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磁性能铁氧体的3D打印及其应用研究

来源 :硅酸盐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m6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传统陶瓷成型方式难以甚至无法制备高性能复杂结构的不足和局限性,采用一种直写陶瓷3D打印技术,通过配制可打印的陶瓷浆料实现陶瓷结构近净尺寸成型。研究了锌含量对镍锌铁氧体微观形貌、结晶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锌含量x=0.4(Ni1-xZnxFe2O4)时,由于阳离子分布效应,铁氧体饱和磁场强度(Ms)可达到76.3 emu/g。此外还研究了陶瓷浆料的配制,并利用直写3D打印技术得到复杂三维
其他文献
混凝土3D打印是现代数字化制造的典型代表,因其智能化、个性化、绿色建造的工艺优势受到广泛关注。作为一种新型建造方式,3D打印为建筑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并对传统混凝土材料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如何提升混凝土材料与3D打印技术的适应性,实现3D打印技术在建筑中的广泛应用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概述了混凝土3D打印技术的发展历程,系统论述了混凝土3D打印材料在流变性、可挤出性、可建造性以及力学性能方面的研究现状,同时,介绍了3D打印模板技术在装饰及异型构筑物上的典型应用,以期为混凝土3D打印的研究与未来工程发展
耐碱玻璃纤维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无机非金属纤维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而3D打印作为新兴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有较高匹配度和广阔应用前景。本文通过在3D打印砂浆中掺入不同掺量的耐碱玻璃纤维并调节减水剂用量,制备一系列打印性能良好的砂浆,探究耐碱玻璃纤维掺量对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要获得良好的打印性能,跳桌试验流动度建议在180~220 mm之间;砂浆抗折强度随耐碱玻璃纤维掺量增加而提高,强度增幅最多可达99.2%;砂浆抗压强度随耐碱玻璃纤维掺量增加先提升后降低,纤维最优掺量
信息化教学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是高职教育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本文以“数字逻辑”课程中的“计数器”这一教学单元为例,引入信息化教学方法,采用“线上加线下”翻转课堂和“实验驱动法”的方法,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三方面进行了分析。通过教学实践反馈,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方式接受度良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围绕陶瓷粉体在光敏树脂中的分散,研究了粉体性质、分散剂种类及其掺加量、固含量对光固化ZrO2陶瓷料浆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粉体性质对料浆的流变性能有着显著影响,比表面积小、球形度高的ZrO2陶瓷粉体更有利于配制低粘度、高固含量的料浆;料浆的流变性能以及稳定性主要受分散剂种类及其掺加量的控制,以相对粉体质量4%的X-100分散剂制备的陶瓷料浆的流变性及稳定性更佳;固含量与粘度之间的关系满足Krieger-Dougherty模型。本文对分散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
立体光固化(SLA)作为碳化硅陶瓷材料3D打印的主流方法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立体光固化成型的碳化硅素坯,进行了脱脂与反应熔渗试验,通过烧结过程中密度、强度、收缩率、微观结构的变化,研究了立体光固化成型碳化硅素坯的烧结特性。结果表明:脱脂后样品具有较低的烧结收缩率,特别是增材方向,为0.88%,脱脂后的坯体强度为0.26 MPa;光敏(UV)树脂的残留热解碳(PyC)呈网状结构连接碳化硅颗粒,热解碳局部出现断裂,同时样品沿打印层间出现微裂纹;反应熔渗后残留热解碳与硅反应生成β-SiC,连续相硅
本文提出一种全新的硅酸盐水泥(PC)与碱激发矿渣(AAS)交替3D打印工艺,并基于该工艺打印了硅酸盐水泥-碱激发矿渣复合试件。在试件干燥前后,分别采用X射线断层扫描成像技术(CT)分析了各复合试件以及碱激发矿渣打印试件的微观结构,并测试了各试件干燥前后的抗折与抗压强度。结果表明,碱激发矿渣与硅酸盐水泥的抗干缩性能不同,在内部湿度下降时,两种材料的打印界面容易因干缩不一致而开裂,引起打印成品微结构劣化以及力学性能下降。尽管如此,采用交替3D打印工艺,硅酸盐水泥有效弥补了碱激发矿渣强度的不足,打印成品的抗折与
目前,我国对煤系高岭土资源的整体深加工技术水平较低,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本文分别以煅烧煤系高岭土和环氧树脂为原料和粘结剂,利用激光选区烧结工艺制备多孔煤系高岭土陶瓷,研究了环氧树脂含量对多孔煤系高岭土陶瓷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制备的多孔煤系高岭土陶瓷主要物相为莫来石和方石英,其孔隙分布均匀。随着环氧树脂质量分数从10%增大到25%,多孔煤系高岭土陶瓷素坯的抗弯强度由0.17 MPa增大到0.32 MPa,多孔煤系高岭土陶瓷的抗弯强度由2.81 MPa减小到0.82 MPa,其气孔率由50.37%增大
本文研究了纳米氧化铝(NA)对硅酸盐水泥浆体的早期流变性、中期水化特性和后期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且分析了三个阶段之间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NA的掺入增大了新拌水泥浆体的屈服应力和塑性黏度,且当NA掺量范围为3%~5%时,屈服应力和塑性黏度最大增幅均超过110%。在水泥浆体中掺入NA明显改变了硅酸盐水泥早期的水化放热速率和放热量,并且使得浆体在各龄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有所增长。对于该复合胶凝体系,早期的水化放热量与流变参数呈指数增长的变化趋势,而放热峰值速率与抗压强度则存在近似线性的函数关系。
固硫灰渣是循环流化床燃煤技术的主要副产物,如何高效、清洁地利用这一类固体废弃物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固硫灰渣的研究成果,从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微观结构、典型特性等方面综述了固硫灰渣的主要特征。相较于粉煤灰等其他燃煤副产物,固硫灰渣中存在游离氧化钙、硫酸钙和无定形铝硅酸盐物质,且颗粒疏松多孔,这导致其具有明显的火山灰活性、自硬性和水化膨胀性等特性。同时本文分析了固硫灰渣作为水泥混合材使用时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结果表明,固硫灰渣特殊的组成、微结构和性质导致其作为水泥混合材使用时,必须
针对四川某钛精矿中存在的硅含量过高的问题,提出了摇床重选法分离二氧化硅的方法。通过球磨工艺获得不同粒径颗粒,然后采用摇床进行重选,研究粒径大小、粒径组分占比、冲程等因素对钛精矿含硅相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随着磨矿时间的增加,-200目(<75μm)钛精矿占比逐渐增加。当研磨时间为8 min时,-200目钛精矿的占比为83.0%(质量分数)。随着冲程的增大,SiO2的品位和TiO2的回收率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当冲程为15 mm时,Si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