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分享行为特点研究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ya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享行为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指标,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分享是儿童适应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是与他人达成交流、理解、合作的行为基础。本文从幼儿分享行为观念、幼儿分享行为发展、幼儿分享行为动机来阐述幼儿分享行为的特点,以期对幼儿分享教育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幼儿;分享行为;分享教育
  我国教育部印发的2001年起施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里,关于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和要求,在其目标中明确提出:“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1]因此,学会分享是儿童适应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是与他人达成交流、理解、合作的行为基础。分享行为一直是儿童道德和社会性发展研究领域的重要主题,同时也是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中一个备受关注的新领域。分享行为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研究学者的高度重视。20世纪50年代,西方学者最早对幼儿分享行为进行相关研究。我国最早对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通过对中外文献的分析,发现关于幼儿分享行为特点的研究主要从幼儿分享行为观念、幼儿分享行为发展、幼儿分享行为动机三方面进行研究的。
  一、幼儿分享行为的概念
  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分享行为保证着人们与别人的和睦相处、共同劳动和共同享受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带给人们的各种条件,是人的社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出版社)中分享的定义是“和别人分着享受(欢乐、幸福、好处等)。”[2]该词典中对“好处”的解释为“对人或食物有利的因素”,“使人有所得而感到满意的事物”,“好处”反映了物质方面的分享。从社会适应的角度来看,分享可以帮助幼儿赢得玩伴,使幼儿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获得言语表达、人际交流等技能,还可以帮助幼儿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从而让孩子与他人形成良性的互动。
  二、幼儿分享行为的特点研究
  (一)幼儿分享行为观念的特点
  W.Damon研究了儿童在童年早期和中期分享观念的发展变化。发现4岁儿童就能意识到分享的重要意义,但他们这样做的原因经常是相互矛盾的、自私的:“我分给她,是因为如果我不这样做,她就不和我玩”或“我给她一些,但大部分是我的,因为我年龄大些。”进入儿童中期后,儿童就能具有更成熟的、公正的分享观念。Damon概括出4~8岁儿童分享观念发展的三个水平:“平等分配水平(5到6岁);按劳分配水平(6到7岁);仁爱观水平(约8岁以后),但这种观点只适用于跟朋友的交往,而在与陌生人交往时,则更多地遵循平等分配原则。”[3]
  我国学者岑国祯、刘京海对中班幼儿和小学二、四、六年级学生各30名共120名儿童,男女各半进行分享观念发展的研究。结果表明:物品件数和分享人数两者相等时,我国儿童都倾向于“均分”,两者不等时,则都倾向于“慷慨”,说明,我国儿童至遲从5岁起已无“自我中心”现象;在“慷慨分享”上,我国儿童对一般物品大多指向“需者”,但此倾向在9岁始占优势,对荣誉物品则有一个从指向“能者”到指向“需者”的发展过程,其转折在7~9岁之间。[4]郭忠玲研究了小班和中班幼儿的分享观念,她将分享观念分为“慷慨”、“均分”“自我”“不会”四类。杨爱莲通过对四个年龄组(分别为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和一年级的小学生)随机选取的168名儿童进行调查和情境实验,来考察儿童在冲突情境下分享观念和分享行为的研究。此研究根据艾森伯格亲社会道德判断的标准评分,体现了儿童对分享的观念认知程度。即不分享(独享),不分享(自我关注),分享(他人需要),分享(服从权威定向)。
  (二)幼儿分享行为发展的特点
  幼儿的分享行为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呈增长趋势的。国内有很多研究证实这一特点。王美芳的研究通过自然观察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分享行为出现的次数也随着增多。然而幼儿的分享行为有无性别差异存在争议。如赖佳欣等对处于不同教育环境中的3-5岁儿童的分享行为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其分享行为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任菲虹选取葫芦岛市两所幼儿园,采用情境测验的方法,对3~6周岁180名幼儿进行了实验,得出的结论与以上是一致的。即幼儿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幼儿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发展具有迅速期,中班是幼儿分享发展的迅速期,对应的年龄是4~5岁;幼儿的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5]徐微,雷冬玲对农村的幼儿分享行为也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也是一致的,幼儿分享行为随年龄增长而增长,不过分享水平较低;针对不同分享物玩具与食品的分享,年龄与性别表现出了差异性。
  (三)幼儿分享行为动机的特点
  幼儿分享行为更多以权威或规则作为判断的依据。有研究发现,如果成年人要求儿童把自己得到的过多报酬分给其他儿童时,这些儿童将非常慷慨地与其他儿童分享自己所得的报酬。邓进红、方朦的研究也证实了权威或规则是幼儿的分享行为重要的动机之一。杨萍的研究也表明,当教师发出合乎道德规范的命令,让儿童做出谦让、分享时,一年级的学生即6岁儿童,他们能够听从教师的要求,表现出谦让、分享行为。可见权威、规则影响着他们的认知和行为。
  5~6岁的幼儿分享行为出现了从权威分享向公平分享、利他分享的过渡。国外有研究表明,当5~6岁的儿童知道规则但宁愿表现自私行为而不是分享行为,7岁的儿童接受了规则但在表现分享行为时,并不感到快乐。但此时幼儿的公平分享、利他分享并不占主导地位。
  罗丽通过对北京598名幼儿教师关于幼儿分享行为、分享动机进行了评定问卷和对2所幼儿园240名幼儿分享动机的测查,分析探讨了3-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表明,幼儿分享行为的动机主要有以下7种:同情利他、获得朋友、外貌吸引、不喜欢分享物、服从规范、逃避惩罚和互惠互利,且在有动机提示情况下,幼儿的分享行为都显著优于没有动机提醒时的表现;不同班级幼儿的分享行为动机类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即同情利他是3-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主要动机,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外貌吸引和不喜欢分享物动机较为突出,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获得朋友动机明显增强,大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动机以获得朋友和服从规则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分享行为的动机越复杂。[6]
  三、结语
  综上所述,纵观国内外的研究,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幼儿分享行为偏少。目前研究幼儿的分享行为多为讨论行为本身的特点,较少从幼儿心理角度去解释幼儿分享行为。在今后的研究中,不防添加心理学相关因素进行实验研究,建立心理认知因素与幼儿分享行为的连接,也许能丰富幼儿分享行为的特点,有助于幼教同行了解儿童,理解其行为;并有助于幼教实践中有意识地进行幼儿分享教育,更值得一提的是能引起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关注,进而促进幼儿社会性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401.
  [3]Damon WThe Social World of the Child[M]San Francisco:Jossey– Bass,1977.
  [4]岑国祯,刘京海.5~11岁儿童分享观念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通讯,1988,(2):19-23.
  [5]任菲虹.3—6岁城市幼儿分享的特点及培养[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5).
  [6]罗丽.3~6岁幼儿分享行为特点、动机和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2.
  通讯作者
  罗伟(1987-),女,河北秦皇岛人,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学科的框架体系和理论结构也逐步完善。四十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实现了从经验到科学、从单一到系统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不凡的成果。但是由于学科历史不长,所以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学科所遵循的原则上学者们进行了探讨,对于推动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解析;原则  所谓原则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本文以某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为研究对象,以该专业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形成的原因为研究途径,提出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相应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的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升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实践教学;问题;策略  小学教育专业是培养小学教育工作专业人才,服务于小学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独立的教师教育专业
期刊
摘要:五育主张可以影响学生、教师,以及整个学校的学科建设。进入新时期,焊接实践课教学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将五育思想引入焊接实践课教学,可以进一步推动焊接实践课改革。本文主要围绕“五育的内涵概述”、“基于五育育人下的焊接实践课建设”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述,重点结合五育思想,重新构建焊接实践课教学体系,使焊接实践课具备新时代内涵,适应学生学习、适应市场需求,彰显特色与价值。  关键词:五育育人;内
期刊
摘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以短小精悍、显微知著的特点迅速获得师生的青睐,成为当前教学中的热潮。本文以金工实习教学内容多、时间短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讨论了微课在金工实习教学中的设计及具体应用方法。  关键词:微课;金工实习;实践教学;应用  前言  金工实习是工程实训的重点内容,随着工程实践实训基地的扩大、实践教学内涵的扩充,一些新工艺技术被渗透到金工实习之中,然而学生参与实践实训的时间不断紧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观念中,知识价值的评估往往与其载体的价值直接挂钩,而忽略了知识本身的价值。这与现代知识产权理论所保护的对象有很大出入,成为了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和文化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随着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以及知识市场化,2016年以来在各大网络平台的推动下互联网知识付费悄然崛起,这种模式的迅速推广,不仅是互联网经济的突破和发展,其发展的价值理念与知识产权保护更是呈现相辅相成的状态,这将是我国知识产权
期刊
摘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现在已成为小学英语教师的关注焦点,具体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以及学习能力四个方面的内容。本文从文化品格方面入手,浅谈文化品格在小学英语教材中的体现。  关键词:小学英语;核心素养;文化品格  英語教学属于英语启蒙教学,学生通过听说读写唱完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在教学中多涉及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唱到情景参加,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基本知识,另外,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要多元化
期刊
摘要:英语语音课作为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一年级的必修课,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学生基础薄弱、课时有限、教学方法单一传统、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通过将超星学习通平台运用到英语语音语调课堂中分析线上教学在高职英语语音课教学中的优势、线上教学平台功能的适用性及各种功能应用于语音教学的方法和效果,讨论了在应用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指出线上教学在提高学生语音水平方面的有效性,建议在今后的英语语音教学中合理有效地使用
期刊
摘要:在我国学校教育中,英语作为重要构成要素,其地位不言而喻。选择了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材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中,主要采用观察法和文献研究法对相关内容的研究。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内容虽然版本不新,虽仍适应小学生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教师教授和学生的学习。  关键词:小学英语;小学英语教材;核心素养;语言能力  从近年来相关的课程内容和课时变化来看,英语在小学教育的地位与日俱增。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一个
期刊
摘要:《论语》一书向世人傳达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它不仅对中国人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而且对促进世界文明向前发展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苏慧廉的《论语》译本被英国牛津大学认为是最好的中国典籍翻译作品。因此本文将对其译本进行分析研究。首先,第一章主要通过对苏慧廉译本背景和意义的探究,同时运用“操纵论”理论,结合语言、社会、物质文化三个方面,分别总结对每一类的文化负载词的策略。其次,第二章主要通过操纵论并结合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日益发展,当代大学生要学有所成,有所创新并成为大师级人物,必定要走文理交融的康庄大道—将学科融合,多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而传统的文理交融模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的新媒体形势,微信公众平台由于诸多的优势和特点应时而起,可以作为文理交融教学新媒介,为未来文理交融教学提供重要思路,填补传统文理交融模式在新媒体方面的空缺。  关键词:微信,文理交融,教学  一、文理交融产生的背景  自工业革命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