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深入,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已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一致共识。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广泛,但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依然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多极主体间的交流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探究交流、培养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质的重要渠道。因此,如何紧紧抓住语文课堂教学这根弦,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努力探索,致力以课堂教学改革,是每个语文教师面对的挑战。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更高效呢?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的实践,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优化方法,正确定位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讲台上教师从上课到下课忙个不停,从头讲到尾,讲台下的学生照着老师的讲解记个不停,这样,学生就成了老师的“复印机”,在老师“无微不至”的讲解中,学生学会的只是“死记硬背”,成了被动、陪衬的角色。这样角色的错位,使本应该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也因为重复而变得机械僵硬,学生不用开动脑筋,学习的依赖性也就越来越严重,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极低。面对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我没有照搬使用,而是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变通、创新,然后大胆放手,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自己该做的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方式和角色的转变激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他们自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深深明白: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作为教师,只需要发挥好自己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享受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因此,我非常注意观察了解学生,运用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引导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主动感悟、体会课文。如在教学《绿叶的梦》一课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对课文进行质疑问难,并让学生找到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朗读,感悟语言,体会真情,然后再让学生谈自己独特的感受。学生小晴结合课文和自己平时的阅读积累,得到了这样感受:“春天,我跑遍油菜花飘香的田野,春草萌动的郊野,听着屋前屋后小树上欢快的小鸟声,仿佛走进了一个奇异的大花园。”这样的学习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又尊重了学生的心灵舒展与精神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真正成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
二、发扬民主,平等互动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阵地,和谐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是因为民主和谐的氛围能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环境,激发他们的思维,他们自热而然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鼓励学生不要一味听从老师的讲解,或者完全相信资料和参考书,应该学会有自己的见解。因此在课堂上,我都会让学生大胆地说,人人说,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无拘无束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活跃起来,他们把自己不同的理解在课堂上都拿了出来,这样,学生就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不是只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为了让学生能更主动发言,我往往淡化学生回答内容正确与否的评价,只是对学生回答行为作出评价。学生回答正确及时给予鼓励,当学生回答困难时,我会面带微笑对他说:“请你大胆一点,别紧张,知道多少就说多少。”学生回答错误时,我没有否定他们,而是带着鼓励和期望说:“你能大胆发言很好,说错了没关系,相信下次一定会正确。”整个课堂就像师生聊天一样,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全方位地受到赏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自信心。轻松、快乐、愉悦的心理状态与畅所欲言的氛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他们的思维,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正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等人认为:“只有在真诚、理解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学生才能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热情地吸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人格。”
三、加强指导,提高能力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 这也就是叶圣陶说的“教是为了不用教”的思想。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最大的目的就是应该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的能力真正提高。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为老师,应该把语文知识和学习、运用知识的方法,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找出知识的规律,掌握学习与运用知识的方法,再运用这些规律性的知识与正确的方法,在读写等训练中去获得新的知识,形成再学习的能力,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如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老师在教学生识字的过程中,就可以交给他们识字的方法、识字的规律,教会他们拼读的规则,教会他们如何识记字形。学生在长时间的教学中,自然教会积累一定的基础,也就可能触类旁通,他们的识字能力就相应提高了。又如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把理解各种文体的方法教给学生,在学习中找出规律,然后让学生模仿训练,从而得到自己的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自己的能力。当他们的能力上来时,教学效果也就出来了。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教学艺术,它是以教师深厚的功力、广博的知识、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为基础的。高效课堂的生成需要我们用心去走近学生,使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欲望,课堂上学生觉得快乐而有趣,他们就会有高涨的热情去学习,课堂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这样老师和学生就实现了双赢。
一、优化方法,正确定位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讲台上教师从上课到下课忙个不停,从头讲到尾,讲台下的学生照着老师的讲解记个不停,这样,学生就成了老师的“复印机”,在老师“无微不至”的讲解中,学生学会的只是“死记硬背”,成了被动、陪衬的角色。这样角色的错位,使本应该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也因为重复而变得机械僵硬,学生不用开动脑筋,学习的依赖性也就越来越严重,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极低。面对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我没有照搬使用,而是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变通、创新,然后大胆放手,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自己该做的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方式和角色的转变激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他们自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深深明白: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作为教师,只需要发挥好自己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享受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因此,我非常注意观察了解学生,运用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引导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主动感悟、体会课文。如在教学《绿叶的梦》一课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对课文进行质疑问难,并让学生找到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朗读,感悟语言,体会真情,然后再让学生谈自己独特的感受。学生小晴结合课文和自己平时的阅读积累,得到了这样感受:“春天,我跑遍油菜花飘香的田野,春草萌动的郊野,听着屋前屋后小树上欢快的小鸟声,仿佛走进了一个奇异的大花园。”这样的学习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又尊重了学生的心灵舒展与精神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真正成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
二、发扬民主,平等互动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阵地,和谐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是因为民主和谐的氛围能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环境,激发他们的思维,他们自热而然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鼓励学生不要一味听从老师的讲解,或者完全相信资料和参考书,应该学会有自己的见解。因此在课堂上,我都会让学生大胆地说,人人说,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无拘无束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活跃起来,他们把自己不同的理解在课堂上都拿了出来,这样,学生就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不是只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为了让学生能更主动发言,我往往淡化学生回答内容正确与否的评价,只是对学生回答行为作出评价。学生回答正确及时给予鼓励,当学生回答困难时,我会面带微笑对他说:“请你大胆一点,别紧张,知道多少就说多少。”学生回答错误时,我没有否定他们,而是带着鼓励和期望说:“你能大胆发言很好,说错了没关系,相信下次一定会正确。”整个课堂就像师生聊天一样,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全方位地受到赏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自信心。轻松、快乐、愉悦的心理状态与畅所欲言的氛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他们的思维,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正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等人认为:“只有在真诚、理解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学生才能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热情地吸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人格。”
三、加强指导,提高能力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 这也就是叶圣陶说的“教是为了不用教”的思想。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最大的目的就是应该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的能力真正提高。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为老师,应该把语文知识和学习、运用知识的方法,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找出知识的规律,掌握学习与运用知识的方法,再运用这些规律性的知识与正确的方法,在读写等训练中去获得新的知识,形成再学习的能力,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如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老师在教学生识字的过程中,就可以交给他们识字的方法、识字的规律,教会他们拼读的规则,教会他们如何识记字形。学生在长时间的教学中,自然教会积累一定的基础,也就可能触类旁通,他们的识字能力就相应提高了。又如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把理解各种文体的方法教给学生,在学习中找出规律,然后让学生模仿训练,从而得到自己的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自己的能力。当他们的能力上来时,教学效果也就出来了。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教学艺术,它是以教师深厚的功力、广博的知识、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为基础的。高效课堂的生成需要我们用心去走近学生,使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欲望,课堂上学生觉得快乐而有趣,他们就会有高涨的热情去学习,课堂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这样老师和学生就实现了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