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热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 :教育界·综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w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初中生来说,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因此,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学习现状,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将时事热点引入课堂知识的讲解中,改善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关键词】时事热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用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教师与学生都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学生要发挥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道德与法治课是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背景下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价值观的责任,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由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抽象性和理论性较强,初中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需将时事热点导入到课程的讲授中,以生动、贴近现实的手法帮助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提高法律修养。
  一、以时事热点为契机导入新课教学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导入课是关键环节。教师要以时事热点为契机导入新课的学习,新课导入新颖,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合适的导入语,将时事热点与课程知识点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提升教学效果奠定基础,同时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探索内容。
  如在学习教科版九年级第十课聚焦两会第一课时“人民当家作主”的内容时,首先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将党和国家制定的最新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时事热点内容展示出来。学生通过PPT直观学习,了解了国家性质,明白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树立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才能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学习有关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发挥主体作用探究教材内容。为此,教师要完善教学设计,丰富教学环节。时事热点的导入除了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示出来外,也可采用教师叙述和报纸新闻展示的方式。教学实践表明,将时事热点作为引子导入新课的学习中,能够发挥首因效应,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热情,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继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1]。
  二、借助时事热点激发学生关注热点事件
  将时事热点应用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目的在于激发学生以更加宽广的视角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事件,抱有一颗有热血、有理想的心,为人民服务,关心国家和社会发展,从而丰富自身的见解。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关心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公民。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了解有关的时事热点,提高学生主动搜集、分析时事热点的能力,既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又拓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
  如教科版九年级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做事,让法律规范自身行为。课程讲授之前,教师应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一些时事热点资料和法律条文,然后在课堂上组织“时事热点演讲赛”的活动,让学生将搜集的资料以演讲的方式分享给同学们,既拓展了教学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演讲后,教师应给予赞赏性的点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使学生在时事热点的学习上更有动力,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法律的能力。
  三、将时事热点应用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要求
  时事热点应用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具有一些要求,教师要根据这些要求进行教学设计,保证发挥时事热点在引导学生知识学习上的作用。
  (一)时事材料的选择
  时事热点的学习,除了布置学生查找资料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用,也应自主查阅和选择合适的时事材料辅助教学。学习时事热点的关键是选择时事材料。当前国内和国外环境较为复杂,社会环境交织其中,每天都有众多的时事发生。教师在将时事热点引入课堂上时,应注意热点事件的时间性和空间性,选取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时事材料,接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和学生感兴趣的时事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关于时事材料的选择,来源很重要,来源必须真实可靠。由此,教师可考虑从国家制定的发展目标、方针政策、召开的重大会议以及在经济文化领域取得的重大成绩等方面着手选择时事材料,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教学。
  (二)将时事材料与课堂教学相融合
  众所周知,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困难在于其抽象性较强,学生不能直观地了解知识,造成学习困难,提不起兴趣,课堂教学也因此受到影响,没有活力,师生之间互动性不强。改善这一现状的方法是将时事材料的生动案例与课堂知识学习相融合,增强课堂教学活力,激发学生对课堂知识学习的兴趣,在对时事材料的学习和理解上,做到了解社会现实,提高分析社会的能力。如讲授“珍惜生命”的内容时,教师可将“天津塘沽爆炸案”引入课堂教学中,在教学前播放简短视频,让学生了解消防武警官兵不顾安危救人的场景,从中感受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式授课时,引导学生学会珍惜生命,时刻记住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社会发展需要自我奉献。
  (三)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改革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由此,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对所搜集的时事热点展开具体讨论,培养学生对时事热点的应用能力。如《战狼2》电影上映后,得到了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票房纪录可观,由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对学生提问:“《战狼2》票房出现暴增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有的学生說是因为情节好看,有的学生说是因为其能激发爱国情感等等。处于新时代的学生,更应该具有爱国情怀,更应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这样通过电影引发学生讨论,从而联系学生发展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2]。
  四、结束语
  将时事热点应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上不仅仅是为了改善该课程抽象性强的状况,更为重要的是为了使课程与社会发展现实联系起来,使课程的发展更具有潜力。学生可通过课堂知识的学习,掌握热点事件,提高分析社会现实的能力,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成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锡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时政教学的应用探微[J].考试周刊, 2018,(32):148.
  [2]黄保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时政引入策略分析[J].中学教学参考, 2017,(28):63.
其他文献
编辑同志:一个月前,我将爱车借给男友驾驶后,不曾想,因为男友刚拿到驾照不久,既不太熟练,也没有什么驾驶经验,当前面3辆大型货车接踵而来时,由于心慌而手忙脚乱最终撞上护栏。
【摘要】作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重点环节,写作训练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要求较高,而语文写作教学过程面临诸多困难。文章立足于我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有效教学的方法与技巧,以期突破我国目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桎梏,实现我国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应用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作文教
到了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出了机场就是火车站。火车站台上有多台刷卡机,上车前要用购买的交通卡刷一下闪着蓝光的圆形感应器。进了火车车厢,首先是行李区,除放箱包外,还可以放自行车
电子物流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完成物流全过程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实现从网络前端到最终客户端的所有中间过程服务。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各种软件与物流服务的融合应用。
【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主要从“课前要有好的问题设计”“根据学习内容不失时机地实施课堂提问”“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对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四个方面对如何有效实施课堂提问进行了阐述,并结合教学实践得出了一些有效实施课堂提问的方法。  【关键词】课堂提问;信息技术;评价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提高农村小学中老年
【摘要】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过于机械化,不利于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和创新意识。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作文教学方法,即体验式教学,简要分析了体验式教学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小学作文教学;应用分析  传统的作文教学比较死板、机械化,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背诵大量的古诗词、名言佳句和美文等,一味地用各种华丽的语言堆
【摘要】“心理匹配”是指从心理学角度处理教材,优化教学手段,达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小学生具有率真、善良、好动、多问等特点,教师要从“心理匹配”的角度出发,主动“匹配”小学生的这些天性,深入挖掘教材的魅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心理匹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欲
【摘要】要想培养出高质量的优秀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就必须要高度重视品德与生活教学的开展。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法,给予学生更多的表演空间,并发挥出现代教学手段的积极作用,进而促进品德与生活教学的顺利开展,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的建设性目标。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法;品德与生活教学;应用  目前,体验式教学法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得到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与关
【摘要】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兴趣,学习也一样。文章论述了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实践操作,多创设小组活动交流,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和沟通交流的能力,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主动、积极地配合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使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激发;兴趣;提高;效果  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兴趣,学习也一样,富有兴趣,可以让学生踊跃参与探究知识,研究规律,从而创造性地应
初中科学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往往是因为实验效果不佳,操作不便等原因成为教学中的“硬伤”。因此,开展实验研究,改进实验,提升实验效果,使得实验教学在解决教学疑难问题中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