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职校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ru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职校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浓。提高职校生的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把语文课堂教学变成实践的场所,使语文教学达到“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境界。
  关键词:职校 语文 兴趣 提高
  
  目前,职高学生的语文基础不扎实,信心不足,畏难、厌学情绪较严重,语文运用能力低得可怜,有的学生连普通的家信、申请书之类的日常应用文都不会写,阅读文章的能力更是叫人哭笑不得。语文教师大都在感叹:现在的职高学生素质越来越差,一问三不知,学习兴趣不浓。如何改变职高语文教学的这种现状?笔者认为:
  
  一、培养想象力,激发学生阅读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材呈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学生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学生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的艺术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象,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象,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又如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我请学生根据画中的荷叶或生活中所见,把荷叶与芭蕾舞女组合起来,想象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因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于是,静静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舞女们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地旋转。随着想象的驰骋,学生们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象中得到了复活。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象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二、把语文课堂变成实践的场所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无时无刻不存在语文知识的运用。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可见广泛的语文实践活动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重要途径。
  根据中职学生好动爱玩的特点,我们可以把语文课变成表演课、朗读比赛课、演讲课、讨论课,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提高语文运用的能力。比如,我经常选择一些现实性、教育性比较强的文章,在课前采用朗读比赛的方法,要求学生先对文章进行反复的诵读,体会文章的意境,与作者进行内心交流,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讨论,这样既促进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表达的能力。
  再比如,应用文一直是学生们最不愿意上的课,因为比较枯燥无味,常常台上拼命讲,台下打瞌睡,效果极差。其实,在讲这一类文章时,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设置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应聘”一节时,我设计了许多招聘情境,在班上进行模拟招聘。学生们为了在招聘时一显身手,纷纷开动脑筋,忙得不亦乐乎。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相关知识的运用,而且新知旧学和实践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了锻炼。
  
  三、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调动学习兴趣
  
  1. 职校学生有充足的课余时间,因此我建议学生们在课下多读一些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晚自习时,我把自己读书的乐趣和感受讲给学生听,诱发他们读书的兴趣;课堂上我还经常结合课文内容讲一些名著片段,然后鼓励学生课下补充阅读。在我的鼓励下,晚自习时有的學生把我的书借去,能够专心致志地读两节课。这些就是好现象,如果长期坚持下来,不但使学生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也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提高了阅读能力,语文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
  2. 鼓励学生写日记。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和记,精读、博览和大量练笔。在教04级机电班时,我要求学生写周记。在周记中,学生或记录看到的名词雅句,或抒发内心所思所想,或进行文学练笔,或评述班级发生的琐事。学生写完以后,我及时评阅,把自己阅读完以后的感受及时反馈给学生,多鼓励少批评,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对待。这样,周记就成了师生沟通对话的平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
  3. 开展现场采访、辩论、演讲、讲故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语文学习不仅要重视书面语言的培训,更要重视口头语言的练习。有资料表明,人的一生中在进行人际交往时,有40%的时间在说话,可见口头语言的训练对中职生来讲是多么重要。职业学校的学生表达能力普遍较差,从上课的情况来看,他们不仅不会说,而且还不想说。为了让他们能够说,我开展了多种活动,锻炼学生开口说话的能力。比如教学“采访”一节时,组织学生对听课教师进行现场采访,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但是,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训练,教师都要牢牢记住自己的职责。既不能包揽包干,也不能随意放羊,而要时时关注,主动参与活动的组织、开展、总结工作,真正以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它的作用远远超过外动力(即来自教师、家长的“压力”、“灌输力”)。实践证明,要教好语文,必须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语文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把学生引导到自觉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里,尽可能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当学生的思维达到“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境界时,那便是语文教学的成功之日。
  
  参考文献:
  [1]郭娟.语文教师应多进行写作训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4.
  [2]王耀辉.谈职校语文课诵读教学的改革.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6.
  [3]金振邦.阅读与写作.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7.
  [4]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其他文献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企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加快自身的改革创新,为今后的经营管理作充足的准备.提质增效与管理创新工作的实施,能够改变国企传统的发展模式,帮助国企迎
摘 要: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定位高校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的角色,提出了进行创新性工作的探索方法。这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辅导员 角色定位 创新    高校是培养高学历人才的场所,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其工作是一项以心育心、以德育德的精神劳动,其艰苦在于劳心、劳力、劳智慧,其崇高在于育人、树德、铸灵魂。在实际工作
新课改已谈了几年,素质教育全国也都在抓。但看身边,我总感觉到心虚:学生7:30到校,晚上6:00回家;作业、考试等折磨学生到半夜。望着窗外明媚的阳光,吐绿的柳条……我在想,身为教师,如何让学生心如窗外的天一样呢?那么,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矛盾吗?我想这是近几年所有教师都在困扰的问题。  有的教师一听说要“减负增效”,认为这是矛盾之想: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这行吗?我说:这想法不正确。我们是要让马
目的探究肺炎克雷伯菌KP14563基因对Ⅲ型菌毛功能的影响及cAMP受体蛋白(c AMP receptor protein,CRP)对KP14563基因的调控机制。方法首先,利用同源重组基因无痕敲除技术从肺炎
摘 要:文章主要就医学院校“两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理论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教学业务素质、知识文化素质的内涵与修养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医学院校 “两课”教学 教师素质    “两课”教师不同于专业课教师,一般不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教导专业技能、训练工作能力,而主要向学生灌输、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价值理念、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和无产阶级的道德观念。要求“两课”教师比专业课教师具有更
摘 要:本文从目前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搞好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对策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我们学习任何一门科学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以及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
中学生已接受十年左右的汉语文学熏陶和奠基教育,大多具备了一定的语文“才情”基础,他们最需要的是这种“才情”的提升,“才情”的个性优化,以及“才情”的不断创新与更新,从而摆脱庸常、狭隘与幼稚,为语文素质的跨越式发展开道辟路。    一、重中西思维优势兼容,给语文“才情”以时代生命    语言文学,总是最典型地沉淀着一个民族深厚的心理习性、人伦习性和社会习性,于是传统习性印记着民族渊源的“语文才情”。
摘 要: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面向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英美文学选修课的必要性,探讨了教材编选和课堂教学方法与测试的问题以及英美文学选修课和大学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并就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提出新观点。  关键词:素质教育 教材编选 课堂教学方法与测试 英美文学选修课与大学英语教学    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英美文学课程很少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但文学对当今的大学生来讲,是重要的素质教育
期刊
摘 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随着社会的需求有了较大的发展,而体育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为培养具有高新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但现阶段,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高职体育教学走到了十字路口,我们不得不对原来的体育教学改革进行重新的剖析,并提出新的对策。  关键词: 高职 体育教学 困惑与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随着社会的需求有了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