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焦化厂土壤修复致污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js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8月,网友水月洞天搬进北京朝阳区紧挨东南五环处的双合家园,3个月后的11月,他觉得小区空气味道不对劲,空气中总弥漫着一股烧垃圾的气味,“还不是烧生活垃圾或者树叶的味道,有一股化学品的刺鼻味,和烧胶皮很像。”
  气味来自与双合家园一墙之隔的一处场地,场地正门上“北京炼焦化学厂”几个金色大字已显陈旧。事实上,从2013年5月北京焦化厂地块开始土壤修复工程后,“治污”还是“致污”的争议便开始了。
  新居边的环保工程
  搬进新居,意味着全新生活的开始,但居民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新生活将在空气污染中开启。
  “与焦化厂为邻”这件事,刚开始并未引起水月洞天等人的重视。11月初,他和其他居民开始闻到小区中明显的异味,当时在社区QQ群里讨论时,有居民发现小区北边有露天焚烧垃圾的现象,包括水月洞天在内的许多居民都认为刺鼻气味是垃圾焚烧造成的。由于垃圾焚烧规模较小,每当气味浓重时,大家都只是在群里“吐吐槽”。进入冬天后,居民们减少了在小区户外活动的时间,回家也会关窗避寒,异味慢慢从居民生活中淡去。
  北风是北京冬季的主要风向。但冬季过去,天气变暖,居民们纷纷将窗户打开,发现刺鼻的气味依然存在,大家猜测,“当时风向已经转了,应该不是北边垃圾焚烧的味道。”
  小区居民开始寻找污染源,居民路人甲(网名)和海的彼岸(网名)最先发现了焦化厂。居民们开始注意到东边和小区一墙之隔的大片空地:刚入住时的空旷场地,不知何时建起了5座大棚,常常在夜间灯火通明至下半夜;厂区门口也开始越来越频繁地进出大型渣土车,将土壤一车车运出。这片曾经被认为停工的场地,恢复了生机。
  双合家园是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小区,总户数7160户,分为“两限房”(含回迁房)和廉租房项目,并带有2座幼儿园和1座小学加初中的九年制学校。作为新建小区,居民从去年7月开始入住,目前入住率一半左右。
  但令人不解的是,双合家园位于原北京市染料厂所在地,东临原北京市焦化厂,南至化工路,西至原北京琉璃集团二厂,是不折不扣的北京老工业密集区。北京市焦化厂紧邻东南五环化工桥,地处京津第二通道的北京起点,总占地约147公顷,始建于1958年,其建立是为了通过煤的气化,解决北京燃料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能源浪费巨大这三大难题。2006年,为迎接北京奥运会、改善北京空气质量,焦化厂正式停产,并于2007年搬迁至河北唐山。
  不过,长达50余年的焦炭和煤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已扩散迁移至原厂房内部及地下,该地存在较为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在焦化厂搬迁时,北京市已经开始考虑焦化厂地块如何重新利用的问题。2007~2008年,北京市环保局委托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完成了“北京焦化厂场地风险评价”课题,基本确定了该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目标与修复范围。
  2010年2月,受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委托,以北京环科院为首的联合体单位对焦化厂场地进行了详细的污染调查评估,并编制了修复方案,形成的《北京焦化厂场地环境评价报告》于当年9月通过专家评审,并于同年11月获得北京市环保局正式批复。
  评价报告显示,该地块主要污染物为焦化厂保障性住房地块,污染土壤约153万立方米,主要污染物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已经超过人体正常的可接受水平,存在危害人体健康风险。
  北京焦化厂土壤修复项目负责人张景鑫曾对媒体表示,焦化厂污染土壤修复治理项目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独立炼焦化工企业地下污染治理项目。“焦化厂污染土壤修复规模创国内新高,困难包括厂区面积大、污染范围广、污染土方量大、治理工期短、周边环境复杂等,污染治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防治尤其重要。”
  据了解,在项目实施一段时间后,为避免土壤预处理过程中有害气体溢出后对空气产生较大污染,修复方在现场修建了5个5000平方米的膜结构大棚,将污染土壤在密闭车间内进行破碎、筛分等预处理工作,并对挥发出的有害气体采用活性炭吸附。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环保示范工程,却给周边居民带来了无穷困扰。
  不信任彻底“爆表”
  锁定污染源后,双合家园的居民开始记录闻到味道的时间、气味等信息。在今年7月份的“双合环境日志”中,《民生周刊》记者看到,对于气味的描述主要集中在“刺鼻的焦煤、煤油味”,也有“樟脑丸味”、“燃烧毛毡味”等,而闻到强烈气味的时间段集中于下午15~17时,以及晚上22时至次日凌晨3时之间。
  受到异味侵害的不仅有双合家园的居民,还有和焦化厂一桥之隔的富力又一城。《民生周刊》记者曾在2012年报道过富力又一城居民饱受露天垃圾焚烧污染困扰的情况。时隔两年,当时的污染受害者小丹(网名)告诉记者,露天垃圾焚烧情况有所改善但没有消失,焦化厂污染的出现令小区空气污染雪上加霜。“刮东风的时候受害的是他们,刮西风的时候受害的是我们。”
  从今年3月起,小区居民开始陆续向环保部门投诉空气污染情况,4月份,投诉量到达了第一个高峰。北京市环保局污防处介绍,4月份北京朝阳区环保局人员还到了现场,测了热解析炉的排放,结果显示是达标的,但朝阳区环保局还是向施工方下了通知,停掉了热解析炉。
  6月7日,在居民的强烈争取下,数位居民进入焦化厂参观修复现场。这些居民表示:“焦化厂的气味和毒气来源主要是烟囱排放、挖掘运输逸散以及大棚24小时排放。大棚里24小时排放毒气,柜子里的活性炭估计早已失效;而且,高毒性的苯和一些苯类化合物可能根本闻不出气味,没有味道毒性可能更大,所以小区内设监测站还是必要的。”
  7月5日,双合小区居民与施工方、甲方代表、监理等进行沟通,最后达成3项共识:施工方公布24小时电话,并保证在接到电话10分钟内赶到小区;居民成立五人监督小组,施工方办理5张进场许可证并保证居民24小时进场监督;施工方在小区设值班点并适当设立24小时记录监测站。   协议达成后,本来应该松一口气的居民发现,第二周的异味浓度出乎意料得高。在“双合环境日志”上,居民们记录的异味发现频率刷新了之前的纪录;打24小时值班电话,对异味减少也不起作用;要想进入厂区监督,也不够顺畅。
  “那是和焦化厂关系最紧张的时候,不光气味浓度增强、频率加大,而且我们打电话他们根本不理,进入厂区还要一系列手续,我们对焦化厂的不信任已经彻底‘爆表’了。”水月洞天回忆。
  “就想死个明白”
  愤怒的居民加大了对环保部门的压力。7月15日,北京市环保局、朝阳区环保局等部门派人到双合家园和居民座谈,3天后的7月18日,在环保局的局长接待日,小区居民派代表表达了自己的诉求。
  有居民代表总结了双方达成的意向:首先,环保局当日要求焦化厂全面停工,如果当晚有味道,拨打12369会有专人接听;其次,7月21日(3天后)北京市环保局组织朝阳、通州区环保局,以及甲方、施工方、垡头街道等共同商议焦化厂空气污染问题,并将商议结果告知居民;北京环保检测中心将对焦化厂的排放进行检测并将结果公布;环保局原则上同意在小区建立24小时监测点,但还需和检测中心商议;环保局会对施工方案严格把关,方案必须征求居民意见之后实施。
  “当时觉得北京市环保局还是比较有诚意解决问题的。”水月洞天回忆,污防处留了一位马姓副调研员的办公电话,以便居民后期沟通。信访归来后,居民们心情轻松了一些,也体会到了焦化厂全面停工3天的“幸福时光”。“那3天真是几乎一点味道都没有。”小区维权居民云开(网名)表示。
  “信访回来,我还抱有幻想,觉得可以较快得到回复,包括所说的7月21日座谈会。”但水月洞天的幻想渐渐破灭。3天全面停工后,他总结了随后一个多月发生的变化:“第一周,明显没有味道,直到周末开始有味道;第二周,升级为“好3天,坏2天”的节奏,但这大家还算能接受,比起此前每晚浓度很高的不定时排放总好些;第三周,恢复原状;第四周,可以说是变本加厉;到了第五周,场地竟然又开启热加工,烟囱开始再次冒烟。”
  到了第三周,居民们看信访回复规定的15个工作日快到了,水月洞天给马调研员打电话询问进展,但得到的答复是,“你们还要什么回复啊,当时不是都答应好了吗?”水月洞天则表示,居民们走的是正常信访程序,上交了547个居民的签名,“你们请了副局级的领导接待我们,怎么可能没有正式的书面答复呢?”
  于是,对方建议他找12369要信访回复。第五周,水月洞天再次致电马调研员。在20个工作日过去后的8月14日,居民们终于盼到了环保局的信访回复。回复称,环保局会要求施工方将监测数据向居民公布;市环保检测中心对焦化厂进行了查看、采样、检测,焦化厂厂界环境空气中苯系物、非甲烷总烃、恶臭等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均未超过相关标准;北京市环保检测中心不具备在小区中建立24小时监测站的能力;关于居民提出的异地处理,北京市相关区县均不同意处理后的土壤在本地消纳,异地处置难以实施。
  “我们问到21日内部会议纪要,对方表示还没做好,一定需要的话需单独申请政府信息公开,不愿向我口头传达。”水月洞天回忆。另外,看到了环保局出具的检测结果为“未超标”,水月洞天提出看检测报告。“首先是想知道他们是何时检测,停工时还是非停工时?另外也要看检测时间,第三,检测前是否和对方打过招呼,这都是我们关心的问题。”
  从8月14日到8月底,水月洞天3次向马调研员要求获得公开检测报告,对方都没有提供。“在我第三次要的时候,他反问我还要这个东西干嘛?我回答就想死个明白,你们既然测了是合格的,那就给一个合格证明,说明排放物没毒没害,至少小区居民可以安心睡觉!”
  “毒”地修复之困
  “我们调查的结果表明,居民闻到的气味主要是焦化厂土壤修复的味道。”北京市环保局污防处副处长许艺凡对《民生周刊》记者表示,他们在积极联系监测方面的工作,但监测中心能做的十分有限。“这本身就是一个污染治理项目,居民认为它产生了新污染。但事实上,如果不去修复,污染依然存在。只有彻底修复,才能消除污染。”许艺凡表示。
  许艺凡说,北京市环保局曾经数次对焦化厂施工方提出停止热解析炉的要求,但要求本身没有法律法规支持,因为目前看来环保系统对焦化厂的监测显示均为达标,因此勒令停工是无依据的,“纯粹是为了满足居民的诉求。”
  针对居民提出的近期热解析炉重新运行的问题,许艺凡表示,环保部门也调查过,对方说是试运行。“我们也对其提出了书面要求,可即使他们运行,我们也没有强制关闭的职能。”
  对此,焦化厂施工方技术经理刘燕臣则表示:“如果我们的排放违反了规定,该停就得停。但如果我们没有违法,纯粹是外界因素让我们停工,这个理由并不充分。”
  据记者了解,目前焦化厂有3个热解析炉,分别在3座大棚内进行土壤烘烧处理,其中两个炉子是7月底才安装完成的。对于近期居民反映的热解析炉重新开启一事,刘燕臣坦陈,在8月底APEC会议结束后,施工方确实开始了对7月底到位的两台热解析炉的调试工作。“我们也考虑了居民的感受,一般刮东风气味会飘到小区时以及雾霾天气,我们会停止调试;其他风向时才开启调试,这对进度也造成了影响。”
  “居民的抗议对工程进度影响太大了,我们也承受着多方压力。这个项目虽然在朝阳,但回迁者大都是东城区天坛附近的居民,关系很复杂。东城区的回迁居民总是催我们,说进度太慢,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搬进去?而我们处理土壤时,双合家园的居民又着急,所以非常为难。”
  面对居民要求施工方每日空气和排放监测数据公开的呼吁,施工方决定开通焦化厂土壤修复的官方网站,网站备案申请已于8月底递交,若顺利有望于国庆长假后上线。上线后居民可以在官网查阅每天更新的监测数据,方便居民监督厂方排放。
  《民生周刊》记者了解到,焦化厂的施工方案其实至今都未获环保局通过。“唯一原因是处理后153万立方米的土壤一直没有找到消纳的地方。施工方已经找了两年,但北京没有地方愿意容纳如此规模的土壤,现在环保局和施工方还在积极协调。”许艺凡说。据了解,以前北京市的土壤修复后,都是拉到专门消纳渣土的地方焚烧或填埋,但这次土量太大,寻找消纳地成为一大难题。
  处在产业调整后期的北京,已经开始对大量原有工业场地重新开发。近年来,环保部门对40多家有潜在污染危险的场地进行了评价,发现有7块场地存在污染,其中就包括焦化厂场地。许艺凡透露,北京正在制定污染场地的相关办法,将确定工业企业搬迁后,污染场地的处理标准和责任,同时配套技术规范和导则。北京市环科院正在制定《污染场地修复土壤再利用标准》。
  根据环保部在2014年5月印发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应用指南》评估,未来几年内,全国将有不同类型的数万家工业企业实施搬迁,特别是一些高污染企业退出后,污染土地面积十分惊人。土地修复,将成为工业场地重新利用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其他文献
自从去年年底检查出怀上宝宝,小王和老公每天都在幸福中期待着宝宝的出世,但是“ZPT”这个最近网络上很热的名词,却让小王和老公忧心忡忡。天涯网友爆出,ZPT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国外在动物身上曾做过实验,对于人体而言,不排除也有这个风险。小王头屑较多,买洗发水的时候十分注重去屑功能,她十分担心这会不会对宝宝产生影响。    网络上的ZPT流言  上个月底,天涯网友“你才是白领呢”发帖称,她计划今年生个
“两会”前夕,“东莞扫黄”備受关注,全国人大代表、东莞市市长袁宝成成为媒体关注焦点。3月3日,广东代表团驻地,袁宝成被数十名记者堵在电梯口追问“扫黄”进展、东莞经济预期目标等,袁宝成连说“谢谢”,始终未作正面回应。
春节期间,有4907万人从北上广深四城回到全国各地;春节之后,这其中的约1070万人没有再回到这四个一线城市。  从腾讯大数据给出的这组数据不难看出,这些人“逃离”了。  此后不久,腾讯QQ大数据又有一组数据显示,从2014年2月2日至2月25日,1994万人首次来到北上广深,新增率达到21%。  这两组并不一定是刻意安排的数据放在一起,似乎能看到这样的情形:熙熙攘攘的人群在进来,熙熙攘攘的人群在
6月13日下午,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义城巢湖水域,由5只小捞藻船、1只大型机械捞藻船以及多艘渔船组成的蓝藻应急打捞队伍在紧张打捞蓝藻。  每年,只要气温高过30℃,巢湖蓝藻就会滋生。特别是义城水域地处巢湖西北岸,在夏季东南风的作用下,蓝藻便开始积聚。经过治理,今年境况虽然好于往年,但依然不容乐观。由于生长条件适宜,目前巢湖西半湖部分湖岸段出现了蓝藻堆积的现象,而部分地点的蓝藻厚度已经达到一定的厚度。
“积小善,成大爱。”微善活动是北京市史家小学特有的公益活动。在这个活动的号召下,北京市史家小学同学近日用自己平时积累的零用钱购买了文体用品赠送给郊区的打工子弟学校。  4月13日,史家小学一年级12班的四十多名同学在班主任祁冰老师带领下,和家长们一起来到北京海淀区和昌平区城乡接合部的燕京小天鵝公益打工子弟学校,进行微善活动。  活动当天,史家小学为小天鹅学校捐助了学生们用平时积攒下来的零花钱购买的
园林植物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植物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城市提供绿色景观,调节城市小气候。一般城市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才能满足人类正常生活的需要。园林植物保护是为城市绿化服务的技术措施之一。  园林植物保护的发展方向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向无农药污染的绿色城市园林发展,以达到既能有效、安全、经济地控制住病、虫等的危害,保护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和绿化美化功能的正常发挥,又能
在环境保护领域,往往存在着政府和企业之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种种力量的抗衡与博弈。  各方在环境领域的博弈有一个大的基础,就是中国已经进入人均GDP达6800美元的阶段,向人均GDP为1万美元发展也就是未来几年的事情。  应该更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没有办法把经济停下来,经济肯定要发展,然而,在向发达国家门槛迈进的时候,中国经济正在逐渐转向由社会价值决定经济价格的阶段。  与此同时,我国的社会管理
9月4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提出取消文理科、英语“一年两考”、调整自主招生模式、取消体育艺术加分、定向招生扩容等改革方向,并就相关改革提出明确推进时间表:自2014年上海、浙江两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启动开始,至2020年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材、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  有媒体分析认为,《意见》虽然以国务院名义发布,实际上却
持续的雾霾问题使环保部部长周生贤成為“两会”热点人物,多次遭到记者的围堵。3月5日,周生贤被两次问到“家里用不用空气净化器”,均笑而不答。他表示,排查发现还有企业偷排、个别地方政府包庇、一些地方环保部门不作为等问题。通过防霾联防联治,百姓很快会感受到变化。
初中校招收特长生的用意是培养有特长的学生,但这已逐渐变异为“特长教育”及特长交易,招生成为权钱交易运作择校的空间。  今年初,教育部引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解读时表示,学生小学毕业后可升入该小学对口划片的初中。  我国于200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