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理解深层次知识打基础的重要工作。是的,学生只有先掌握了足够多的汉字,才能在此基础上学习词语,理解句段篇,进而运用所学进行阅读和写作。如果没有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就像“巧妇”没有了“米”,再怎么努力也不会做出“炊”来的。因此上,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抓好对学生的识字教学。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技巧。
结合生活实际乐识字。大家都知道,在低、中段语文教学中,识字量特别大,学生几乎每天都有识字任务,如何让学生轻松识字,喜欢识字,提高识字效果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经常探讨的问题。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结合学生已有生活常识,引导他们快乐识字,既能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又能提高识字效率。如:编儿歌识字。相对于顺口溜识字,編儿歌识字的难度稍高一些,但儿歌识字学生感兴趣又易记。如“目”字歌:“目”字娃娃心欢畅,找到“青”字眼“睛”亮,站在“水”边眼“泪”淌,靠着树“木”来照“相”,想着“分”字常“盼”望,加上“少”字讲节“省”,遇到“害”字别“瞎”忙。这首儿歌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辨别了这几个形近字,为学生掌握字形和字义提供了便捷之路。
巧编有趣故事牢识字。有人说:“故事是人类灵感的桥梁。”故事对于孩子来说有着磁石般的吸引力,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试着把识字放到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这样就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记忆。如在教学“代”“带”“戴”三个字,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晚上,聪聪写完作业整理好书包,刚要准备睡觉,突然,他听到书包里传来说话声,便急忙侧耳细听,原来是“代”“带”“戴”三兄弟在一起拌嘴。“‘代’小弟,我们三兄弟分工明确,当表示‘携带’‘捎带’‘带领’等意思时,应该由我来发挥作用,可你为什么常常冒名顶替,使‘带队’‘带领’成了‘代队’‘代领’呢?”“带”二哥不满地对“代”小弟说。“你才不像话呢!”“戴”大哥也气呼呼地冲着“带”老二说,“你根本就没有把东西放在头、面、胸、臂等处的意思,可你常来捣乱,把‘戴红领巾’变成‘带红领巾’,把‘戴帽子’变成‘带帽子’,你说这怎么能行呢?”“带”老二被哥哥责备得说不上话来。这时,“代”小弟开口了:“两位哥哥,我知道自己担负表示‘代理’‘替换’的任务,‘代表’‘代替’中的‘代’才是我。可咱们的小主人,看我笔画少,动不动就拿我来代替两位哥哥的工作,害得我们兄弟不团结,而且,我都快累死了”“代”小弟说着,竟委屈地哭了起来。“带”二哥、“戴”大哥见状,忙劝弟弟:“‘代’小弟,别哭了,我们一起找小主人评理去。”聪聪听到这里,大吃一惊,急忙从书包里拿出作业本一看,果然在他的作业里,把“代”“带”“戴”张冠李戴地乱用一气,他脸红了,急忙拿出笔把它们一一改了过来,并下定决心,以后再也不犯破坏三兄弟团结的事了。通过抓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精心地创编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使学生明白“代”“带”“戴”三字虽然读音相同,但词义却大相径庭,这种寓教于乐的故事,可谓妙哉!
运用多种方法巧辨义。理解并运用同音字或近义词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实践中,学生若不掌握方法,很容易运用错误。我在多年教学实践中,使用了一些适合学生掌握的辨别词义的方法很有效果。活学活用“的、得、地”。这三个同音字学生在正确运用上很有难度,我从二年级开始就非常注重教给学生正确运用它们的方法。由于“名词”、“动词”这些术语还不能对学生讲,我告诉学生: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前用“的”,表示动作的词语前用“地”,表示动作的词语后面用“得”。到了高年级,我让学生记住“的名、地动、动得”六个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它们,减少错误。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确实有效果,特别是在中高年级的习作中,学生运用它们的准确率越来越高。
线条巧辨“继续、持续、陆续”。“继续、持续、陆续”这三个近义词都有“接着”做某一件事情的意思,但内部含义又有区别。在“选词填空”这类题中,学生对着三个词语的意思理解不透,造成选择错误的比比皆是。我教给学生利用线条来辨析它们的细微区别。如:用“--·--”来表示“继续”,意为“做某件事时,中间停顿一下,再接着干”。用“--”来表示“持续”,意为“连续不间断地做某件事”。用“……”来表示“陆续”,意为“断断续续连贯地做某件事”。这三种线条清晰而直接地解释了三个词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学生一看,茅塞顿开,在运用时也是轻松自如,正确率高。
语文学习是积累的过程,在平时教学中,只要我们引导学生注重积累语文知识,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语文学习就不再是机械枯燥的,识字更是如此。让我们和学生一起来研究,一起来积累识字方法,让学生在识字乐园中享受到更多的乐趣。(单位:新疆新源县那拉提镇中学)
结合生活实际乐识字。大家都知道,在低、中段语文教学中,识字量特别大,学生几乎每天都有识字任务,如何让学生轻松识字,喜欢识字,提高识字效果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经常探讨的问题。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结合学生已有生活常识,引导他们快乐识字,既能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又能提高识字效率。如:编儿歌识字。相对于顺口溜识字,編儿歌识字的难度稍高一些,但儿歌识字学生感兴趣又易记。如“目”字歌:“目”字娃娃心欢畅,找到“青”字眼“睛”亮,站在“水”边眼“泪”淌,靠着树“木”来照“相”,想着“分”字常“盼”望,加上“少”字讲节“省”,遇到“害”字别“瞎”忙。这首儿歌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辨别了这几个形近字,为学生掌握字形和字义提供了便捷之路。
巧编有趣故事牢识字。有人说:“故事是人类灵感的桥梁。”故事对于孩子来说有着磁石般的吸引力,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试着把识字放到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这样就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记忆。如在教学“代”“带”“戴”三个字,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晚上,聪聪写完作业整理好书包,刚要准备睡觉,突然,他听到书包里传来说话声,便急忙侧耳细听,原来是“代”“带”“戴”三兄弟在一起拌嘴。“‘代’小弟,我们三兄弟分工明确,当表示‘携带’‘捎带’‘带领’等意思时,应该由我来发挥作用,可你为什么常常冒名顶替,使‘带队’‘带领’成了‘代队’‘代领’呢?”“带”二哥不满地对“代”小弟说。“你才不像话呢!”“戴”大哥也气呼呼地冲着“带”老二说,“你根本就没有把东西放在头、面、胸、臂等处的意思,可你常来捣乱,把‘戴红领巾’变成‘带红领巾’,把‘戴帽子’变成‘带帽子’,你说这怎么能行呢?”“带”老二被哥哥责备得说不上话来。这时,“代”小弟开口了:“两位哥哥,我知道自己担负表示‘代理’‘替换’的任务,‘代表’‘代替’中的‘代’才是我。可咱们的小主人,看我笔画少,动不动就拿我来代替两位哥哥的工作,害得我们兄弟不团结,而且,我都快累死了”“代”小弟说着,竟委屈地哭了起来。“带”二哥、“戴”大哥见状,忙劝弟弟:“‘代’小弟,别哭了,我们一起找小主人评理去。”聪聪听到这里,大吃一惊,急忙从书包里拿出作业本一看,果然在他的作业里,把“代”“带”“戴”张冠李戴地乱用一气,他脸红了,急忙拿出笔把它们一一改了过来,并下定决心,以后再也不犯破坏三兄弟团结的事了。通过抓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精心地创编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使学生明白“代”“带”“戴”三字虽然读音相同,但词义却大相径庭,这种寓教于乐的故事,可谓妙哉!
运用多种方法巧辨义。理解并运用同音字或近义词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实践中,学生若不掌握方法,很容易运用错误。我在多年教学实践中,使用了一些适合学生掌握的辨别词义的方法很有效果。活学活用“的、得、地”。这三个同音字学生在正确运用上很有难度,我从二年级开始就非常注重教给学生正确运用它们的方法。由于“名词”、“动词”这些术语还不能对学生讲,我告诉学生: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前用“的”,表示动作的词语前用“地”,表示动作的词语后面用“得”。到了高年级,我让学生记住“的名、地动、动得”六个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它们,减少错误。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确实有效果,特别是在中高年级的习作中,学生运用它们的准确率越来越高。
线条巧辨“继续、持续、陆续”。“继续、持续、陆续”这三个近义词都有“接着”做某一件事情的意思,但内部含义又有区别。在“选词填空”这类题中,学生对着三个词语的意思理解不透,造成选择错误的比比皆是。我教给学生利用线条来辨析它们的细微区别。如:用“--·--”来表示“继续”,意为“做某件事时,中间停顿一下,再接着干”。用“--”来表示“持续”,意为“连续不间断地做某件事”。用“……”来表示“陆续”,意为“断断续续连贯地做某件事”。这三种线条清晰而直接地解释了三个词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学生一看,茅塞顿开,在运用时也是轻松自如,正确率高。
语文学习是积累的过程,在平时教学中,只要我们引导学生注重积累语文知识,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语文学习就不再是机械枯燥的,识字更是如此。让我们和学生一起来研究,一起来积累识字方法,让学生在识字乐园中享受到更多的乐趣。(单位:新疆新源县那拉提镇中学)