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人大义灭亲六事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b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树声:要革命,就不能讲情面
  
  王树声(1905—1974),湖北麻城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1926年秋,北伐军一举打下汉口、汉阳、武昌三镇,湖北省麻城县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原先秘密的农民运动转为公开。王树声借着北伐的东风,到处创办农民协会,他自己还当上了乘马区农民协会的组织部长。经过紧张筹备,麻城县乘马区农民协会罗家河分会挂牌成立。但是好景不长,王树声的舅爷、地主恶霸丁枕鱼(绰号“北乡虎”)及其子丁岳平(绰号“北乡狼”)砸了农会的牌子,公开叫嚣反对革命。丁氏父子家财万贯,占有千亩良田,上通官府,下压百姓,鱼肉乡里,无恶不作。农民运动兴起后,农会号令减租减息,丁家不仅不听,反而串连流氓地痞,要跟农会见个高低。
  这种恶霸,是农会打击的主要对象。可难办的是,丁枕鱼是王树声的亲舅公,也就是王树声祖母的亲弟弟。王树声从小由祖母抚养成人,他这个外孙,能狠心整自己的舅公吗?王树声闻讯,正气凛然地说:“要革命,就不能讲情面。农会就是我们的命根子,谁反对农会,哪怕他是我的亲娘老子,我也要跟他斗!”在王树声的领导下,丁枕鱼父子被抓。根据湖北省新颁布的《惩治土豪劣绅条例》,1927年5月17日王树声等人在麻城县召开群众大会,对罪大恶极的丁枕鱼公开审判,会后将其正法示众。
  
  郭亮:判什么刑,只能由法庭来决定
  
  郭亮(1901—1928),字靖笳,湖南长沙人,1921年10月入党,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曾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中共湘鄂赣特委书记等职。
  1927年1月,湖南长沙成立了惩治土豪劣绅的特别法庭,郭亮担任主席。郭亮的岳叔父李石卿破坏工农运动,被当地群众押送到特别法庭。群众对李石卿平日强取豪夺、祸害乡里的恶行一片怨愤,要求特别法庭将其惩办不贷。李石卿家人见势不妙,忙托郭亮的岳母为李石卿求情。
  岳母—见郭亮就说:“靖笳!你是我的半边崽。赏我—点面子,无论如何要留他一条命回去。”郭亮说:“妈妈,不是我不给您老争面子。群众把他捉来,是因为他犯了反革命谋杀罪,他还要杀死一二百人哩!将来判什么刑,只能由法庭根据他的罪行决定,不能凭我个人说了算。”后来,郭亮坚持开庭,依法判了李石卿死刑。群众见郭亮铁面无私,大义灭亲,都交口称赞说:“郭矮公(因郭亮身材比较矮小,群众给他取了这个绰号——笔者注)到底是我们的郭矮公!”
  
  吉鸿昌:就是我的亲老子,我也决不宽容
  
  吉鸿昌(1895—1934),字世五,河南扶沟人,1932年入党,著名爱国将领。
  1928年,日本帝国主义在济南制造了“五·三”惨案。蒋介石在此事件中丧权辱国,对日寇卑躬屈膝,弄得济南人民怨声载道。吉鸿昌悲愤至极,决定暂归故乡扶沟县居住。吉鸿昌有个堂侄叫吉星南,仗恃吉鸿昌的名望在乡里为非作歹,欺压穷苦人民。吉星南在吕潭镇姘上一个女人,两人合谋用砒霜毒死了女人全家七口人。事发后,吉星南被捕押在扶沟县城等待审理。
  吉鸿昌的祖母不明义理,托人强命保释吉星南。县衙惮于吉鸿昌的名声,判也不是,放人也不是,只好将案件拖延下来,过了两年时间始终不敢定案。这次吉鸿昌回到家乡,群众把吉星南的罪恶告诉了他。吉鸿昌立即向大家表示:“请父老们放心,我吉鸿昌从来不做对不起乡亲的事情。谁要是想借我的名义欺压百姓,就是我的亲老子,我也决不宽容。”经过调查,吉鸿昌确认乡亲们反映的情况完全属实。他马上写信质问县长说:“我当师长,他杀人家全家,你不问罪。如果我当了军长、总司令,他不就会杀死人家全村、全县了吗?”他命副官拿着信到县城去见县长,并将吉星南从狱中提出,押解到吕潭镇。吉鸿昌预先在镇外等候,罪犯吉星南一到,他马上命人把这个堂侄枪毙了。这件事在扶沟县引起极大震动,乡亲们交口称颂吉鸿昌大义灭亲、为民除害的举动。
  
  贺龙:我的亲戚犯法,与百姓同罪
  
  贺龙(1896—1969),湖南桑植人,1927年入党,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1929年冬天,在湘鄂革命根据地,革命队伍内部出了叛徒贺文志,在洪家关一带危害人民,被区苏维埃政府抓住了。贺文志的叔父、豪绅贺仕光是贺龙的族叔,他坐着轿子到县苏维埃找贺龙求情。贺龙非常气愤,把贺仕光严厉地训斥了一番,并通知洪家关区苏维埃把他抓起来惩办。贺仕光平日里倚仗权势,为非作歹,欺压百姓,区苏维埃公审后把他枪决了,并“抄了他的家,打开谷仓把粮食分给穷人”。事后,贺文志也遭到了严惩。
  1937年,贺龙率领八路军一二师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当时,贺龙有两个外甥都在一二师工作:一个是身先士卒的特务团团长肖庆月,一个是投机取巧、自私自利的普通士兵谢平。一次,贺龙亲自指挥部队作战去了,谢平趁机偷出贺龙的印章,跑到供给处私领了一笔公款。贺龙知道后,立即传令手下的警卫人员:“拉出去枪毙,立即执行。”当时,不少人为谢平求情,但贺龙却严厉地说:“我的亲戚犯法,与百姓同罪。谁要是再为他求情,与他同罪。”从此以后,在一二师,人们便传颂着这样的佳话:“贺龙铁面无私,无论对部下,还是对亲友,都是一视同仁。”
  
  黄公略:我们不是兄弟,是势不两立的仇敌
  
  黄公略(1898—1931),湖南湘乡人,1927年入党,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军长。
  1931年1月,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取得胜利,蒋介石暴跳如雷,他一方面派遣特务到苏区捣乱破坏,另一方面派人在红军将领中挑拨离间。敌人派黄公略的长兄黄枚庄及随从一人携带蒋介石的亲笔信和1500块大洋进入苏区劝降黄公略。
  黄枚庄借着看望兄弟的名义,与随从顺利地进入苏区。他俩一来到彭德怀的红五军驻地,就被两名红军战士截住带到了彭德怀军长的办公室。彭德怀盘问了几句,见黄枚庄说话吞吞吐吐,便知其中有诈。经搜查,士兵发现了黄枚庄身上藏着的蒋介石劝降黄公略的亲笔信。彭德怀立即电告毛泽东、朱德和黄公略。毛泽东、朱德觉得黄枚庄是黄公略的胞兄,应由黄公略自己处理为妥,立即回电将意见告诉了彭德怀。黄公略接到彭的电话后,不禁怒火中烧,厉声说:“黄枚庄,我们不是兄弟,是势不两立的仇敌!”他毅然回电道:“义无反顾,一刀两断!”根据黄公略的意见,红军对黄枚庄进行了详细的审问,将口供一一记录在案。结果,黄枚庄以间谍罪被处死。红军战士砍下黄枚庄的头装在一个木箱里,写了一封“蒋贼卖国,罪当刀剐;枚庄甘当走卒,还尔狗头”的信给蒋介石,让同来的随从带了回去。后来,在青塘召开的军民动员大会上,毛泽东高度赞扬了黄公略爱憎分明、大义灭亲的坚定革命意志。
  
  杨秀峰:人民的干部,就是认法不认亲
  
  杨秀峰(1897—1983),河北迁安人,1930年入党,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抗日战争时期,杨秀峰胞弟的独生子杨书琴中学毕业后参加了革命。1947年,他在冀东叛变投敌,曾带领敌人杀害中共地方干部。1950年,杨秀峰担任河北省政府主席后,听到人民对杨书琴罪行的反映后,即派人协同司法部门进行调查。是年冬,“判决反革命杀人犯杨书琴死刑”一案,呈报到省人民法院。省法院负责人接到案卷后感到为难,向杨秀峰汇报请示。杨秀峰看了审讯笔录和揭发材料后严肃地说:“杨书琴虽然是我侄子,但他犯了反革命杀人罪,应当处以死刑,不能考虑是我的亲属就徇私枉法,那样做我们就成了人民的罪人。俗话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何况我是共产党员?”说罢毅然批准枪决。弟媳听说儿子被判死刑,便到省城找杨秀峰说情。杨秀峰坚定地说:“我是共产党员,人民的干部,就是认法不认亲。”
  本文资料来源:
  芦笙:《王树声大将》;张聿温:《中国革命家轶事》;刘润生:《名人道德情操小故事》;天津市纪委、天津市社科联:《古今中外反腐倡廉要览》;弓克:《党魂:老一代共产党人优良作风300个故事》。
  ( 责编曲星 )
其他文献
20世纪30年代是现代都市小说创作的高峰期。这一时期,现代观念与传统思想,都市潮流与乡土气息正在发生激烈的冲突与交融。京派和海派作家有不同的生存状态和迥异的都市书写:京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