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起心灵的自助平台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ie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阶段是人成长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已初步形成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自我意识、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增强。这就要求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既要面向全体,积极主动地发挥预防、引导作用,也必须注重个别差异,配合学生的主体性产生实效。为实现上述目标,淮安市楚州中学建立了“心理健康自助平台”,更好地践行了心理辅导工作“助人自助”的宗旨。
  开发优质阅读资源
  高中阶段,学生信息获取以视觉符号为主,心理健康资料的自主阅读成为高中生获取心理指导的重要方式。为此,学校加大优质阅读资源的开发力度,2009年,开展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的实验研究, 编写的《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实现了将教材的重点从课堂使用转向课外延伸。《读本》根据调查、访谈的结果,选取了高中生中常见的问题,如适应、学业、应试、情绪、人际、网络、异性交往、生涯规划等,就学生诉说的主要困扰进行分析,结合明白易懂的心理学理论说明,提出针对性的指导建议,既保证了内容的科学性,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作为学生的自助读物,《读本》在编写时极为重视阅读体验。每个单元由“我说我心”(故事入题)“心理导航”(what,是什么)“知识链接”(why,为什么)“心灵鸡汤”(how,怎么办)“名人名言”(暗示、点题)“心灵感悟”(引导,自我感悟)六个部分组成,逐层递进,条理分明;案例尽量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大量选用精彩故事和美文,中间穿插漫画、心理图片等,同一单元中内容的选择与呈现形式也多有变化,以增强《读本》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读本》并非单纯的故事书,为了帮助学生加深感悟,投入实践,其中加入了非强制的作业内容。如各单元末的“心灵感悟”模块,供读者写下自己的思考与感受;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并记录每天的执行情况和感受,从而见证自己的能动性,培养自我监控的习惯和能力。
  除《读本》外,学校还定期印发心理宣传读物,刊登普及性知识、经过技术处理的案例和问答等,并参与淮安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共同体“心理云”平台的建设,不断拓展对学生来说有趣、有益、便于取得的心理健康信息。
  丰富心理健康活动载体
  在提供优质的阅读资源之余,学校也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资源,以各类活动为载体,唤起学生对心理健康话题的注意,并对自助阅读的效果进行补充和增益。
  学校每月提出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主题,保留学生自由阅读的权利的同时,在该主题框架内展开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本月的主题是“情绪管理”,学校心理健康活动课则以“情绪”为主题,开设情绪知识讲座,学校刊物征集相关稿件,每位学生在班级“心理驿站”张贴情绪箴言等。利用不同层次、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活动,尽可能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如此,一个月成为一个大的活动周期、一堂大型心理活动课,从而突破了心理课课时少、衔接难、存在感薄弱等障碍。
  此外,还有独立于每月主题的团体辅导,根据观察或反馈来的学生行为表现选择内容,由心理老师共同商定方案,招募适合学生自愿参加;读书会活动中的心理主题读书会,由同学推荐、点评《读本》以外的具有心理启示的书籍等。
  最后,学校开设学生发展指导中心,配备心理辅导设施和经过专业训练的辅导人员,严格按照心理咨询伦理,为来访同学提供个体咨询服务。并且设有“姜老师心理热线”,为不愿现场咨询的同学排忧解难。
  多种载体相互配合,最大的好处是学生在学校能够经常触及心理健康话题:感兴趣的同学能够主动参与,从中获益;不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了解一些相关知识,至少在需要时知道可以获得哪些资源和如何求助。
  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
  为使学生能够真正像自助取餐一样自由地利用学校心理健康资源,避免受“心理问题”的污名化误解的影响,学校注重营造轻松的“就餐”环境,让学生无负担地在学校里谈论心理话题。
  学生的安全感首先来自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学校现有专职心理教师1名,兼职教师10名,定期组织教研、培训、学习活动,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形成了一支专业可靠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无论专兼职教师,均经常客串各个班级的班会课,与同学相互熟悉,拉近距离,树立阳光、亲和的形象。心理咨询室在正式咨询时间以外,欢迎学生随时访问,闲聊休息,来者不拒,成为学生紧张高中生活的一个放松之地,无形中对他们的心态调节起到了帮助作用,也让心理咨询成为一件“正常”的事。
  另外,学校的班主任和学科课任老师也经常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精神渗透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同时注意维护和改善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除了教师队伍,校园里还活跃着一批心理咨询员,他们既是心理健康部门的亲善大使,也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尤其在危机干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乐于助人的品质、细心周到的态度,以及在培训中掌握的心理调适技巧,都使得自己成为对外辐射正能量的积极榜样。
  优质的教育资源,多样化的接触渠道和可信赖的师资队伍,搭起了楚州中学的心灵“自助平台”,三者相辅相成,正帮助楚州中学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上主动关注心理、积极改善行为的健康之路。而楚州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将在创新之路上继续前行。
  【姜怀智,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教科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王富丽
其他文献
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所长,副教授  为什么要读《论语》?  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读《论语》?在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我们今天读《论语》,切中了当前文化建设的脉。  不仅如此,我们今天读《论语》,还是现实生活的需要,具体地说,就是追求美丽、成功、幸福人生的必然要
"幽幽山谷中,百合在开放……理想在如山的文化中徜徉……青青校园中,百合在开放……孩童在欢歌笑语中成长……"这是由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川大附小")余强校长亲自作词的
《朱永新教育小语》中写道,教育的根本目的应是使人“文化”进而“人化”。学校教育要真正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坚持德育为先,通过开展生命教育,唤醒人的生命意识,让生命健康生存和发展。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气息。”江苏省郑梁梅高级中学以生命教育为主线,创新德育工作,让这座美丽的校园洋溢着浓郁的生命气息。  让学校文化更“有爱”  一个校园需要一种精神、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和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