着重在“改”字上下工夫,在“实”字上见成效,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一支部一对策”的方略,落实“五项措施”,
期刊
一、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性质  从文化性质看,中国文化属于“伦理型”文化,西方文化属于“法理型”文化。中国人的伦理文化是从“性善”的角度出发的,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即“人之初,性本善”。主张建立良好的伦理道德以规范人们的行为。西方人的法理文化是从“性恶”的角度出发的,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主张“原罪说”,认为人生下来就有罪。主张通过建立严密的法律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抑制个人动物性本能,通过建立各种制
期刊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于进一步构建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意义重大。  宁夏瞄准重点国家、重点领域,发挥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加强与国家战略的紧密衔接,从“点、线、面”和合作机制上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在“点”上实现新突破。以对外大项目为抓手,依托中阿博览会综合性战略平台,进一步深化与阿拉伯国家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项目投资合作。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