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tasy1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它是建立在知识的傳播、转化和应用基础之上的,而这一切又深深扎根于教育基础之上。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
  一、激发学习的求知欲,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大量的事实证明,古诗学习比赛,通过多媒体网络的功能,播放给全班同学观看。在这个过程中,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
  将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这两者有机地结合会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在学习古诗中学生经常有偶然的发现,教师绝不能忽视学生的这种创新思维,应不失时机地帮助他们总结思维的规律,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学生思维变通性
  时代不断进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不断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起指导、启发,达成共识的作用。教师应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做到了温故知新,融会贯通,不仅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或创造精神是教育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创新意识的培养除了要让孩子们充分的认识创新,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创新,创新并非难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可见,每个人都有进行创新的欲望。那么我们老师就应该认识到孩子的这种心理需求,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产生作用并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人们如何运用知识,正所谓“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于鱼”。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求异思维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不“求异”无“创新”。历史上许多科学家成才的事实证明,往往是老师或同学一句鼓励性的话语,学校一次鼓励性的行动,启发和造就了他们辉煌的成就。创新教育不是冰冷的智力活动,而是火热的情感能动过程。因而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时就要消除代沟,消除师道尊严,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畅所欲言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的种子在心坎上萌发。
  总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各抒己见,通过激励、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点燃学生幼小心灵中创新的火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要发现和催开学生创新的花蕾,要在民主平等这块创新教育的土壤中不断进行“培土、浇水、施肥”,为创新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学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有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等思维品质。在教学中,课堂练习是必备环节,是知识通向能力的桥梁。每节课授课不超过30分钟,剩余时间指导学生做课堂练习不失为发展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练习时,按难、较难、易在黑板上出题,然后心里暗暗按好、中、差学生点名到黑板上当众做题,其余同学在下面做。在同学们做完之后,当众表扬做对的同学,个别人做错时,把责任归于偶然的不稳定因素所致,在改正后予以充分肯定其能力,使评价成为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催化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对问题大胆生疑、大胆设问、各抒己见。在讨论中融会贯通新旧知识,增强学生质疑的自信心和竞争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打破旧的教学模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教学相长。
其他文献
目前,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不扎实;不善于逻辑推理、归纳与综合;表述能力差、答题不规范;等等。其归根结底是学生缺乏地理思维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掌握正确的地理思维方法成为地理教学的首要任务。  思维导图不仅吸收了脑科学的最新理论,同时又得到教育学相关理论的支持。这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为地理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产生了新的活力。笔者通过三年的
期刊
赣教云教学通2.0是在现代教育信息化的理念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一款辅助教师备课和上课的软件,借助于赣教云教学通2.0备课功能,教师可以赣教云教学通2.0资源库中快速精准地搜集到一些与教材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资源,并能夠对这些教学资源进行个性化修改与整合。借助于赣教云教学通2.0上课功能,教师可以将各种 PPT 课件、视频资料、Word 文档、电子白板、电子课本等融合到一起,更好地发挥这些教学资源在辅
期刊
教了二十多年小学数学了,应该说我对教材已经非常熟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都能把握到位。教材千变万变不离其宗,可我们的孩子,出生在不同的时代,真的是不能同日而语。二十年前,孩子震摄于老师的威严,课堂上不敢出格。而如今,作为一名小学老师,一名一年级的老师,特别还是一年级的数学老师,你还能靠震慑自己的课堂吗?显然是不可以!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特别好奇,对自己的行为没有约束意识和能力,注意力特别容易转移。
期刊
学校是育人的摇篮,班级是学校的细胞,班主任是学校工作的“主角”。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神圣的工作,担负着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为祖国培养小康社会建设者的历史重任。教书重在“育人”,“教”和“育”是对立的统一,既不能相互代替,也不能相互分离。我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尤其注意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和校内外环境开展工作。我相信“身教言传,水滴石穿;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的道理。如果教育者能抓住工作重点,就
期刊
关键词:多媒体 信息技术 信息效果 创新 拓宽 渗透 整合 培养能力 自主获取  随着我们教学多媒体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语文教学不可避免要应对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新思维冲击。在提倡创新,张扬个性的今天,语文教学强调应拓宽学习和应用的领域,使學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拓宽思路、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何才能快速有效地获取语文课程的相关信息,
期刊
摘要:体验式学习是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成果。学生通过学习体验能够建构自己的思想认知,能在有效的学习环境氛围中提升自己的综合学习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运用体验式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在获取文本知识内容的同时,进一步进行相关的学习探究活动。根据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体验式学习是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有效形式。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
期刊
21世纪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各个学科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目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吸取他人经验的同时,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教学方法上必须要大胆改革,不断探索创新,以适应我们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和发展。  对教师来说,在数学课的教学中要灵活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最
期刊
音乐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是一种为了达到音乐教育目的而调整教师和学生相互联系的活动方法。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重视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为了更好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对音乐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是极其必要的。  一、音樂教学方法是随着音乐教学活动的出现而逐
期刊
一、创新情境数学教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情境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不同的情境来讲授知识能够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由情境可认启发学生对解题思路的独特的想法与思路,这一过程既是形成数学构思的过程,也是展开合理解题思路的思维过程。在情境教学模式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创新思维,并积极主动地发表对解题思路的见解,从积极参与教学的实践中,
期刊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有着独特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对于农村初级中学来说,由于学生的智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物理的兴趣和爱好,对物理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学生的基础也是参差不齐的,导致在物理教学中出现了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生“消化不了”的两极分化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培优补差”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们就应该正确地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培优补差”工作必须从头抓起,根据八、九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