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恺亮:自由沉静,笃定沉思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y6259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恺亮不抽烟爱喝酒,尤喜喝啤酒,但不是酒鬼。
  “他喜欢了喝啤酒,酒局上谁跟他举杯,没见他拒绝过,却也没见他醉过。”与杨恺亮同级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的荆兵,谈起这位散淡率性的校友,难掩溢美之词。斯时,供职于山东嘉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荆兵,正为杨3月19日将要在济南举办的个人画展忙活。或许,在荆兵看来,杨恺亮西行游艺的15个年头,与其说入乡随俗地习惯了左手啤酒右手画笔的旅德时光,不如说他早已适应了易北河畔自由创作的艺术空间。
  对杨恺亮的采访,是于他在济南进行创作的一座阔达画室进行的,话题自然而然地从他回归本土济南的画展谈起。画展的主题名称叫做“自西向东”,由他自己命名。对此,不善言谈的他沉思了一下后告诉记者,“本来不想要什么名称,圈子里关注关心我的前贤师友,大都不认同我的想法。我想既然回归到家乡本土,那就尊崇传统吧,自己就首先想到了‘自西向东’这个主题。”也许在杨恺亮内心深处,以此命名的本次画展,恰好是对其旅德十多个年头以来,浸淫和融汇东西方艺术文明成果的一次检验。
  采访前,荆兵曾透露,就其作品和画境而言,杨恺亮的艺术追求更多地呈现了清新淡远、自然脱俗和流动空灵的风格,“他是一个自由沉静的人,旅德游艺回归后,少了喧嚣与浮华,但多了笃定沉思的心境和意境。”
  中国油画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自由之路?在油画的表现语言上,中国传统如何与西方艺术哲学与文化和谐相融?当今中国油画创作所呈现出艺术发展的多元化趋向,会引领油画创作进入全新的艺术领域吗?……面对记者提出的上述诸多话题,这个看似内向的人却总能够侃侃而谈,让人眼前一亮。事实上,这些话题正是杨恺亮多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济南出生的杨恺亮,1995年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毕业,以后的4年时间里,杨恺亮一直作为一名自由艺术家从事油画创作。在这期间,他以作品《鸟》、《鸟2》及《春秋》参加了“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走向新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以及“第九届全国美展”。 2001年1月,杨恺亮转身由东向西,赴德国汉堡造型美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此后的15个年头,杨恺亮旅德专心油画创作。在汉堡美术学院,他先后师从于汉堡美术学院教授奥拉尔夫·克里丝托夫·燕森、德国新野兽派代表维也纳·比特纳、约瑟夫·鲍依斯的学生福兰兹·也哈德·瓦尔特以及德国著名画家诺伯特·施瓦特考夫斯基。此后,杨恺亮签约了德国数一数二的卡尔西丝·盖保尔画廊。
  15年后,杨恺亮再次转身,“由西向东”,回到了家乡济南举办画展。
  2015年3月19日至29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山东省文联、山东艺术学院主办,山东省美协等单位承办的“由西向东——杨恺亮画展”在山东美术馆开展,展出油画作品48幅。
  在德国留学和创作的经历使杨恺亮熟谙欧洲艺术,对油画写实技术掌握娴熟,具有了超越本土视角的敏锐洞察力和广阔眼界。他的油画具有很强的写意性,体现了中国写意性的绘画语言和来自西方的塑造性的绘画语言相融合的一种新形态。他的作品色彩运用统一的色调,以灰黑色调为主或大量的留白都让人看到来自水墨传统艺术的滋养,他甚至在作品中融入了中国水墨渲染的感觉,在塑造形象的时候注重笔意,运用大量的具有中国式的毛笔书写痕迹的线条,塑造的景象有中国式的不似之似的独特韵味。
  作为一个中国人,杨恺亮始终不忘的是肩上背负的发扬中华文化的使命和责任。他深知油画作为西方的传统艺术,中国仅靠学习油画技法是无法超越西方的,中国油画必须向中国传统文化寻求灵感,找到中国式的油画艺术语言,才能在世界油画之林立于不败之地。在他的不同系列的作品中,中国元素的运用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祖国的热土让他魂牵梦萦,于是他又回到了祖国开始了他的寻根之旅。近几年来他在不断探索,通过不同系列的创作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和具体的油画技法形成一致。
  事实上,他作品里流露出的离土之情和思乡之念,早已被人看在眼里。“杨恺亮近些年的作品变换了主题,创作了大量的中国园林风景和自然山水。在这类作品中,他似乎在海外遥想东方,回归到本土的文化情境之中,画面色调朴素淡雅,视点朦胧,取境造型都在抽象和意象之间,特别将中国水墨艺术的笔意和笔调融汇到造型表达之中,画出了水色迷、氤氲化醇的气息,在笔法上也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禅宗意味,将阔大的笔触与意识流的线条结合起来,用高调的色泽画出如梦如幻的意境。”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说,杨恺亮作品最可贵的地方在于他所寄注的文化层面的思考,体现了海外中国艺术家对祖国文化的眷恋和怀想。“我相信他的这批作品会给西方的观众带去新的审美体验,特别是让西方观众体验到东方美学的视觉特征,在这个意义上,他用自己的作品为当代中外艺术交流做出了贡献。”
  “杨恺亮是一个内向的人,很少谈论自己的绘画或是艺术主张。”与他相识三十余年的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王力克这样评价他。据王力克介绍,杨恺亮有一位严厉的父亲和一位贤淑多才的母亲。他身上既有父亲的执着,也有母亲的才思与妙想。在学习绘画初期,就显露出过人的才华。他写生能力非常强,在高考中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山东艺术学院油画专业。杨恺亮在绘画风格上不断思考和变化,从写实绘画到抽象的实验性绘画,又重回写实油画。“不过他那次的‘回归’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写实绘画了,无论题材还是技术都更接近西方当代艺术。”王力克说,杨恺亮的绘画有着鲜明的当代意识,他采用和选取的都是曾经的经历和真实的存在,然后将这些真实的存在转换为心灵的表达,像一个冷静的旁观者从一种哲学的角度记录着他的所见所想。
  艺术不分国界,艺术家之间大概也都有着惺惺相惜的情怀。杨恺亮和他的导师诺伯特·施瓦特考夫斯基总在“高处会面”。树的梢头,高高的梯子,森林边的望塔,都成了他们创作的发源地。他们观察鸟兽,观察人,观察光线变化,享受着心灵之间的默默契合。“他的目光里充满一种对可见世界哪怕是最简单的坐标点也会感到几乎是童稚的惊奇与热忱,但同时又始终怀有一种深沉的怀疑。从这矛盾带来的张力和对沉沦的感觉中,萌生了画者的勇气——勇于走进自己内心的黑暗,将光明投上画布。他的画,画的是呼应外界氛围的内心世界。”诺伯特洞悉学生的内心,为他写下这样一段文字。
  对于杨恺亮自身来说,他关注作品和自己的关系,又始终将自己独立于作品之外。“当我在创作的时候,我关注的是作品与我的关系,并未关注观众和展览。每一件作品完成的阶段不同、状态也不同。当这幅作品悬挂在展厅里,我可能会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它,也许过段时间不甚满意,又或者会觉得这幅作品非常糟糕。所以,人独立于作品之外。”
其他文献
3月30日至31日,全省乡村文明行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现场推进会在聊城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部署要求,以聊城市为现场,总结交流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伟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主持会议,省直有关部门和全省17地市主要领导负责同志出席
期刊
宋江率众起义的真实历史早有定论,梁山一百单八将也只存在于小说构建的世界里。但是,施耐庵构建的侠义豪情早已根植于我们的江湖认知中,历史与现实互相交错,构成了梁山独特的文化遗存,更成为今天梁山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水浒中描写的一百单八将故事是在历史基础上的夸大与虚构,但是施耐庵描述的梁山水泊,却皆有现实基础,多年来梁山县的水浒旅游开发,完整还原和再现了梁山好汉的聚义之所。  《水浒传》中,林冲被逼上
期刊
任何一位偶然经过这里的路人,都会驻足观望欣赏它与众不同的风尚,  如若要上一杯清酒,休闲地度过一段时光,确似置身在异国情调当中,  并对这样一种形式的主题餐厅产生浓厚的兴趣。  对于变着法地去寻找主题餐厅,陷入对美食美味的诱惑不能自拔的吃货一族而言,坐落在青岛市城阳区的一家集装箱式韩餐厅就是一幢特殊的异域风情美食驿站。  这家集装箱货柜式餐厅,是用钢铁的硬度堆砌出来的温馨小屋,红黄蓝的色彩明朗,描
期刊
山东省邹平县魏桥镇刘井村的刘德龙夫妇都是接近古稀之年的老人,从1985年开始,他们义务看护本村的刘井烈士陵园,三十年来一直默默地精心守护着在此长眠的73位抗战烈士。  30年前,三十多岁的刘德龙夫妇看到村外的烈士陵园疏于管理,便找到民政部门申请义务看护管理。从那时开始,他们便在墓旁修建了小屋,日复一日进行守护。除了每天到陵墓进行清扫、除草等工作外,他们还为每位烈士移栽了松柏。每逢清明、中秋、春节等
期刊
二大爷武振国,确切地说,是妻子的二大爷,一位一辈子都不曾离开过太行山那片黄土地的七旬老人。因为幼年时期突如其来的一场疾病,未能得到及时救治,二大爷遗憾地失去了听力,不幸成了一名聋哑残疾人,一辈子都生活在安静的世界里。  山西省武乡县的贾豁乡地处太行山西麓,是典型的黄土高坡,缺少水源和植被,冬季漫长而严寒,自然环境较为恶劣,那里是二大爷出生和生活的地方。因为聋哑的缘故,他不曾上过学堂,少年时期就挑起
期刊
在山东省邹平县南部山区西董街道孙家峪村及附近的山村里,民间一直传承着用山涧泉水和黄豆制作酸浆豆腐的民间手工艺,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今年38岁的孙怀兵是孙家峪村酸浆豆腐技艺传承的第七代人,也是酸浆豆腐制作工艺作为非遗的传承人。  孙怀兵酸浆豆腐制作工艺不同于用卤水和石膏做的豆腐,是采用传统酸浆点制,酸浆就是在豆花凝结后舀出的清浆,经3-5天乳酸菌的发酵而成,因而在制作过程中,不用在豆腐里添加任何物
期刊
雨后的邹城山区天气爽朗,空气清新,我驱车行进在蜿蜒崎岖的吉米山东麓。这里地理位置偏僻,道路交通不便,平日里鲜为外界所知。前面不远处就是目的地邹城地震台,在这个外界看来比较神秘的地方,有着一位每天倾听地球心跳的人———孙锡成。  这是一个有着38年历史的地震监测台,以精准的观测数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好成绩。据台长孙锡成介绍,虽然他们只是4个人的小监测台,但却是防震减灾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支点,肩上承担着
期刊
澜头村位于莱芜市钢城区颜庄镇。因河水绕村而过故名“拦头”,后因村旁龙潭河常现波澜而更名为澜头村。村中现存古建筑多处,有民谣称“颜庄阁子寨子楼,比不上沈家崖的屋斗斗,肖马庄的围子八丈高,够不着澜头的瓦檐头。”小村遍布古宅巷院,目不暇接的雕刻,斑驳沧桑的墙体,幽远深邃的古巷让步入这里的人仿若穿越了时空。而在这个山水相拥的古村落中,古宅、古柏都显得那么的自然和谐。时至今日,澜头古建筑中吴家大院保存最为完
期刊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西北部的七百弄、板升等乡镇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实地考察后,认为这里是除了沙漠以外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  板升乡弄勇村弄顶、弄朝屯就坐落在这片千山万弄之中。当地瑶族群众崇尚简朴,过着和谐共生的原生态生活。往昔,喝酒、行令是当地群众节庆期间的传统庆祝方式。多年来,神秘独特的民俗文化戏台与瑶乡渐行渐远。绚丽多彩的瑶族服饰深藏箱底,长久不穿;古老的铜鼓被铁链紧锁;盛
期刊
冬天,天寒地冻,暖气成为市民取暖的必需品。然而,一些暂时不适合集中供暖条件的家庭,依然要靠烧蜂窝煤来取暖,曾经拉着平板车满载着蜂窝煤的送煤工,如今已开着省力的三轮摩托车风里来雨里去,穿行在街头巷尾,他们不辞辛苦,把温暖送给人们。随着城区集中供热面积的增大,需要蜂窝煤的家庭也逐渐减少,送煤工的身影正在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  早晨8点,在槐荫区八里桥煤炭店,44岁的周师傅忙忙活活地往车上装蜂窝煤,一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