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动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及措施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_love_s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师生互动是教学情境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的教学过程。教学改革提倡师生之间要建立和谐、积极的互动关系。师生的有效互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生积极性,还可以提高提高学生情感体验。本文以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为着力点,分析农村小学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探讨教学改革的环境下,如何提高师生的互动性。
  关键词 师生互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4-0136-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不断进步,素质教育改革也不断推进,农村小学教育逐渐规范。农村小学数学之间的师生互动性由以前的经常被忽视,到现在的师生之间的互动性的不断增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对于小学数学的课堂的不断发展,学生学习效果的促进有良好的作用。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可以影响数学课堂的学习效果,从而提升农村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增强学生课堂的互动性,促进师生和谐以优化数学课堂的教学成果。
  一、师生互动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师生互动,这一理念在课堂教学模式中,就是要教师不仅是给予学生知识,同时要教会学生获得知识方法也就是说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这就决定了数学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小学课堂中数学的教学应该是以开发学生的大脑,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主要要求,同时,教师应该充分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因此师生互动的表现要更加突出。
  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也体现了人际之间的关系,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互动这种对话的前提是在自主和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这样双方才能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和沟通。因此,真正意义的师生互动,首先就是要实现与学生谈话的平等,通过互动倾听学生存在的问题,同时,教师可以分解学生的反馈决定教师的教学进程。
  二、师生互动的措施和方法
  (一)师生建立和谐的平等关系
  教学课堂是通过师生间的相互协作相互反馈来完成和实现。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的传播者,逐渐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就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与教师进行思想的交流和沟通,教师也应该学会去聆听学生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和反馈,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意识的提高和反省。数学是素质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门学科,因此在数学教学课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及时反馈学生的意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在教学备案和课程设计方面实现角色的转换,为学生的互动提供更多的条件。
  (二)师生之间注重情感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应该是随时随地的发生。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让教学氛围尽量宽松,在教学语言上应该采用激励式的方式点燃学生的思维的火花,通过提问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答,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仅是有智力因素参与,同时也有极大的情感因素,因此教师与学生应该在心理方面和情感方面形成更重要的互动性,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情感因素会在学习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可以说情感因素,可以相互促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同时也会丰富发展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促进教学活动的有利进行,教师应该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具有深度的话题,组织学生进行检讨,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理解,情感沟通,密切配合的一个共同体,这样不断的完成数学的教学。
  (三)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首先要树立问题意识,通过设计教学问题,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展开与学生的互动,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学习能力。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掌握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数学是在不断解决问题,同时也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因此,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运用师生之间对话的形式提出问题,这种语气应该是和蔼的,具有探讨性的语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启发启发学生思维。通过提问的互动形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在互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回答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成功的感觉,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数学课堂的参与程度,同时也实现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意识。
  (四)给予学生积极的指导和鼓励
  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指导,同时在情感上和心理上也要进行观察和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中不断增强互动性,实施积极有益的探索活动。师生互动,应该以引发学生在学习兴趣为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应该以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为主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来引起学生进行思考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抓住学生的心理,让小学生的思维迅速的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进程。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知过设置情景的方式让学生之间进行活跃积极的探讨,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過程中能够真实的体验到快乐,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能够在自主合作的空间里进行学习,教师与学生的数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见解,可以进行论证,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能力与解决问题的决心。
  良好的师生互动不仅对教学成果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师生互动中,学生也不断增强了学习的能力,可以说,师生互动式教学相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薛朝晖.数学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3(11).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思想对学习效率有直接性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是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中的重点内容。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具备超强的逻辑思维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途径  中图分类号:C41,C961,D43,TH161 .5文献标识码:A文
摘 要 学会自主学习,不仅要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乐于学习、敏于求知,既能自主自觉学习,又能与他人合作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探究,并能够把学习所得运用于社会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本文针对如何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到了一些意见和措施。  关键词 小学;学生;能力;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8,D43,A,Q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摘 要 素质教育中,小学美术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由于各种各样的内在和外在原因,导致每个学生都存在差异性,即使是美术学科也存在后进生。那么如何提高美术后进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呢,这就需要美术教师怀抱满腔热忱、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尽心专业、反复、耐心的教育。  关键词 后进生;美术学科;表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4-0133-01  小
摘 要 核心素养理念指导的小学数学教学,是有别于传统应试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将培养学生适应于未来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作为课堂教学的重心。小学数学教师应立足数学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社会对学生数学素养的要求,将核心素养融入各个教学环节。  关键词 数学意识;创新策略;开展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4-0132-0
摘 要 尝试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特征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紧扣这个灵魂,大胆尝试,交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尝试教学法;小学数学;巧用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4-0135-01  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曾经
摘 要 写作是一种艺术化表达自己所见所想的活动形式。写作应当成为个体深度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手段,应当成为个体的一种需要。但是,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却成为了学生的最头疼的任务,学生普遍认为写作难度较大,自己无从下笔,不知从何说起。因此,本文就小學语文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展开论述,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写作活动的开展措施,为优化写作、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 小学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