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课堂教学策略浅探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ianfeng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中学语文教学在课改暖风的吹拂下时时掀起奔涌的浪潮。可眼下各级各类学校在实施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将眼光投向课堂之外,而忽视了在课堂之上充分利用教材文本探究实施研究学习的便利条件。本文主要是针对新课改中,关于“探究式教学模式”如何在课堂上开展,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探究 模式 策略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教改后出现了一种怪异现象,课堂之外研究学习搞得轰轰烈烈,课堂之上依然充斥着“一言堂”、“满堂灌”等传统教法的幽灵。开展语文探究性学习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教师应该注意营造课堂探究氛围,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逐渐把探究性教学这股时代的“活水”注入传统的课堂。
  一、立足课堂,激活探究情趣
  探究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需要动力。教学中必须改变“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讲究方法,如鼓励学生寻找自己的词句,并阐述喜欢的理由;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学习的体会等。把课堂变成学生表现自己的舞台。教师应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如教学《鸿门宴》,我在总结课文时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在鸿门宴上项羽不杀刘邦,表现了他的‘妇人之仁’;但苏轼却认为表现了他的‘君子之度’,你坚持哪种观点呢?”我没有立即让学生起来回答,因为在这么仓促的时间内作答,学生的回答十有八九是零碎的、不完整的,而且这时让他们回答会影响其他同学思考。于是,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成正方和反方进行组合,然后思考、讨论,最后分别请正反方派出代表进行辩论,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最后,我为了让学生理解这次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能力,用300字描绘一下项羽兵败垓下刎颈自杀的场面,并探讨分析,假如当时项羽杀了刘邦,历史将会怎样改写?通过这样问题的设置和方法的指导,达到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会探究的教学效果。
  二、面向教材,激发探究意识
  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中。不少人提出,探究性学习就是课题研究,于是他们把很多精力花在远离教材的课题研究上,贪多求远,我认为不一定适合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都很少的中学生。我认为探究性学习的重心在于学习,而不是研究,探究性学习应该首先是一种学习方式。当前,学校学习的主要形式,还是要以教室为主要空间,以教材为主要载体。
  如分析小说《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时,我试探性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祥林嫂因嫁祥林而得名,那后来她嫁给了贺老六,为何不叫老六嫂,而人们仍然称呼她为祥林嫂呢?”以下是经学生讨论探究得出的一组答案:生1:或许是叫习惯了,不便改口。生2:事实并非如此简单,结合小说主旨,大概表现了那种“从一而终”的封建意识和节烈观。生3:人们对祥林嫂前后称呼的不变,正反映鲁镇人们所受封建礼教的毒害之深。生4:称呼的不变恰好说明鲁镇封建势力的根深蒂固,揭示了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典型环境。经过这样一番质疑探究,学生不仅把握了祥林嫂的形象特征,而且激发了学生研究的浓厚兴趣。接着我设计了一道延伸探究题:要求学生课后做些调查研究,看看我们的周围是否还有“祥林嫂”第二存在,并说明为什么?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的调查报告证实了我的问题,结论是:在偏僻落后的乡村,人们在对女性的称呼上依然存在活用祥林嫂式的称呼。诸如以女性的籍贯、出生地、夫名或区域名称呼女性,而相应地隐去了她的真实姓名。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由这个问题还引发了一场关于封建礼教余毒如何侵蚀现代人思想的大讨论大批判。只有课堂上强化了探究的习惯、兴趣、能力和氛围,学生课下的探究才有了示范、基础和条件。
  三、研究策略,尝试探究模式
  一位教育者所言:“教师的高明在于隐身在学生背后,悄悄为学生设下一个个路标,使学生既沿着教师设下的轨道前进,又感受到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乐趣。”因此,语文探究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并关照个别差异,给探究式教学的开展提供足够的支持条件。在探究中要辩证地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这具体表现在探究中教师首先要充分地倾听学生的观点,探究过程中要珍视并正确处理学生已有的个人知识和原始概念,引导学生积极反思;珍视探究中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还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间的相互倾听)。
  如在某单元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一组问题,以激发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批判精神。⑴有人认为《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和《祝福》中的鲁四老爷都是那个时代的“良民”,你的看法如何?⑵有一种观点认为让《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王熙凤当个公关小姐或公司总裁未必不可,你的意见如何?⑶根据你所掌握的资料,给《祝福》中的祥林嫂立个小传,以示后人,我们的祖母辈曾经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道中?(4)《林黛玉进贾府》中的林黛玉的“病态”形象能否算得上一种美,为何封建士大夫之流却趋之若鹜?对于这样的问题,有的课堂上三言两语带过,有的可以略加讨论,有的可以写成短文进行交流展示。这些过程,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可贵的是让学生通过解剖一两只麻雀,学会探究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思辨的能力。总之,教材给我们师生的不是缰绳而是魔杖,我们要用它演绎百花齐放的课堂春天。
  教学实践证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策略在很大程度上,突出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及其感悟,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化解在层层的感知与理解、体验中,循序渐进,拨云见日。其过程对学生产生了莫大的吸引与挑战,学习主动性得到强烈扩张,探究意识和释疑能力由此而得到逐步增强,真正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参考文献】
  [1]福建福安二中 李铃川《充分利用教材文本,探究实施研究性学习》
  [2]广东省阳山县南阳中学 成有威《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践》
其他文献
【摘要】现阶段,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迫切需要和客观要求,而对于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来说,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地理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同时也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各种价值观念的形成,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基于此,高中学校及教师需要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起足够的重视,并结合教学实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地理课堂教学进行科学的优化,
“日进斗金”,在航运界向来不是神话。一艘船的日租金几万美元,好望角型船舶日租金超过10万美元,甚至目前达20多万美金。有人笑言,航运企业“抓船期就是抓钞票”。谈笑之间,能让你
【摘 要】阅读理解试题的文字材料主要用来测试同学们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有的采用一个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内容广泛,题材各异。  【关键词】阅读题 解答 技巧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基本能力,就是能认真地阅读给出的文字材料,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而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来说,语言知识与阅读时间都是有限的。因此,除了布置相适应的阅读任务以外,在课堂上适度的精读指导是相当有意义的。培养
<正> 矿质元素对种子(谷粒)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产量和产品质量。本文讨论限于后者,即矿质营养元素对种子成分、和其对人和动物营养的影响。目的是不但要养活日益增长的世界人
对4个水稻籼粳交组合进行化学杀雄处理,结果表明:杀雄后父母本花时严重不遇;母本开颖较早,开颖历期较长,闭颖率较高;柱头外露率与大面积生产上应用的三系不育系相仿。但是,无
“《长三角区域规划》(下称规划)年内肯定出台,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正进入实质性阶段。”5月底在复旦大学召开的“长三角重返经济舞台中心”学术研讨会上,一位参与《规划》草案的咨
目的:探讨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将20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按时间段分为RCA活动前组和RCA活动后组,RCA活动前组给予
目的:对择期接受剖宫产手术患者在借助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对其生殖道菌群的调节情况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共计选入病例60例,为本院在2017年8月至2018年11月所接诊。将病例随
教师高尚的师德,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综合形成了教师的人格品质。教师的人格品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青少年,影响到社会各个阶层。教师只有具备献身教育、热爱学生、严谨
【摘 要】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力桥梁,而且更是语文课堂所必须不可缺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课外阅读 营造氛围 创造条件 阅读活动 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阅读是语文教学非常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也大有学问。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