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本接地气的读物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enqj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爱的读者,这是我们新年的第一次见面,也是我们第707次相遇。您可曾记得:过去的一年,我们一起走过塞北江南,领略洛阳的牡丹飘香、山东的鲁茶清韵、湖北的稻香虾肥,为广东品牌农产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欢欣满怀,为农产品“湘军”重整河山的豪迈击节而歌,也曾为江西椒农滞销而奔走心忧……
  我们一同见证农产品目标价格的出台、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方兴未艾、婴幼儿奶粉安全经营行动的启动……
  我们一同感受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突飞猛进、农产品品牌化建设的如火如荼……
  自2000年创刊以来,《农产品市场周刊》开本几经改版,风格几度调整,但我们的视线从未远离风起云涌的农产品市场,从未远离读者的需求。
  有人说,读图时代,应该加大图片的占比;也有人感慨,应该淡化期刊的农业色彩,让刊物更加时尚。应该说,这些建议都有一定道理,但未必适合这本刊物。农产品行业,有资本大鳄挥斥方遒纵横捭阖,也有小本买卖人披星戴月餐风宿雨。有包装精致富丽奢华的珍品,也有灰头土脸毫不起眼的大路货。但农产品行业不是IT时尚业,苹果毕竟不是iPhone,周刊不是《时尚芭莎》。事实上,我们从来不在意,刊物到底是洋气抑或土气。归根结底,我们要做的是一本接地气的杂志。有什么地,接什么气。
  2015年,面对新常态、新业态、新任务,周刊对内容、栏目和封面进行了新的调整,作了一些尝试。很难说,这就是最适合周刊的。我们深知,理念的落地,其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相比起刊物的表现形式,我们更重视的,是刊物内容的接地气。
  接地气,就必须把读者放在首位。周刊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但归根结底是要为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消费等环节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有效服务。
  接地气,就必须忠于事实。真实、客观是报道的生命力所在。不忠于事实,脚下沾满再多的泥土,也不过如伪劣商品金灿灿的包装,心中充溢再多的情感,也终会沦为泛滥的私情。
  接地气,就必须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我们不仅是中国农产品市场成长路上的记录者,在宣传中央政策、反应群众呼声的同时,也致力于个案的剖析、难题的化解。
  接地气,就是要落实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探索、探索、再探索,贴近、贴近、再贴近,落实、落实、再落实。
  我们在做一本接地气的读物,我们希望有你同行!
其他文献
宁乡县卫红米业作为湖南省农产品加工省级龙头企业,一直以来致力于发挥粮食生产加工龙头作用,在农村办基地、连农户,促进了当地粮食生产的稳步发展。针对近年来出现的农民种粮难、收粮难、存粮难、售粮难、贷款难和企业粮源难稳定、品种难统一、品质难保证等问题,卫红米业创新思路,于2013年5月采取顺价存储、定值存储方式创立“粮食银行”。一年多的运作表明,“粮食银行”实现了企业与农民双赢,深得农民欢迎。  开办“
期刊
近年来,河北省秦皇岛市农业部门结合该地区的气候和土壤特点,引导农民在沙地种植产淀粉率高的优质红薯,并鼓励各县政府兴建大型红薯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让农民得到了实惠。据介绍,目前该市优质红薯种植面积达25万亩,年产值达5亿元。
期刊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南茶北引”工程开始实施,青岛、日照、临沂相继试种茶树成功,拉开了北方种植茶叶的序幕。北纬36°是世界上公认的种植茶叶纬度最高界限的地方,茶树却在这里发芽生长,代代延续。一棵棵茶树吐新芽,一批批茶茗上新市,一阵阵茶香醉心窝。就在黄海之滨、胶东半岛南翼的山东省海阳市丹露春茶场,作为鲁茶中的“后起之秀”,生产的“海阳绿茶”与“日照青”、“崂山绿茶”构成了鲁茶三足鼎立的格局。  丹露春
期刊
提起包头市,在记者脑海中立即浮现出已故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先生在2006年的一段相声作品《找舅舅》。在这段相声作品中,马季先生用一封舅舅来信描述包头风沙大、全市共7盏路灯、只有一条自来水管,一年四季吃不上青菜。谁知,到了包头发现截然相反,这里竟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相声通过制造悬念和对比,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包头这一西北边塞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确实如此,如今,包头市工农业并重,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迅速
期刊
“扫一扫,有意外惊喜”,在广东省第五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农博会”)上,从农博会主办方到会场参展商,扫描二维码几乎成为每个商家必推的项目。不知从何时起,传统的农业企业开始变得很时尚,好似一夜间,农商们都有了自己的公众微信号,以各种方法吸引消费者来“扫一扫”。  农博会上,“品牌化与信息化助推现代农业发展论坛”成为一大亮点,论坛邀请到了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
期刊
“妈妈,我要摘这个大苹果!”四岁的小男孩天天指着树上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对旁边的妈妈说。满脸喜悦的妈妈抱起儿子摘下了选中的苹果,转过头高兴地对记者说:“这里环境优美,空气好,苹果清脆甜口,带孩子来亲自体验一下采摘乐趣,真的挺好!”这是11月16日,大连市旅顺口区双岛湾街道张家村采摘园内的一幕。当天,上百名游客涌入苹果园, 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令他们流连忘返。  据了解,张家村现有600多亩优质果园
期刊
“做大做强粮食加工业是维护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11月7日,在2014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上,丰益国际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益海嘉里集团董事长郭孔丰建议,中国政府应该更加重视粮食加工行业,建立起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粮食安全体系,通过大力扶植粮食加工企业,搞活粮食生产和流通。  郭孔丰称,中国拥有13.5亿人口,随着人均消费水平的快速增长以及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作为世界巨大的农产品市场,
期刊
天津市蓟县农业蔬菜技术服务站等单位申请对“桑梓西瓜”等36个产品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申请材料已通过地县两级农业部门审核确认和省级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机构初审合格,并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规定的登记保护条件,农业部拟准予登记,依法实施保护。现将本次拟予登记保护的36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内容予以公示。
期刊
生猪养殖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回眸生猪产业发展历程,“一年涨、一年平、一年跌”的“猪周期”,见证了业内无数散养户的退出、中小企业的减少、大型龙头企业的崛起,养猪业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深度洗牌,却又深陷迷惘。  作为“安天下”的养猪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各路资本角逐的战场,同时又面临着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严峻考验。  我国生猪产业究竟该如何转型升级?  有人提出,为解决水资源失衡问题,我国
期刊
让农民富裕起来,这事难不难?这话要放在30多年前,可能大多数人连想都没想过;放在20多年前,也难以想象;放在10多年前,想的人多了,但难度很大;放在眼前,部分农民已经实现了,但更多的人还很困难。  这就是现实。中国农民从吃饱肚子、解决温饱,到收入上升、吃喝不愁,再到年年有余、逐渐富裕,走了一条很长、很曲折的路,及至今天,这仍然是一个难以让人轻松的话题,仍然是一个需要全体中国人去努力解决的难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