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先进知识分子的马克思主义书报阅读

来源 :新闻与传播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c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在党的早期组织和创党知识分子的影响下,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通过马克思主义书报阅读实现思想转变,奠定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基础.进步的新式学校及其相关联的学会、读书会为马克思主义书报阅读提供了公共空间和受众基础.其中,如吴玉章、林伯渠、谢觉哉、杨闇公、杨尚昆等不同地域、不同身份的知识分子既有各自不同的阅读历程,又因类似的初心使命和历史条件约束而具有相似的书报阅读模式,呈现出"月映万川"般的生动画面.
其他文献
<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我们办教育,不能搞闭关自守,应当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强横向联系,掌握动态和信息、学习和借鉴国内外高等教育的有益经验,坚持改革,不断创新,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
<正> 古人是以敬畏的心情看待传播过程的。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传统里,在古汉语和新大陆的文明中,都不难证实语言和文字传播的能力与权威。然而如今,美国公众很少关心读和写,却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以致使青少年的传播技能有所下降。语言的和文字的传播形式,在现代社会中被认为不太重要,其中一个原因,也许是因为我们现在有了另外的传播形式,这些传播形式更加富有吸引力,并且允许受传者处于更加被动的地
“在一粒沙子里看到一个世界,在一朶野花里看到一座天堂”--这,是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 1757-1827)的常被引用的名句之一。在浪漫主义诗人中,布莱克的名字不能说是太生疏的。但是,在诗人死后一百多年中,人们(也包括批评家、
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美国作家中,能勇敢地站出来反对帝国主义,尤其是能认清美帝国主义真面目而加以揭露和攻击的,应该提到马克·吐温。
1947年2月28日,台北市人民为反对国民党的残暴统治,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各地纷纷响应,迅速掀起了全省性的、大规模的武装暴动,史称“二·二八”起义。现根据有关档案资料,对这一事件作初步的论述,以供研究者参考。
一 人类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是人类自己社会生活的历史,人类就是通过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来创造自己的历史的。表面上看来,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无疑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但是在这里我们还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乃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而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江海学刊编辑部: 我在贵刊1983年第二期发表的《论马克思关于国家机关建设思想》一文,第三部分中有这样两句话:“马克思运用他的‘异化’的哲学思想,来总结巴黎公社的实践,分析未来的社会主义的国家机关,……”;“为什么社会主义的国家机关还仍然存在着‘异化’的危险呢?”
乡镇工业,作为农村的一支新兴生产力,这几年的迅猛发展,既得力于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同时也促进了改革的进程。而当改革从农村推向城市时,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反过来又使乡镇工业面临新的挑战。
美国社会预测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先生1982年发表了他的新著:《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方向》。该书出版以后受到美国和国际舆论的重视,被称作是当代说明信息社会的三部著作之一,即威廉·怀特:《组织的人》,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和本书。《大趋势》一书在我国也流传颇广,如何看待这本书并给予适当的评价是有必要的。本文想从经济方面谈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