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忧患,一世清欢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zhuyi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我第三遍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仍觉不过瘾。
  他跌宕起伏的六十五年,他忧患叠加的命运,他才华横溢、旷达积极的一生,林语堂一点点地推至读者眼前。他被诬陷,被攻击,被贬谪,被流放,却从未想过去伤害任何一个人。他一辈子竭力所做的,皆是好事。
  苏东坡(字子瞻)才华灼灼,被赞誉为“文曲星”下凡。大文豪欧阳修读了他写的文章后,发出“喜极而汗下”的感慨,并对身边人说:“我将退避此人,为其让路,三十年后,没有人知道欧阳修了,都只知道苏子瞻。”
  苏东坡45岁时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任团练副使,位卑职微,连签字权都没有。但他把在黄州的四年,活成了美好的时光。当时他生活清苦,收入微薄。为不使家中出现断炊之虑,每月领到俸禄,他必将其分为30份,每份150钱,懸在屋梁上,这150钱,刚好够一日家用,出门时,从梁上取一串下来,再多就不能拿了。为了活下去,他主动改善艰难的环境,脱下长衫,换一身短打,像农夫一样开荒种地。他似乎并不在意此间的辛劳,反倒有种自足的乐趣。他甚至还梦想着,即使在此终老,也不失为一种好结局。
  苏东坡还勤于政务,无论自己职务大小,都尽心尽力。苏东坡主政徐州不足半年,就遇到了百年不遇的黄河决口。面对滔滔洪水,他指挥民众筑堤护城。洪水退后,为永免徐州百姓于水难,他兴建黄楼,以克洪水。他到杭州任太守,因水道长期没有疏导,淤塞过半,西湖水位急剧下降,他当即率众挖出淤泥,集成长堤,以便行人通过,这就是后世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被远贬惠州时,体会到当地农民弯腰插秧的辛苦,为解民忧,他苦心研究,发明了一种叫秧马的工具。他所做的一切,并不为声名,他最初的本心,只不过想帮老百姓解决难题。
  他并不只会写诗,会做事,还懂得享受。他的闲情,不受境遇限制,不依仗外力支撑。早在九百多年前,他就发现了人生幸福的真谛: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耳听之为声,目视之为色,仅为闲者得而。元丰六年与好友张怀民在呈天寺夜游,他见那庭下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投影似水中藻荇交错,隧感叹道:“哪里的夜晚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竹林松柏呢,只是没有人有闲心而已。”凡此种种皆可说明,他已经将快乐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他已深深了解,外物种种皆不能制约心灵的享受。
  他的一生,从不曾因得失的多少,从不曾因境遇的顺逆,而失去过自我和快乐。林语堂在书的最后这样写道:“人的生活也就是心灵的生活,这种力量形成人的事业、人品,与生而俱来,由生活中之遭遇而显示其形态。”
  编辑 钟健 12497681@qq.com
其他文献
一  2017年7月,一段播放量超过1000万次的视频,使一家餐厅一夜成名,日均客流量达1000人次。它就是位于北京的失重餐厅,凭无人点餐、无人上菜、无人收银的“三无”特色,受到食客的热捧。  进店入座,用平板电脑点好菜,扫码付款,短短几分钟后,食物就会沿着半空中的双螺旋轨道,完好无损地送到食客面前,整个过程大约只需要17秒钟,这就是失重餐厅炫酷的服务方式。  “失重”的创意来自于德国的“机械小霸
期刊
江蘇水碧于天、如诗如画的城乡风貌,令人瞩目、振奋人心的发展成就,开拓创新、开放包容的奋进姿态,让众多从江苏走向世界的江苏人豪情满怀,面向未来信心倍增。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江苏作为东部发达省份必须扛起的重大责任。作为东部沿海第二经济大省,江苏成为全国范围经济增长最快省份之一。江苏省统计局发布的分析报告称,以绝对值计算,自1978年至2018年,江苏GDP总量增长了3343倍。在此背景下,江苏涌现了
期刊
1953年,斯蒂芬?佩里的父亲杰克?佩里作为伦敦出口公司董事长,带领一批英国工商界有识之士,与中国开启了贸易对话。2018年10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佩里,称赞他的父亲撰写了一段中英友好的佳话。  走在父辈的道路上  1972年,24岁的佩里跟着父亲来中国。“在我们搭乘的飞机上,恰巧有前往中国访问的马耳他总理。当飞机在上海机场降落时,欢迎的鼓声让我感受到了中国的能量和热情。”在
期刊
我怀念那个憩息在美丽沼泽上的五彩鲜艳的半透明房子。住在里面,黑夜只是一瞬间,白昼漫长而绵绵不绝。巨大的云朵在天空飞快地移动,房子里也跟着忽明忽暗。  我家床底长满了青草,盛放着黄花,屋顶上停满了鸟儿。那些鸟儿的小脚印细碎闪烁地移动着,清晰可爱,给人“叽叽喳喳”的感觉,虽然它们并没有叽叽喳喳地叫。我们在帐篷里愉快地生活,不时抬头看看半透明顶篷上那些调皮有趣的小脚印。它们浑然不觉,放心大胆地在我们头顶
期刊
我离开家乡才知家乡与我的关系深重。我对自己走出去,感觉到高兴,有距离,能更多认识自己和原生地。我用了很多时间去思考我生长的土地。它在我的觉悟里,在我的日子里。这些年我不间断地借助写作、阅读了解和体会它。  时间越久,越理解了生长和断裂合为一体的一些意义,那个过程,有许多不可逆转的因素,无论悲喜,无可动摇。  在家乡,劳动和土地,都是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没有声息和渲染。尊重劳动和土地,尊重那段时间里
期刊
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海外华人纷纷捐资捐物援助祖国。大洋彼岸的美国,两名中国女飞行员李霞卿和颜雅清紧锣密鼓地筹划一场慈善募捐之旅。  从1939年3月至7月,她们驾机飞行超过15000公里,造访了美国40余座城市,最终抵达纽约。她们的故事,在美国引起了巨大关注,她们不仅为中国筹集了大量善款,也向海外传递了侵华日军非正义的舆论声音。李霞卿作为这场飞行活动的策划者,更是被誉为“东方蜻蜓
期刊
抚今追昔,拉开中国学生留学海外序幕的是一位被大多数人忘记名字的先行者。百年前,他开启了具有革新意义的留学教育大门。中国文化的走向世界,以及世界文化的涌入中国,也因此跨入一个新阶段。他就是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  放眼世界,敢为人先  1828年11月17日,容闳出生于广东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的贫困农家。  容闳7岁时,父母将他送往免费提供食宿的澳门马礼逊纪念学校学习英文。  184
期刊
第一次读《邓肯自传》,是上世纪80年代初在南京晓庄学院读书时。那时候,人们的视野刚刚随改革开放而打开,对所有新鲜的事物都像海绵吸水一样汲取着。其中外国文学作品特别受年轻人青睐。这本书是我那些年躲在寝室的床围里,废寝忘食夜读书籍之一。  邓肯是美国舞蹈家,是世界上第一位在舞台上赤脚表演的艺术家。她创立了一种基于古希腊艺术的自由舞蹈而首先在欧洲扬名,其后在德、俄、美等国开设舞蹈学校,成为现代舞蹈的创始
期刊
最美的秋天  2018年4月,我和朋友来到神往已久的巴塔哥尼亚。这个被称作“天之尽头”的地区主要归属阿根廷,小部分属于智利。正如巴塔哥尼亚的名字——“巨人的足印”所展示的那样,它就像一只大脚,延伸到了南美洲的最南端。  我们的第一段行程,主要集中在阿根廷的冰川国家公园。为了拍摄最美的日出,我们决定提前赶到山上露营等待。营地周围的山谷秋色正浓,漫山遍野一片鲜红。更完美的是,打开帐门就能看到高耸的雪山
期刊
中国药科大学江宁校区校园内花木扶疏,绿草如茵,药草满园。走进江苏药学博物馆(又名中国药科大学药学博物馆),除了能闻到花香,还能闻到悠悠的药香,穿越千古,浸润人心。  千年药史,见证时代的沧桑和变迁  江苏药学博物馆始建于1936年,最初只是中国药科大学的一个药用植物标本室,8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断收集、整理、扩建,现已发展成为国内医药院校中标本藏量最大的中药博物馆。  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达18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