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专思想政治新课程的课堂探究活动

来源 :河南教育·职成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c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对中专思想政治新课程课堂探究活动的认识
  中专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理念和重要原则是注重过程性,突出生成性。新课程强调“学生在探索新知识时的经历与思考和获得新知识时的感悟与体验,为学生人格的整合发展提供空间。教学的过程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给予,更要着力于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致力于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那么,在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把这一理念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呢?进行课堂探究活动无疑成为一种较好的形式。在进行课堂探究活动时,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课堂探究的过程,让学生体验“思考”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和观察身边的政治现象,而不拘泥于具体的结果。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不能“一刀切”;要发现学生探究活动中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什么样的课堂探究活动是高效的
  1.要和教材重点、难点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相结合
  课堂探究不是为了探究而探究,而是有明确的目的,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掌握方法、体验成功。课堂探究设置的问题只有和教材重点、难点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相结合,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才能达到课堂探究的目的。
  2.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参与课堂探究的最直接动力。政治课往往理论性较强,比较枯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设置探究问题时应该设置能够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社会热点,这样往往能够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3.难易要适度
  课堂探究的问题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从学生自身的实际出发。问题不能太难,否则学生再努力探究也不能获得理想的结果,会挫伤探究积极性,也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问题也不能太容易,太容易的问题本身就没有探究的必要,也不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样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4.“大”“小”要合适
  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不可能探究太大的问题,否则不能完成探究活动,达不到探究的效果;课堂探究的问题也不宜太小,太小的话可能会给探究带来一些难度。总之,课堂探究的问题“大”“小”要合适。
  5.问题设置要适量
  一堂课探究的问题不宜过多,一般情况下二至三个问题比较好。探究的问题太多了,探究就会流于形式,也不可能有深度,失去了探究的意义;学生也会疲于应付,教师累,学生更累,不符合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理念。课堂探究问题应该在“质”和“量”两个方面下工夫,把较高的“质”和适当的“量”统一起来。
  三、如何开展创新高效的课堂探究活动
  1.教师应该从教书向育人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在中专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太过古板、陈旧,多半是由老师“包办代替”,学生发言的机会非常少,在课堂上,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多角度地观察和思考。而探究学习,教师则应该给学生更多假设的情景与问题,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给学生锻炼思维能力和思考问题的空间。这需要教师用更多时间来准备背景知识和材料,以便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里走出来,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把注意力集中到理解知识的内涵和把握知识的本质上。只有这样,形成了逻辑思维方法,学生在政治课学习上才能尝到甜头,才会对政治课发生兴趣,才能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创建和谐有序的课堂氛围
  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只有在轻松、愉快、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勇于探索,实现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听取学生的建议,尽最大可能地尊重学生意愿,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探究活动要求解放学生,但如果在探究活动中缺乏活动规则,探究活动则容易出现无序、失控,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学目标达不到预期效果,使探究活动流于形式,影响正常教学。因此,我们要建立相应的活动规则和纪律,使探究活动在规范、自由和严格中求得平衡。
  3.开展综合探究课不能流于形式
  教师开展综合探究课时,不可忽视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不能片面追求探究活动的形式。新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在综合探究课实施过程中没有把握好度,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把“自主学习”变成“放任自流”。这种教育模式,在表面上摒弃了旧的传统教学模式,实质上违背了新课标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的基本理念,忽略了师生互动。在探究过程中缺乏教师的科学指导,导致学生无法构建知识体系,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4.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灵活取舍
  由于教学时间有限,这就要求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具体分析、灵活取舍。系统的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获得知识的载体,既要揭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系列现象,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喜欢并有能力通过对材料进行探究,进而获得知识。所谓系统的材料,就是教师经过精心挑选的典型教学材料的有序组合,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政治教材理论性强、教学难度相对较大的情况下,对学生探究活动的内容做好预案,将探究的具体内容细化,并对开展探究活动的材料进行系统整合和建构,进行必要的灵活取舍。
  总之,中专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颠覆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给每一位政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广大政治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出化解矛盾的良方,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使其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闪光点,努力在成就每一位学生的同时提升自我,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责编 周继平)
其他文献
针对Beckmann—Kirchhoff(B.K)散射模型在非傍轴区域入射和散射存在非物理不连续问题,介绍了一种改进的B.K模型。该模型使用新因子替换原有几何因子,消除散射光辐射强度和辐射亮度
以锦屏水电站左岸拱间槽坡内洞室开挖引起的边坡稳定分析问题为例,构建基于洞室群开挖对已有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分析方法,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分析基础。通过洞群开挖时引起的坡体滑面处的应力的变化,把洞群开挖引起的坡体应力变化看成是渐进式变化过程,得到边坡整体安全系数的评价公式。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拱肩槽边坡,通过分析坡内洞室开挖引起的坡体应力变化调整,分析研究坡体潜在滑面上的安全形态变
提出了一种滤波单元数可配置的HEVC去块滤波器VLSI结构.通过对HEVC的去块滤波算法分析,针对滤波块间相互独立进行滤波的特性,设计了滤波单元数可配置的并行结构.该结构将滤波
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技能素养和学识素养两个方面。在中职教育中,技能素养的养成是首要任务,而另一个重要环节--学识素养往往被忽略。学识素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道德品质,即行为习
灵宝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方针,注重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与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专业设置注重“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企业、岗
“大语文”观意即教师不是仅仅把语文课视为工具课,而是高屋建瓴,以人的发展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教给学生语言文学知识,使学生善于使用语文这个工具,还要立足于培养、熏陶美好的情感,塑造完美的个性品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发展可支持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等。这种教学观着眼于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素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相对于只强调工具性和现实意义的传统语文教学思想来说,更适合于当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关键在于人的现代化,尤其是青年素质的现代化.处于新世纪之初的一代中国青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质,对于加速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与发展,实
2011年,金融行业薪酬涨幅预计将达到15%,领跑其他行业。专业招聘咨询企业科锐国际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锐国际”)发布《2011年行业雇佣市场与薪酬分析研究报告》,超过五成
<正> 沙门氏杆菌病或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的细菌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该病的特点是发热和消化道损害(通常出现腹泻)。病原——沙门氏杆菌有500多种,在家畜尤其是在狗
通过三轴试验,分析研究含砾黏性滑带土的力学特性,发现当砾石含量低时,主要表现出黏性土的力学特性,试样强度较低;砾石含量高时,砾石间的摩擦咬合作用增强,试样强度较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