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鹅瘟病预防方法及措施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ulsww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鹅瘟病是危害鹅养殖的主要疾病,该病具有规模性、常见性和多发性特征,该病还具有较强的流行性特征,可以引发急性的败血症,瘟病主要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的一种急性亚急性败血症,该病主要见于雏鹅1月龄以内,主要表现肠炎症状。该病在雏鹅阶段的发病率为100%,死亡率达90%,通常在雏鹅出壳后的4至20天出现发病症状。小鹅瘟病对外界抵抗力强,通常成年后的鹅无症状,该病毒可以经过卵传播方式传递。在集约饲养的环境中的该病传播的速度更快。小鹅瘟病防治质量已经成为决定养鹅成败的关键因素。当前小鹅瘟病防治体系建设还要进一步完善,应当加强小鹅瘟的认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种母鹅免疫
  增抗小鹅瘟母源抗体的含量才能达到有效抗瘟前几天的目标。小鹅瘟病毒是中合病源体的主要载体,当前种母鹅的免费主要由母鹅的源抗体经卵子方式传递给雏鹅,从达到新雏鹅自带抵抗小鹅瘟病毒的能力,从而减少后期给药注射抗病源体的能力,母鹅免疫的方式对雏鹅可以起到极强的保护作用。因此,我国当前普遍的推广使用母鹅免疫的方法,母鹅免疫在我国已经取得了较高的成功率,经母鹅免疫方式康复的雏鹅可以有效提高抗体水平,并且保证抗体持续的时间更长,可以更好的达到减少小鹅瘟强毒感染概率的效果。种鹅免疫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适应感染周期内对雏鹅的影响,避免了自然感染小鹅瘟强毒的问题,同时避免了经卵垂直传播造成的侵害。我国在推广种鹅免疫法过程中积极了大量经验,首先,根据地方小鹅瘟病的特征,积极培育和广泛选择抗病性好的免疫原、在保证免疫质量的同时还要不断延长免疫期、并且加强疫苗的安全性实验,从而培育出安全的疫苗。其次,还要充分的分析本地区小鹅瘟病的病流行性特征,以及存在的典型症状,在此基础上依靠病毒分离情况来确定免疫方案,应当根据疫情综合决定采取一次或二次加强免疫的方法,做到在有效的血清保护试验基础上来提高免疫水平,还要强化雏鹅发病期内的控制有效性,把母鹅免疫的方法放在较大的养鹅场,重点做好种母鹅免疫,做到既经济又实惠的控制细小病源体感染雏鹅的目标。
  二、雏鹅免疫
  雏鹅通过注射小鹅瘟弱毒疫苗的方式可以得到免疫效果,应当对无母源抗体的雏鹅采用疫苗注射的方法。鸭胚弱毒疫苗或鹅胚弱毒疫苗是当前使用的主要疫苗手段。在注射疫苗时应当重点关注雏鹅母源抗体对疫苗造成的感染,防止雏鹅早期感染的症状,达到提高雏保护质量的效果。母源体的存在会对雏鹅产接种疫苗产生较大的影响,疫苗接种后应当采用科学的免疫应答保护。一般应答保护的时间为7天左右。加强种蛋及孵户的消毒是防止疫苗注射后早期感染问题的重要手段。如果雏鹅免疫的关键在于防止出现早期发病的情况,防止人为感染因素造成的影响,应当采用严格的消毒与紧急注射抗小鹅瘟病血清的方法达到有效控制疫情的效果。在疫苗免疫期后还要采用科学的保护措施,达到有效注意疫病情况,提高疫病控制率目标。
  三、抗血清及卵黄抗体的合理应用
  当前治疗小鹅瘟病的难度较大,抗小鹅瘟血清是治疗小鹅瘟病主要方法,采用卵黄抗体可以达到较好的预防效果。了为降低小鹅瘟的危害,应当采用早期预防和治疗方法,以便于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临床治疗时可以采用抗小鹅血清或卵黄抗体达到较好抗体效果,应当控制好用药的用量,做好血清等的检测工作,并且保证操作的安全性,新生雏鹅预防采用皮下注射方式,注射抗体的剂量应当为0.3~0.5毫升,对处出现临床症状的雏鹅应当增加皮下注射量,通常控制在0.8~1.5毫升,对于大龄的雏鹅还要适当的增加注射剂量,还可以采用多次少量注射的方法,以便于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标。小鹅瘟病毒易滋生于污染的环境当中,因此还要配合清理环境,做到易感发病期内保护工作,并且控制好疫苗注射的时间间隔,以便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
  四、免疫监测
  免疫监测有效预防小鹅瘟大规模爆发,提高该病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措施,只有建立完善的小鹅瘟的监测机制,才能达到全面提高预防质量的目标。首先,应当建立完善的免疫监测体系,加大规模化养殖场的监测力度,形成全覆盖的小鹅瘟病数据上报机制。其次,重点提高种鹅免疫水平,强调提高种鹅疫苗的接种率,在大的种鹅场全面提高种鹅的免疫抗体的质量水平。第三,进一步加大对大规模养鹅场母源抗体监测,重点分析是否存在母源抗体参差不齐的现象,并且及时的抽象和专门检测是否存在无母源抗体雏鹅,如果存在无抗雏鹅应及时采取抗血清或卵黄抗体注射,防止出现雏鹅带病现象。对小鹅瘟免疫不明种鹅的雏鹅还要加强抗体监测。进一步加强免疫检测知识的宣传,重视种鹅免疫监测,从而防制小鹅瘟病免疫检测成本过高,盲目性较大,疫情控制不及时的问题,及时的拨付检测费用,效果又不理想,还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
  五、小鹅瘟病的流行特点
  小鹅瘟病是一种有较强流行性的疫病,该病与饲养方式和饲养条件有直接关系,该病的流行具有不明显的周期性,主要表现为亚临床或者处在潜伏感染的状态当中。有时小鹅瘟病在某个地区间隔一至两年流行,有时还可间隔三、五年流行一次。首先,该疫病的流行主要是因为雏鹅的抗病力下降造成的,当前该病的大规模流行情况不多见,多为分散流行,零散的养鹅户多见该种疫病。随着鹅养殖规模化加快,鹅种蛋和鹅雏的流动性逐步增大,使得该病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由于养殖规模的扩大,以及单位面积内承载的雏鹅数量的不断增加,为小鹅瘟病的区域性流行创造了条件。其次,小鹅瘟病的混合感染的现象较多,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可以发现该病主要从初春时节发生,并且有逐月增多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种鹅免疫水平下降,随着母源抗体肋条的降低雏鹅对小鹅瘟病毒的易感性增强;加强雏鹅饲养管理,防止鹅的流动性,可以有效的防止各种疫病因素造成的该病流行。第三,小鹅瘟病临床症状还不断的增加,由于母源抗体的特征不同,因此使得该病的临床表现也有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在混合感染因素的影响下,小鹅瘟病的治愈率不高,有時不能达到理想的治愈效果。
  (作者单位:151600黑龙江省青冈县永丰镇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究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C1q(CIC-C1q)与补体C 3、C 4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于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就诊的
本文结合北京市中小学100余栋校舍的实际检测鉴定工作,对中小学校舍的抗震鉴定的程序作出了简介,同时针对最新实施的抗震鉴定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对校舍的层数、
采用2016年7月(雨季)和2017年3月(旱季)在广州大学城地表水及周围珠江水体选取的14个采样点数据,分析了大学城水体氮、磷时空分布特征和可能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学城及周围珠江
概述德国主要的标准制订组织是德国标准化学会(DIN),是德国最大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公益性标准化民间机构,总部设在首都柏林。DIN的宗旨是:通过有关方面的共同协作,为了公众的利益,制
黄帝的“东园”,有凤没身居之。汉宣帝的杜陵,非但曾被称为“东园”,也有凤十一集之的传闻。而葬有曹丕与司马懿的首阳山。在阮籍看来,却是一个“凤翔过而不集,鸣枭群而并栖”的所
现批准《食品工业洁净用房建筑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687--2011,自2012年5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3.5、6.2.5、7.2.1、8.3.4(1、4)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我国拥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同时也是茶叶的种植大国以及消费大国。而有机茶的质量问题也一直都是人们所重点关注的,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有机茶的质量,在其种植以及加工处理
秦始皇陵出土一号铜车车轼的内侧中部有并列的两根末端作流苏状的条带,这就是古代文献所说的'绥'.将铜车舆内出土的鞭状物、盖杠上部之带或御官腰间所系的宽带定名为
目的检测脓毒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35与微小RNA-21(简称miR-21)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探讨其相互调控在脓毒症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脓毒症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
某日,为7、8月合刊忙得不可开交的老小编收到了一封等人伤感的信——阿SIR,编辑们: 当我看着5月份的《课》时,想起还有6月份的最后一期,心中涌起一股伤感,有种想哭的感觉,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