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应用柴胡疏肝散干预脑卒中后抑郁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中医药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l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症;柴胡疏肝散;早期干预
  中图分类号:R277.733;R277.7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08-0071-02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增加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降低康复效果,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等[1]。有研究表明,PSD如不加以治疗,可持续1年或更长时间,不但加重病痛,同时增加了家庭和社会负担,甚至可增加脑血管病的并发症及病死率[2],故积极干预PSD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基于中风发病初期存在肝失条达、气机郁滞的病因病机,以柴胡疏肝散早期干预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神经科学会及中华神经外科学会1996年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3]。中医辨证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中“脑卒中气虚血瘀型”的辨证标准[4],证见患侧肢体麻木,偏瘫,或肢体无力,口角流涎,气短乏力,心悸自汗,手足肿胀,舌质黯淡,苔白腻、或见齿痕,脉细或涩。
  1.2 纳入标准
  ①住院患者,经颅脑CT或MRI确诊为首次缺血性脑卒中;②病程1周以内;③中医证型为气虚血瘀型;④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5]<17分;⑤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①卒中前有抑郁病史者;②严重脑卒中患者、卒中后严重失语者及严重视、听力障碍不能配合观察者;③既往痴呆者;
  通讯作者:林亚明,E-mail:panboxi@yahoo.com.cn
  ④既往有影响肢体功能障碍疾病者;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
  1.4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符合条件的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50例,男18例,女32例;年龄45~79岁,平均(60.92±8.47)岁;平均病程(2.50±0.95)d;既往病史:高血压16例,糖尿病7例,冠心病5例,血脂异常36例。对照组50例,男18例,女32例;年龄50~76岁,平均(61.56±7.10)岁;平均病程(2.48±0.72)d;既往病史:高血压18例,糖尿病7例,冠心病6例,血脂异常37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基础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控制血压及血糖;另予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黄芪60 g,川芎10 g,赤芍10 g,桃仁10 g,红花10 g,地龙10 g,当归10 g,法半夏10 g,茯苓15 g,陈皮15 g,白术15 g,胆南星10 g,酒大黄6 g,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服。30 d为1个疗程。
  2.1.2 干预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以柴胡疏肝散(柴胡10 g,白芍15 g,香附10 g,郁金20 g,枳壳10 g,夜交藤30 g,合欢皮30 g)与益气活血通络汤合方,每日1剂,水煎服。30 d为1个疗程。
  2.2 观察指标与方法
  ①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HAMD-17[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3]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R)[6]评分,统计PSD发生情况。HAMD-17≥17分为PSD患者。采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定,分值越高,代表缺损程度越重。ADL-R共有20项,总分为20~80分,以总分20分为正常,总分>20分即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26分或2项以上功能丧失为异常;单项1分为正常,2~4分为功能低下。②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评价其安全性。
  2.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治疗前后HAMD-17、NIHSS及ADL-R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t经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治疗后干预组出现PSD 8例(16%),对照组17例(34%),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NIHSS、ADL-R及HAMD-17评分见表1。观察期间,2组患者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无明显异常,未诉特殊不适。
  4 讨论
  研究表明,卒中后1个月是患者PSD发病高峰期,卒中后1年内发生PSD的有一半是在卒中后1个月内发病的[7];许氏等[8]研究发现,卒中后1个月时PSD的患病率为39%。PSD降低了患者康复锻炼的愿望,使其减少了社会活动,导致躯体症状加重,影响患者原发疾病的康复和转归,增加了病死率[9-10]。有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程度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有明显关系[11]。另一项研究发现,在脑卒中后最初10个月内予抗抑郁药治疗有利于ADL的提高[12]。卢氏等[13]研究发现,首次脑卒中患者经过阿米替林干预治疗后,能降低PSD的患病率,促进康复。
  PSD的发生与气机不畅密切相关。中医认为,气虚血瘀、肝肾亏损是中风病的主要病机。病发之初,气机郁滞,肝失条达,久则致瘀致虚。肝肾亏虚,精血暗耗,髓海失养,加之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气滞血瘀,则元神受扰或失养而致“郁证”。《素问·举痛论篇》言“百病生于气”。《医方论·越鞠丸》曰:“凡郁病必先气病,气得流通,郁于何有。”根据《证治汇补·郁证》“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及《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言“木郁达之”,从调整气机着手,在益气活血化瘀的基础上,以柴胡疏肝散进行早期干预。柴胡疏肝散是治肝郁气滞证的代表方之一,方中柴胡、枳壳、香附、陈皮疏肝解郁、理气畅中;川芎、白芍、甘草活血定痛、柔肝缓急。《金匮要略》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病传脾是许多疾病中常见的传变现象,而脾病则可酿痰生湿,故配伍化痰通络之药。   本观察结果表明,中风发病初期即予柴胡疏肝散进行干预治疗,能降低首次脑卒中患者PDS的患病率,减少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其疗效及生物学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Turner-Stokes L, Hassan N. Depression after stroke: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base to inform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tegrated care pathway. Part 1:Diagnosis,frequency and impact[J]. ClinRehabil,2002,16(3):231-247.
  [2] 龙洁,刘永珍,蔡焯基.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34(3):145-148.
  [3] 秦文玲,曹红,谷玲,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神经肽γ与一氧化氮合酶的关系[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12):1249-1252.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合订本)[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3-9.
  [5] 史丽丽,赵晓晖,王瑛,等.乌灵胶囊治疗焦虑、抑郁状态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J].中华神经杂志,2009,19(12):776-779.
  [6] 田金洲,韩明向,涂晋文,等.血管性痴呆的诊断、辨证及疗效判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大学学报,2010,23(5):16-24.
  [7] Aben I, Verhey F, Strik J,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into the one year cumulative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after stroke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J].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3, 74(5):581-585.
  [8] 许南燕,江先娣.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随访研究[J].现代康复,2000, 9(4):1330-1331.
  [9] Hackett ML, Anderson CS. Predictors of depression after stroke:a systematic review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J]. Stroke, 2005,36(10):2296-2301.
  [10] Gaete JM, Bogousslavsky J. Post-stroke depression[J]. Expert Rev Neurother,2008,8(1):75-92.
  [11] Bilge C, Kocer E, Kocer A, et al. Depression and functional outcome after stroke:the effect of antidepressant therapy on functional recovery[J]. Eur J Phys Rehabil Med,2008,44(1):13-18.
  [12] Franzén-Dahlin A, Billing E, N?sman P, et al. Post-stroke depression-effect on the life situation of the significant other[J]. Scand J Caring Sci,2006,20(4):412-416.
  [13] 卢瑞春,苗丹,王昊,等.早期应用小剂量阿米替林干预首发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后抑郁[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5):355-357.
  (收稿日期:2012-02-02,编辑:蔡德英)
其他文献
日前,《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和《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意对照国际标准》2项中医药国际组织标准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以下简称“世中联”)第三届第二次理事会与第一次监事会上获得通过。  《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是以2009年5月发布的《世界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标准》为基础,结合中医学教育特点和职业需要,参考世界各国(地区)中医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由世中联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专
期刊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用药金额;用药频度;药学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2.03.048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03-0097-02  近年来,随着中药注射剂不良事件的发生,其使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为了解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笔者对2000、2005、2010年的使用情况作一统计
期刊
摘要:目的 建立颈椎康复丸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丹参、香附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白芍的有效成分芍药苷进行含量测定。Agilent Eclipse XDB-C18(150 mm×4.6 mm,5 ?m)色谱柱,乙腈-0.1%磷酸溶液(14∶86)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230 nm。结果 丹参、香附的薄层鉴别专属性强,重复性良好。芍药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豚鼠及大鼠对注射用灯盏花素诱导的主动全身过敏反应(ASA)的表现,增加与过敏反应相关指标的检测,探索从多层次、多方面评价中药注射剂潜在的过敏性。方法 将Hartley豚鼠及BN大鼠分别随机分为卵蛋白(OVA)组、注射用灯盏花素组、阴性对照组,给予相应的药物或生理盐水,进行ASA实验,观察药物激发后30 min动物ASA。取肺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采用放免法检测BN大鼠在致敏前、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衰老进程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胸腺、脾脏指数的变化及健脾补肾中药干预的效应。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健脾补肾中药大、中、小治疗组,阳性对照组,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大鼠以D-半乳糖0.125 g/(kg·d)连续40 d皮下注射建立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健脾补肾中药组采用不同剂量健脾补肾中药干预,阳性对照组予桂
期刊
摘要:目的 回顾性调查新疆5家维吾尔医医院10年以来治疗子宫平滑肌瘤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本病维吾尔医治疗原则和方法、药物种类、非药物治疗、疗效判断、护理措施等,为制定临床再评价研究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999-2008年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家维吾尔医医院确诊为子宫平滑肌瘤并接受住院治療的500例病历,以治疗学、护理学、疗效学资料为主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并总结。结果 350例符合纳入标准。蒙孜吉
期刊
摘要:目的 建立艾滋病月经不调中医诊疗规程。方法 根据文献研究结果制订专家调查问卷,采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问卷调查,利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积极度、集中程度、协调程度、满分比等的统计与评价,对操作规程进行修订。结果 经过2轮问卷调查,最终各项指标均数在1.97~2.00之间,标准差在0~0.18之间,变异系数在0~0.09之间,满分比在0.97~1.0之间,专家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均较高
期刊
关键词:复方阿胶浆;化疗;外周血象;生存质量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2.08.027  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08-0069-03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化疗药物在杀伤或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人体正常细胞也有杀伤作用,造成诸多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肝肾毒性、骨髓抑制等,使患者的生存
期刊
关键词:耳穴压豆;恶性肿瘤;化疗;恶心呕吐;便秘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2.03.027  中图分类号:R273;R259.9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03-0067-02  化疗是目前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人体正常组织细胞,引起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肾脏损害等毒副反应,尤其是
期刊
摘要:目的 优选冰荷洗剂最佳水提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以绿原酸浸出量、浸膏得率为指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进行数据处理,优化提取条件。结果 最佳水提工艺为药材浸泡0.5 h,提取2次,加水量分别为10、8倍,提取时间分别为1.0、0.5 h。结论 该提取工艺合理,稳定可行。  关键词:冰荷洗剂;绿原酸;提取工艺;正交试验;高效液相色谱法  DOI:10.3969/j.issn.1005-5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