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隐私,应当受到大人的尊重

来源 :幼儿教育·家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u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隐私”,不少人总觉得这是成人的事,与孩子特别是与幼儿根本不搭边。其实,这种观点有些偏颇。客观地说,幼儿也有隐私。一般来说,幼儿的隐私主要是其生活中不愿意为他人所知晓的事情。其中,大到父母离异,小到自己身上长了一颗黑痣等。
  通常情况下,2岁半的孩子就知“羞耻”,其主要表现为:在别人面前袒露自己身体的隐私部位时,会产生羞耻感。3周岁的孩子会有一些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小秘密,比如:对尿床之类的“毛病”十分敏感,觉得这会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丢人”。4岁以后的孩子则会有越来越多不希望别人知道的事,比如:对于自己过胖、过瘦、眼小等生理或身体上的缺陷,往往相当敏感。若大人经常跟别人提及这些,孩子就觉得是在揭自己的“短”。对自己某次游戏得了最后一名,某次郊游出了洋相,或因不听话被打、被骂、被罚站等“失意”的历史特别在乎。这些都是孩子隐私意识的最初表现,是自然产生的。此外,幼儿们往往十分看重自己独处的小天地,甚至视之为“私人领地”。若家长经常进去“检查”,孩子会觉得这是公然侵犯自己的隐私。
  诸如此类,都可视为幼儿的隐私。对此,许多家长心存疑问:孩子本来不懂啥是隐私,硬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升为“隐私”,致使孩子在大人面前遮遮掩掩,这岂不是在亲子之间制造隔膜吗?其实不然,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看,尊重幼儿的隐私,意义有二:
  其一,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生活中,有些家长强迫孩子在别人面前展示屁股上因顽皮而落下的伤疤。尽管大人有时完全出于无意,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会侵犯孩子的隐私权,但这一做法却实实在在地给孩子心灵造成了伤害。因此,尊重孩子的隐私,更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其二,有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作为一个自然人,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和成人一样,可以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可以有自己的思想行为,可以有属于自己的小秘密,所有这些,构成了完整而健康的人格。一定的隐私意识能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这样更有利于形成独立的个性,也更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有一项对3~6岁幼儿所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没有隐私意识的孩子往往比具有一定隐私意识的孩子显得幼稚,他们的适应能力也普遍比后者差;而具有一定隐私意识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他们也更能赢得其他小朋友们的尊重。
  作为家长,我们一方面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另一方面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隐私意识。
  首先,告诉孩子哪些事别人不应该知道。比如: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在外面无意中说出爸爸妈妈经常吵架、打架,从而使自己的家庭一下子成为邻居们议论的焦点。孩子之所以会透露自己的“隐私”,是因为孩子不知道这些信息不应让别人知晓。因此,家长平时和孩子交流时,可直接向孩子讲明哪些事可以让别人知道,哪些事只能自己和爸爸妈妈知道。将隐私具体化,避免孩子不知不觉向他人透露自己的隐私,从而给自己或家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是培养孩子隐私意识的一个有效方法。
  其次,家长要有良好的保护隐私意识。孩子隐私意识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家长自身具备良好的隐私意识十分重要。很难想象,一个四处打听、随口传播别人隐私的家长,会注重培养孩子的隐私意识。因此,家长应做孩子的榜样,同时,创设属于孩子自己的空间。比如,与孩子分床睡,为稍大一些的孩子设立单人房间,允许孩子保留个人秘密等。
  再次,孩子隐私意识的培养应当适度。作为年幼的孩子,必须在家长的监护下健康成长。因此,在培养孩子隐私意识时,要防止孩子无原则地将一切都当做自己的隐私,要保证家长对孩子尽到最大限度的监护职责。
  总之,尊重和保护幼儿的隐私,从根本上说,就是尊重和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生活中,大人在孩子面前要言行谨慎,切莫信口开河,无意间侵犯孩子的隐私权,给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作者系河南省郑州市金拇指幼儿园教师)
其他文献
儿子第一次进游泳池时那撕心裂肺的哭声和伸出双手求助的眼神,我依旧记忆如新。当时我忍痛让他以这种状态在水里待了半个小时——支撑着我狠心度过这半个小时的信念就是:“他会适应的。”  但半小时后,我后悔了:如果换成是我,这样子在水里拼死挣扎,真的就会适应吗?  我迅速把儿子从游泳池里捞了起来。并在之后两年里,再没有主动要求儿子去过一次。直到他自己提出。  作为心理咨询师的我,有两种治疗方法经常采用,那就
欢欢喜喜过大年    小小孩,上大街,  锣鼓队,敲过来,  金龙队,舞过来,  旱船队,划过来,  高跷队,踩过来,  秧歌队,扭过来,  欢欢喜喜过大年,  唱呀跳呀笑起来。    风娃娃    风娃娃,起得早,  东西南北到处跑。  叫醒小鸟唱歌谣。  叫醒蝴蝶把舞跳。  叫醒小鸭子,  跟着妈妈去洗澡。    下雪了    下雪了!  下雪了!  屋顶戴白帽,  树木穿白袄。  只有小狗不
【内容简介】  该书作者全惠星被称为“韩国首席妈妈”,全惠星博士为前耶鲁大学教授,现任东岩文化研究所理事长,她培养的6个子女均为哈佛大学或耶鲁大学博士,毕业后都在美国政府或大学担任要职。作为有跨文化背景的母亲,全惠星博士发扬了不同文化的教育之长。她强调德胜于才,重视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培养,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尊重孩子的天性,帮助孩子养成健康向上、乐于助人的生活品格,提倡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下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赫洛德·傅斯博士研究发现,拥抱可以让人更年轻、更有活力,并能让家人之间更亲密。常常拥抱你的孩子,能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变得更坚强。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个重要的照料者,被照料者和照料者之间紧密的情感联系被心理学家定义为依恋。当你张开双臂拥抱孩子时,他们在大人的臂弯里感受到了爸爸妈妈的体温。这让亲子之间的依恋关系进一步得到加强,也给孩子带来了安全感,让他们感到自己无论做
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做点心,一定是不少孩子乐意做的事:这和玩橡皮泥也差不多,多好玩啊。好吧,下面就介绍几种好吃点心的做法。其实做法很简单,但是当孩子吃着自己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的点心,味道就不一样了。    春卷    春卷一般有两种口味,甜的和成的。原料:春卷皮、笋、猪肉、香菇、豆沙、盐做法:  1、准备馅料:  成馅:笋丁、肉末、香菇丁,调好味,下锅炒熟。(不要有汤汁)甜馅:豆沙馅。  只要把馅料准备
家长自己要守文明  子女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一切都是孩子模仿的内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孩子做到的事,家长必须先行。我们与女儿出行时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公共道德和秩序,以自身行为去影响孩子,如文明开车,懂得礼让;跟女儿一起去看电影、参加公共活动时把手机调到震动。我们处处向她显示有礼貌,有教养的举止是多么值得骄傲。时刻提醒自己,什么情况下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遵守公共规则,
美国老师会把这些解决方法都做成小卡片贴在教室里,还会跟孩子用玩偶来做练习,比如两个玩偶之间闹不愉快,该怎么办?  对于身体、心理、认知都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来说,情绪爆发的频率通常挺高——我们家就有一个活例子:逃逃的情绪爆发点特别让人捉摸不透,有时是为了抢一个玩具,有时是因为想吃一颗糖,有时只是因为没睡好……各种应对方法我都试过,偶尔一两次甚至会因为自己情绪忍不住 “吼回去”。  但他在美国上学这几
吴舟越  养育心得   我很重视培养儿子的独立精神。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他爬上爬下、拆卸玩具,我一般都不干预。我要求他“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让他自信、勇敢地尝试和创新。当儿子遇到困难求助时,也总是鼓励、启发他再试试,不轻易出援手。    梁语馨  养育心得  我想女儿快乐地成长。我常带女儿去接触大自然,参加音乐班和幼儿综合教室的学习,和她一起做蛋糕及手工艺,让她在做游戏和玩耍中学到知识和礼仪。兴
儿子是个小淘气,因为总是惹事,所以幼儿园老师每隔两三天就把我们留下来谈话。每次面对老师的训导,小家伙都洗耳恭听,接下来一段时间,在幼儿园的表现会好很多,而在家里却依然不改小淘气的风采。正因为这样,我以为只有老师能管住他,于是把教育的责任都推给了幼儿园。  一天,儿子又淘气了,把幼儿园的活动室弄得狼藉一片。当我赶到时,老师正在批评他。“老师你多批评批评吧,他只听你的。”我向老师表示感谢。“只听我的?
在一部老电影《死亡诗社》中,一名文学老师带着孩子们在山洞中击节而歌,为孩子们带去了关于自由、尊严、价值、美以及生死的思考。这个故事并不是虚谈,诗歌确实能对人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现代数字媒体、娱乐的冲击下,诗歌渐渐变成了一種太过老派的艺术,是生活中最可有可无的存在。在各类知识付费平台上,如得到、千聊等,最畅销的课程是财经管理、情感、美容,鲜少有关于诗歌的内容。在中小学生喜欢的直播平台上,二次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