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功耗双频段低噪声放大器

来源 :微电子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kk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TSMC 0.18 μm CMOS工艺,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双频段低噪声放大器(DB-LNA).在输入级中,采用了2个LC并联谐振网络串联结构,结合PMOS管的源极负反馈电感,实现了DB-LNA在双频段的输入阻抗匹配.在放大级中,采用CMOS互补共源放大结构和电流复用技术,在提高系统增益的同时,实现了DB-LNA的低功耗.在输出级中,采用NMOS晶体管作电流源的源跟随器,对信号电压进行缓冲,实现了输出阻抗匹配.利用ADS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低噪声放大器在1.9 GHz和2.4 GHz 2个工作频段下,其增益(S21)分别为26.69 dB和20.12dB;输入回波损耗(S11)分别为-15.45 dB和-15.38 dB;输出回波损耗(S22)分别为-16.73 dB和-20.63 dB;噪声系数(NF)分别为2.02 dB和1.77 dB;在3.5V的工作电压下,静态功耗仅有9.24 mW.
其他文献
抗癫癎药物(AEDs)引起的肝损伤(HI)最近重新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被称为AEDs代谢综合征.在英国发现的339例16岁以上成人重症药源性损伤中,331例死亡(不含药物过量和疫苗接种),
短波通信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广泛的应用,短波通信具有设备简单,电路调度容易等特点,目前在军事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并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由于短波通信应用越来越广泛
2005年,笔者在<中华手外科杂志>第21卷第4期中曾对近10年来国内外文献中出现的"非创伤性"、"自发性"、"不明原因"的周围神经卡压与扭转病变,局部形态呈"沙漏样"或"腊肠样"损害作了回顾分析[1],提出了虽然命名多样,但形态基本相似,唯其病因依然不明,寻找病因应是我们今后的主要任务。
脑肿瘤干细胞(braintumor stem cells,BTSCs)发现以来,BTSCs的来源成为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BTSCs起源于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sells,NSCs)的基因突变 [1],而最新提出的干细胞壁龛(niche)学说认为壁龛作为十细胞生存的微环境,通过与干细胞之间的直接和(或)间接作用影响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从全球发展态势看,各国抢占信息技术发展制高点的步伐明显加快.党中央、国务院紧扣时代脉搏,将信息技术发展应用提升到国家战略新高度,先后推进实施了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
期刊
史济湘教授于1921年出生于上海,1947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当时有位法国教授对他说:“你们国家还很穷,传染病是项很有社会意义的课题。”可时值社会动荡,物价飞涨,年轻的他不得不为了维持生计,放弃了这一建议,怀着“不为良相,就为良医”、报效社会与人民的抱负,来到震旦大学医学院广慈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前身)任外科住院医师,先后从事过骨科、妇产科、小儿外科、神经外科、麻醉科的临床工作
不断探究集群通信系统车际无线设备间电磁干扰的预测方法,有利于降低电磁干扰对无线设备运行的干扰,对提升集群通信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对集群通信系统车际
设计了一种用于2.45GHz有源标签接收机的低中频正交下变频混频器。改进了传统的吉尔伯特结构,采用了共享跨导正交结构和电流注入技术,以提高混频器的增益,减小混频器的噪声。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行业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通信行业的要求,通信网络结构日趋复杂,系统耗电量不断提升,降低通信行业经济收益.本文通过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