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市晚报新闻“贴近性”的一点思考

来源 :中国地市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wufi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的晚报(包括地市级在内的晚报),已基本上是按照新闻规律来办的一类报纸。卸下“摆事实讲道理”的狭隘宣传功能,它逐渐扎入市场经济的猛浪,通过传播信息、加强服务、丰富娱乐等手段,拉近了与广大读者间的距离。近两年来,包括《湖州晚报》在内,面对周边大中城市都市报纸的纷纷抢滩,作为应对措施之一,许多地市级晚报都增加了本地新闻的容量,强化“贴近性”,以彰显它的“本土特色”与直接影响力。他们提出一句响亮的口号,就是“近些近些再近些”。什么叫贴近性?如何贴近?笔者结合自己的认识与实践感受,谈点看法。
其他文献
金秋是一个收获的时节,历时5个多月,南北行程3万多公里的江苏《连云港日报》“沿海万里行”大型系列报道,于9月中旬正式结束,为了总结此次活动,10月13日《连云港》举行“沿海万里
《吐鲁番日报》是中共吐鲁番地委机关报,创刊于1988年1月1日。20年来,《吐鲁番日报》从四开小报周二刊到对开大报周五刊,从铅字排版到办公自动化、采编网络化,从无办场所、无印刷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梁衡同志曾说:“记者就是报社的采纳员,出门跌一把跤,也要抓一把土,出门去就要能拿回东西来……”身为一名从大学毕业从事新闻工作8年的青年记者,我体会最深的
新闻工作者担负着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崇高使命和社会责任。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调整人
办报、发行、广告一直是报社的三项主要工作,由于报纸定价往往不抵纸张成本,报纸发行环节普遍处于赔钱状态,广告收入就成了报社的主要收入来源,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报业的经营思
这里说的总编辑深入基层要做到“三多”,是指多走几步路,多问几句话,多停几次车。总编辑担负着带好队伍的重任。能与总编辑一起到基层从事新闻实践活动,是许多记者的愿望,特别是对
期刊
在我们的晚报上经常可以见到采用冠以“焦点”、“焦点报道”、“新闻焦点”等醒目栏头的报道形式,对某些新闻或人物进行集中式的聚焦报道,通称为“焦点报道”。焦点报道突出的
干新闻工作有危险吗?许多人都会说:有!  革命战争年代,我们许多新闻工作者,都是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闯过来的。范长江到延安,是带着很大的风险去的。邹韬奋宣传抗日救国,三次流亡,一次入狱。邵飘萍因揭露黑暗,年仅40岁就倒在了大军阀张作霖的枪口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多少新闻工作者冲锋陷阵,血洒疆场。国内如此,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毫不例外。仅一个小小的伊拉克战争,就有世界各地的数十名新闻工作者殉职,有的甚
作为站在时代潮头,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颂扬党和人民的伟绩,引导社会前进的新闻媒体,更应主动自觉地学习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主动地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