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境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适应能力。品德课程的活动性决定了情境教学的不可或缺性。当前品德课堂的情境创设还存在“啦啦队式”“为赋新词式”“走过场式”等误区,需紧扣“真实”“准确”“深入”,创设出真正助力教学的有效情境,还原情境教学的魅力。
  关键词:情境教学 真实 准确 深入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适应能力。《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指出:“通过情景模拟、角色表演等活动,可以让儿童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品德课程的活动性决定了情境教学的不可或缺性。很多品德学科的教师也越来越重视此种教学方法,并有意识地将此融入自己平时的教学活动。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许多情境创设的深层次问题开始凸显,不得不引起重视。
  一、情境创设的三个误区
  (一)“啦啦队式”情境
  观看体育比赛的时候,我们常常会看到一支特殊的队伍——啦啦队。它的存在是为了活跃场上气氛,激发场下热情。在品德教学之中,也经常会出现为了营造课堂气氛,为了激发学生与听课教师热情而不顾教学目标创设的情境,我们称之为“啦啦队式”情境。
  如有教师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我想要 我能要》一课时,创设了一个“超市大购物”的场景,让学生把教室布置成了一个卖场,“营业员”“导购员”“收银员”一应俱全。剩下的学生则扮演顾客。当教师宣布大家可以随意挑选自己想买的东西后,学生就立马开始行动。一时间,场上热闹非凡,学生争先恐后地找自己想买的东西。在一些虚拟商品前,甚至还出现了“抢购潮”。学生个个兴奋异常,参与热情大增,教师则忙着招呼“顾客”,维持课堂上仅剩的一点纪律……对于本课旨在让学生懂得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不随意攀比的教学目标,则蜻蜓点水式地在几个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说出标准答案后一带而过。
  不得不说,这位教师在组织这堂课的教学时花了不少心思,道具的准备也十分精心,但不容忽视的是,品德课除了要让学生动起来之外,还是要给予学生正确的道德引导和品德培养。从这堂课的组织来看,一堂课下来,估计很少有学生能领会本课内容的主旨和价值,并将此内化为自己精神世界的一部分。令他们印象深刻的,恐怕只有“疯狂采购”的刺激场面。
  (二)“为赋新词式”情境
  辛弃疾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意为人在年少时不明白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为吟赋新词而勉强说愁。为了诗词的创作而故意揽来闲愁,这样的现象也存在于品德教学之中。有些教师为了凸显品德教学的活动性、生活性,不顾及事实的需要,为了情境而情境,生硬地创设情境,我们称之为“为赋新词式” 情境。
  如有位教师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面对欺负和威胁》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欺负和威胁中的感受,特意请几个学生扮演欺负弱小孩子的“霸王”,又请另外几个学生扮演被欺负者。活动一开始,几个“霸王”就耀武扬威,各式各样的欺负怪招应运而生,而受欺负者,则有的一边嬉笑,一边缩成一团,佯装十分害怕,有的则“不畏强暴”,公开对抗,更有甚者言语粗鲁,互不买账。一个极具教育价值的文本内容,在这样的情境中却演化成了情景剧表演甚至闹剧。台下的学生,笑作一团,台上的教师,尴尬至极。这样为了情境而创设情境的做法,对于达成教学目标、发挥教育作用效用甚微。
  (三)“走过场式”情境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常用“浅尝辄止”形容人不肯深入钻研的行为。在品德学科的情境创设环节中,也经常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即情境创设过后,教师不针对情境内容对学生进行深度引导,而是直接得出结论,匆匆完事,让情境创设成了“走过场”。
  如有位教师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抄袭害了谁》一课时,请两位学生到台上表演小品,一位扮演在早自习上抄袭同桌家庭作业的A君,另一位则扮演早自习管理员。两位学生表演十分认真。当“早自习管理员”发现A君在抄袭时,马上指出其行为的錯误之处,说这是欺骗老师、欺骗同学、欺骗自己的行为,这样下去对他只有坏处没有好处。他满脸严肃,义正词严,使得A君深受触动,马上收起了本子,把同桌的作业原物奉还,发自内心地说自己已经知道错了,保证以后再也不抄袭作业了。整个表演圆满和谐地结束,场下一片掌声。教师也十分自然地总结:“是啊,A君已经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所在,相信你们也知道了,抄袭到底害了谁呢?”“自己——”学生齐声回答,教师便微笑着结束了教学。
  上面的情境创设,学生表演很顺畅,得出结论很顺畅,教师总结也很顺畅,却忽略了学生的真实情感,给人的感觉是学生配合教师“走过场”。在现实生活中,早自习管理员的这番话,是否就能让A君痛改前非且永不再犯呢?未必。我们经常看到的结果往往是:管理员的一声劝解经常会换来A君的一句“多管闲事”。学生能否真正理解“抄袭的害处”,恐怕还要动点脑筋。
  二、情境创设的策略探析
  要在品德课上创设出真正助力教学的有效情境,须为情境彻底“卸妆”,还原情境教学的魅力。笔者认为需紧扣“真实”“准确”“深入”展开。
  (一)真实:情境创设的基点
  2011年版课标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生活与真实相关,因此,要在品德课堂上创设出有效的情境,须还原学生真实的生活,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激发学生真实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上文提到的《面对欺负和威胁》一课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情境缺乏真实的根基,因为与现实脱节而无法激发学生真实的情感,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笔者以为,可以用文字导入一个学生常常会遇见的情境,如“一天放学,小刚在对面小店买了一根棒冰,正想拆开好好品尝的时候,高年级的一个男同学跑过来恶狠狠地对他说:‘喂!把你的棒冰给我吃,不然,看我怎么揍你!’此时如果你是小刚,你会怎么办?”情境中小刚的经历,学生或遇见过,或看见过,或从书上读到过,组织他们思考讨论,能够激发他们的真实情感,并得出较为恰当的处理方案。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进行拓展,组织学生交流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强者欺负或威胁弱者的情况,现在能不能得出更好的解决办法。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不会让学生有演员与旁观者的感受,而是会站在当事人的立场去想问题,效果会更好。
  再如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我心中的那颗星》时,笔者先组织学生开展了一个“粉丝大联盟”活动,让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与有相同爱好的同学结成联盟,进而在“粉丝团”中共享追星的快乐:分享明星的资料,夸赞明星的优点,扮演喜爱的明星……之后,笔者又组织他们进行了相关讨论,对他们进行了价值观的引领。这样完全基于学生自我真实感受、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情境创设,使学生获得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得到了精神品质更高层面的提升。
  (二)准确:情境创设的支点
  情境创设,要基于学生实际,基于教学目标,不能为了情境而情境。高效课堂教学环节的设置,离不开一个 “准”字,即准确、有针对性。根据学情和教学目标,创设准确、有针对性的情境,巧妙地利用好情境,往往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获得润物无声的效果。
  比如针对上文提到的《我想要 我能要》设计情境,就要讲求准确性、针对性。教师备课时,应该先在脑海中定位、构建学生去超市的图景,然后根据教学目标有侧重地营造情境。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商品,模拟超市的购物场所,不要加入任何提示和要求,只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超市购物”,唤醒他们已有的购物经验。购物时,教师要给学生制订要求,即只需把自己想买的东西“放入购物车”。“结算”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充当收银员,算算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后所需的费用,再与自己家庭的实际消费情况进行比较,看看哪些商品根本是不必要甚至是不需要的。经过思考斟酌后,让学生退还多余物品。在贴近生活的购物情境中,在教师一步步巧妙的引导下,学生自然会懂得不能无节制地购物,明确“我想要”和“我能要”的尺度,明白金钱来之不易的道理。
  再如教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怎样和他联系》一课时,笔者立足现实中的电话场景,先与学生现场演示了打电话的几种方式,之后又出示了“120、110、119”三个电话号码,随口问:“既然打电话那么好玩,那这几个电话,我们也来打打吧!”一些学生正参与得起劲,连连点头称是,有些学生则提出了反对意见,因为他们都明白这些特殊电话是不能随便打的。紧接着,笔者创设了两种情境,让学生进行现场打电话演示:一种是奶奶突发疾病求助;一种是邻居家突然冒出黑煙求助。演示结束后,学生自由讨论,积极发表意见,不仅知道了在何种情况下拨打什么电话号码,也懂得了打电话过程中的注意点。这样的情境创设真实巧妙,准确生动,不仅很好地代替了教师枯燥的说教,还让学生学得有兴致、有效率,可谓事半功倍。
  (三)深入:情境创设的落点
  “深”是相对于“浅”而言的。情境创设不是为了让学生回答问题,而是为了充分激发学生思维,让他们真正深入文本内容,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价值观。教师如果仅仅为了教学效果而故意创设一些相对简单的情境,让学生配合演出,就容易出现“走过场式”情境。殊不知,有深度、有思考价值的情境,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容易让学生在思辨过程中形成良好品德。
  上文提到的《抄袭害了谁》一课内容并不深奥,却被安排在了高年级,情境设置不恰当就很容易让品德课变成“演戏课”。因此,情境的创设有一定的深度,才能触碰到学生内心,激发他们真实的想法。上述情境创设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基本不可能发生,学生之所以这么演,完全是想迎合教师的想法。所以,教师此时更不能一带而过,而是应该深入下去,再请一个学生来演抄袭者,或者教师亲自扮演抄袭者。当对方指出他的错误时,抄袭者可以回他一句:“关你什么事?多管闲事!如果我不做作业,老师批评我怎么办?而且,小队竞争的时候还会因为我们队少交作业而扣星,你作为队长,难道不应该维护小队的荣誉吗?”相信这样的场景一出来,学生就会更为全面、更加深入地思考“抄袭的危害”。这才是真正的思考,真正的反馈,才能真正让学习抵达内化的彼岸。
  再如教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怎样与人相处》一课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小华和小张是一对好朋友。这天午自习时,小张是值日班长,负责午自习的管理工作。当他看到小华正回头与后面的同学讲话时,就毫不犹豫地把小华的名字记在了黑板上。此时老师正好来到教室,看到了小华的名字,就批评了小华。小华很委屈,因为他当时只是回头向同学借块橡皮。于是,他决定与小张绝交。小张不知其中的真实原因,更是觉得委屈。两个好朋友就因为这样一件不明就里的事情分开了。如果你是他们二人中的一位,你会如何做呢?”这个情境的创设,一方面基于生活,一方面又增添了一些复杂因素。因为,要处理好这个问题就须懂得:朋友之间相处,要先能做到开诚布公,换位思考。做到这一点,与人相处的路径才会更加明了、宽阔。
  在品德课堂中创设情境很有必要,但也是要讲求方法。只要善于创设真实、准确、深入的情境,并巧于利用情境深入教学,品德课堂定会更有动力、更富活力、更具魅力。
其他文献
时代要求高校美术教育要注重人文性和创新性。把握高校美术教育的主旨,是探究了解高校美术教育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黑龙江集中了我省乃至全国部分着名画家、学者、教授等。为
一、文化体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作用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
吉林省公路学会秘书处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公路学会秘书长工作会议精神,决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使学会工作再迈向一个新的台阶。中国公路学会于1999年8月10日至12日在青海西宁召
【正】"我从来没有停止过写字,不管以何种形式我写,因为想诚实面对自己躲在谎言中可以是那么安逸,甚至是一种幸福但为着那颗仍在跳动的心,我愿意再咬牙试试再勇敢一点,再往前
本文介绍了德国粗细骨料的控制,填加的矿物填料和各种填加物,以及这些材料在分批投配设备中的配混,还介绍了这些混合料的摊铺和碾压。
本文对当前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科技成果虽然在经济建设的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还远远没有“长入”经济,科技成
几乎数不清楚朱德平老师这几年得了多少荣誉:2007年9月,他被评为徐州市贾汪区"教育骄傲"年度人物;2008年,他入选"徐州好人榜";2009年,他被授予"贾汪区师德先进个人"称号;2011年9月,
【摘 要】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评价,需要提升教师以“评价素养”为核心的实践智慧。这种实践智慧的提升,是在评价任务设计、评价活动展开、评价效果反思的过程中实现的。评价任务的设计,要遵循“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原则;评价活动与教学活动整体的展开,是关于评价信息收集、研判、处理的循环链;评价效果的反思要以“评价信息”逆溯学习目的定位、评价任务的设计与实施。  【关键词】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 评价任务设计
思维发展是数学教学的中心任务。高阶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大多建立在有效的认知冲突之上。教师要深入剖析知识本质和知识间的内在关联,在适当的时机创设适切的认知冲突,引导学习的
为提高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和复种指数,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以服务“三农”为目的,拟从2010年开始,重点推广鲜食玉米下茬复种胡萝卜栽培模式,努力实现农民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