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行拳走架阐微

来源 :少林与太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changjing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至今,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政府对大众运动场地的长期投入,我国已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运动群体,其年龄分布之广,纵观大众群体的运动项目,太极拳排在所有运动项目的首位。太极拳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备受世人喜爱,其健身养生的功效不言而喻。
  俗话说:“行家一出手,知道有没有。”现今社会习练太极拳的人数众多,但真正懂得如何去练习的人并无一二。笔者通过总结多年的习拳经验和对拳友练拳时的观察,发现多数人对太极拳的习练只停留在外形姿态的模仿——徒手操式的太极拳价段。拳论云:“由着熟到懂劲,由懂劲价及神明。”太极拳的练拳过程必须“周身一家”、“上下相随”,为此笔者以头、上肢、下肢三个部分为例提出它们各自在太极拳行拳走架过程当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只有把握住所提的问题,不断地去贴近,在往后练习太极拳的过程当中才能逐渐增长自身功力。
  头:头在太极拳行拳走架当中是非常重要的,拳论云:“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对于头的描述一般都包含“项”在内,太极拳如何做到“顶头悬”?我们不妨把项直起来感受一下。“项”也叫做颈、脖子,把脖子直起来,下巴微微内收,即“直项圆胸”,这样才能“顶头悬”,“顶头悬”才能“神贯顶”。光有“直项圆胸”还不够,太极拳的十三势中提到过“进、退、顾、盼、定”这五种技法,其实“顾”与“盼”都是对眼神而言,称为“左顾、右盼”,在太极拳“左顾右盼”的前提条件是眼睛直视前方三到五米的范围,这也就恰到做到了“顶头悬”。我们可以自我感觉一下,当我们在行拳走架途中,眼神所注视的距离范围会直接影响到我们身形的姿态,“看远了动作飘,看近了动作僵”。为此,保持眼神控制在三到五米范围之内,下巴微微内收,且直项圆胸的这一状态,是对于头部在行拳走架当中的具体要求。
  上肢。《运动解剖学》对上肢的解释是:“人体的组成部分之一,包括肩、肘、前臂和手。”太极拳对手的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手的基本形态,二是行拳走架过程当中手的技法形态。太极拳要求手的基本形态是“自然舒指”。何为“自然”状态呢?人们在行走的时候两臂随脚步重心前后摆动时,手的状态就是一种自然的状态。那在自然的状态下稍微给点力度,让指头舒张开来且舒服,这就是太极拳的手了。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兰花指”等其他形态的手都不是太极拳的手。在行拳走架过程当中,手的技法形态又是怎样的呢?以简化太极拳左野马分鬃承接右野马分鬃为例:在重心移至左脚收脚脚尖点地的过程当中,右手的形态应为“抄手形态”,即掌心向下,掌指朝前,力点位于大拇指鱼际内侧。对于前臂的要求呢?拳论有云:“虚实分明■贯穿。”以简化太极拳为例:太极拳中的右抱球动作,其重心在右,且右手臂在上、左手臂在下,掌心相对。有研究指出:在做抱球动作时,应体现出两个力,分别是向心力与张力,向心力向内,张力向外就是所谓的“■劲”,这两个力互为作用力。做左野马分鬃承接右野马分鬃时,在重心前移收右脚脚尖点地的过程中,左手手臂在保持“外三合”前提下做出“■”的动作,只有保持前臂的这种状态才能使得太极拳“■劲”不丢。太极拳的“肩”与“肘”应始终做到“沉肩坠肘”,切忌“耸肩落肘”。在行拳过程中,保持手的准确性(野马分鬃:下手放在髋关节斜前方)有利于肩的松沉。所以在行拳走架过程当中,注意肩、肘、前臂和手的形态有利于培养太极拳的整体感。
  下肢。下肢是指人体腹部以下的部分,其包括臀部、股部、膝部、小腿和足部。在太极拳的行拳走架过程当中,对臀部的要求是“自然敛臀”。对股部的要求如拳论云“进退需有转换,迈步需有折叠”,这里的折叠包含了大腿与小腹(股部)的折叠。为此在行拳走架时候,我们做前进步时,应体现出大腿与股部的折叠过程。在对膝部的要求上,拳论云:“两足常常里扣,两膝盖常常里合。”这主要说的是在行拳走架过程之后对于太极拳定势架的要求。太极拳的行拳过程必须“周身一家”。对裆部的要求是要“裹档”,如果我们在行拳过程当中不能做到足与膝的扣与合,就会犯“敞裆”的弊病;与此同时在行拳过程当中,重心虚实转化,膝始终处于“屈膝”的状态。那如何做到“屈膝”的状态?这又与足有密切的联系,还是以上面的为例:在左野马分鬃转换成右野马分鬃过程中,在重心后移到右脚的时候,左脚膝盖不能移僵,且左脚脚尖往左方摆脚时,应是翘脚尖,而不是勾脚尖,翘脚尖才能使得膝盖微屈。对足部的要求,除了以上所说它与膝的相关联系外,还应注意到足部包含了踝关节与脚掌,它在行拳走架过程当中,在做前进步时候,应按拳论所云:“迈步如猫形”、“前进之中必有后蹬”,在迈步落脚的一瞬间应弧形前落,且落地后的后脚应把脚跟抬起,前脚掌撵地前蹬完成太极拳的行拳走架的弓步。对于小腿来说,拳论云:“其跟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腿部在太极拳的行拳走架过程当中起到了传递力量的载体作用,在拳架定势时应是小腿微屈,保持太极拳拳架的自然松静的状态。
  太极拳的习练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的习练与正确的理论指导;对太极拳拳谱的研习,是提高太极拳行拳走架质量最直接快速的方法。正所谓“拳无理不明,理无拳不精。经无论不明,论无经不通”。
其他文献
“五一”小长假,老爸带我回了一趟老家。村子里到处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淡淡槐花香,正是采槐花、蒸麦饭的好时节。我和爸爸亲自动手采了好多带了回来,除了自家吃和送朋友以外,还
期刊
腰是太极拳的核心修炼点,是太极拳道之关键,是太极技击之真正玄机所在。正如拳谚云:“形意拳,八卦步,太极腰。”又云:“打拳不活腰,终究艺不高。”学习太极拳之难,最难的就是对腰功的理解、领会和把握。腰功是太极拳练家终生追求、一世修炼的至高境界,古时非入室弟子不传也。那如何才能正确修炼好太极腰呢?其实,修炼者在行拳走架时,关键是要抓好如下几条原则。  一、腰管肢形原则  腰管肢形是正确修炼好太极腰的根本
钢丝蛇形软鞭是中国武术奇门软兵器械之一,由牧鞭、牛鞭、马鞭变异发展而来,系钢丝制造而成,由鞭把、鞭身、鞭梢三部分构成。鞭身又分为根段、中段、梢段,鞭身上系有红绸称为
目的探索四点三面法在颅内血肿引流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0例脑出血患者全部采用四点三面定位法行颅内血肿置管引流术。结果四点三面定位方法置管,引流管头端均在血肿靶心1cm
本文简介美国当前饮水消毒剂、消毒副产物的最高污染物水平和最高污染物水平目标,监测规定,以及消毒副产物前体的去除要求。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在神经导航下经鼻蝶手术治疗的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术后MRI影像学检查结果,21例患者中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术中配合。方法对20例神经导航辅助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术中配合经验进行总结。结果20例中,前5例术前注册时间平均40rain;后15
(十六)【原谱】眼神游移,其心必怯。目识无神,其艺必浅。
一、通背之道通背者何也?通即是通达之意,贯通之法:背乃人之脊背,动作之则。本由于背,背通肩,肩通肘,肘通腕,腕通于手掌,手通于指:肩背向下通于腰,腰通胯,胯通膝,膝通足,足通步,步通身:身通手
2016年11月17日7时30分,随着指挥中心的倒计时,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万众瞩目中成功发射,指挥室内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  随着“神十一”的成功“上天”,搭载宇航员陈冬也走入了大家的视线。  陈冬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小时候的陈冬很乖,爱运动、爱学习,做完功课就去打打篮球、游游泳,父母不仅从来不干预儿子,还鼓励他多参加体育运动,有好身体才能有好未来,所以这个爱学习又爱玩的孩子,一直是同学们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