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吴哥遇到旗袍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ing1976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着这些穿着华贵旗袍的中国女人们站在吴哥窟充满历史沧桑的废墟中,我一时间竟有一种穿越时光的恍惚感,威严耸立的黑色立柱和佛像群把旗袍女人们衬托得更加端庄高贵,又不乏妩媚艳丽。
  有人说旗袍是诱惑,又是拒绝,这是对旗袍女人文化内涵的诠释。此时此景,当吴哥遇到旗袍女人,是不是也传递出了这种信息。
  阳春三月时节,我随中华旗袍会一行来到了“火热”的柬埔寨,之所以说“火热”,一是因为这里平均气温已达35度;二是“柬埔寨游”目前很火爆,身处异国却到处是中国人;三是身着旗袍的中国女人们很给力,旗袍女人的形象瞬时在柬埔寨旅游圈疯传。面对这个完全陌生,甚至来之前没来得及百度一下的国度,一切都从自己的感知开始。
  因为此行是中华旗袍会柬埔寨之旅主题活动,所有参加旅行的都是热爱旗袍的女人们,她们来自北京、济南、烟台、淄博、聊城等地,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企业精英们因为旗袍聚在一起,并由此展开了一场旗袍跨国文化之旅。从济南飞抵重庆后,美女们开始全部换上花色各异、设计别致的旗袍,那身段、那气质立马从商界精英回归到了古典淑女。经过几个小时奔波之后,终于到达柬埔寨暹粒机场,从安检到出口,我们二十多位旗袍女人们一直是关注的焦点,淳朴简单的柬埔寨人笑嘻嘻地看着我们。
  去往酒店的途中,车窗外一览无余的荒凉和破败景象,让我多少有些失落,不是因为落后,而是因为没有看到热带国家特有的风情,导游阿松说的很贴切,柬埔寨相当于八十年代的中国。华裔柬埔寨人阿松是中国通,讲解柬埔寨历史文化时会跟中国历史结合起来,还不时的拽出些中国热词来,让人感觉很有亲和力,看得出是一名颇有经验的导游,让我在短时间内了解到这不仅是个曾经有着灿烂文明的国家,更是个曾经灾难深重的国家。柬埔寨在长达28年内忧外患的战争中丧失了不计其数的生命,直到1988年柬埔寨才实现了独立和平。了解到这些历史,你就会对每一个活下来的柬埔寨人充满敬意。
  真正的快乐体验从遇到吴哥窟时开始,来之前我对那些神秘宏伟的建筑充满想象,吴哥的微笑更成为一种无形的象征。当穿越尘土飞扬的土路抵达大吴哥建筑群时,排山倒海的四面佛像扑面而来,要知道他们可都是从公元九世纪到十五世纪的历届国王的头像,仿佛英魂不散一直在注视着这里的一切……我承认这气势已经完全超乎我的想象,难以抑制地在心里狠狠的说了句:吴哥,你太棒了。中华旗袍会的美女们已经忙得不亦乐乎,一边欣赏触摸古建筑,一边不停的摆各种pose拍照,引得很多外国游人前来合影,两个来自上海的美国小伙子看到我们这些旗袍女人兴奋说:“我一看这服饰就知道你们是中国女人,在上海也有很多女人喜欢穿旗袍,今天在这里看到这么多旗袍美女太高兴了,我要拍下来发给朋友们分享。”
  看着这些穿着华贵旗袍的中国女人们站在吴哥窟充满历史沧桑的废墟中,我一时间竟有一种穿越时光的恍惚感,威严耸立的黑色立柱和佛像群把旗袍女人们衬托得更加端庄高贵,又不乏妩媚艳丽。有人说旗袍是诱惑,又是拒绝,不仅是对旗袍女人文化内涵的诠释,此时此景,当吴哥遇到旗袍女人,是不是也传递出了这种信息。虽然此行的这些姐妹们并非专业模特,也不是很漂亮,很多人甚至从来没穿过旗袍,但是骨子里从来没放弃对旗袍的热爱,当她们身着旗袍站在世界第七大奇迹的吴哥窟的建筑上时,她们绽放出了发自心底的微笑,作为一名中国女人,此刻的荣耀洋溢在每个旗袍女人的脸上,这是中国特有的旗袍文化赋予她们的自信和从容。
  如果说大吴哥让我感受到的是心灵的震撼,那么到了小吴哥,气势恢宏、高大雄伟的佛教建筑更是让我大开眼界,面对900年以前建造的天人合一的建筑,我茫然无措,不知怎么去拍,甚至没有了拍摄的欲望,因为怎么拍都拍不过来,怎么拍都无法表现吴哥的美,什么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只想安静地坐下来,聆听历史的回响,遥想“柬埔寨帝国”曾经的辉煌……据我国元朝人周达观的《真蜡风土记》一书记载,“柬埔寨帝国”时期,我大唐帝国曾派使者前来拜访,可见当年版图扩展到印度、泰国、越南等地的“柬埔寨帝国”的确名不虚传。
  最后一站的古建筑巡礼在“崩密列”遗址,这里因游客稀少,便少了些俗世的浮躁,多了些神秘的禅境,这些建筑并没有遭受战争的破坏,只是被遗弃了太久,很多建筑物的缝隙里长出了小树、大树,以致建筑随之石崩瓦解,这也是“崩密列”名称的由来。我们的旗袍美女们在这里找到了轻松雀跃的空间,曲径通幽的栈道把我们引向废墟深处,斑驳的阳光照在千年的石墙上,仿佛在诉说古老的传说。但愿许多年以后,这里的一切还在,我镜头下的旗袍美女们还会记得这次与众不同的旗袍文化之旅。
其他文献
雨后的邹城山区天气爽朗,空气清新,我驱车行进在蜿蜒崎岖的吉米山东麓。这里地理位置偏僻,道路交通不便,平日里鲜为外界所知。前面不远处就是目的地邹城地震台,在这个外界看来比较神秘的地方,有着一位每天倾听地球心跳的人———孙锡成。  这是一个有着38年历史的地震监测台,以精准的观测数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好成绩。据台长孙锡成介绍,虽然他们只是4个人的小监测台,但却是防震减灾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支点,肩上承担着
期刊
澜头村位于莱芜市钢城区颜庄镇。因河水绕村而过故名“拦头”,后因村旁龙潭河常现波澜而更名为澜头村。村中现存古建筑多处,有民谣称“颜庄阁子寨子楼,比不上沈家崖的屋斗斗,肖马庄的围子八丈高,够不着澜头的瓦檐头。”小村遍布古宅巷院,目不暇接的雕刻,斑驳沧桑的墙体,幽远深邃的古巷让步入这里的人仿若穿越了时空。而在这个山水相拥的古村落中,古宅、古柏都显得那么的自然和谐。时至今日,澜头古建筑中吴家大院保存最为完
期刊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西北部的七百弄、板升等乡镇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实地考察后,认为这里是除了沙漠以外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  板升乡弄勇村弄顶、弄朝屯就坐落在这片千山万弄之中。当地瑶族群众崇尚简朴,过着和谐共生的原生态生活。往昔,喝酒、行令是当地群众节庆期间的传统庆祝方式。多年来,神秘独特的民俗文化戏台与瑶乡渐行渐远。绚丽多彩的瑶族服饰深藏箱底,长久不穿;古老的铜鼓被铁链紧锁;盛
期刊
冬天,天寒地冻,暖气成为市民取暖的必需品。然而,一些暂时不适合集中供暖条件的家庭,依然要靠烧蜂窝煤来取暖,曾经拉着平板车满载着蜂窝煤的送煤工,如今已开着省力的三轮摩托车风里来雨里去,穿行在街头巷尾,他们不辞辛苦,把温暖送给人们。随着城区集中供热面积的增大,需要蜂窝煤的家庭也逐渐减少,送煤工的身影正在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  早晨8点,在槐荫区八里桥煤炭店,44岁的周师傅忙忙活活地往车上装蜂窝煤,一块
期刊
杨恺亮不抽烟爱喝酒,尤喜喝啤酒,但不是酒鬼。  “他喜欢了喝啤酒,酒局上谁跟他举杯,没见他拒绝过,却也没见他醉过。”与杨恺亮同级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的荆兵,谈起这位散淡率性的校友,难掩溢美之词。斯时,供职于山东嘉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荆兵,正为杨3月19日将要在济南举办的个人画展忙活。或许,在荆兵看来,杨恺亮西行游艺的15个年头,与其说入乡随俗地习惯了左手啤酒右手画笔的旅德时光,不如说他早已适应了易北
期刊
今年54岁的刘英顺,是土生土长的临清人,是当地某厂的一名会计。一位普通的会计,怎么知道这么多的老事儿?刘英顺说,他家世代居住在临清公馆街胡同,自幼喜欢听长辈们聊胡同。工作后对胡同越来越痴迷,新知道一个胡同名,就记下来。1999年,工作相对清闲了,他就实地走访、整理资料。添置了数码相机后,就把老胡同、老宅子拍下来,回来再加上文字,整理后发到博客上。书店买书、网上搜集、朋友提供、采访老人,刘英顺平时阅
期刊
踏上河口开往昆明的K9828次红白相间快速列车,我开始坐在火车上回看自己走过的路。过了红河谷,山洞一个个袭来,像极了我第二天走的18个隧道。信号时有时无,许多人只好向窗外不远处的另一条铁路张望,它就沿着墨绿色的南溪河一直蔓延,却几乎看不到火车经过。相反,不停有运输香蕉和菠萝的“马帮”停留。而只消打一个盹的功夫,窗外的热带山林就变成了南盘江的悬崖峭壁,梯田和红土旁,耕牛和羊在铁路上恣意穿梭,活生生一
期刊
并非只有雪山下的桃花才让人沉醉,如果你没到过山东蒙阴,那么,你会错过桃花的另一种美丽。只有到了这里你才会明白什么叫红粉世界。当然,如果你是密集恐惧症患者,那么你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每年四月的暖风一吹,这里的六十多万亩桃花就会在几日间染红山野。在林芝,雪山是桃花最美的背景,而在蒙阴,粉花与乡间的红瓦白墙、蜿蜒小路、初绽新绿的白杨一起,构成了独特的乡村风情画卷。没有雪山的高洁,却更具乡土气息。春雨初
期刊
雨作泪,风悲情。4月1日,清明时节雨笼罩着济南长清福寿园,来自全省17市的遗体(器官、角膜)捐献者家属、志愿者、医学院及医院代表等200余人参加了“2015年清明节捐献者追思会”活动。  遗体捐献志愿者不求回报,只求在生命的最后为医学事业做出贡献。他们从没想过得到社会的关注,得到政府各部门的重视。遗体捐献纪念碑、纪念园的建成,让捐献者有了灵魂的归宿,让捐献者的后人可以在这里寄托哀思,表达敬仰,更能
期刊
十里杏花让梁山多了一丝柔美,但是,毕竟这里是一百单八将的诞生地,百余好汉轰轰烈烈的英雄故事,让这块土地充满了雄性气息。在这种气息的熏陶之下,梁山人的豪爽亦远近闻名,这其中,梁山武术的贡献不可轻视。  梁山是《水浒传》故事发祥地,更是全国首批命名的“武术之乡”。梁山武术源远流长,民间尚武、习武之风盛行,素有“喝梁山的水,都会伸伸胳膊踢踢腿”之说。在国家文化部公示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