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骨锚在指深屈肌腱止点重建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手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e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指屈肌腱Ⅰ区损伤临床较常见,修复的方法很多.近期我们对4例屈肌腱Ⅰ区损伤的患者采用微型骨锚重建指深屈肌腱止点,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1.一般资料:本组4例5指,男3例4指,女1例1指;年龄18~35岁,平均28岁.拇指1例,环指3例,环、小指同时损伤1例.锐器切割伤2例3指,机器压伤1指,与人扭打抓伤1指.合并指神经损伤3指,均无骨折.闭合性撕脱伤2例2指,开放性损伤2例3指.伤后至手术时间为2-4h2例3指,24 h 1例,36 h 1例.临床检查表现为患指呈过伸状态,远指间关节不能主动屈曲,近指间关节可屈曲,远指间关节掌侧压痛阳性;手部X线片未见异常。

其他文献
2005年,笔者在<中华手外科杂志>第21卷第4期中曾对近10年来国内外文献中出现的"非创伤性"、"自发性"、"不明原因"的周围神经卡压与扭转病变,局部形态呈"沙漏样"或"腊肠样"损害作了回顾分析[1],提出了虽然命名多样,但形态基本相似,唯其病因依然不明,寻找病因应是我们今后的主要任务。
脑肿瘤干细胞(braintumor stem cells,BTSCs)发现以来,BTSCs的来源成为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BTSCs起源于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sells,NSCs)的基因突变 [1],而最新提出的干细胞壁龛(niche)学说认为壁龛作为十细胞生存的微环境,通过与干细胞之间的直接和(或)间接作用影响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从全球发展态势看,各国抢占信息技术发展制高点的步伐明显加快.党中央、国务院紧扣时代脉搏,将信息技术发展应用提升到国家战略新高度,先后推进实施了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
期刊
史济湘教授于1921年出生于上海,1947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当时有位法国教授对他说:“你们国家还很穷,传染病是项很有社会意义的课题。”可时值社会动荡,物价飞涨,年轻的他不得不为了维持生计,放弃了这一建议,怀着“不为良相,就为良医”、报效社会与人民的抱负,来到震旦大学医学院广慈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前身)任外科住院医师,先后从事过骨科、妇产科、小儿外科、神经外科、麻醉科的临床工作
不断探究集群通信系统车际无线设备间电磁干扰的预测方法,有利于降低电磁干扰对无线设备运行的干扰,对提升集群通信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对集群通信系统车际
设计了一种用于2.45GHz有源标签接收机的低中频正交下变频混频器。改进了传统的吉尔伯特结构,采用了共享跨导正交结构和电流注入技术,以提高混频器的增益,减小混频器的噪声。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行业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通信行业的要求,通信网络结构日趋复杂,系统耗电量不断提升,降低通信行业经济收益.本文通过探讨
基于TSMC 0.18 μm CMOS工艺,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双频段低噪声放大器(DB-LNA).在输入级中,采用了2个LC并联谐振网络串联结构,结合PMOS管的源极负反馈电感,实现了DB-LNA在双频段
沧州市气象信息网络传输业务监控系统的实现主要是建立和维护数据库以及开发应用程序.基于此,本文重点介绍了沧州市气象信息网络传输业务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