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M融合趋势下高校“三馆”合一体制的构建与实践

来源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基于LAM融合的国内外实践和理论研究,探讨LAM融合趋势下高校“三馆”合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信息生态学与协同创新理论为依据,结合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三馆”中心建设经验,提出高校“三馆”合一构建模式及相关建议,包括提高站位,切实重视;注重“三馆”文化统整和协同创新;发挥图书馆工作先导性作用等。
其他文献
伴随着我国愈来愈多的图书馆开始尝试开展口述历史工作,口述资源已成为我国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重要构成.在对英国国家图书馆“国家生活故事”工程(NLS)口述历史工程进行介绍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调研、比较分析和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其口述历史资源建设实践进行分析,总结其实践特色.NLS口述历史资源建设具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立体化的社会资金援助体系、较高质量的口述历史资源、合作采集模式作用日益凸显以及多元化的开发利用方式五方面的特色,能够为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资源建设提供参考.
文旅资源数据开发利用是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的必由之路.为了推动文旅资源数据开发利用实践发展,文章在分析我国文旅资源开发利用总体特征的基础上,运用个案研究法,从四川省文旅资源数据开发利用个案出发,总结实现文旅资源数据开发利用的关键因素——多元主体协作、制度体系完善、多元技术融合、文旅知识凝练,进而提出推进文旅资源数据开发利用的策略.
社会化视频平台已成为图书馆进行服务推广的主要渠道之一.以B站为调查平台,对公共图书馆账号开通情况、账号形象建设、账号更新情况、账号影响力以及账号运营内容等进行调研,剖析公共图书馆B站运营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发现,公共图书馆B站运营存在账号开通率不高、运营管理不规范、视频内容同质化、缺乏专业性人才的问题,应从这4个方面改进以提高社会化视频推广效果,更好地通过视频平台为用户提供服务.
文旅融合背景下,中国图书馆如何与旅游深度融合成为重要议题,国外典型经验能为国内实践提供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指导.鉴于日本观光立国战略已提出近二十年,图书馆与旅游融合的实践经验较丰富,梳理归纳日本图书馆与旅游融合的主要发展历程,剖析日本图书馆在融合中的功能定位和主要特征,得出图书馆与旅游融合要促进旅游真实性、寓教于乐性、审美性和时间效率性的结论.最后,从明确功能定位、创新性推进策略、完善政策工具等方面对我国图书馆与旅游融合提出政策建议.
学科馆员3.0是在新型科研范式兴起、科研信息环境变化、学科交叉与技术融合以及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关备受关注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是以数据驱动为主要特征、以多源数据为基础、以大数据技术应用为依托的新一代学科馆员.文章首先分析了学科馆员3.0产生的背景,然后对学科馆员3.0的内涵进行了探讨,最后以用户需求为牵引对其服务体系的构建进行了讨论.
在后疫情时代和信息化时代叠加的背景下,提出对图书馆信息素养线上培训进行项目化管理,实现信息素养培训与互联网技术、先进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以推动信息素养教育转型升级.以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线上培训的实施为例,基于项目管理理论,介绍线上培训的组织运作.首先项目整体设计时明确线上培训目标,利用工作分解结构图做好项目的 全面规划;进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质量管理和沟通管理等;最后在项目收尾阶段进行总结、评估和存档工作.实践结果表明,项目化管理线上培训可以有效地保障培训顺利进行,提升培训效果,
阅读推广与学科推广在推广形式及内容方面表现迥异,阅读推广的学科化转型是高校图书馆基于其“服务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职责使命做出的重要调整.文章以高校读者学科阅读存在问题为出发点,分析学科推广的内容,就学术型文献推广、学科高利用率文献推广、一流学科一流专业文献推广及学科核心作者群推介四方面作以重点阐述.统筹图书馆、教学院系、职能部门、学科带头人、读者代表等多方力量,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学科推广机制,以期使高校图书馆学科推广工作取得最大成效.
红色文化资源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资源,图书馆开展红色文化资源的阅读推广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增进国家认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目前,红色文化资源阅读推广影响程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其推广资源数字化及整合程度不高、推广过程缺乏连贯性、推广内容呈碎片化且创新性不足、推广主体单一等.在红色文化资源阅读推广中,图书馆收集、挖掘及整理红色文化资源并形成有体系的红色文化文献信息资源、红色文化数字空间资源以及红色文化戏剧影视资源,进而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知识的“浏览式-沉浸式-场景式”一体化阅读推广模式.为深化红色
文章在简要回顾相关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以大赛为主体的全民信息素养框架,分析其内涵和设计,提出其可操作性强、接受度高、适用性广等优点,并展开价值讨论。文章认为全民信息素养框架的价值取向应该倾向利用而非研究、能力而非知识、大众而非精英,以大赛为主体的全民信息素养框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可以带来批判价值和启发意义。
在高校校园内读者日常活动区域投放智能书柜,将图书推送至读者视线内,可增加图书借阅量,缩短读者借还书时间.智能书柜管理系统采用“线上+线下”的图书借还模式,读者在线上预约借书/还书,线下至智能书柜端取书/存书.智能书柜内部的图书按独立空间存储,由书柜内部机械夹取装置完成自动上下架.智能书柜多区域分布场景提高读者借还书效率,提升读者借阅体验效果;图书 自动上下架减少管理员工作量,提高图书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